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不足、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困难挑战,始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抓经济、搞建设、防风险、保民生,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据韶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始兴县地区生产总值103.09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9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8.95亿元,下降1.1%;第三产业增加值44.18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为29.0:28.1:4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987元,增长3.5%。
二、农业
农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69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32.69亿元,同比增长6.7%;林业产值4.88亿元,同比增长5.4%;牧业产值7.58亿元,同比增长10.1%;渔业产值1.20亿元,增长6.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03万亩,比上年下降2.3%;水稻种植面积13.80万亩,比上年下降6.2%;蔬菜种植面积9.28万亩,同比增长4.4%;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2.58万亩,同比增长4.0%。
全年粮食产量7.41万吨,比上年下降1.0%;水稻产量6.65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18.90万吨,增长2.4%;园林水果产量15.13万吨,增长14.5%。202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农产品名称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7.41 | -1.0 |
其中:稻谷 | 6.65 | -3.6 |
蔬菜 | 18.90 | 2.4 |
瓜类 | 3.07 | 11.4 |
花生 | 1.35 | 2.8 |
烟叶 | 0.39 | 30.7 |
水果 | 15.13 | 14.5 |
蚕茧 | 0.24 | -8.6 |
柑 | 3.72 | 11.9 |
肉类 | 2.12 | 15.1 |
其中:猪肉 | 1.69 | 19.4 |
水产品 | 0.66 | 3.0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4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0.5%,股份制企业下降0.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4.5%,重工业增长2.2%。按支柱产业分,玩具工业下降4.9%,电机工业增长6.3%,电子工业下降9.6%。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9%。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下降9.6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下降14.0%,装备制造业增长4.2%,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12.9%,新材料制造业增长36.4%,石油化工业增长52.3%。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9.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8%。其中,医药制造业下降14.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9.6%。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6%。其中,金属制品业增长9.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9.6%,汽车制造业下降61.4%。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建筑材料增长30.9%,金属制品业增长9.2%,食品饮料业下降58.0%,纺织服装业下降6.6%。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同比增长% |
服装 | 万件 | 390.7 | -24.3 |
玩具 | 亿元 | 8.56 | -1.4 |
高精马达 | 亿元 | 19.44 | 6.1 |
印制电路板 | 万㎡ | 31.88 | -41.7 |
刨花板 | 万㎡ | 23.12 | 4.1 |
无纺布 | 万吨 | 0.77 | -10.0 |
初级形态塑料 | 万吨 | 0.10 | -34.5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24.99 | -23.5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31亿元,比上年增加1.75亿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39亿元,下降28.4%。亏损企业亏损面37.0%。从企业大小来看,大型企业利润0.80亿元,下降334.8%;中型企业利润-0.31亿元,下降50.7%,小微企业利润0.82亿元,增长8.8%。分门类看,制造业0.97亿元,,比上年增加1.44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0.33亿元,增长57.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9.58元,减少1.5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67%,增长1.95个百分点。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如下:
指标 | 利润总额(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 1.31 | -695.5 |
其中:大型企业 | 0.80 | -334.8 |
中型企业 | -0.31 | -50.7 |
小微企业 | 0.82 | 8.8 |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18亿元,同比下降9.5%。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3个,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亿元,同比下降1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年增长8.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7%。分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下降12.0%,占投资比重为53.4%;民间投资增长78.4%,占投资的比重为40.9%;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下降30.5%,占投资的比重为5.7%。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3%。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33.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43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28.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4.2%。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0.09万平方米,增长7.0%。
五、服务业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7.0%;房地产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4.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79亿元,增长4.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95亿元,增长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4.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3.72亿元,同比增长3.4%。
全年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0.47亿元,下降4.9%。
全县境内铁路营业里程36公里,公交车路数6路,实有公共汽车16辆,农村客运班线数28条,实有农村客运车辆数34辆,普通载货汽车182辆。
全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33.86万人次,同比增长47.9%,旅游总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85.6%。全县拥有星级饭店3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218间。
六、贸易
2023年,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17亿元,同比增长3.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7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7.0%,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71亿元,同比下降10.0%(按人民币计)。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2.63亿元,增长47.9%,非税收入1.78亿元,下降2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16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0亿元,与上年保持持平;教育支出4.34亿元,同比增长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1亿元,增长13.6%;卫生健康支出2.96亿元,同比增长6.7%;农林水事务支出5.29亿元,同比增长9.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166.81亿元,增长12.4%;住户储蓄存款余额136.49亿元,增长11.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本外币)97.43亿元,增长12.2%,其中,住户贷款56.32亿元,增长12.0%。住户贷款中,中长期贷款51.45亿元,增长11.4%;消费贷款36.75亿元,增长5.8%,年末金融存贷比为58.4%。
八、科教、文卫和体育
全县年末在编教职工2068人,接受幼儿教育的人数7942人,小学在校学生数18498人,普通中学在校生867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685人。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9家,年产值36.63亿元。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306.04千册,全县共有4个体育场馆,建成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7个,建成10个文化站。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有县级公立医院3间,民营医院1间,乡镇卫生院10间;床位1002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28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7人。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12‰,比上年下降2.19个千分点。2023年,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
九、气候、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县水资源总量22.01亿立方米,全县年降雨量1832.4 毫米,比上年增加 6.2%;全年最高气温 39.4℃,比上年低0.8℃;最低气温-1.4℃,比上年低0.3℃;年平均气温 20.9℃,比上年高0.3℃。
全县森林资源总面积249.0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63.12万亩,活林木总蓄积量1674.28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77.88%,有127个林场,当年造林面积681.33公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等价值)13.79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2%。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
十、人口、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6.21万人,乡村人口18.9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7.86%,其中女性12.69万人,占48.4%,0至17岁人口5.55万人,60岁以上人口5.09万人。分乡镇户籍人口计,太平镇6.53万人,马市镇4.16万人,顿岗镇2.6万人,城南镇2.25万人,沈所镇2.02万人,澄江镇1.77万人,罗坝镇2.20万人,深渡水乡0.76万人,司前镇1.71万人,隘子镇2.23万人。年内出生人口1976人,死亡人口19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01‰。全县年末常住人口19.8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75%。
全县拥有敬老院9个,敬老院供养人数77人,城乡社区服务设施127个,其中农村社区服务设施113个,全年办理结婚1085对、离婚438对。
全年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7476元,增长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4229元,增长4.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2439元,增长5.7%。
注:
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为初步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标准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6.规模以上服务业范围是:(1)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3)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7.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一体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于新老调查方案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城乡划分标准、样本抽选、计算和汇总方式、指标口径等方面变化较大,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和旧口径数据存在不可比的差异。
8.2015年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