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格尔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难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紧紧依靠抓落实的最大确定性,有效对冲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干中有成的厚重答卷。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格尔木市地区生产总值427.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53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91.22亿元,同比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7.71亿元,同比增长12.1%。三次产业比重为2.0:68.1:29.9。人均生产总值19.07万元,比上年下降4.8%。

图片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7万人;乡村人口2.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城镇化率89.84%,较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图片

据公安部门户籍人口及其变动情况报表显示,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50292户,总人口140735人,比上年末增加977人,其中,城镇人口131852人,城镇化率93.7%。户籍男性人口70780人,较上年增长0.4%;女性人口69955人,增长1.0%。少数民族人口36535人,增长1.7%,其中,蒙古族3638人,增长0.9%;藏族7642人,增长0.6%。户籍人口出生率8.5‰,比上年提高1.4个千分点;死亡率5.2‰,比上年提高2.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

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65万人次。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

图片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389亩,比上年增加381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000亩,减少12亩;青稞播种面积2389亩,增加411亩;薯类播种面积800亩,增加520亩;杂粮播种面积1200亩,减少533亩。

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69万亩,比上年增加3190亩。其中,油料播种面积2360亩,减少53亩;蔬菜及食用菌8594亩,减少479亩;瓜果类播种面积103亩,减少210亩;中草药材(枸杞)94271亩,增加3371亩;其他农作物1560亩,增加562亩。

图片

年末草食畜存栏34.35万头(只),比上年末增长2.5%。其中,牛存栏4.91万头,下降0.4%;羊存栏26.91万只,增长6.6%;生猪存栏1.26万头,下降20.6%;家禽存栏1.27万只,下降26.3%。年内出栏19.60万头(只),增长7.7%。其中,牛出栏1.52万头,增长14.7%;羊出栏13.29万只,增长7.1%;生猪出栏2.12万头,下降25.3%;家禽出栏2.67万只,增长63.9%。

图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图片

全年全市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9%。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下降1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33.4%,国有企业增长12.3%。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7个行业大类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上年相比持平外,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

图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比上年增加7.2个百分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统计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5.01亿元,下降10.7%;实现利润总额218.90亿元,下降47.4%;实现税金总额60.12亿元,下降19.8%;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58.13元,比上年增加21.66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09元,增加0.2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5.6%,下降24.9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0天,比上年减少14.9天。

图片

图片

全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7.2%。注册地在本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在库建筑企业27家,下降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2.4%,一般性工业投资增长29.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7%;民间投资增长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8.3%。

图片

图片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4.9%。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6.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29.6%;办公楼和其它工程投资增长38.2%。

图片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7亿元,同比增长17.6%。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39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批发业零售总额实现28.04亿元,同比增长22.1%;零售业零售额实现4.04亿元,同比增长7.8%;住宿业零售额实现0.25亿元,同比增长23.8%;餐饮业零售额实现0.09亿元,同比增长6.0%。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烟酒类增长52.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3.9%、化妆品类增长26.0%、日用品类增长27.7%、家用电器和音响类增长105.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实现27.35亿元,同比增长20.8%,汽车销售呈现良好趋势,零售额实现2.28亿元,同比增长9.2%。

图片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1.02亿元,同比下降53%。其中,进口额107.06万元,同比下降93.7%;出口额10101.65万元,同比下降49.5%。枸杞出口额1451.46万元,同比下降9.9%、金属锂出口7438.89万元,同比下降55.2%、小商品出口额738.49万元,同比下降53.3%。

 

 

七、服务业

公路通车里程34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7公里;农村公路里程1166公里。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09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291.01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1189辆。

图片

全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函件业务4.95万件,增长67.2%,快递业务收入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7%,快递业务量162.62万件,增长119.8%。全年全市电信营业收入3.57亿元,增长9.9%。年末电话装机8.55万户,增长2.6%;移动电话39.19万部,增长3.5%,其中,4G电话12.55万部,下降29.7%;5G电话26.37万部,增长31.6%;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3.00万户,增长3.7%。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完成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65亿元,增长5.2%。其中:增值税5.19亿元,增长126.3%;企业所得税4.78亿元,下降14.4%;个人所得税0.72亿元,增长99.9%;资源税4.47亿元,下降9.5%;城镇土地使用税0.38亿元,增长8.3%;契税0.25亿元,增长9.4%;城市维护建设税3.14亿元,下降29.8%。全市完成地方财政预算支出58.73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7亿元,同比增长3.6%;教育支出6.37亿元,同比增长8.8%;卫生健康支出4.79亿元,同比下降14.9%;农林水事务支出4.59亿元,同比增长1.9%;住房保障支出3.18亿元,同比增长158.4%;节能环保支出3.82亿元,同比增长72.1%。

图片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59.87亿元,同比增长12.7%,比年初增加51.6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95.87亿元,同比增长11.4%,比年初增加19.9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209.96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年初增加40.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98.21亿元,同比增长6.1%,比年初增加11.3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34.98亿元,同比增长28.7%,比年初增加7.79亿元;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为163.23亿元,同比增长2.2%,比年初增加3.57亿元。

图片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4.2亿元,增长4.0%;财产险保费收入2.41亿元,下降0.2%。全年保险赔付额1.99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人身险赔付额0.56亿元,增长29.3%;财产险赔付额1.43亿元,增长33.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70所(公办学校55所)。其中,幼儿园22所;小学15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级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44028人,其中,幼儿园及附设学前班在校生8613人;小学19571人;初中9152人;高中3845人;职业技术学校2778人;特殊教育69人。全市教职员工共3282人,其中,专任教师2767人。

图片

全年全市专利授权444件,有效发明专利3583件,增长率7%。实施的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6项;州级科技项目2项。新认定的科技型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截止2023年底,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企业39家。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年全市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2个,文化活动公园3处,大型文化广场7处,会展中心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42个,农(牧)家书屋4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42个。全市拥有专业歌舞团1个,演艺经纪公司1家,音乐、舞蹈、文学等文化协会9个,夕阳红老年艺术团1个,书画工作室14个,花儿艺术团等民间艺术团队10个,艺术工作室8个。电视有线播放节目120套、无线节目12套,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99.67%。全年藏书量77.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2.3万册、电子图书55万册;订销报纸33种,期刊185种。报纸295期、订阅量2779份、发行量867080份。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7.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4%。旅游总收入23.14亿元,增长33.22%。星级饭店15家。

图片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5家,其中,综合性医院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公共卫生监督机构1家,中心血站1家,药品管理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0家,民营医院7家,村卫生室67家,医务室5家,门诊部及分门诊4家,个体诊所33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01人,其中,医师933人,护士1175人,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3人。床位数1682张,其中,综合医院704张,妇计中心50张,乡镇卫生院37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1张,民营医院630张。

年末全市体育企业40家;体育行业协会16家;体育场馆2个。在省、州各级赛事中共获得24个冠军、27个亚军、26个季军,19个4-8名的优异成绩。

十一、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80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4520元,增长4.1%;人均经营净收入4737元,增长8.8%;人均财产净收入490元,下降13.0%;人均转移净收入532元,增长15.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42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8697元,增长4.0%;人均经营净收入2854元,增长10.6%;人均财产净收入503元,下降15.4%;人均转移净收入388元,增长12.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4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5959元,增长9.2%;人均经营净收入17617元,增长6.7%;人均财产净收入401元,增长15.3%;人均转移净收入1517元,增长21.0%。

图片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47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116元,增长1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305元,增长17.9%。

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5167人,比上年末增加4383人。其中,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764人,增加424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403人,增加143人。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2662人,增加560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843人,增加347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819人,减少2910人。全市失业保险职工参保人数36891人,增加812人,农民工参保人数6948人,增加6652人。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5842人,增加4003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15327人,增加3753人。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8062人,比上年末减少414人。

年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31户、1566人。其中,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930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36人。

年末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0所,其中社会福利院1所设置床位120张;社会福利院医养中心1所,设置床位120张;乡镇敬老院2所,设置床位26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所,设置床位25张;中央厨房1所;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2所,提供床位133张。全市挂牌成立儿童之家59家。

十二、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市地质公园2个,总面积82.08万公顷,自然保护区6个,总面积108.96万公顷。全市森林面积342.19万亩,森林覆盖率1.9%。湿地总面积850.95万亩。全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00亩,退耕还林面积16111亩,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487.78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生面积6.04万亩。全市水资源总量72.42亿立方米。全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8.5%,国控断面水质、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农牧区供水保障率96.0%,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9.9%。城市污水处理率98.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0%。

全年全市市属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9.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25%。

全年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12人,直接经济损失522.46万元。道路交通事故50起,死亡25人,直接财产损失32.01万元。火灾事故130起,死亡1人,直接财产损失475.43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中不含青海油田公司驻格企业、海西电力公司格尔木分公司、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格尔木太阳能发电分公司。

3.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各产业增加值增速、人均生产总值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包含限额以上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和单位)、限额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和单位)和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企业和单位)。

7.参保数据不含铁路、石油和西藏驻格单位。

8.空气质量优良率不剔除沙尘天气。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养老、失业、工伤参保数据、登记失业率、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物价、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格尔木调查队;铁路客货运输量来自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车务段、货运中心;公路通车里程及公路客货运输量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客货运输量来自格尔木机场分公司;邮政、快递数据来自海西邮政管理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格尔木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通讯数据、进出口、科技数据来自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专利、发明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公园、文化广场、会展中心、文化站、文化活动室、书屋、广播、电视、藏书量、体育数据来自市文体旅游广电局;报纸数据来自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杂志数据来自市文联;人口自然增长率、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服务机构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医疗、生育参保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湿地面积、人工造林、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户政中心、道路交通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水资源、农牧区供水保障率数据来自市水利局;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国控断面水质、地表水水质优良率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农牧区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数据来自市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城市污水处理率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数据来自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火灾数据来自市消防救援支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