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凌河区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定不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坚持内部挖潜、创新驱动、发展破题,奋力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区和辽西中心城市功能核心区建设,凌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步伐稳健。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4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13亿元,同比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21.61亿元,同比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6.64亿元,增比增长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04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99亿元,同比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亿元,同比增长9.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789元,同比增长5.1%。

一、农业

2023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661万元,比上年上升7%。其中:种植业产值1428万元,牧业产值1234万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6.4%,比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8.62公顷,比上年下降9.99%;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871.782吨,比上年增长15.24%。其中:玉米产量2859.85吨,比上年增长22.68%;蔬菜播种面积77公顷,蔬菜产量2753吨,比上年增长16.3%。水果产量52吨,比上年增长13%。

二、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7111.7万元。实现主营业收入117048.4万元,比上年增长3.4%;实现利润总额13552.9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房地产业投资完成164662万元。房屋施工面积84.4015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17.45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6%。房屋销售额113434万元,比上年增长28.9%。

四、国内贸易

202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998.3万元,零售业销售额698263.4万元,住宿和餐饮业销售额67625.3万元。

五、财政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040万元,完成公共预算支出130145万元。在支出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6667万元,科技支出178万元,农林水支出4721万元,卫生健康支出5828万元。

六、城市建设

工业转型增效加快。全年新增工业企业24家,帮扶培育规下企业87家,完成小升规企业3家。凯美能源新增两条大容量模组型超级电容器生产线。全年工业固投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247%。锦州智谷一期工程全面开工,20GWh高能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入驻园区。电子信息、新能源、半导体、超级电容器等项目纷纷落地、开工、投产,重大项目牵引存量倍增、增量拉动,加快工业转型。

服务业提质升级加速。新增限上企业5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家乐汇招引碧桂园文商旅实现转型升级,“天狗”“淘鲜达”等优质电商平台助力促消费活动,全年争取并发放促消费、全面开放专项资金120余万元。成功举办第十六届锦州古玩文化节,展销交易额3.2亿元,品牌影响力跻身全国前三。整合红色印记、绿色生态、特色美食等文旅要素,游客接待量超270万人次,创历年新高。辖区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18.9亿元,金融服务支撑力强劲。

新经济业态聚集明显。“五型经济”活力迸发,迈科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率超90%,华复新经济产业园落户蓝天大厦,建成“数字+科技+大健康”新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华复创研港全年总部结算业务突破20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投入运营,签约入驻数字信息、跨境电商、创新科技等企业12家。落地各类首店经济品牌83个。新增出口企业2家,跨境淘、贰柒等21家跨境电商全年交易总额超6亿元,进出口贸易呈现新局面。北活力不断激发。借助铁北老城区城市建设提升规划契机,规划改造类、基础设施包装类项目共41个。启动北山里棚户区(单屯)征拆工作,30天实现签约率92%,264户居民喜迁新居,解决群众近10年改善居住条件的诉求。铁北万达四代广场项目完成选址,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动物园升级改造工程纳入2023年全市重点城建项目。完成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选址和设计,以行政资源带动社会资源向铁北转移,提升北部城区活力。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开展招商活动776次,先后赴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推介洽谈,邀请中建三局、中交集团、中电光谷、吴中集团等知名央企、民企来凌考察合作,共签约项目84个,总投资额284.37亿元,新落地项目63个,总投资额216.32亿元。央地合作的锦州智谷项目刷新了“当年招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凌河速度。积极协助企业对接中电光谷园区,已签约中国电子集团旗下和中电光谷产业链企业和项目15个,专班推进20GWh高能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落地。

项目投资高位增长。通过“五项机制”夯实“一库四清单”项目基本盘,共谋划项目472个,总投资869亿元,全年开复工项目77个,总投资129.5亿元,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9个,开复工率创历史新高。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等9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占全市总额70%,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项目26个,争取各类资金8.5亿元,同比增长106%,“三争”工作实现新突破。

产业区载体活力增强。落实“12275”标准化体系建设,瞄准省级园区目标,调整优化以紫荆产业区为统领的“一区三园”规划布局,确定电子信息、新能源、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管委会+公司”机制融入产业区管理制度改革,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落地实施。总投资2.17亿元的紫荆产业园起步区基础设施开工建设,B地块顺利启动征收。加快形成园区支撑、链式布局的产业发展生态。

七、文化和卫生

加速推进城市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中天一期、恒大一期、翡翠东湖项目如期竣工交房,凌桥家园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销售。总投资2.13亿元的1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惠及居民1.08万户。北山里棚改完成一期373户回迁选房。争得省市部门帮助,铁新南里等3处铁路用地政策取得历史性突破。

基础设施补齐短板。8个片区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入场施工。南阳路、矿山街等道路拓宽工程完工通车。与国网(辽宁)合作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全市首例。修补街路市政设施、方砖2.9万平方米,铺设路面870平方米,修缮通信基站基座600余处。增加残疾人通道、扶手等便民设施,新建居住区养老设施配建率100%。新增停车位1.5万个,缓解辖区停车难问题。

城市管理精细发力。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10+1”专项行动,完成8个口袋公园改造,拆违、覆绿3个地块,新增绿地 2.5万平方米。严格落实普扫作业标准,将村屯街路纳入管理范围,巩固环卫市场化改革成果。瑞盛家园供暖并入市热力管网,群众反映强烈的北湖山庄供暖问题彻底解决。拆除违章建筑156处,81个弃管小区实现物业覆盖,以精细化管理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巩固国家卫生城创建贡献力量。

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完成市委第二轮生态环境督导工作,79件生态信访问题办结率100%。清洁取暖875户一期试点工程竣工投用,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使用率100%,空气质量达到省考核二级标准,全市最优。清理河道淤沉、垃圾等1.3万立方米,辖区无劣五类水体,28名三级河长、102名林长、4名河道警长履职尽责,无人机、热成像等技术广泛应用到巡河、巡山、巡林工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区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民共享生态红利。

八、人口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35296人,其中女性174685人,男性160611人。总户数142251户。全年出生人口996人,其中女性504人,男性492人;死亡人口13273人。

就业社保体系完善。积极落实各项惠企稳岗政策,组织千余家企业开展就业招聘会66场次,吸纳就业5400人,发放各类就业补贴奖励180余万元。加大民生投入,民生领域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比73%。居民医保精准参保扩面,完成2023年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发放救助金1536万元。解决134名退伍老干部一次性抚恤金6498万元、572名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812万元。保障农民工等群体权益,帮助86名农民工讨回工资134万元。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巩固“双减”成果,实现小学“5+2”课后服务全覆盖,公办幼儿园占比51.2%,普惠幼儿园占比89.4%,获评“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和“省劳动教育实验区”,解放小学获评“首批辽宁省教育教学研训基地”。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69个,遴选“锦江红养老服务中心”作为特殊群体老年托底保障机构,填补该类保障服务空白。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为社区医院。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筑牢重点人群免疫屏障。

安全稳定抓紧抓实。分类分级梳理重点行业企业263个,全部落实“四位一体”包保责任。高频开展食品安全检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聘请专家把脉,强化对9个危化企业安全监管,“四不两直”抽查检查重点区域燃气、消防安全等问题,347个隐患全部整改。交警、环卫等1300余名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实现安全度汛。全年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以“平安护航”为抓手,打造治安管理最严区。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打击治理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1200余条。圆满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省级验收。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三批次“万件化访”“纪信联动”案件全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