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1年极不平凡,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克服疫情灾情影响,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区经济持续恢复,经济结构更优,质量效益向好,民生福祉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2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94.5亿元,下降1.7%;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5.3%。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4.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5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1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33万人,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1.94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3%,居住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1%,交通和通信上涨2.5%,衣着下降0.9%。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15%,粮食上涨2.5%,鲜菜上涨13.3%,鸡蛋上涨13.5%,鲜果上涨8.2%,水产品上涨19.8%。
二、农业
全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83.3万亩,比上年增加0.19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5.2万亩,增加0.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8.1万亩,增加0.1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35.1万吨,比上年减少2.3万吨。其中,夏粮产量22.3万吨;秋粮产量12.9万吨。小麦产量22.3万吨;玉米产量12.8万吨。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0.5万吨,同比增长11.9%;牛肉产量0.1万吨,同比增长2.2 %;羊肉产量 0.1万吨,同比下降0.2 %;禽肉产量 1.2万吨,同比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集体企业同比增长11.9%,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9.4%。
分行业类型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32.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26.6%,造纸和纸制品业同比增长27.5%,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同比增长33.5%,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8.2%,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21.2%。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39亿元,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13亿元,增长3.6%;金融业增加值13.02亿元,增长1.7%;房地产业增加值13.26亿元,增长5.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5.32亿元,增长5.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0.29亿元,增长5.8%。
全年全区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85.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9%;旅客周转量完成0.4亿人公里,下降53.2%;货运量2万吨,下降26.2%;客运量48万人,下降46.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6.1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2亿元,比上年增长3.9%。按经营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8.4亿元,同比增长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8亿元,增长8.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95.3亿元,增长3.4%;餐饮收入38.9亿元,增长7.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家具类增长6.1%,书报杂志类下降85.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6.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17.8%,汽车类下降0.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1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2.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工业投资下降12.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8.1%,民间投资下降4.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51.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66.9%。房屋施工面积377.85万平方米,增长26.1%。房屋新开工面积88.98万平方米,下降20.3%。房屋竣工面积76.26万平方米。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税收收入8.1亿元,增长7.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4.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8亿元,下降11.3%。其中,民生支出2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8%。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78元,比上年增长7.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50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5元,增长8.2%。
年末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52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6.05万人。机关事业参保在职职工1.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6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38.5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0.2万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302.3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1万人;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999.2万元,有供养对象0.2万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城乡中小学校173所,其中,初中22所、小学150所、特殊教育中心1所。初中招生数0.7万人、在校生1.8万人、毕业生0.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数1.1万人、在校生5.9万人、毕业生0.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数27人、在校生19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2万人。资助困难学生0.7万人。
年末全区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共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8家。6家企业认定为商丘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
全年全区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6件全市第一;2021年专利授权量711件;发明授权量80件、实用新型485件、外观设计146件;企业授权专利265件。签订技术合同54份,合同金额6685万元、技术交易额5884万元。
十、文化旅游和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总计24个。
全年共组织开展文化演出、文艺小分队进基层、舞台艺术送基层209余场次演出;参加或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活动等11次展览;建设百姓大舞台44个,创作完成及发表作品7部(篇)、获奖作品4部(篇)、排演新剧目2部、复排了10部优秀传统剧目。
全区共有A级景区1家,星级酒店1家,出境和国内旅行社81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0万元。
年末全区共有医院18个,其中,公立医院4个,民营医院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中,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 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379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178人,注册护士1201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590张,其中,医院1070张,卫生院52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1.2%,比上年增加3.5%;PM10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全区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Ⅳ类水质,地表饮用水源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全区年平均气温15.1℃。平均年降水量943.4毫米。
全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1.25万亩,其中,新造林850亩,经济林1600亩,森林抚育10000亩。共承建园林绿化项目32个,总面积约84.3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项目3个,新建街头游园17个,实施道路绿化工程8条,实施新建道路边绿带建设4条。全年完成绿化面积47.3公顷。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研创市级科技成果项数、省级科技进步奖数量、签订技术合同份数及成交额、参加各类保险人数、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城乡低保人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数据为不含示范区数据。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劳动就业、对外贸易、旅游、交通邮电、财政金融保险、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安全生产等数据由相应部门提供;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畜产品产量、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商丘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