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潜江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奋进之年。面对复杂多变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一城三基地”示范定位,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交出了回升向好、进中提质的精彩发展答卷。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04.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2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64.80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444.91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1.6:41.6:46.7调整为10.5:40.3:49.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3%、11.1%、5.9%、12.7%、2.7%、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6624元。

图片3图1 2019-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31392户,比上年增长29.1%。全市经营主体达到120624户,增长18.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2.66亿元,比上年增长4.2%。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2.7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81千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59.18千公顷,增加0.01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7.59千公顷,减少0.03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2.63千公顷,增加0.09千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1.41千公顷,增加0.23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60.40万吨,比上年增长1.9%。谷物产量134.19万吨,增产0.1%。其中,稻谷产量48.12万吨,增产1.2%;小麦产量8.51万吨,增产0.04%;玉米产量1.12万吨,增产0.1%;大豆产量1.95万吨,增产19.8%。

图2 2019-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

全年油料产量4.95万吨,比上年增长1.8%;园林水果(不含果用瓜)产量6.09万吨,增长2.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5.07万吨,增长1.9%。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6.38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4.76万吨,增长5.9%;牛肉产量0.23万吨,增长3.5%;羊肉产量0.03万吨,下降5.6%;禽肉产量1.36万吨,增长0.2%;禽蛋产量2.65万吨,增长2.3%。年末生猪存栏33.08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4.9%;全年生猪出栏60.73万头,比上年增长3.0%。

全年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比上年增长4.5%。

表1 2023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60.40 1.9
棉花 0.14 1.7
油料 4.95 1.8
#油菜籽 4.30 0.4
园林水果(不含果用瓜) 6.09 2.3
蔬菜及食用菌 95.07 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2%,股份制企业增长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9%,私营企业下降4.4%。轻工业下降13.0%,重工业增长14.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9%,制造业增长1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4%。

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0%。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5.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下降1.7%,产品销售率为96.2%,出口交货值下降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9亿元,下降26.2%。

表2 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饲料 万吨 17.5 19.0
其中:配合饲料 万吨 16.8 19.1
冷冻水产品 万吨 28.8 0.0
万吨 10.7 -10.1
棉纱 万吨 9.9 -8.3
亚麻纱(含亚麻≥50%) 874.3 0.0
口罩 万个(只) 105740.0 52.0
其中:医用口罩 万个(只) 105740.0 52.0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7.8 21.9
其中:纤维板 万立方米 16.7 34.7
家具 万件 9.5 -12.8
其中:木质家具 万件 9.4 -13.8
硫酸(折100%) 万吨 11.7 -3.3
烧碱(折100%) 万吨 29.1 15.9
其中:离子膜法烧碱(折100%) 万吨 24.4 20.2
精甲醇 万吨 43.2 -20.6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57.3 -3.7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 万吨 23.1 -9.1
氮肥(折含氮100%) 万吨 23.1 -9.1
其中:尿素(折含氮100%) 万吨 23.1 -9.1
化学试剂 万吨 1.5 25.0
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4.6 12.2
水泥 万吨 29.1 -17.1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77.1 -30.2
水泥混凝土电杆 万根 5.8 81.3
预应力混凝土桩 万米 60.8 1637.1
钢化玻璃 万平方米 19.5 -1.5
金属切削工具 万件 21.1 -10.6
石油钻井设备 台(套) 994.0 49.2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台(套) 377.0 2.2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 台(套) 377.0 2.2
光纤 万千米 3884.5 17.5
绝缘制品 16853.8 26.0

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79.92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1%。按产业划分,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4.6%、26.6%、-7.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26.5%、26.6%、-5.3%。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6.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4.97亿元。

图片2图3 2023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全年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214个,比上年下降12.7%。

 

  1. 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8.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0%;乡村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3.1%。按消费类型统计,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9%;餐饮收入比上年下降2.8%。

图4 2019-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片2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94.8%,占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1.0%。

  1. 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12.0亿元,比上年下降19.4%,其中,进口97.3亿元,比上年下降19.3%;出口14.7亿元,比上年下降20.0%。

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FDI)12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对外承包出口总额为13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1.47%。

图5 图片42019-2023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3977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6%;高速公路里程76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58879.12万吨公里,

增长20.3%;旅客运输周转量2170.1万人公里,增长100.3%;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6.82万吨,增长13.5%。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6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快递业务量3353.1万件,快递业务收入24236.1万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7亿元,增长25.0%。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93公里;固定电话用户4.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3.1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8.9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5.92万户,比上年增加3.17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21亿GB,增长10.9%。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1.99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11亿元,增长2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09亿元,增长10.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85.70亿元,比年初增加125.0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847.87亿元,增加113.7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05.93亿元,比年初增加97.2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99.39亿元,增加29.9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06.53亿元,增加67.29亿元。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29亿元,比上年下降5.5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8亿元,增长6.11%;人身险保费收入16.91亿元,下降9.8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32亿元,下降0.6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4.62亿元,增长6.51%;人身险赔付支出3.70亿元,下降8.3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招生5178人,在校生12042人,毕业生3038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31人,在校生5544人,毕业生2474人;普通高中招生5516人,在校生15900人,毕业生5083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8402人,小学在校生5041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667人。

全年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5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0项,应用技术成果44项,软科学成果3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95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8.20亿元,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27.1%。

年末全市共建有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年末全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28个,省级质检中心2个,颁发有效认证证书1167张,获认证证书组织406家,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7项。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7055台件。

年末全市共有天气象雷达观测站点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4个。电影放映单位1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融媒体中心1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8%。全年出版报纸551.51万份,各类期刊6000册,图书15.73万册。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02家,其中医院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8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家;卫生技术人员670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20人,注册护士281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702张,其中医院床位3748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55张,卫生院床位1523张。全年总诊疗人次525万人次,出院人数17.63万人。

全年全市运动健儿在各类全国比赛中获得亚军1项次、季军1项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64亿元。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1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7.83%。全年出生人口3565人,出生率为3.61‰;死亡人口7240人,死亡率为7.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2‰。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53元,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62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91元,增长8.2%。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42元,增长8.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503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33元,增长8.8%。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5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4.47万人,离退休人员9.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7.9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3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8.8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4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6.1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95万人,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1159人,5692人次。

年末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0.41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8万人,在册重点优抚对象4956人。养老机构床位数0.32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0.22万张,合计0.54万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64亿元。

十二、节能降耗、资源环境

全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

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901.79公顷,比上年增长58.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39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539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100%。森林抚育面积3333公顷。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全年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6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纳入省考核的9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为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6.6%,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2.7%。

注:

1.本公报2023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货物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对外承包出口总额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体育、体育彩票等数据来自市文旅局;货物周转量、旅客运输周转量、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电信业务总量、长途光缆线路、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移动电话普及率等数据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潜江市支行;保费数据来自市银保监组;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机构、床位等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融媒体中心;电影、出版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低保、社会服务、福利彩票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在册重点优抚对象数据来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据来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市场主体、检验检测机构、质检中心、颁发有效认证证书、获认证证书组织、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用地、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等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粮食、畜禽、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潜江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于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