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区2023年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枣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扩内需、优结构、强信心、促发展,全区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31.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30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211.24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32.4:63.8。

年末常住人口60.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3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09%,比上年末提高0.08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7056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0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9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472人。举办“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等招聘活动12场,招聘青年见习200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

1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1

#食品烟酒

101.0

粮食

108.8

鲜菜

98.8

衣着

100.6

居住

99.8

生活用品及服务

99.6

交通通信

97.5

教育文化娱乐

101.1

医疗保健

100.0

其他用品及服务

103.4

新动能不断壮大。“深入开展“技改焕新四个提升”行动,协助企业办理技改项目备案63个,82个在库技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其中总投资10亿元的正凯数字化智慧纺纱暨枣庄万泰退城进园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三维汉界年产300台套自动装车机器人项目等31个过亿元项目有序实施。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推荐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报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光芯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省级绿色工厂。年末实有市场主体12.0万户,增长3.6%。设立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万户,其中企业0.5万户;个体工商户0.9万户。新增“四上”企业229家,净增199家,总数达到771家。

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全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8.1%。新增植树造林484.6亩,环境空气优良率59.6%,优良天数217天。完成14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1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在100%。

创新活力不断提升。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组织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项目,泰和聚合物造粒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0个项目列入2023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山东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车间”被认定为2023年省级数字化车间,山东鼎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充电桩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被认定为2023年市级数字化车间。山东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光芯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选2023年全省质量标杆企业。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2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主要产品产量稳定,粮食总产量达8.0万吨,增长2.2%,粮食播种面积21.5万亩,增长0.3%,粮食单产373.5公斤/亩,增长1.9%。猪牛羊禽肉产量1.9万吨,增长8.5%。禽蛋产量1.2万吨,增长1.2%。水产品产量0.4万吨,增长4.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17.4万吨,增长2.0%。园林水果产量2.1万吨,增长0.9%。

22023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长速度

指标 产值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农林牧渔业 25.28 5.2
农业 15.09 4.7
林业 0.23 33.8
牧业 6.56 5.0
渔业 0.83 5.1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2.57 7.8

3202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8.02 2.2
夏粮 5.11 1.9
秋粮 2.91 2.7
油料 1.12 3.8
蔬菜及食用菌 17.43 2.0
瓜果 0.42 18.2
园林水果 2.12 0.9

新创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4个,累计达到17个。改善提升“四好农村路”17.5公里,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3801户,建成美丽庭院7217户。成功举办市中区农民丰收节,积极参加石榴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及兽药高端论坛等重要节会。深挖优质农产品资源,注册“峨山口草莓农场”“优佳绿农”“绿贤园”农产品商标和“孟庄草莓”地理商标。新增绿色农产品认证7个,新申报省级标准化基地4个,新创建山东省首批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1个,“市中区炻陶技艺”成功入选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轻工业增长16.1%,重工业增长10.0%。29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72.4%。重点行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洗选业分别增长53.2%、15.9%、51.6%、5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2.2%,利润总额下降18.8%。主要工业产品中,纱、金属成形机床、服装、水泥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3.5%、32.8%、5.1%、1.6%。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4亿元,比上年增长6.9%。新增建筑业企业21,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家在库建筑业企业92家。新增绿色建筑45.7万平方米,太阳能建筑光热一体化47.5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规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1392%;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11.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3.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72.3%。

全区接待国内游客2027.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3.6亿元。国家A级旅游景区9四星级酒店1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景区化村庄6个。组织开展“周六剧场”“戏曲六进”文化惠民演出350余场次,区、镇(街)、村(居)三级广场舞培训181场次,覆盖率达到100%,参与群众达4000余人次。组织开展镇街“礼赞二十大 舞动新时代”广场舞比赛11场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636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8740万元。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5.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4.6公里。普通国省道总里程96公里,一级公路占比8.9%。农村公路总里程645.0公里。济枣高铁开工建设,调整优化公交线路4条,增加运营里程近12万公里。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4.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4.9%,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18.4%。民间投资占比59.0%,较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39.5亿元,下降13.0%。其中,住宅投资36.3亿元,下降16.3%。房屋施工面积352.9万平方米,下降16.3%。房屋竣工面积0.7万平方米,下降98.2%。商品房销售面积79.9万平方米,下降20.8%,商品房销售额53.7亿元,下降15.6%。

六、消费市场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亿元,比上年增24.9%,其中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7.6亿元,增长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2亿元,增长11.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额3.6亿元,增长56.8%;商品零售额62.5亿元,增长23.5%。

开展“枣庄消费提振年”活动,发放市中区零售、餐饮消费券120万元、带动消费640万元,发放两批次汽车消费券131万元,带动汽车消费8000万元;举办了世外“淘”原乡村消费节、枣庄市第三届汽车嘉年华、百万家电补贴等多场全区性促消费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2.8亿元,同比增长11.5%依托中安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平台,积极推进二手车出口工作,全区出口二手车出口1567台,结汇突破3亿元人民币

七、开放型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出口74.5亿元,增长38.3%。实际使用外资 6572万美元,增长1.0%。二手车出口1567辆,出口额3.1亿元,分别增长1401.8%,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1家。

招商引资纵深推进。我区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82个,其中10-50(不含)亿元项目15个,50-100(不含)亿元项目2个,100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个;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66个,其中10亿元项目12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3个,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个;新纳统项目15个;新竣工项目57个积极运用股权并购、境外发债、债转股、利润转增等方式,推动外资来源多元化。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20.3亿元,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2亿元,下降0.5%,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4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1.7%,教育支出增长4.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8%,比年初增加56.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00.9亿元,增长11.2%,增加70.6亿元。开展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投放“百日攻坚”行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不含贴现)较年初增长12.6亿元,增速17.7%。

实现保费收入46.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2.9亿元,增长17.7%;人身险保费收入33.1亿元,增长1.9%。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12.4亿元,增长10.0%。其中,财险赔款与给付9.3亿元,增长34.7 %;人身险赔款与给付3.1亿元,下降0.1%。

A股上市公司累计2家,上市挂牌企业累计发行股票融资9.1亿元。

九、居民消费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2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43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84元,增长7.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196元,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991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82元,增长9.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含城管、水务)11.7亿元,比上年增长70.8%。实施10条道路新改建工程,6条道路具备通车条件。落实《枣庄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5年)》,新增海绵城市面积约2.6平方公里。新建改造燃气管网7.3公里、供热管道22.3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49.2万平方米。

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7万人、7.6万人、5.7万人和5.4万人。新增参保企业276户,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0.7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7万人和34.9万人。各项社保基金收入15.7(社保)亿元。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比上年增长2.7%;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达到168元,惠及5.3万人;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标准,年底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121人、特困人员879人。运营爱心食堂15处,新增养老护理型床位100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5.5%。

十、社会事业

2023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所全部开工,新增学位3145个。开展集团化办学8个,覆盖19所学校;组建教育联盟26个,覆盖成员学校52所;开展结对帮扶6个,覆盖6个被帮扶学校。运营校车20辆线路12条服务学生928名;提升10个乡村学校食堂供餐条件,推动6所食堂达到规范化水平建设提升2所普惠性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增加普惠性学位600个,全区学前普惠率达到87.3%。

42023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指标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中等职业学校 384 826 129
普通高中 4019 9771 1967
普通初中 8835 28338 11212
普通小学 8821 53301 9490
特殊教育学校 21 102 38

年末县城和乡镇影院5家,票房1837.1万元。艺术表演团体28个,公共图书馆1个(国家二级馆),群众文化馆1个(国家一级馆),文化站1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工坊8家;新增15家区级非遗工坊;2名传承人成功入选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增区级非遗项目33项;新增区级非遗传承人30人。

辖区年末卫生机构数为374个,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9家一级医院17家;护理院4家,镇卫生院8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1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服务站17家,门诊部10。全区卫生技术人员为3774人,其中执业医师1056人、执业助理医师261人、注册护士1669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545张,其中医院床位数2016张、妇幼卫生机构138张、乡镇卫生院391张。

拓宽体育空间。构建三级体育服务体系,11个镇街成立“1+2+N”体育联合工作室12所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抓好全民健身。全区累计举办体育赛事197项次。我区运动员代表市获得省级比赛2金4银4铜,国家级4金4银。促增体育产业。 “全市首届体育惠民消费季”在我区举行,带动消费500万元左右,5家体育企业成功获得“省体育消费券”合作单位资格,总量及通过率位列全市第一。全区体彩整体销量达1.71亿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