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郫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目标定位,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办盛会亮名片、惠民生保安全,全区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向上向好发展势态。

一、综合

根据成都市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全年,郫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下同)(按行政区域,地区生产总值1428.9亿元,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3亿元,增长2.6%(按行政区域,第一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9.4亿元,增长3.1%(按行政区域,第二产业增加值754.2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1.9亿元,增长7.8%(按行政区域,第三产业增加值648.5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为3.4:32.9:63.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17.3%和80.8%。

全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1.6亿元,增长5.4%(按行政区域,民营经济增加值839.0亿元,增长9.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5%,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6.7%。

表1.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管辖区域(郫都) 行政区域(全域郫都)
GDP(亿元) 787.5 1428.9
GDP增速(可比价,%) 6.0 5.1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26.3 26.3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可比价,%) 2.6 2.6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259.4 754.2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可比价,%) 3.1 2.5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501.9 648.5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可比价,%) 7.8 8.7
三次产业结构 3.4:32.9:63.7 1.8:52.8:45.4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口径比上年(下同)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42.4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0.06亿元,下降2.2%;畜牧业产值0.17亿元,下降15.5%;渔业产值0.15亿元,下降1.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1亿元,增长3.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59万亩,增长4.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1010亩,下降33.9%;蔬菜播种面积242404亩,下降0.6%。全年粮食总产量5.74万吨,增长11.5%;油料产量4141.1吨,下降50.7%;蔬菜产量691066吨,下降4.5%。全年出栏生猪3868头,下降26.5%。全年肉类总产量462吨,下降15.6%,其中:猪肉产量296吨,下降22.6%;禽肉产量166吨,增长0.6%。禽蛋产量45吨,下降47.8%;牛奶产量38吨,下降2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2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2%;营业收入435亿元,增长3.5%;利税总额44.9亿元,增长16.6%;利润总额30.4亿元,增长16.9%。2023年末工业集中发展区企业233家,增加值增速1.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1.8亿元,比上年下降2.2%(按行政区域,建筑业增加值79.1亿元,下降1.6%)。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6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竣工产值53.5亿元,增长1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0.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7.9%。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0.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9.3%。全区投资项目197个,其中新开工116个。

全年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6.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7.5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15.4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102.9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4亿元(按行政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下同)增长10.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38.7亿元,增长5.5%;餐饮收入47.7亿元,增长26.2%。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67.4亿元,增长10.3%;乡村实现零售额19.0亿元,增长9.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开展各类投资促进推介活动39场,对外发布郫都区“城市场景机会清单”“科技合作清单”“科技成果清单”,全年引进高能级产业化重大项目19个。全年完成省外到位内资77.1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363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2.6亿元,增长32.0%,其中:进口额4.3亿元,出口额58.3亿元。

七、交通、邮电、电力、天然气、旅游

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160公里。年末拥有出租汽车252辆,公交车841辆,营运公交线路97条,通达里程1617公里,村通公交覆盖率达10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821万元,增长2.6%。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64417万元,增长6.3%。

全年用电量375941.7万千瓦时,增长6.6%。其中:工业用电123013.4万千瓦时,增长16.4%;居民生活用电量153543.3万千瓦时,下降0.4%。

全年天然气用气量29032.7万立方米,增长5.7%。其中:工业用气量10034.3万立方米,增长13.1%;居民生活用气15126.9万立方米,增长2.1%。

全年接待游客1695.3万人次,增长14.0%,旅游总收入115.8亿元,增长15.0%。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8亿元,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42.5亿元,增长9.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5亿元,增长1.9%。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67.4亿元,增长12.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79.7亿元,增长16.0%。本外币贷款余额1033.8亿元,增长7.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65.4亿元,增长13.5%。

全年保费收入63221万元,增长12.4%,其中:财产险收入14733万元,增长20.4%;人身险收入48488万元,增长10.1%。全年处理各项赔款金额13800万元,增长19.8%,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8518万元,增长19.7%;人身险赔付金额5282万元,增长20.1%。

九、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

年末共有中小学校66所,在校学生111548人,教职工8417人,其中专任教师723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28873人,教职工1746人,其中专任教师1438人。幼儿园264所,在园幼儿4339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80人。

全年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267个,技术交易额增长28.2%。全年新增注册商标数3065件;新增专利授权量301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78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39件,实现知识产权融资18600万元。

全区拥有国有博物馆2个,非国有博物馆12个;区级文体艺术中心1个,镇综合文化站10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纸质图书59.03万册,增长38.6%。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全区有线电视注册总用户32.2万户,增长0.6%。

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73个,其中:医院25个,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493张,增长12.8%,其中医院床位数4642张,增长10.7%。卫生技术人员8464人,增长7.3%,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23人,增长7.7%;注册护士3868人,增长8.4%。全年总诊疗840.7万人次,增长12.0%。

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23年深入推进“河长制”,各级河长巡河61140次。重拳整治水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排查和整治河道“四乱”突出问题251个;开展多轮水环境突出问题集中督导专项行动,发现问题192个;大河保洁清理各级河渠垃圾漂浮物440余吨;全区8条干渠水质均保持在Ⅲ类水质以上,重要支渠水质基本保持在Ⅳ类水质以上,全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1天,PM2.5年均浓度同比增长5.7%。全区建成459公里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绿道,新增绿地102.6公顷。

全年交通事故立案数93件,死伤人数118人,其中死亡96人。火灾事故325件,死伤人数7人,其中死亡2人;事故造成经济损失879.5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2.1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2.6万人,失业保险1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5.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83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6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3.0%。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5个,正在建设2个;打造养老服务助餐体系,运营老年助餐点位58个;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39户,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3700余人次。全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136.3万人,建档率97.73%。

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140.06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96%。年末户籍人口723419人,其中:城镇人口459170人,乡村人口264249人;全年出生人口7278人,死亡人口25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7‰,与上年相比,全年净增人口14171人。

 

注:

1.公报中未标注按行政区域的,均按郫都区管辖区域,即不包含由高新区托管部分。

2.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郫都区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不等的情况。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公报中的对外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天然气、旅游、财政、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