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全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一手抓经济恢复增长,一手抓防范化解风险,较好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70.93亿元,比上年同期(以下简称同比)增长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0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97亿元,同比下降3.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90亿元,同比增长4.1%。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87%、21.11%、52.02%。

2023年末各类市场主体20233户,同比下降14.6%,其中:企业3815户,同比增长7.3%;个体工商16033户,同比下降18.8%;农民专业合作社385户,同比下降0.8%。

 

二、农   业

2023年农业总产值320056万元,同比增长4.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307公顷,同比下降0.7%;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451.75公顷,同比增长4.0%;烤烟种植面积2519.27公顷,同比下降8.3%;蔬菜种植面积12193.25公顷,同比增长1.0%;青饲料种植面积1686.73公顷,同比增长2.6%。全年粮食产量9.43万吨,同比下降0.2%;油料产量9936.55吨,同比增长4.5%。

2023年林业总产值49104万元,同比增长5.1%。

2023年牧业总产值55159万元,同比增长9.2%。四类肉总产量11438.27吨,同比增长16.1%,其中:猪肉产量7884.67吨,同比增长32.5%;牛肉产量1974.54吨,同比下降4.6%;羊肉产量366.61吨,同比增长4.3%;禽肉产量1377.96吨,同比下降6.8%。禽蛋产量1973.66吨,同比增长23.4%。年末生猪存栏7.99万头,同比增长7.2%;出栏8.91万头,同比增长32.2%。

2023年渔业总产值8583万元,同比增长9.7%。水产品产量3339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 %,其中:制造业同比下降8.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销售产值完成368407万元,同比下降7.8%,工业品产销率为99.9%。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2772万元,同比下降9.7%,注册地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6.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2023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同比增长3.9%,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下降10.1%。

2023年,全县新引进产业项目20个,签约资金27.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29亿元,新签约项目开工率95%。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2023年公路里程达3153.2公里,同比增长0.3%;货物周转量为2.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8%;旅客周转量为545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7.1%。

2023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484.5万元,同比增长28.3%,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07亿元,同比增长18.7%。

 

六、商业贸易和旅游

202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338.2万元,同比增长5.3%。批发业销售额136749.8万元,同比增长9.9%;零售业销售额175913.5万元,同比增长8.2%;住宿业营业额32422.1万元,同比增长27.3%;餐饮业营业额46716.8万元,同比增长9.0%。

全年共接待游客820.1万人次,同比增长2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81亿元,同比增长35.8%。

 

七、财政和金融

202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4386万元,同比增长26.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43万元,同比增长25.0%。财政总支出337621万元,同比增长55.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6397万元,同比增长17.5%。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38964万元,同比增长69.0%,教育支出41754万元,同比增长0.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7096万元,同比增长1.6%,医疗卫生支出13883万元,同比下降3.1%,农林水事务支出28245万元,同比增长25.4%。

2023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82617万元,同比增长12.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70763万元,同比增长15.7%。

 

八、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

2023年全县有学校73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校26所,幼儿园35所。

2023年专任教师2482人,其中:普通高中374人,中职专任教师22人,初中专任教师603人,小学专任教师992人,幼儿园491人。

2023年普通高中在校生4949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18人,初中在校生9943人,小学在校生16213人,在园幼儿6381人。

2023年,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6个,中心卫生院9个,乡镇卫生院3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全县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901张;卫生技术人员11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9人。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承办国家级赛事“民体杯”全国龙舟赛、独竹漂比赛的文化氛围营造活动,举办了“我在镇远过年”系列活动、赛龙舟文化节等节庆品牌活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和美城乡 四大行动”法治文艺宣传演出进乡村、进景区活动、全民阅读等活动累计110余场次、惠及群众6万余人;组织参加2023年黔东南首届民族器乐大赛并获二等奖;扎实做好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全年接待群众4.5万人次。组织开展元宵龙灯会活动之“龙灯踩街”民俗活动,“龙腾狮跃闹古城舞龙舞狮”大赛;组织参加了第四届全州传统戏剧展演比赛,我县花灯剧《红马灯》获优异成绩;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非遗进景区活动。

体育工作再出新成绩。实施了文化园广场三人制篮球场项目和盘龙社区盘龙桥商品房健身路径项目,6个点的农体工程补充维护更新项目,2个州级提升全民健身示范站点项目,2个篮球场进行硅PU施工,新建全民健身器材50套,新增乒乓球桌45张、篮球架55支。成功承办了国家级赛事“民体杯”全国龙舟赛、独竹漂比赛,举办了全县职工篮球运动会和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镇远县预选赛等体育赛事活动,与佛山市武术协会开展两地武术文化活动交流,组队参加了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完成县体育馆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全年累计接待近4.2万人次;建成镇远恒温游泳场馆2个。完成镇远县体育产业调查32家;全县各类体育场地合计713个,体育场地面积45.478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3平方米。

 

 

九、人口及人民生活

2023年末公安户籍人口79521户共275311人,比上年减少401户,减少733人,其中:男性147342人,比上年减少224人,女性127969人,比上年减少509人,男女性别比为115.1(以女性为100)。人口出生率为7.9‰,死亡率为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1元,同比增长3.7%。

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43元,同比增长8.0%。

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23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员3226人,同比下降3.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0人。

2023年,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0261人,同比增长0.0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229人,同比下降1.9%。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29794人,参保完成率98.7%,参保资金22060.22万元;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4713人。2023年,农低保标准从人均5280元/年提高到6072元/年,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 4223.22 万元,累计发放129792人次。城低保标准从人均 660 元/月提高到713 元/月,全年累计发放城低保资金830.42万元,累计发放28347人次。全年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1169.77万元,共救助24504人次。全年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738.46万元,累计发放7313人次。全年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1.20万元,救助561人次。全县登记在册孤儿33名,全年共发放孤儿生活保障资金50.5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 1288.17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空气质量情况:全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比例为99.2%。

水环境质量情况: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大岭拱桥、新岑大桥一桥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以上,县城及1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噪声情况:镇远县城所布设的7个声功能区(三个1类功能区、二个2类功能区、一个4a类功能区、一个4b类功能区)噪声监测点,其结果均在各自功能区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县城所布设的10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6.4dB(A),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三级”,评价为“一般”;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4.3dB(A),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二级”,评价为“较好”。

县城所布设的20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6dB(A),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一级”,评价为“好”;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1.7dB(A),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三级”,评价为“一般”。

2023年全县纳入生产安全直报系统上报事故2起,死亡3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人数3人。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取自各部门统计数。

[2]    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    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5]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本公报的数据不含跨地区、跨县工程和城乡私人建房投资。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