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干争先、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平稳、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2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35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7.96亿元,同比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9亿元,同比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26.7:18.7:5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700元,同比增长6.4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10 亿元,可比价增速4.9%。其中:农业产值69.22亿元,可比价增速4.7%;林业产值3.61亿元,可比价增速6.4%;牧业产值22.81亿元,可比价增速5.0%;渔业产值2.75亿元,可比价增速5.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71亿元,可比价增速7.6%。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6.46万亩,增长1.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44.28万亩,增长0.06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6.49万亩,下降0.0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4万亩,下降0.0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3.95万亩,增长0.7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7.72万亩,增加0.35万亩;烟叶面积0.72万亩,增加0.16万亩。年末果园面积14.37万亩,增长0.07万亩。其中柑桔园面积11.93万亩,增加0.09万亩。年末茶园面积15.78万亩,下降0.06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0.73万吨,同比增长1.94%。夏粮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1.77%。其中小麦产量0.20万吨,同比下降1.87%。秋粮产量8.31万吨,同比增长1.99%。其中玉米产量7.01万吨,同比增长1.62%。水稻产量0.78万吨,同比增长1.05%。油料总产量1.81万吨,同比增长13.1%。其中油菜籽1.43万吨,同比增长16.9%。烟叶产量0.1万吨,同比增长18.4%。柑桔产量15.16万吨,同比增长4.5%。茶叶产量0.78万吨,同比下降0.4%。蔬菜产量94.85万吨,同比增长6.7%。

全年牲猪出栏65.53万头,同比增长4.28%;山羊出栏56.16万只,同比增长2.88%;家禽出笼80.85万只,同比增长0.76%。全年肉类总产量6.03万吨,同比增长2.48%,其中猪肉产量4.99万吨,同比增长2.41%。禽蛋产量0.28万吨,同比增长8.92%。水产品产量0.77万吨,同比增长3.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85亿元,同比增长11.03%,其中重工业完成42.38亿元,占比41.61%;轻工业完成59.2亿元,占比58.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品销售产值81.68亿元,同比下降16.12%;工业产品销售率80.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3.13亿元,按照可比价同比增长6.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9.2%,分类别来看,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6.0%,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42.6%。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项目投资同比下降21.2%,第二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项目投资同比上升18.3%。从投资项目个数看,本年5000万元以上项目施工个数113个。商品房销售面积131645平方米,同比增长6.4%。

全年参与全市集中开工4次,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6个,7个省市重点项目超时序进度46个百分点。入库项目92个,总投资167.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产业项目35个。主体工程投资88亿元的清江抽水蓄能项目实现鄂西率先核准、率先开工、率先投决。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亿元,同比增长8.4%。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亿元,同比增长11.28%,分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1012.6万元,同比下降2.0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6565万元,同比增长13.04%;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441.2万元,同比增长7.2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586.4万元,同比增长21.42%。限额以下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9.64亿元,同比增长3%。

2023年,成功举办第四届廪君文化旅游节暨郭兰英艺术成就音乐会、第八届“湖北长阳清江画廊”公开水域游泳挑战赛等活动,高质量承办省十六运会火种采集和火炬传递仪式及系列赛事。长阳籍运动员田涛亚运夺金。《一支山歌飞出岩》《梦回乐园》等文艺作品省市出彩。全年接待游客1251万人次,同比增长50.28%;综合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47.97%。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21%。

六、交通运输

截止2023年底,全县通车总里程达7200.699公里,拥有国省道526.747公里,农村公路6673.952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10.3公里,每万人拥有189公里。境内拥有高速公路84.65公里,铁路60.9公里。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138.5公里(界河按二分之一算),经营性码头4个,渡口43处。客运站13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12个。

2023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29亿元,同比增速83.03%。普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4.13亿元,其中国省干线一级公路完成投资8.38亿元,二级路完成投资1.59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4.16亿元。物流站场建设2.16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61亿元,同比增长15.4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16.23%。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19.5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85亿元,同比增加6.8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8.87亿元,比年初增加20.7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29.04亿元,比年初增加26.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8.13亿元,比年初减少1.37亿元;广义政府存款11.69亿元,比年初下降3.98亿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1.88亿元,比年初增加20.5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50.34亿元,比年初增加2.5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41.54亿元,比年初增加18.03亿元。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42.09亿元,比年初增加14.4亿元;中长期贷款236.32亿元,比年初增加3.85亿元;票据融资13.46亿元,比年初增加2.33亿元。

八、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全县拥有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馆1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个(数字影院2家6个放映厅),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个(播出广播、电视节目各1套),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机构1个(广播电视发射台站8座)。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 56人,国内演出298场,观众累计达25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83.8729万册(含电子书)。博物馆文物藏品11860件套。

全县拥有专职体育教练8人,各级裁判员448人,2023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5次,参加人数13人,获得金牌7枚,6枚银牌,6枚铜牌。向省体校输送1人,向省优秀专业运动队输送1人。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227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980人,注册护士102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7.7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12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72591人,总户数150095户。其中男性人口195189人,女性人口177402人。总计出生人口1458人,死亡人口3854人。

2023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86元,比上年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4元,比上年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8594元,同比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53元,同比增长10.8%。

202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357人,其中在职39278人,占比70.95%;离退休16079人,占比29.05%。基金总收入78361万元;基金总支出77860万元。

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本年度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56万元,其中县级财政补助2156万元。

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新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85人,其中在职7733人,占比56.5%;离退休5952人,占比43.5%。基金总收入37847万元,同比减少6.63%;基金总支出66309万元,同比增加70.52 %。

2023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172人,其中享受待遇87651人,占比达到38.25%。基金总收入22064万元,同比增加5.86%;基金总支出16686万元,同比增加12.78%。

2023年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2193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301 人,占比1.37 %。基金总收入 1645.12万元;基金总支出720.64 万元(基金总收入和总支出不含上级补助收入和上解上级支出)。

2023年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5055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677人,占比2.7%。基金总收入2039万元;基金总支出2048万元。

2023年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503人,比上年增加1802 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5622人,比上年减少7820 人。

十、民生福祉

聚焦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民生支出同比增长7.6%。统筹涉农资金3.9亿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1%。长阳获评易地搬迁先进单位。办结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4件,3件按时序进度推进。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县新增就业7359人,就业形势整体稳定。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被纳入全省第一批三级医院创建名单,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投入使用,其他国债公卫补短板项目相继竣工。全县农村福利院顺利实现县级直管。顺利在龙舟坪镇13个社区推行殡葬改革。持续擦亮长阳教育品牌,公办幼儿园占比、学前普惠率分别达到54.1%和92.4%;大班额比例从全市最高下降至零;全县本科上线率89.1%,清华、北大录取5人,连续5年稳居全市前三。高质量筹办长阳一中建校80周年活动。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常态化排查化解社会信访矛盾,实现平安稳定底线目标。长阳入选全省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县,“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4项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高标准完成3.2万亩耕地流出整改任务。持续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县职教中心、长阳歌舞剧团荣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十一、城乡建设

坚持“大县城”引领,重点调度城建项目47个总投资86亿元。凤凰山隧道项目内部洞体建设已完工,清江市政特大桥主体工程正式启动。夯实“大交通”支撑,纱帽山隧道、长岭岗隧道和铁门坎大桥贯通,318国道一标段完成60%实物工程量,资丘绕城公路、峡洞岩跨江大桥试通车。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带,建成6处口袋公园。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个村入选红色美丽村庄,4个村入选省级和美乡村试点村,3个村被表彰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先进村,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高家堰镇获评“美丽城镇省级示范镇”“湖北省森林城镇”,榔坪镇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郑家榜村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顺利出台并实施《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有效填补规模以下养殖监管空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受污染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完成232个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建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江南片区生活污水厂通水试运行。在全市率先出台县级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规划,完成8个小流域《三年行动方案》,打造沿头溪小流域“五带联创”试点示范。长阳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获优良等次,为全省唯一。清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

注:1.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全县人口相关数据由公安局提供,数据截至到2023年11月30日。

3.因年度数据核实、数据修订等原因,存在本年公报数据与上年数据不一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