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西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辽源市统计局西安区分局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砥砺奋进,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运行向好。

一、综合

全区经济运行稳定。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97亿元,可比增速5.9%;第二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可比增速-1.9%;第三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可比增速12.5%。三次产业占比为2:56:42。

全口径财政收入运行平稳。全年全区实现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4233万元,比上年增长9.8%。分部门看,税务部门实现218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6%;财政部门实现2429万元,比上年增长2.7%。分级次看,中央级、省级、市级和区级分别实现收入9920万元、4038万元、3638万元和6637万元,占比分别为40.9%、16.6%、15%和27.5%。

重点民生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全区完成公共预算财政支出79377万元,同比增长39.9%,其中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及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完成5212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65.7%。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农林水支出分别完成8947万元、458万元、7556万元。

二、农业

农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4%。其中,农业产值9169万元,可比增长0.8%;牧业产值7229万元,可比下降17.9%;渔业产值186万元,可比下降3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0万元,可比增长0.8%。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01公顷,同比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03公顷,同比增长0.5%。全年粮食总产量32601吨,同比增长2.2%。其中:玉米产量31651吨,同比增长2.6%;水稻产量924吨,同比下降14.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有升有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1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分行业看:采矿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0.4%、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1.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产值占规上制造业总产值36.6%。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7.0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7188.04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7.25%。

建筑业增长不明显。全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23户,有工作量的企业17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84亿元,同比增长17.2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同比增长15.71%;安装工程产值同比下降72.20%。竣工产值1.47亿元,同比下降37.94%。

全年全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8.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6.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0.38%。

房地产业投资增大。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408万元,同比增长86.16%。房屋施工面积51896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8196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739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739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849万元,其中住宅销售额4849万元。

四、服务业

服务业呈上升态势。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上升12.5%,高于GDP增速7.4个百分点。增幅较大的行业有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幅度分别为18.2%、16.2%、14.9%。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有所恢复。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亿元,比上年增长8.5%。按规模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5%;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2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5%;按销售地分,城镇零售额16.0亿元,农村零售额0.4亿元。按行业分,批发业1.0亿元,同比下降0.5%;零售业11.5亿元,同比增长1.6%;住宿业0.1亿元,同比增长97.6%;餐饮业3.8亿元,同比增长39.2%。总体来看,餐饮业、零售业、住宿业经营形势好于批发业。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呈上升态势。全年全区施工项目24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9个,本年投产项目1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9个。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41.30%。从占比看,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为0%,比重比去年下降100%;第二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17.88%,比重比上年下降38.91%;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82.12%,比重比上年增长23.88%。

全区工业投资占比比上年下降38.9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7.88%。

七、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公共文体事业提升。全区大力扶持非遗发展,“程氏宋代点茶”、“安家盘纸画”被评为区级非遗。全区现有艺术表演场馆1个,开展曲艺专场演出8场,开展文化惠农直通车活动2场,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活动4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10场,开展惠民文化服务活动、二人转、广场舞、健身操等免费培训60余场。全区共有体育场地161个,其中足球场地数2个,篮球场地数56个,排球场地数28个。开展“2023年西安区全民健步走暨全民文化旅游节”、西安区第十四届排球比赛等体育活动,争取省级体彩公益金扶持项目15万元,为宪法公园配备一套智能健身路径。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区共有小学8所,其中城区小学6所,农村小学2所,农村教学点5所,招生469人,比上年增加25人;在校学生3229人,比上年减少56人;学前儿童入园率96.76%。民办幼儿园13所(其中普惠园7所、非普惠园6所),公办园3所,校代园2所,在园学生1396人。全区小学在职教师664人,其中正高1人,高级教师121人,一级教师343人,二级教师145人,三级教师36人,末定级8人,技师3人,高级工2人,中级工2人,职员3人。

西安区乒乓球学校2023年在世界比赛中荣获2金1铜;全国比赛中5金4银1铜;国际比赛中1金1银;全省比赛29金17银24铜,奖牌共计85枚。刘雨辰、吴红慧2023年再次打入国家青年队和少年队。西安乒乓球学校成为全国首家取得八大杯大满冠的乒乓球学校,被吉林省体育局评为“吉林省后备人才突出贡献单位”。刘振国校长被评为“2023国家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并成功聘请世界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奥运冠军王楠担任辽源市西安区乒乓球学校名誉校长。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亿达碳业的《轻质耐高温粘胶基碳纤维保温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进入2024年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招标项目。威力特塑和吉林装备成功申报2023年辽源市科技计划补助项目。威力特塑的辽源市特种工程塑料汽车零部件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创新中心。辽源“她”经济创新创业工场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吉林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八、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所,其中区级医院1所,乡级卫生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民营医院1所。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54人(区直医疗机构161人+个体医疗机构93人),其中执业医师50人,注册护士60人。各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250张。

全区共有29651人参保。其中在职职工2749人,退休职工2705人,农村居民24197人。

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

优化城乡低保保障。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569人,比上年减少93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33人,比上年增加10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城市月人均600元和农村年人均4920元。全区现有城乡特困供养人数674人,其中城市特困供养471人(集中供养79人、分散供养392人),农村特困供养203人(集中供养37人、分散供养166人)。

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构建“三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城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全区在民政部门备案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1家,总床位数2118张;其中,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所,总床位数320张。社会福利收养单位1家,总床位数350张。富国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多次代表辽源市迎接省市检查和观摩,并被央视《焦点访谈》《三农长短说》栏目报道。

稳定就业局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3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4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2500人,完成286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和乡村振兴优秀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全区共有8名农民被评为高级职称,13名农民被评为中级职称,47名农民被评为初级职称。

普惠社会保障。扎实推进统一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35824人,领取待遇8252人。审批企业、失业新增退休人员480人(其中企业15人,失业80人,矿务局厂办大集体285人,特殊工种申报100人)。

全区总人口为负增长。全区年末总人口138612人,男女性别比为101:100;全年出生人口299人,全年死亡人口1283人。

2023年末全区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区总人口 138612 100
其中:城镇人口 121059 87.3
   乡村人口 17553 12.7
  其中:男性 69654 50.3
     女性 68958 49.7
其中:18岁以下 9717 7.0
     18-34岁 18520 13.4
35-59岁 60727 43.8
     60岁及以上 49648 35.8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2023年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21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2元,同比增长7.4%。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行业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国家统计局辽源市调查队提供全市数据。(2016年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地区数据。)

4、人口数采用辽源市公安局《2023年人口统计报表》。

5、本公报解释权由辽源市统计局西安区分局负责。

编 辑 说 明

本资料根据2023年发改局、财政局、工信局、经合局、商务局、税务局、国家统计局牡丹江调查队等各部门及统计局各有关专业定期统计报表中主要统计指标编辑而成。有关统计范围、口径说明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价格指数单缩法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起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

4.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调查频次为季度。

5.按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只提供增幅。

 

一、西安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万元)
指 标 1-12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1-12月) 574176 5.7
第一产业 50503 2.3
第二产业 56130 -3.8
第三产业 467543 7.3
固定资产投资额 150111 3.4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 68479 -16.3
商品房销售面积(平方米) 54669 -31.3
其中:住宅(平方米) 52478 -30.9
商品房销售额 29306 -37.9
其中:住宅 27341 -35.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 10.4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544478 3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42776 7.4
公共预算收入 22261 15.4
公共预算支出 71719 30.1
税收 57354 34.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月、元) 38171 3.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月、元) 26214 5.6
二、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市 9526298 4.2
市 区 3125944 4.7
东 安 区 412959 5.1 2
阳 明 区 520504 4.6 3
爱 民 区 502895 4.6 3
西 安 区 574176 5.7 1
开 发 区 1115410 4.2 5
林 口 县 784216 3.0 5
绥芬河市 626924 4.8 1
海 林 市 1354784 4.5 3
宁 安 市 1326050 3.8 4
穆 棱 市 1497146 4.8 1
东 宁 市 811234 2.0 6
(二)各县(市)区税收(万元) 1-12月 增长%

(±%)

排名
全 市 951262 19.4
镜泊湖分局 3556 42.5
第二税务分局 15475 36.9
东安分局 65710 234.6 1
阳明分局 65876 35.7 2
爱民分局 63976 17.9 4
西安分局 57354 34.1 3
开发区局 431817 17.8 5
林口县局 27001 -57.5 6
绥芬河局 56926 1.0 5
海林局 34823 5.5 4
宁安局 32285 31.3 1
穆棱局 35903 15.2 3
东宁局 47901 18.7 2
保税区局 12659 496.8
(三)公共预算收入(万元)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市 882856 20.8
市 区 513135 13.3
市直单位 392650 34.5
东 安 区 13318 26.8 4
阳 明 区 18535 28.4 3
爱 民 区 14887 28.6 2
西 安 区 22261 15.4 5
开 发 区 46014 34.9 1
林 口 县 58796 52.9 1
绥芬河市 59274 10.4 6
海 林 市 66321 51.2 2
宁 安 市 73177 29.2 5
穆 棱 市 75363 31.0 3
东 宁 市 36790 30.9 4
(四)公共预算支出(万元)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市 3518609 11.8
市 区 1502000 8.2
市直单位 1212748 7.1
东 安 区 50390 10.9 3
阳 明 区 94964 12.1 2
爱 民 区 51269 2.9 4
西 安 区 71719 30.1 1
开 发 区 14563 -11.8 5
林 口 县 366216 23.1 1
绥芬河市 243573 3.5 6
海 林 市 356562 22.6 2
宁 安 市 380876 14.6 4
穆 棱 市 335232 5.3 5
东 宁 市 334150 17.4 3
(五)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市 -3.3
市 区 -7.0
东 安 区 -8.2 4
阳 明 区 12.3 1
爱 民 区 4.9 2
西 安 区 3.4 3
开 发 区 -19.4 5
林 口 县 -0.4 4
绥芬河市 -7.8 6
海 林 市 8.8 1
宁 安 市 -6.9 5
穆 棱 市 0.3 3
东 宁 市 3.2 2
(六)规上工业增加值(万元)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市 9.2
市 区 7.2
东 安 区 9.2 3
阳 明 区 5.5 5
爱 民 区 10.1 2
西 安 区 10.4 1
开 发 区 7.1 4
林 口 县 9.5 4
绥芬河市 9.5 4
海 林 市 14.1 2
宁 安 市 13.3 3
穆 棱 市 16.6 1
东 宁 市 5.2 6
(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万元)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市 7832928 43.0
市 区 3146124 64.2
东 安 区 624772 76.4 2
阳 明 区 663755 112.3 1
爱 民 区 527212 59.4 3
西 安 区 544478 36.0 5
市开发区 659291 45.7 4
市直招商专班 95278 66.1
林 口 县 814044 45.5 2
绥芬河市 661175 68.5 1
海 林 市 983265 20.9 5
宁 安 市 592949 2.5 6
穆 棱 市 907691 26.6 4
东 宁 市 727680 45.5 2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市 7706477 8.1
市 区 2709322 7.9
东 安 区 736317 8.3 2
阳 明 区 701478 7.6 4
爱 民 区 241178 8.4 1
西 安 区 542776 7.4 5
开 发 区 487573 8.2 3
林 口 县 623580 8.3 2
绥芬河市 2211189 8.4 1
海 林 市 624328 7.4 6
宁 安 市 655895 8.3 2
穆 棱 市 449227 8.1 4
东 宁 市 432936 7.6 5
三、全省各地市主要经济指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国 1260582 5.2
全 省 15883.9 2.6
哈 尔 滨 5576.3 3.1 6
齐齐哈尔 1327.6 1.6 11
牡 丹 江 952.6 4.2 1
佳 木 斯 909.3 3.3 5
鸡 西 655.6 1.3 12
鹤 岗 383.6 2.2 8
双 鸭 山 540.8 2.2 8
大 庆 2862.5 1.8 10
伊 春 357.7 3.7 3
七 台 河 262.9 3.4 4
绥 化 1234.8 3.0 7
黑 河 660.6 4.0 2
大兴安岭 151.8 -0.4 13
(二)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增 加 值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国 4.6
全 省 -3.3
哈 尔 滨 -0.4 4
齐齐哈尔 -10.9 12
牡 丹 江 9.2 1
佳 木 斯 1.8 3
鸡 西 -7.8 11
鹤 岗 -0.5 5
双 鸭 山 -6.4 10
大 庆 -1.6 7
伊 春 -1.5 6
七 台 河 -1.8 8
绥 化 3.7 2
黑 河 -3.5 9
大兴安岭 -59.0 13
(三)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产投资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国 3.0
全 省 -14.8
哈 尔 滨 -24.7 7
齐齐哈尔 -37.3 13
牡 丹 江 -3.3 3
佳 木 斯 -31.9 11
鸡 西 -5.7 5
鹤 岗 -29.9 10
双 鸭 山 -35.0 12
大 庆 8.1 1
伊 春 -25.8 8
七 台 河 -26.3 9
绥 化 1.7 2
黑 河 -9.3 6
大兴安岭 -4.3 4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零售总额

1-12月 增长% 排名
全 国 471495 7.2
全 省 5634.2 8.1
哈 尔 滨 2384.0 8.6 1
齐齐哈尔 357.4 7.7 6
牡 丹 江 770.6 8.1 3
佳 木 斯 247.3 7.8 5
鸡 西 235.5 7.9 4
鹤 岗 95.9 7.7 6
双 鸭 山 99.0 7.6 8
大 庆 724.1 8.2 2
伊 春 123.1 7.3 11
七 台 河 74.3 7.5 9
绥 化 323.7 7.3 11
黑 河 171.0 7.2 13
大兴安岭 152.7 7.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