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萧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萧山担大事、办要事、成盛事的一年。萧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落实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市委“两场硬仗”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奋力干好“坚决打好经济翻身仗、全力保障亚运攻坚仗、加快走好共同富裕路”三件大事,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区经济稳进向好。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经初步核算,2023年,萧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5.8%(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05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823.95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9.68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2.6:36.9:60.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4974元。
(二)数字经济
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74.4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GDP的比重为12.3%。
2023年末,全区拥有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32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49家。
(三)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6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00亿元,增长4.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8.16亿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用于民生支出238.08亿元,下降7.2%,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6%;教育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等民生项目支出为68.90亿元、39.43亿元和22.93亿元,分别下降1.8%、34.4%和31.3%。
(四)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5%。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六涨二跌格局。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4%,食品烟酒类上涨1.4%,衣着类上涨1.0%,医疗保健类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跌2.1%,居住类下跌0.6%。
(五)劳动就业
2023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74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04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8万人。最低月工资标准为2280元,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22元。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
年末,公安部门户籍登记总人口128.8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10893人,死亡8565人,出生率为8.54‰,死亡率为6.72‰,自然增长率为1.82‰,比上年下降1个千分点。年末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135.42万人。
根据杭州市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23年末萧山区常住人口为214.0万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城镇化率为81.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人民生活
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161元,比上年增长4.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410元,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655元,比上年增长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126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19元,增长7.0%;人均消费支出42501元,增长10.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55.1平方米和79.9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0.8%和0.9%。
(三)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119.1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61.98万人;参加工伤、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104.38万人和76.49万人。全区各类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53%,基本医疗保险户籍参保率保持在99.8%以上。
全年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竣工40.51万平方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9台。竣工安置房60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15万户。新开工人才房5.3万平方米。
(四)社会福利
2023年末,拥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1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4家。拥有各类养老机构36家,养老机构床位3951张。儿童福利机构1家,儿童床位50张。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216元调整为1259元;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015 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额1.58亿元;全年共募集善款1110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5104人次,救助支出8434万元。
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城市建设
2023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32.6平方公里。完成规划编制18个,实现重点平台规划全覆盖。完成城中村改造9个。全面启动综合交通“补链强链”行动,开工建设地铁四期(萧山段)、104国道杭州河庄至衙前段等6个重大交通项目和永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先行段)等“八大百亿”重大水利项目。打通断头路4条。建成城市公园9个,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建成省级未来社区18个、创评全省首批现代社区7个。
(二)公用事业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26.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1%,其中工业用电135.86亿千瓦时,增长3.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1.83亿千瓦时,下降0.1%。全年供水量38275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12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33428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3507万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160万立方米/日。年末,拥有公交线路169条,实有公交汽车1525辆,全年公交汽车客运总量7334万人次。
(三)生态环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6%。深化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淘汰10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空气优良率达到83.7%,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建成萧山生态文明馆,寺坞岭获评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2条,连续三年夺得“大禹鼎”银鼎。
(四)安全生产
连续19年获评“平安县(区、市)”称号。夺得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高效运行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构建“风险隐患一张图”,全面推行“大平安系统集成”,“三网融合”整体智治列入杭州首批试点。全区矛盾纠纷、欠薪事件、刑事案件、治安警情、命案数、交通事故亡人数实现“六个下降”,获评中国社会治理十强县(区)。
四、农业
(一)农业生产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农业60.97亿元,下降1.0%;林业1.41亿元,增长12.2%;畜牧业11.09亿元,增长20.0%;渔业11.23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7.90亿元,增长5.4%。蔬菜、花木、畜牧、水产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产值81.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5%。全年瓜果类产量6.10万吨,下降12.0%;水产品产量3.94万吨,增长4.4%。
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近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在15.61万亩以上,收购总量创历史新高;获评省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二)和美农村
全面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获评和美乡村工作省级优胜;梅林村作为“千万工程”源起地,成为全国示范样板;横一村列入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考察点。
成功创建省级和美乡村80个、省级未来乡村6个,启动首批4条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创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五、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经济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30.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597.28亿元,增长4.0%。规上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96.68亿元,增长16.3%;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24.82亿元,增长5.7%;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87.78亿元,增长15.9%;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7.73亿元,增长8.7%。按企业大小类型分类看,大型企业增加值127.44亿元,增长5.2%;中型企业增加值191.06亿元,增长0.5%;小微企业增加值278.77亿元,增长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62.0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91.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7.2%;亏损企业391家,亏损面为23.6%,亏损总额25.74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4%,增长0.4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6.1万元/人。
(二)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4.16亿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405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2.5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建筑业竣工产值471.26亿元,增长8.4%。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9.25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0.05亿元,增长16.3%,其中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1.08亿元,下降3.1%;完成第三产业投资1429.14亿元,增长4.1%。
(二)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40.25亿元,比上年增长9.0%。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2608.89万平方米,增长3.7%;房地产新开工面积293.08万平方米,增长8.8%;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250.49万平方米,下降8.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0.25万平方米,下降9.5%。
七、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2.30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6.21亿元,增长11.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46亿元,增长14.6%。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24.5%,化妆品类增长13.0%,石油及制品类下降0.2%。
八、对外经济
(一)对外贸易
据海关统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137.72亿元,增长3.0%。其中进口总额227.53亿元,增长2.0%;出口总额910.19亿元,增长3.3%。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297.93亿元,增长11.6%;纺织品216.03亿元,下降2.1%;羽绒及其制品33.86亿元,下降21.2%;服装35.66亿元,下降10.5%;家具38.33亿元,增长1.8%;化学品31.66亿元,下降1.0%。出口总额中,高新技术产品34.48亿元,增长24.9%。
(二)招商引资
2023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53.16亿美元,同比增长584.7%,其中,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4家,新批项目合同利用外资53.09亿美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5.16亿美元。
九、交通、邮电和旅游
(一)交通运输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02.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9.59公里,一、二级等级公路565.25公里。
年末,全区机动车保有量74.5万辆,其中汽车68万辆。
(二)邮电通讯
全年共完成快递业务量20.28亿件,比上年增长39.4%;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63.87亿元,增长17.7%。
(三)旅游业
年末,拥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11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5个;新增3个省级非遗项目和6个市级工坊,1个市级传统工艺工作站,25个区级非遗基地,2个非遗专题馆。亚运会主火炬塔“钱江潮涌”和开闭幕式演艺项目“湘湖˙雅韵”永久落户。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正式启用。
十、金融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5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年末银行金融机构36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326.06亿元,增长12.2%;贷款余额7293.01亿元,增长13.8%,其中住户贷款2298.64亿元,比年初增加134.3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943.81亿元,比年初增加717.90亿元。
十一、教育和科技
(一)教育事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小学84所,在校学生122241人;初中56所,在校学生45022人;普通高中13所,在校学生21184人。学前三年幼儿园净入园率99.25%,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100%。
打响“尚学萧山”品牌,建立“1+N”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高考一段上线比例创历史新高,完成学校建设项目24个,新增学位1.2万个,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家门口青少年宫”镇街全覆盖。
(二)科技创新
全年新增专利授权量1372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90件。落户全国首个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中心。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组建“北斗七星”科创联盟,举办百场“萧创汇”创新创业活动,新布局概念验证中心1家。新增省级“未来工厂”1家、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数字化改造项目170个。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累计4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4家,累计492家。新增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企业50家。2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4家企业入选省首批雄鹰企业。
新增国高企44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46家。1家企业获中国专利奖银奖,3家企业入围全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6家。
(三)人才引进
新增高层次人才2481人、高技能人才5303人、35岁以下大学生4.48万名。入选全省首批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
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98.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末图书馆藏书331.24万册。
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成功举办。成功创建钱塘江诗路(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入选省级首批“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世界旅游博览馆开馆,省油画院落成开放。大运河萧山火车西站段成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五七公社、粮仓艺术公园等一批文创街区建成开放。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0个。
(二)卫生
年末,萧山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11个,其中医院73个。拥有床位12387张,其中医院床位11960张。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3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22人,注册护士8730人。
浙大妇院钱江院区正式开业,浙大二院总部、省皮肤病医院、区二医院迁建项目稳步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健康区。
(三)体育
新增百姓健身房22家、公共体育场地37.31万平方米,基本形成“10分钟健身圈”。全年新增等级运动员75人,其中健将级运动员4人,一级35人,二级36人
公报注释:
1.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 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