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克山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对标,勇毅前行聚力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量稳中有升、增速正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703381万元, 同比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683万元,同比下降1.7%;第二产业增加值56878万元,同比下降10.4%;第三产业增加值325820万元,同比增长4.7%。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为-0.8、-1.1、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49.1:8.7:42.2调为45.6:8.1:46.3。

二、农业

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20683万元,同比下降1.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37344万元,同比下降4.0%。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实现327968万元、8974万元、266427万元、8111万元、258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0%、49.9%、4.6%、10.3%、5.3%。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生猪出栏29.3625万头,同比下降7.8%;牛出栏5.1795万头,同比增长10.5%;羊出栏27.0712万只,同比下降0.1%;家禽出栏5981500万只,同比增长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56878万元,同比下降1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94571万元,同比下降20.5%。分门类看,规上工业负增长主要在于纺织、食品两大行业,其中金鼎亚麻企业重组停产、万润食品生猪价格下跌、优贝康乳业订单减少、众联纺织品停产,企业总产值分别同比下降100%、4.5%、60.7%、100%。成为工业生产低速运行的重要因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8.9%。

建筑业增速上涨,正向拉动第二产业增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083万元,同比增长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573万元,比上年下降68.9%。

从项目数量上看,2023年施工项目49个,同比下降31%,其中新开工项目21个,同比下降48.8%。

从项目规模上看,亿元以上项目10个,同比下降3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同比下降81%。

按产业分:一产完成投资0.8亿元、二产完成投资5.8亿元、三产完成投资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4%、-70.2%、-68.5%。各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开工建设39个,投资完成7.2亿元,同比下降30.1%。基础设施建设占总投资的19.7%。

五、国内贸易

2023年,全口径社零额实现113674.9万元,同比增长8.2%。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66763.7万元,同比下降1.6%,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8309.7万元,同比下降1.6%;按经济规模分,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13.9万元,同比增长21.6%。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059.5万元,同比下降5.8%。

六、市场主体

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市场监管持续发力,企业营商环境有序,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带动新增市场主体2446户、市场企业主体209户,与年初分别增长10.03%、5.1%。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全县境内铁路营运里程51公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260万元。 同比增长11.5%。

八、财政和金融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8191万元,同比增长3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6217万元,同比增长19.4%。税收收入完成17050万元,同比增长61.0%;非税收入完成29167万元,同比增长3.7%。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 

科学教育继续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长;全县学生总数18336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9208人,小学在校生6407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考升学率进一步提高;医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2023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除诊所)26个,实有床位2247张,卫生技术人员135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67人,注册护士564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场地建设全面实施,秧歌赛、蓝球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441072人,同比下降0.5%。其中:城镇人口87977人,下降2.1%;乡村人口353095人,下降0.1%。其中:男性224207人,下降0.6%;女性216865人,下降0.5%。全县出生人口数为1171人,下降1.1%。其中:出生男617人,下降4.9%;出生女554人,下降2.8%。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23元,同比增长4.0%。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3元,同比增长5.9%。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指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本公报中新增市场主体、财政、金融、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数据来自于部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