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德宏州成立70周年,也是三年疫情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州委“三支柱一标杆”主攻方向和县委“五个行动”工作安排,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守住防风化债底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合经济

2023年实现生产总值124463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1337万元,同比增长4.3%,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37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4427万元,同比下降13.3%,拉低生产总值下降3.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8873万元,同比增长1.1%,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2:25.3:42.5。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7101万元,同比增长4.3%;工业增加值236703万元,同比下降13.8%;建筑业增加值77797万元,同比下降11.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9063万元,同比下降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036万元,同比增长7.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113万元,同比增长7.5%;金融业增加值45336万元,同比增长7.6%;房地产业增加值67548万元,同比下降5.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4940万元,同比增长0.8%。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820893万元,同比下降1.3%,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66%,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202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3756万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691万元,同比增长3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8223万元,同比增长33.5%;企业所得税2198万元,同比增长64.3%。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达285353万元,同比下降9.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736万元,同比增长0.3%;公共安全支出14438万元,同比下降31.4%;教育支出58103万元,同比增长1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940万元,同比增长0.8%;卫生健康支出23341万元,同比下降29.9%;城乡社区支出10578万元,同比下降57.3%;节能环保支出4631万元,同比增长137.4%。

物价总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1%。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下降0.8%,鲜菜下降4.5%,畜肉上涨1.3%,水产品上涨1.9%,蛋类下降0.1%,鲜果下降0.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单位:%

指    标 2023年 比上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1 0.1
     食品烟酒 100.1 0.1
     衣    着 100.4 0.4
     居    住 100.2 0.2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0 0
     交通和通信 96.5 -3.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4 0.4
     医疗保健 105.4 5.4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2 1.2

二、农业

202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845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483048万元,同比增长5.2%;林业产值81266万元,同比增长5.4%;牧业产值59516万元,同比下降1.1%;渔业产值9715万元,同比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908万元,同比增长4.8%。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73849亩,同比增0.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07025亩,同比增长0.2%;油料种植面积18611亩,同比增长21%;甘蔗种植面积116469亩,同比下降9%;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00689亩,同比增长2.1%;烟叶种植面积27600亩,同比增长0.2%;瓜类(果用瓜)种植面积27600亩,同比增长8.9%;药材类种植面积7553亩,同比增长12.1%,其中,石斛4597亩,同比增长10.9%;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35173亩,同比下降0.5%。

全年粮食总产量243253吨,比上年增长1%。油料产量1296吨,同比下降2.7%;甘蔗产量582828吨,同比下降7.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4663吨,同比增长10.5%;烟叶产量5764吨,同比增长13.8%;瓜类(果用瓜)产量106100吨,同比增长13.5%;药材类产量1379吨,同比下降48.5%,其中,石斛产量1240吨,同比下降50.6%;其他农作物产量24634吨,同比下降2.8%。

茶园年末面积91720亩,同比下降0.9%(注明:同期数包含野生茶);核桃年末实有面积104603亩,同比增长1.5%;橡胶年末实有面积13029亩,同比下降1.1%;咖啡年末实有面积22086亩,同比增长10.2%;澳洲坚果年末实有面积238416亩,同比增长2.5%;竹子年末实有面积90022亩,同比增长267.5%。

茶叶产量2890吨,同比下降1%;核桃产量8775吨,同比下降0.2%;橡胶(干胶片)产量19吨,同比下降89.5%;咖啡(干咖啡豆)产量2487吨,同比下降20.5%;澳洲坚果产量35449吨,同比增长15.5%;竹子产量176万根,同比增长21.8%。

2023年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粮食部分,国调返法定数)
指标名称 面积     (亩) ±% 产量      (吨) 比上年±%
1.粮食 707025 0.2 243253 1.0
其中:稻谷 305720 1.1 132169 1.1
小麦 280 -21.1 62 -10.1
其他谷物 3358 42.47 1044 37.3
玉米 146759 0.3 40603 4.8
豆类 32391 3.5 3472 3.2
薯类 218517 -2.1 65903 -2.1
油料 18611 21.0 1296 -2.7
其中:油菜籽 17605 20.3 1196 -5.3
甘蔗 116469 -9.0 582828 -7.7
烟叶 27600 0.2 5764 13.8
药材 7553 12.1 1379 -48.5
#石斛 4597 10.9 1240 -50.6
蔬菜及食用菌 100689 10.5 84663 10.5
瓜类(果用瓜) 27600 8.9 106100 13.5
其他农作物 35173 -0.5 24634 -2.8
2.茶叶 91720 -0.9 2890 -1.0
核桃 104603 1.5 8775 1.5
橡胶(产量干胶片) 13029 -1.1 19 -89.5
咖啡(产量干咖啡豆) 22086 10.2 2487 -20.5
云南坚果 22086 2.5 35449 15.5
竹子 90022 267.5 176 21.8

全年肉类总产量15133.51吨,比上年增长0.1%;禽蛋产量500吨,同比下降8.3%;牛奶产量74吨,同比增长21.3%;水产品产量6559.20吨,同比增长10.8%。年末生猪存栏86298头,同比下降14.4%;牛存栏43555头,同比增长4.8%;羊存栏31165只,同比增长1.4%;家禽存栏752030只,同比增长0.9%;生猪出栏117820头,同比下降4.2%;牛出栏20177头,同比增长1.7%;羊出栏24691只,同比增长2.9%;家禽出栏1235713只,同比下降2.7%。

畜牧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国调返法定数)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22年 比上年±%
1.肉类总产量 15133.51 0.1
#猪肉产量 10082.00 -1.8
牛肉产量 2358.00 1.6
羊肉产量 481.00 持平
禽肉产量 2181.00 7.5
离蛋产量 500.00 -8.3
牛奶产量 74 21.3
水产品产量 6559.20 10.8
2.猪存栏 86298 -14.4
猪出栏 117820 -4.2
牛存栏 43555 4.8
牛出栏 20177 1.7
羊存栏 31165 1.4
羊出栏 24691 2.9
家禽存栏 752030 0.9
家禽出栏 1235713 -2.7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8.04万千瓦特,同比增长9.78%。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6189台,同比增长16.18%;农用小型拖拉机9677台,同比下降11.8%;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077台,同比增长7.7%;联合收割机891台,同比增长1.6%;机动脱粒机192台,同比增长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188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9.7%,其中:制糖业实现增加值8440万元,同比下降11%;有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增加值21057万元,同比下降15.7%;水泥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537万元,同比增长1.2%;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24735万元,同比下降18%。主要的6种产品产量中,仅硅产量和发电量增长,其余呈现均下降。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23年 比上年±%
成品糖 83238 -4.3
酒精 千升 2957 -28.76
水泥 1727367 9.96
工业硅 125020 -0.85
大米 43386 -19.22
发电量 万千瓦时 993576 -11.48

2023全县具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3户,实现建筑业产值(含分劈产值)共计182001万元,同比增长1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

四、固定资产及房地产投资

202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85500万元,比上年下降28.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0216万元,同比下降22.9%;项目投资完成275284万元,同比下降30.5%。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239887万元,同比下降28.2%;设备工具购置22975万元,同比下降46.7%;其他费用1062万元,同比下降56.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615万元,同比下降8.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3765万元,同比下降17.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6411万元,下降34.0%。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行    业 2023年 比上年±%
总计 385500 -28.5
农、林、牧、渔业 34615 8.1
采矿业 0  
制造业 82314 2.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1451 -35.1
批发和零售业 5405 8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690 -64.1
住宿和餐饮业 3630 -65.1
房地产业 4370 1114.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8467 87.0
教育 2006 -52.1
卫生和社会工作 3261 -75.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275 5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486 -92.4

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0216万元,同比下降23%。房屋施工面积1177787平方米,同比下降0.14%;商品房销售面积141680平方米,同比下降27%;商品房待售面积65762平方米,较上年相比增加48%。

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单位:平方米、万元
指标名称 2023年 比上年±%
 房屋施工面积 1177787 -0.14
 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 141680 -27
 商品房销售额 69428 -28
 待售面积 65762 48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823万元,同比增长5.6%。分地区看:城镇零售额完成256409万元,同比增长6.6%;乡村零售额完成140414万元, 同比增长3.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零售额完52862万元,同比增长7.6%,商品零售零售额完成343961万元,同比增长5.3%

2023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进口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21.4%;出口总额0.68亿元,同比增长91.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47036万元,同比增长7.8%。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84.44%,比去年提高2.83个百分点。

2023年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31161.64万元,固定电话11057户,移动电话用户34.1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26万户。

2023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00.98万人次,同比增长6.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6.79亿元,同比增长26.6%。

七、金融

202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89380万元,比年初增长21.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31085万元,比年初增长14.0%。

八、教育和科技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3所,其中:幼儿园63所,小学学校77所(含中完小61所,小学教学点16个),初中学校18所,普通高中学校3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教职工4244人(含民办1009人)。在校(园)学生63006人,其中:幼儿园10842人,小学30102人,初中14296人,高级中学校541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70人,特殊教育学校177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9%,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8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7.5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5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71%。

全年专利授权数42件。

九、文化、广播和卫生

2023年末全县共有民族文化工作队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6个(含盈江农场文化站1个);县图书馆1个,藏纸质图书8.96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2023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1个,床位数1589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4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82人,注册护士754人;卫生机构诊疗人数2259317人次,其中:门诊2251282人次;入院人数70964人,出院人数70673人。

十、环境保护

全县森林面积318687公顷(2021年数据),森林覆盖率达到73.8%(2021年数据)。2023年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82.04公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71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49.23平方米,城市建成绿化覆盖率达到45.12%。

2022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5%,有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处理站(城区) 1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3年度常住年末总人口308068人,其中:男性161212人,女性147856人;城镇人口123691人,农村人口184377人。城镇化率40.15%,人口密度71.36人/平方公里。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76514人,其中:傣族102048人、景颇族44387人、阿昌族1580人、傈僳族22394人、德昂族524人。

   2023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48元,同比增长2.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7元,同比增长7.7%。

2023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5021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615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8871人。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8761人,参加生育保险1478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467人,参加工伤保险29292人。

2023年末全县共有173425人次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6965人次,农村居民166460人次;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416.87万元,其中:城镇居民355.57万元,农村居民5061.3万元。

 

说明:

1.本公报数据均为快报数。GDP、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一个生产概念,可以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2.现价  现价,即现行价格,也称当年价格,是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使用这种价格计算的数字,是为了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查当年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与流通、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进行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

3.可比价  可比价是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实物量的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

4.不变价格  不变价格是指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

5.国民经济类型划分  是指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和国家有关法规为依据划分经济类型的规定。是为科学统一地划分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经济类型,规范统计口径,以便正确反映和研究所有制结构及经济类型的变化情况,为宏观决策、管理和业务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目前,经济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它经济。

6.三次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7.企业一套表   企业一套表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通过整合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标准和业务流程,实现调查单位通过互联网在同一系统下报送电子报表到国家统计平台,各级统计部门在线验收并汇总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是一项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统一数据处理平台采集基层数据的重大统计改革,能有效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机构负担,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数据质量,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

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研究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关系、农林牧渔业与工业、农林牧渔业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

9.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宏观经济核算指标,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般用于反映某区域或某行业的工业生产总量。

10.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指城镇和农村非农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通过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取得的,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除以家庭常住人口得到的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按常住地分,得到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其中: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

       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城乡居民所购买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14.“倍”和“番”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翻一番,也是增加100%, 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两倍,就是增加200%;翻两番,是400%、就是增加了300%,(一番是二,二翻是四,三番是八),翻三番就是增加700%。“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

15.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现阶段,我国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