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建设发展的多重困难,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包河”现代化美好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735.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6亿元,下降5.6%;第二产业增加值444.0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286.83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25.6:74.1。按常住人口算(128.85万),人均GDP为134688元,比上年增加2130元。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0.7万人,比上年增加0.63万人,总户数29万户。全年出生人口8197人,出生男女性别比111.1:100,死亡人口1456人。

全区常住人口131.2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9.55%,提高0.03个百分点。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1735.45 4.5
第一产业 4.56 -5.6
第二产业 444.07 1.4
第三产业 1286.83 5.6
农林牧渔业 4.70 -5.7
工业 123.99 0.8
建筑业 320.51 1.7
批发和零售业 216.47 3.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9.82 4.6
住宿和餐饮业 43.36 10.0
金融业 218.29 9.4
房地产业 183.78 4.5
营利性服务业 360.19 7.4
非营利性服务业 214.35 1.6

2019年—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

2019年—202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

2019年—2023年全区常住人口数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334万元,比上年下降5.6%。其中,农业54988万元,下降4.6%;林业5153万元,下降13.8%;渔业316万元,增长9.0%;农林牧渔服务业1877万元,下降9.6%。

全年蔬菜播种面积41701.4亩,比上年减少7.87%;产量65590.7吨,比上年减少6.1%。全年水果产量29737吨,比上年下降3.6%。

 2023年主要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蔬菜 65590.7 -6.1
水果 29737 -3.6
水产品 218 9.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95户规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0.9%。

年末产值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43户,共完成工业产值5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6.0%。

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区2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2个实现正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290.2亿元,与上年持平;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66.8亿元,增长0.2%;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62.2亿元,增长15.5%。

全区2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全区63家高新技术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4亿元,比上年增长9.4%。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八大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行业类型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290.2 0.0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66.8 0.2
汽车制造业 62.2 15.5
通用设备制造业 39.7 31.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1.5 -12.8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6 -9.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5 -22.4
医药制造业 8.2 9.5

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89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利润总额39.2 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9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房屋竣工面积616.4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7%。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5.4万人,比上年下降2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6%。工业投资下降1.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0.3亿元,比上年下降0.5%。商品房销售面积26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5%。

全区共有在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331个,个数比上年增加7个;共完成投资6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5个,完成投资587.4亿元,增长11.3%。

2023年全区在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项目分类 5000万元以上项目 其中:新入库 十亿元以上项目 其中:新入库
个数 331 86 165 28
总投资 5838.9 916.6 5255.9 822.7
本年完成额 669.7 195.5 587.4 169.8
增速 3.1 24.2 11.3 61.1

五、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450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实现零售额596.6亿元;限额以下商贸单位实现零售额559.2亿元。

全区限上商品零售额总量前三类行业分别是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和粮油食品类。其中,汽车类零售额174.6亿元,增长7.3%;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37亿元,增长25.3%;粮油食品类零售额77.8亿元,下降12.6%。

2023年限上主要行业商品零售额

单位:亿元

行业类型 零售额 比上年增长%
粮油、食品类 77.8 -12.6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0.8 1.0
日用品类 13.4 -7.6
饮料类 12.6 -17.7
中西药品类 20.4 1.5
石油及制品类 237 25.3
体育、娱乐用品类 15.9 -0.4
汽车类 174.6 7.3

2019年—202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区在库服务业单位45330个。其中,法人42463个,产活2867个。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9个。

全区33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1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四大类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1.3亿元、90.1亿元、57.1亿元、38.1亿元,分别增长4.4%、-6.1%、34.8%、-2.9%,共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6.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088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出口额303356万美元,增长27.5%;进口额5499万美元,增长71.6%。

全年新签约重点项目82个,总投资293亿元。外商直接投资(FDI)到资2336万美元。

全年来区国内游客1803万人次、增长36.89%,旅游收入144亿元,增长8.96%。

七、财政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65亿元,比上年下降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08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分税种看,增值税19.06亿元,下降4.61%;企业所得税6.68亿元,下降1.31%;个人所得税2.44亿元,增长5.42%;城市维护建设税2.33亿元,下降13.55%;土地增值税12.74亿元,下降28.50%。

2019年—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八、教育和科技

年末,全区共有51所中小学,其中高中2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30所,高中在校学生3277人、初中在校学生28349人、小学在校学生97319人,教师总数6775(在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53.41%,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区拥有“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5所、“市级文明校园”15所;省级特色学校3所,市级“新优质学校”12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30所。全年投入教育经费29.86亿元。(统计数据中不含民办学校和驻区高校附中)

全年包河区树牢“科技即产业”理念,成立区科创集团,建立“专班+专员”机制,“科技局+科创集团+金投集团”工作架构初步构建。全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034家,国家高企申报376家,认定347家,通过率92%,总数达851家,居全省县(市)区首位。高企连续2年净增超200家,平均每个工作日增加1家,为实现全区高企“两年破千,三年翻番”提供有力支撑。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252亿元;就地转化科技成果350项;招引市外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在包河区新成立企业40家。“科创贷”金融产品,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1.9亿元,同比增长360%。举办“科里科气科创荟”等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12场,推动安徽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加速孵化中心、安徽科技大市场包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落地包河。

全年持续推进“环高校科创带”建设,“工大智谷”实现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同步招引,签约入驻项目团队已达11家。全区新建孵化载体9家,新增面积3.5万平方米,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包河互联网产业园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质谷产业孵化基地、安徽信泰资城创业孵化器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合肥低碳研究院实现运营,提速西安交大微电子研究院、国磁应用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全区新型研发机构达4家。全区新增省重点实验室3家,总数达35家,新认定省企业研发中心3家,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全省2023年度科技领军企业。

九、文化和卫生

全年完成街镇、大社区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完成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评估工作。完成“15分钟阅读圈”18个建设任务。完成16个城市阅读空间运营改革任务。新增图书馆分馆6家,首家阅咖空间联通有你书院分馆建成开放。组织包公墓、唐氏住宅、卫立煌故居申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常青街道姚公安置项目文物墓葬群考古工作。完成包河非遗说第三季非遗项目采制。胡氏膏药获批省级非遗传人,德充符香炉等入选市级非遗目录。创新开展“青年文化夜市”项目,被省委宣传部列为2023年度宣传文化思想战线典型案例。区文化馆获评“安徽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入选长三角“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安徽省文旅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十佳阅读推广组织等。

完成园博园开幕期间相关文化活动保障工作。举办包公文化节,召集包氏宗亲参加中秋诗会。推进包河凤凰剧院项目商业运营,共演出140余场。完成31场“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完成372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实施“一起阅读”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大赛,举办阅读推广活动328场。举办国乐印象等大型活动10余场,开展包公园沉浸式表演、红色电影巡回放映等特色活动50余场。开设近30门免费艺术普及课程。组织140名基层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参加专题培训。创作歌曲《美好裕安向未来》《绿色的海》《心的方向》等。区文化馆获全国群星奖入围奖、长三角流行歌曲大赛银奖、园博会歌曲征集二等奖、市广场舞大赛一等奖、市幸福家园才艺大赛活动一等奖、市乡镇文艺调演一等奖等,获奖总量领先全市,区级馆办文艺团队整体实力稳居全省县区第一。

全年全区纵深推进“两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持续强化基础建设,在同安街道试点打造“一街双中心”发展模式,完成同安一中心新址建设。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均建成中医馆、配齐中医师,让群众享受基层的便利。积极强化智慧赋能,全面上线科大讯飞智医助理系统,积极推广电子健康卡的使用,实现线上预约、就诊、支付等“一码”通行,建成全省首家基层AI慢病一体化管理智慧门诊和全省首家AI自动化疫苗工作站,让群众享受科技的高效。不断优化运营举措,积极推动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采取公助民办的方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承办社区普惠托育服务项目,全区共有托育机构153家、托位数7430个,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达6.11,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全年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达1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2%;医疗和药品总收入31542万元,比上年增长44.03%。全年共完成学龄前儿童局部涂氟项目17905人,学龄儿童窝沟封闭项目7658人,新增托育机构托位数2907个。

2023年全区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指标 单位 数量
医院 28
卫生院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3
医疗病床 7125
医疗技术人员 13967
其中:医生 5197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共70092元,比上年增长6.0%。

2019年—2023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新增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9074人,医疗保险参保685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87.8%,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99.91%。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45362 人,领取养老金38940  人,发放率100%。全年共保障低保对象32378人次,发放资金2717.72万元。

十一、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实施绿化建设项目9个,新增、提升绿化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 48.5万平方米,提升12.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0.39亿元,完善提升林长制项目1.24万亩,累计投资4.04亿元。城区绿化覆盖率45.8%,城区绿地率 41.7%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4.7平方米。园林绿化未发生伤亡事故。

全年共铺设道路雨水管网14.96km,污水管网8.07km。移交雨水管网43.8公里,污水管网31.8公里,中水1.9公里。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69%。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7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浓度0.8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值151微克/立方米。全年优良天数比率85.7%,空气质量连续三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3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100%。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全年万元GDP能耗0.17吨标煤,比上年下降6.6%;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等价值)276.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5%。

全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7起,比上年上升41.7%;死亡18人,比上年上升63.6%。其中,道路运输事故5起、死亡5人,均上升150%;建筑施工事故10起、上升25%,死亡9人、上升28.6%;工商贸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与上年均持平;较大火灾事故1起,死亡3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未发生伤亡事故。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提供数据资料的部门有区统计局、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中心、区财政局、区教育体育局、区科学技术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安包河分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区农林水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应急管理局。

2、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