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海岸实践,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质增效,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区担当,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根据区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5003.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5.7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03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3205.59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比为1.91:34.02:64.07。

图片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00.7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2%,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7.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3.52%,比上年末提高0.66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90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25万人。

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8941户,其中企业25374户,个体工商户3350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4户。年末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43626户,其中企业188838户,个体工商户25309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698户。

动能转换加速突破。全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6%,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1.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8%,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2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0%,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04%。

 

二、农业

图片
农业生产稳步向好。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3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59.20亿元,增长3.24%;林业产值1.07亿元,下降15.86%;牧业产值19.71亿元,增长3.83%;渔业产值95.27亿元,增长6.1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3.09亿元,增长9.05%。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4.6%。

种植业平稳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6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8140.87公顷,花生播种面积17364.8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6.56万吨,比上年提高2.5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8.84万吨,提高3.6%;花生产量8.69万吨,增长1.0%;园林水果产量11.06万吨,增长 6.3%。

 

图片
表1:2023年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图片

林牧渔业稳步增长。全年实际完成更新造林面积134.53公顷,全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666.67公顷。全年肉类产量5.44万吨,禽蛋产量3.05万吨,牛奶产量0.06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包括远洋捕捞)33.67万吨,比上年增长3.28%;海、淡水养殖面积1.41万公顷,增长0.36%。

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区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370个,省级以上产业强镇达到12个,青岛市级以上绿色园艺标准园达到31个,青岛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2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场2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个,省级智能牧场5个,省级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8个,省级种养结合样板基地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10个(含3个渔业国家地理标志)。农机总动力8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35万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51%。

 

三、工业与建筑业

图片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1365.3亿元,比上年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8%;分大类行业看, 34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70.6%,21个行业超过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1%,占比7.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3%,占比6.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3.9%,占比5.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7.9%,占比5.3%。

表2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图片

部分行业利润稳步增长。2023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868.7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利润总额214.1亿元,同比下降3.09%。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汽车制造业等18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

建筑业恢复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46.45亿元,比上年增加6.7%。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9.5亿元,比上年增长7.1%;签订合同额1433.9亿元,下降2.6%。

四、服务业

图片
 

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年服务业增加值320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34.57亿元,增长1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49.17亿元,增长2.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9.89亿元,增长15.4%;金融业增加值117.68亿元,增长11.1%;房地产业增加值160.65亿元,下降7.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34.74亿元,增长14.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83.48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聚集性服务业恢复较快,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3.8%、27.4%,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5.8%。
交通运输平稳运行。全年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分别为9315万吨和2950.96万吨,分别增长3.13% 和253.03%;全年公路和水路旅客发送量分别为318万人次和40.92万人次,分别增长28.22% 和110.33%;完成线路班车客运量46.48万人次,公交总客运量12744.98万人次。全年港口吞吐量6.84亿吨,比上年增长4.0%;外贸吞吐量4.89亿吨,增长3.4%;集装箱吞吐量2877万标准箱,增长12.1%。年末全区机动车保有量71.81万辆。

     邮政电信稳中有进。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2%,邮政函件16.81万件,增长85.34%,邮政快递业务量2686.33万件,增长18.21%,设农村邮政网点28个。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8.70亿元。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108.06万,增长19.83%。全区移动电话用户 257.33万户,增长4.44%。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新建5G基站2946个,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1136个。

旅游市场持续增长。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61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6%,实现旅游总收入379.6亿元,增长41%。年末拥有A级旅游景区20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9处,拥有星级酒店1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5家,三星级酒店7家。拥有旅行社70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旅行社3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图片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3%。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6%,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8%。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3%,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5.8%。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11.0%。
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1%。商品房销售面积39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0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      

表3: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增速

图片

保障类住房供给有效增加。全年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0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070套(间)。年末全区正在享受租赁补贴家庭共1010户,全年发放租赁补贴1126.26万元。

六、消费市场

图片
 

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全区限额以上单位(法人和个体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比上年分别增长34.6%和23.8%。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8.8%和5.1%。

 

七、对外经济

图片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出口额1317.4亿元,增长0.1%;进口额2287亿元,增长17.9%。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进出口2227.6亿元,增长19.8%,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61.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50.5亿元,增长27.9%;国有企业进出口591.2亿元,下降24%。从出口结构看,主要的出口商品为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轮胎、化工产品,占全区出口的比重为63.4%;从进口结构看,主要的进口商品为原油、机械设备、铁矿砂及其精矿、成品油、电器及电子产品,占全区进口的比重为51.3%。从贸易市场看,对排在前三位的东盟、美国、俄罗斯进出口分别为796.8亿元、328.8亿元和273.8亿元,增速分别为34.2%、37.9和62.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234.6亿元,增长16.9%;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483.9亿元,增长19%;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422.7亿元,增长48.6%。

表4:2023年主要商品进出口情况

图片

表5:2023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增速

图片

图片

利用外资保稳促优。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6家,合同外资31.8亿美元。全区实际使用外资9.54亿美元。从产业结构看,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59 亿美元,占比16.66%;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3.72亿美元,占比39.02%。

对外合作稳步推进。全区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15人,较去年提高25.3%。

“一带一路”融合发展。全年全区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4.3%;中方实际投资额1.05亿美元,减少39.3%。

八、财政金融

图片
财政收支扎实稳固。新区全域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22亿元,较上年增长5.8%,其中税收收入217.29亿元,增长19.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76亿元(不含自贸片区),比上年下降6.4%。其中,教育支出61.90亿元,增长0.4%;科学技术支出12.02亿元,增长7.5%;卫生健康支出25.16亿元,增长6.7%。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全区存贷款余额达到8033.01亿元,同比增长13.35%。年末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80.41亿元,比年初增加376.56亿元,同比增长11.40%;各项贷款余额4352.60亿元(区外政策性贷款余额719.21亿元),较年初增加569.83亿元,同比增长15.06%。全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8.5亿元,寿险保费收入42.4亿元。全年证券分支机构证券交易额3360.11亿元,同比增长16.95%。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9家。累计中基协登记基金管理人48家、备案各类基金产品274支、基金认缴规模1095.38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图片
民生质量持续改善。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88元,比上年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91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91元,增长7.2%。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955元,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060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10元,增长9.5%。

图片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新增1392个公共停车泊位,全面完成6个山头公园整治,新建城市绿道59公里。年末全区建成区面积277.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06平方米。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9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57.6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68.07万人,居民养老保险达到37.7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5.46万人,其中在职人员62.72万人,退休人员12.74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26万人。年末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8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1.02亿元;城乡特困供养人数807人,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支出0.20亿元。全区养老床位5341张,其中本年新增养老床位416张。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图片
 

科创平台加速建设。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1家,总数达到4家。现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26家,比上年增加350家。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总数累计达到39家。
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全区标准化评价81项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194.37亿元。2023年新增授权专利16632件,其中发明专利3982件,比去年增长20%,专利授权总量突破10万件,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28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启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3所,新增公办学位1.3万个。年末全区共有各类高校和高校机构(含民办高校)21所。全年研究生招生1.08万人,在校研究生3.15万人,毕业生0.78万人(不含驻青科研院所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招生5.26万人,在校生16.45万人,毕业生4.4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47万人,在校生2.06万人,毕业生0.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13万人,在校生2.78万人,毕业生 0.78万人;初中招生1.77万人,在校生5.18万人,毕业生1.7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53万人,在校生14.64万人,毕业生1.7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27人,在校生132人,毕业生4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02万人。

 

十一、卫生、文化和体育

图片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85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742家,民营医疗机构743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77万人,注册护士0.97万人。全区拥有医疗床位1.3万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床位0.94万张,民营医疗机构床位0.36万张。

2023年末全区共有医保住院(含参照住院管理)定点医疗机构58家,社区定点医疗机构167家,定点护理机构102家,定点零售药店1009家,定点门诊171家。57家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开通省内及跨省住院、普通门诊,省内门诊慢特病异地联网结算资质,其中,48家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门诊慢特病异地联网结算资质;164家社区定点医疗机构开通省内及跨省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联网结算资质。

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全年新建城市书房5处。年末全区共有影剧院31家,文化站23个,博物馆19个,公共图书馆3个,国有文艺院团1个;2023年,全区共有广播电台频率1个、40套节目,电视台频道2个、17套节目。全区共有档案馆1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建体育公园、笼式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健身场所7处,更新新建体育场地设施96处。年末全区共有业余体校1所,学员102人。

十二、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图片
能源供给更加绿色。全年能源生产量1940.6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2%。发电量134.6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6%。新能源发电量16.94亿千瓦时,增长11.9%,占全区发电总量的比重为12.6%,其中风力发电量增长8.1%,垃圾焚烧发电量下降3.5%,太阳能发电量增长61.8%。

能源消费保持平稳。全社会用电量199.6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5%。其中,工业用电量138.40亿千瓦时,增长9.4%;服务业用电量38.17亿千瓦时,增长12.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8.55亿千瓦时,增长9.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22.7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7.0%,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20.4%,石油消费量下降8.6%,天然气消费量增长4.3%。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新区年平均气温14.0℃,降水量542.2毫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7天,优良率80.1%。区域环境昼间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6 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1类评价标准;夜间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46.4 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2类评价标准。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6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4类评价标准;夜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0.4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3类评价标准。全区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分别为31和5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分别反弹14.8%和16.3%。3个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近岸海域20个站位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百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56,低于前三年平均值,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数据含自贸区青岛片区。

[3]全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四新”经济指以国家统计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为基础,由山东省统计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统计监测制度》界定的具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特征的生产活动。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7]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9] 邮政数据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在西海岸新区的业务数据。

[10]数据来源:本公报中的就业数据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供;林业数据系区自然资源局提供;水产品、海洋养殖、淡水养殖数据系区海洋发展局提供;农业机械数据系区农业农村局提供;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等数据系区城管局提供;财政数据系区财政局提供;金融数据系青岛西海岸新区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公路里程、道路交通运输数据系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提供;汽车保有量数据系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市公安局黄岛分局提供;安全生产数据系区应急管理局提供;社会保障数据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社会保障中心提供;医疗保险数据系区医保局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数据系区民政局提供;卫生数据系区卫健局提供;文化、旅游、星级酒店、景区、旅行社数据系区文旅局提供;通信数据、科技数据系区工信局提供;专利、示范企业数据系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提供;教育、体育数据系区教体局、区招才中心提供;外资、进出口、对外投资及劳务合作数据系区商务局提供;气候、环境质量数据系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提供;保障类住房系区住建局提供;邮政数据系黄岛区邮政提供;市场主体数据系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供;广电数据系区广播电视台提供;粮食数据、畜牧数据、居民生活数据系国家统计局青岛西海岸新区调查队提供,其他数据系区统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