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镇原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开放合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2.33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40.98亿元,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5:28.9:36.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991元,比上年增长8.4%。

全年全县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70.1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2.6%,占比提升3.8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5.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1.6%,比上年末提高了1.09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4.8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19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6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9616人,劳务总收入达到36.43亿元,增长0.33%。

二、农   业

全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05亿元,增长6.2%,其中完成一产增加值38.7亿元,增长6.2%。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59万亩,同比增长1.19%;粮食总产量达到32.39万吨,同比增长0.6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47.04万亩,同比增长3.81%,产量9.2万吨,同比增长0.26%;秋粮播种面积86.55万亩,同比下降0.19%,产量23.19万吨,同比增长0.8%。玉米播种面积70.57万亩,同比增长0.35%,产量20.76万吨,同比增长1.15%;豆类播种面积5.45万亩,同比增长6.24%,产量0.69万吨,同比增长4.55%;折粮薯播种面积3.79万亩,同比增长2.71%,产量0.8万吨,同比增长2.56%。油料播种面积16.76万亩,同比增长15.53%,总产量2.25万吨,同比增长14.1%。蔬菜播种面积13.14万亩,同比增长7.07%,产量12.54万吨,同比增长10.26%。水果总产量9.66万吨,同比增长6.98%,其中苹果产量9.04万吨,同比增长7.75%。

年末大牲畜存栏16.51万头,同比增长2.17%。其中,牛存栏14.44万头,同比增长3.95%;牛出栏7.43万头,同比增长6.43%。猪存栏12.22万头,同比下降0.8%;猪出栏11.2万头,同比增长8.12%。羊存栏40.09万只,同比增长1.87%;羊出栏23.25万只,同比增长10.44%。家禽存栏915.82万只,同比增长51.41%;家禽出栏4877.8万只,同比增长75.12%。肉类产量8.58万吨,同比增长53.36%。

全县水产品产量113.46吨,同比增长2.22%。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31万亩,同比增长0.03%,占年末实际经营耕地面积的11.3%;保证灌溉面积达到14.64万亩,同比增长0.23%。农业机械总动力33.62万千瓦,同比增长10.35%。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5.35万亩,同比增长49.56%。

2023年共落实中央、省、市及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7062万元,比上年47811万元,减少749万元,减少1.56%。东西部协作天津市静海区投入帮扶资金5840万元,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299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地方工业增长2.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23.30亿元,销售产值24.07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7.3%,亏损总额10.50亿元,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0.62亿元。

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7户,全年实现增加值14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5.1%。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745万元,增长13.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8706万元,增长12.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207万元,增长28%;金融业增加值32039万元,增长6.4%;房地产业增加值50839万元,增长1.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0311万元,增长1.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66852万元,增长4.3%。

全县货物运输量189万吨,比上年增长950%,货运周转量13679万吨公里,增长366.8%;旅客运输量49万人次,增长19.5%,旅客周转量1786万人公里,增长134.1%。

全县年末汽车保有量达到59561辆,其中,营运车辆434辆,非营运车辆59127辆。

全年完成邮政通信业务总量2794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049万元,增长9.3%;电信业务总量7300万元,增长8.8%;移动通信业务总量13600万元,增长19.84%。固定电话用户年末累计达到2.2万户,增长4.7%;移动电话年末累计达到47万户,增长1.25%;互联网用户年末达到4.89万户,增长38.9%。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49亿元,增长4.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84亿元,增长2.2%。分行业看,批发业11.6亿元,增长1.6%;零售业10.05亿元,增长6.1%;住宿业0.16亿元,增长11.8%;餐饮业3.52亿元,下降4%。

全县外贸出口创汇410.77万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77%,比上年下降了4.87个百分点。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92倍;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6.12%。

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71个,比上年下降46.2%。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43个,本年投产项目46个。从项目构成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完成投资额增长90.76%;5000万元以下项目45个,完成投资额下降71.78%;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4个,完成投资额下降47.1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55.14个百分点。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4户,房屋施工面积285153平方米,同比下降51.7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9725平方米,同比下降53.95%;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8000平方米,同比下降39.94%,房屋竣工面积78000平方米,同比增长252.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5000平方米,同比增长246.68%;商品房销售面积88329平方米,同比下降21.4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6973平方米,同比下降22.07%。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2.9%,非税收入1.84亿元,同比下降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全县保险公司共 14家,其中,主营寿险业务的 4家,主营财险业务的10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7253.41万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6335.5万元,财险保费收入10917.91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629.65万元,其中,寿险支付1689.1万元,财险支付6940.55万元。

八、社会保障和居民收入消费

全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5381人(其中在职职工11370人,退休职工4011人),缴费人数11370人,基金收入32292.21万元,为4011名退休人员累计支付养老金28676.74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011人(其中在职职工4169人,离退休职工2842人),缴费人数4169人,基金收入8431.58万元,累计为284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1215.07万元;全县失业保险参保12243人,缴费12243人。全县工伤保险参保16984人,农民工参保率和新开工项目参保率均100%。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2.39万人,基金收入12650.3万元,为87772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15596.55万元。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37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1884人,参保率达98.5%。全县城乡居民医药费用补偿43.64万人次、43111.85万元,城镇职工医药费用补偿29.76万人次、4196.3万元,基金支出共计47308.15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239 户2412人;农村低保对象16809 户46768人,其中一类4378户6058人,二类6006户17717人,三类5412户18995人,四类 1013户3998人,特困人员2036户 2391人,其中集中供养267户284人,分散1769户2107人;孤儿39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08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583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405人;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5230人,临时救助4963户15494人。全年共发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补助资金2.69亿元。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37.83元,同比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83.17元,同比增长6.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2.04元,同比增长7.9%;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1971.87元,同比增长6.68%。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27.6%,同比持平,农村为28.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共有城市社区6个,日间照料中心141处,互助幸福院6处,养老服务机构9个(县城中心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及屯字、平泉、太平、三岔分院,孟坝镇、上肖镇、城关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其中,养老服务机构供养服务对象279人(特困人员278人,代养1人),特困供养2036户2391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各类在校学生71185人,其中,职中招生1007人,在校生人数2609人,毕业生595人;普通高中招生2830人,在校生8996人,毕业3358人;初中招生5905人,在校生17480人,毕业人数5212人;小学招生4556人,在校生31275人,毕业5930人;幼儿园儿童10600人,特殊教育儿童数18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6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6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44%。高考一本进线率26.04%,本科二批以上进线率71.68%。

全县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260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622人,中级技术人员3326人,初级技术人员1826人,未定级486人。

全年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资金共25万元;组织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资金共518万元。专利授权量56件,下降6.67%,其中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20件,外观设计专利31件。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158场(次),观众7.92万人(次);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8.6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量5000件;乡镇文化站19个,建成农家书屋21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15个。

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59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20%。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20%。

全年《镇原发布》发布信息1015期,2154条。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51.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88%;实现旅游收入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4%。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93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村卫生室215个,个体诊所51个。年末实有医疗床位2215张,其中,县级医院915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50人,净增524人,增长42.7%;其中,执业医师611人,净增34人,增长5.9%;执业助理医师131人,净增78人,增长147.2%;注册护士621人,净增266人,增长74.9%;药师(士)88人,净增17人,增长23.9%;检验人员79人,净增45人,增长132.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20人,净增84人,增长61.8%。

全县共有体育场地1654个,体育场地面积84.7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全县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8次,参加运动员360人次。在市级以上运动会上我县体育健儿共获得金牌12枚、银牌9枚、铜牌8枚。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县总用水量369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其中,生活用水量72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工业用水量56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5%;农业用水量2326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其他用水量6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6.4%。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4.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

全年全县平均气温为10.3℃,比上年上升0.1℃。年日照小时数2176.1小时,比上年减少5.1小时。年降水量559.9毫米,比上年增加147.4毫米。

全县共遭受自然灾害10起,其中风雹灾害4起,低温冷冻灾害3起,洪涝灾害3起。灾害造成全县19个乡镇152171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111.36万元,其中房屋及居民家庭财产损失442.9万元,农林牧渔业损失7281.53万元,工矿商贸业损失12万元,基础设施损失2650.85万元,公共服务设施724.08万元。

全年累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起,死亡7人,受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0.62万元。其中:事故起数同比下降42.9%,死亡人数下降53.3%,受伤人数下降50%,直接经济损失下降31.1%(去年同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21起,死亡15人,受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0.90万元),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注: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或初步核算数字。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无特别注明的其余数据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3.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县邮政公司;电信业务总量、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拥有量、互联网用户数据分别来自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和县联通公司;外贸数据来自县商务局;金融数据来自县人行;保险数据来自各保险公司;体育数据、旅游数据、文化数据、有线电视用户、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来自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镇原发布》数据来自县融媒体中心;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低保、社会救济数据分别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县民政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性支出来自国家统计局镇原调查队;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