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三年建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奋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新时代“辽沈战役”的首战大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恢复向好态势。

  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2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一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4亿元,比上年增长4.4%(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同比增长5.4%。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0.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同比下降0.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163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2.3:14.7:53。年末“四上”企业78 家,全年用电量60307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92%,工业用电量19007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02%。

  二 农林牧渔业

  2023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34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种植业24.36亿元,增长2.9%;林业3.9亿元,增长18.7%;畜牧业28.27亿元,增长4.9%;渔业0.55亿元,增长15.9%;农林牧渔服务业2.27亿元,增长12.3%。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8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89万亩,粮食产量为274183吨,同比下降5.6%,其中玉米产量259278吨,下降5.25%。园林水果产量62032吨,同比增长8.8%,其中苹果9959吨,同比增长15.87%;梨32502吨,同比下降0.58%。

  建设高标准农田2.6万亩,新建设施农业2500亩,建成果蔬绿色农产品供应示范园6个;以鱼果共生采摘园、黑山科大枣新品种科技示范基地等为代表的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养马甸子乡成功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全县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96个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积极做深农业。立足牡丹、香菇、山楂等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推进特色农产品“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牡丹之城”,制定了牡丹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全县牡丹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天香源高新农业产业科技园牡丹籽油加工项目为龙头,带动牡丹产业快速发展;构建香菇全链条生产模式,养马甸子乡香菇种植面积发展到5400亩,香菇速冻加工厂即将试生产,占地40亩的香菇批发市场正在抓紧建设;推进山楂产业发展提质,全县山楂种植面积达4.15万亩,山楂加工企业发展到9家,小碾道山楂制品项目落户八家子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区。

  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家,新增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家。申报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4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05%,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91.67%。农膜回收率89.9%

  全年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8552万元,重点骨干工程完成 6 项。其中:水保工程 1项,治河工程 1项,饮水工程1项,移民工程3项 。建昌县茅河典型示范河流治理工程,是全省典型示范河流治理之一,主要建设以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景观绿化为主;大凌河城区段治理二期工程主体工程,目前正进行绿化工程,未来将打造水生态品牌,实现水利、环保、旅游多方共赢发展。牤牛营子乡蒿子沟村、洞底下村(天香源)水土保持工程,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全年完成造林任务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万亩。全县完成育苗80公顷,其中:生态实验林场完成省种苗站良种苗木繁育侧柏苗150万株。各类病虫害发生17.7万亩,防治面积17.7万亩,其中无公害防治面积17.4万亩,生物防治面积9万亩,化学防治0.3万亩。监测覆盖率达到100%,测报准确率达91.95%,无公害防治率达到了98.31%,生物防治率达到50.85%。

  畜牧业发展良好,肉蛋奶指标圆满完成,2023年我县被列为省级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

  表一 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年末存栏

项 目 单 位 本年实际 比上年增长(%)
肉蛋奶产量 101058 6
生猪存栏 万头 35.59 7.1
牛 存 栏 万头 9.01 0.45
羊存栏 万只 25.87 -0.69
家禽存栏 万只 148.54 12.84
水产品产量 3585 13.49

  农业机械总动力25.61万千瓦。其中:柴油机动力12.98万千瓦、电动机动力3.31万千瓦、汽油机动力9.32万千瓦。农用排灌机械 6009台。年末拥有拖拉机3132台、9.7万千瓦。微耕机8376台、3.36万千瓦。田园管理机13250台、5.02万千瓦。机耕地91.86万亩,机播种91.39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86.84%。

  三 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26家(以下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增加值同比增长0.1%;营业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9.6%;产品销售率为97.3%;实现利税3.9亿元,同比下降19.9%;利润总额2亿元,同比下降34.7%;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145813吨标准煤。全部工业用电量2104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7.5%。

  表二 规模以上企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铁矿石、原矿 499640.0 16.2
石灰石 5451847.4 50.9
硫铁矿石 243461.0 2.6
铁合金 10859.4 -22.4
铅金属含量 5884.7 -0.8
锌金属含量 8475.3 -10.9
高岭土 248103 74.7
锰矿石原矿 31616.4 -22.8
石灰 338817.2 56.7
饮料酒 千升 6637.0 107.6
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 448.0 -25.0

  四 经济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0.1%。限额以上零售额12299.6万元,下降36.8%,其中:餐饮收入完成1841.5万元,增长25.6%,商品零售额完成10458.1万元,下降41.2%。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共15家,限额以上个体户9家。

  五 重点服务业

  规模以上服务业共有企业5家。营业收入6905万元,同比下降16.6%;应交增值税75.1万元,同比下降26.1%。

  六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年度内新增固定资产总量1919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成投产率7.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41979万元,同比增长8.6%,其中:建设项目投资214820万元,同比增长21.1%。全年建设项目个数71个。其中:投资额超过五千万元的项目28个,过亿元的投资项目9个,分别为:年产25000吨玄武岩纤维制品建设项目;葫芦岛宽邦至马道岭和建昌220kv线路工程;年产2000万平㎡硅酸钙板及钙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等。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159万元,同比下降40.1%。商品房销售面积1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房地产投资完成超亿元项目有:南郡书苑、凌河御景等。年末有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8家。

  建筑业总产值49304万元,同比下降13.0%,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24家。

  七 招商引资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新建项目21个,引进省外内资13.78亿元,比2022年11.64亿元增长18.38%,超过省政府下达增长目标2.53个百分点。

  八 交通运输

  全县公路里程达2960.309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2742.346公里,占公路里程的92.6%。各种桥梁30101.382米/989座,其中:大桥11139.62米/62座,中小桥18961.762米/927座。全县28个乡镇、276个村百分之百通公路。国道2条,151.768公里;省道4条,206.303公里;县道4条,103.73公里;乡道85条,727.13公里;村道819条,1771.378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2533.3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52748.78万吨公里。

  九 财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485万元,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30591万元,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3002万元,增长12.1%。其中教育支出为64673万元,增长1%;农林水支出完成74738万元,增长4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98368万元,增长11%。

  十 文教 卫生 体育 旅游

  全县有文化馆1个,基层文化站28个,图书馆1个,电影院1个。认定省级第四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第十三批非遗项目1项、县级第八批非遗项目6项;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共计9场;参加葫芦岛市文旅局举办的葫芦岛特色文旅产品活动,选送作品皆获奖;开展建昌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汉尼瓷业等文化企业参加2023年辽宁省文旅产业年中推进会和2023辽宁夏季文化和旅游活动暨“葫芦岛等你来”避暑纳凉节展出;举办格兰登堡啤酒节;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龙潭大峡谷自然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批辽宁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年末有各类学校211所,其中:幼儿园 116所、小学67所、初中20所、高中3所、特殊教育1所、职专1所、进修1 所、电大1所、体校1 所。全部在校生64322人,儿童入学率、升学率均为 100 %。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23所,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所、二级民营医院4所、全县医疗机构病床3720张、门诊人次444558人、卫生技术人员2436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4553人,其中民政低保户39775人,由政府全额或定额资助参保,动态参保率达100%;个人缴费标准为350元,各级政府人均财政补助标准640元。

  2023年为16个乡镇配发室外健身器材126件、篮球架5副;安装城市智慧健身路径两套。开展建昌县“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太极拳交流展示活动;举办新城社区同心同行趣味运动会;举办建昌县“低碳环保新风尚 绿水青山我先行”健步走活动;举办建昌县社区运动会暨建昌镇“工会杯”全民健身乒乓球比赛;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

  全县旅游总收入5300万元,接待游客27.5万人次,全县AAA级景区1个, AAAA级景区1个。

  十一 城镇、乡村建设 环境保护 气象

  城区累计铺设管线13479.2米,恢复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方砖37129平方米;供热总面积570.04万平方米;

  路灯2154盏;用水户48000户,城区用水普及率95%;管道燃气用户26842户,液化气用户59502户。全年污水处理率93.5%;

  公交车126台、公交车拥有情况13台/万人。建成区城区绿化覆盖率30.2%;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29.4公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9平方米。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53.4万平方米;水域面积50万平方米;附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防护绿地30.07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23.84% 。

  城乡共清理生活垃圾16.8万吨,城区5.4万吨,乡镇11.4万吨;2023年危房改造380户,其中C级危房247户,D级危房133户。

  大气平均降尘量是6.5吨/平方千米·月。全年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市考核标准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标率88.58%(考核标准91.6%),优良天数318天。全县区域内无黑臭水体。土壤和固废污染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县未发现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落实率达到100%,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全年平均气温为10.0℃,较历年偏高0.9℃,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22.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0℃,最冷月12月为-8.3℃。年降水量为451.1mm,比历年值偏少98.0mm,一日最大降水量为76.3mm,出现在7月22日。日照时数为2616.7h。

  十二、人口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从户籍看,年末全县总户数185986户,总人口602039人。其中:城镇人口75391人,乡村人口526648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18474人,女性人口283565人,男女性别比为123:100。全年出生人口3158人,人口出生率5.2‰;全年死亡人口8767人,人口死亡率14.6‰。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本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94元,比上年增长7.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04人,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的100.5%;扶持创业带头人75人,带动就业395人,较好的完成了市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0%。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17万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95万人,在职参保3.22万人;养老金累计支出64801万元。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共计351家,核定缴费1.03万人次、核定20371万元;社会化发放6400人次、发放养老待遇37710万元;职业年金上解运营6171万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年共完成收缴保费人数11.04万人,困难群体由政府代缴1.40万人,应代缴保费140万元,共计收缴保费2695万元;全年制作发放社会保障卡1038张;城乡养老保险待遇发放11.76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共计18998万元, 养老金做到了按月足额发放。

   建昌县统计局

  2024年3月27日

    注释:

[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6]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畜牧数据、农机等数据来源于县农业农村局、县统计局;农田水利数据来自县水利局;林业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交通数据来自县交通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气象数据来自县气象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城乡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旅游、体育数据来自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就业、养老保险等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用水普及率、城市建设等数据来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数据来自县环境保护局;人口数据自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