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锚定“一县三地”发展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推进项目投资、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文旅康养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县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
一、综 合
根据区县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34.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9.14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63.8亿元,增长5.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532元,增长8.2%。
注: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2023年为初步核算数。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0:20.5:47.5调整为30.9:21.7:47.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7%、42.1%和38.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个、2.5个和2.3个百分点。
注: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最终核实数,2023年为初步核算数。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75.17亿元,比上年增长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6.2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3.1%。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2:35.1:45.7(该三次产业结构为最终核实数)调整为18.7:35.0:46.3。
年末工商登记企业和个体总户数达到26560户,比上年增长6.5%。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户数达到3562户,增长8.9%;个体工商户登记户数为21210户,增长6.7%。
三、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44.04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2.42亿元,增长9.4%;牧业产值26.67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3.93亿元,增长5.9%;服务业产值1.73亿元,增长7.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15万亩,比上年减少1.0%。其中,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8.64万亩,增长0.5%;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51万亩,减少1.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3.17万亩,增长7.1%;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75万亩,增长7.5%;蔬菜播种面积17.78万亩,增长3.0%。
全年粮食产量47.17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8.24万吨,增长3.3%;大春粮食产量38.93万吨,增长1.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1万吨,增长8.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3.14万吨,增长4.8%;水果产量2.26万吨,增长45.6%;茶叶产量0.19万吨,增长6.1%;中草药材产量0.25万吨,增长7.4%。
全年生猪出栏83.41万头,比上年增长1.5%;牛出栏5.4万头,增长1.4%;羊出栏17.01万只,增长1.2%;家禽出栏244.76万只,减少2.2%。全年猪肉产量6.19万吨,增长2.2%;牛肉产量0.66万吨,增长0.3%;羊肉产量0.25万吨,增长0.3%;禽肉产量0.36万吨,减少1.6%。禽蛋产量1.21万吨,增长3.8%。
全县森林面积28.0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3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5.75%。当年造林面积833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
全县水域面积66.7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29.06亿立方米。全年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8.52亿元,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52公顷,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333公顷。全县水利工程蓄水能力11229万立方米。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554公顷,比上年下降0.04%;水产品产量1.73万吨,增长3.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4.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用排灌动力1.81万千瓦,增长14.8%。全年农村用电量4.97亿千瓦时,增长6.7%。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2.7%,股份制企业增长19.8%,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18.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8.5%。从行业看,13个大类行业中有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8.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9.8%,医药制造业增长64.4%,金属制品业增长436.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0.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1.6%。实现营业收入10.72亿元,利税总额0.6亿元,利润总额0.31亿元。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44户。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5.2万平方米,增长308.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全年入库投资项目132个,计划总投资131.24亿元。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9.2%。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5.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49.4%。
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0.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17.5%。
六、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08亿元,比上年增长9.3%。
按经营属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64.19亿元,比上年增长9.6%;乡村市场零售额30.88亿元,增长8.7%。
按行业零售分,批发业零售额19.0亿元,比上年增长8.2%;零售业零售额56.84亿元,增长10.1%;住宿业零售额0.48亿元,增长8.5%;餐饮业零售额18.75亿元,增长8.0%。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商品零售75.89亿元,增长9.7%。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8.63亿元,增长2.8%。
从限额以上企业(个体)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日用品类增长89.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9%,通讯器材类增长14.6%,汽车类下降13.6%。
限额以上企业(个体)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9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8%。
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9986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3个,签约金额135.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6.25亿元。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18个。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91.24万人次,同比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96.09亿元,增长21.2%。年末旅行社(分社、服务网点)5个,全县旅游相关行业从业人数7.15万人。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5.06亿元,年末公路总里程6133公里。其中,国道公路126.7公里、省道公路471.1公里、县道公路810.2公里、乡道公路127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0公里。年末载货汽车178辆,载客汽车478辆。其中,公交车数量78辆,出租车数量244辆。全年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18.68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12亿人公里。年末公交车路数13路。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5.9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邮政主营业务收入1.63亿元,增长11.3%;电信主营业务收入4.33亿元,增长3.2%。移动电话用户61.3万户,增长3.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36万户,增长7.0%,用户普及率达到89.0%。全年邮政函件8.42万件,增长12.4%;包裹业务0.22万件,增长100.0%;邮政快递业务投递量296.15万件,下降3.0%;邮政快递业务收入865.57万元,下降4.4%。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2.66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98亿元,增长0.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6.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1.97亿元,增长10.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0.27亿元,增长13.7%。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14家,全年保险保费收入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财产险保险保费收入1.67亿元,增长13.7%;人身险保险保费收入7.35亿元,下降0.9%。
九、教育与科技
全年教育经费支出11.29亿元,各级各类学校(不含幼儿园)86所,有专任教师6548人,在校学生6.89万人。年末幼儿园110所,在园幼儿人数1.31万人;小学54所,在校学生3.3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中学29所,在校学生2.89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2.2%;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6312人。
表1 2023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及其构成
指标 | 数量(人) | 比重(%) |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
其中:幼儿园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职业中学 特殊教育学校 |
82004
13076 33552 19204 9669 6312 191 |
100.0
16.0 40.9 23.4 11.8 7.7 0.2 |
本年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考人数6810人,各类高校招收新生数5582人,占报考人数的82.0%。本年成人高考参考人数752人,当年成人高考录取人数567人,录取率75.4%。当年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292人,当年取得大专及以上毕业证书8人,历年累计取得大专及以上毕业证书人数1520人。
全年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4850万元。当年实施重点科研项目8项,其中,省级项目8项。当年获科技进步奖3项。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639个,其中医院16家,乡镇卫生院3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村卫生室475个,诊所(医务室)10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各1个。卫生技术人员3526人(不含乡村医生)。其中,执业医师1031人,执业助理医师399人,注册护士1497人。
全年门诊总诊疗人次306.1万人次,住院入院人次12.61万人次。当年婴儿死亡率1.21‰,新生儿死亡率0.7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09%,住院分娩率99.93%。
表2 2023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及其构成
指标 | 数量(人) | 比重(%) |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
其中:医 院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执法监督大队 诊所(医务室) 村卫生室 |
3526
1961 1014 123 67 17 211 133 |
100.0
55.6 28.7 3.5 1.9 0.5 6.0 3.8 |
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年末电视用户分别为7.8万户和21.15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0%。全县文物保护单位数903个,“三馆一站”40个,电视差转台1个,影剧院2个。共有文物藏品9897件,公共图书藏量178.7千册。
全县体育场馆数51个,全年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35次,参赛运动员2.62万人次。其中,县级体育运动会16次,参赛运动员1.6万人次。
十一、人口与就业
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25.11万户。其中,农业户数15.63万户。全县户籍人口70.23万人。其中,农村户籍人口54.69万人,城镇户籍人口15.54万人,少数民族户籍人口894人。
全县常住人口50.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8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1.49%。
当年人口出生率5.6‰,出生人口性别比115.7(以女孩为100),人口死亡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4.3‰,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100.0%。
表3 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 年末数(人) | 比重(%) |
全县户籍人口
其中:农村 城镇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0-4周岁 0-16周岁 |
702331
546894 155437 367357 334974 21604 105260 |
100.0
77.9 22.1 52.3 47.7 3.1 15.0 |
当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741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95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1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数3762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5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8.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7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3万人。
全县敬老院20所,集中供养老人1283人,孤儿院1所,集中供养孤儿46人。当年享受定期抚恤人数519人,发放抚恤金1934万元;享受定期补助人数5817人,发放补助金4998万元;优待优抚人数722人,发放优待优抚金1058万元;五保户供养人数2700人,发放救济金2282万元。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85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1638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903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219万元。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当年单位GDP能耗0.430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4%;规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2.9%,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8%。
全县环境监管重点单位7个。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2%,污水处理率达到98.3%。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39天。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280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增加40.0%。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通江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减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23年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022年及以前年份地区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相关数据为最终核实数。
4.公报中户籍人口、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居民生活、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和安全生产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5.由于2020年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后,全省城乡属性和统计口径发生了较大变化,2023年四川各市县区居民收支数据按城乡属性变化后的新口径进行核算,并按可比口径计算与上年同比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