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经开区(头屯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取得了改革发展稳定和现代化建设新成绩。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0.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为1.1:36.5:6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18.1%;第二产业增加值248.1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424.4亿元,增长4%。

二、农业

202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7%。其中:农业产值11.5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0.6亿元,下降14.6%;林业产值0.4亿元,增长31.2%;其他产值0.9亿元,下降5.6%。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7万亩,增长26.9%,其中:粮食0.5万亩,增长19.9%。全年各类农作物产量29.6万吨,增长26.2%,其中:谷物类作物1.6万吨,增长1.2倍;玉米0.2万吨,增长19.2%;蔬菜类园艺作物22.7万吨,增长29.5%;水果、香料作物5万吨,增长1.4%;中草药材0.2万吨,下降14.2%。

全年畜牧业存栏头数5.5万头(只),增长19.1%。其中:牛存栏数1.45万头,羊存栏数3.6万只,猪存栏数0.16万头,活家禽0.3万头。农村用电量1014万千瓦时,下降33.7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0.1万吨,下降3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56亿元,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9.2亿元,同比下降3%。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产值123.3亿元,增长4.9%;重工业产值585.9亿元,下降4.5%。按企业规模划分,大中型企业产值478.9亿元,下降10.7%;小微企业产值230.3亿元,增长7%。

  装备制造业企业3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16.5亿元,同比下降15.8%,占全区总产值比重的30.5%;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2.5亿元,下降20%,占全区产值比重的27.1%;高新技术工业企业3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32.6亿元,下降12.6%,占全区产值比重的61%。

在支柱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产值250亿元,下降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产值143.4亿元,下降28.5%;烟草制品业实现产值60.5亿元,增长6.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64.4亿元,增长24.2%;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35.9亿元,增长62.1%;金属制品业实现产值20亿元,下降8.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产值20.2亿元,增长13.8%。

从主要产品看,钢材593.9万吨,增长4.9%;风力发电机组695万千瓦,下降27.7%;商品混凝土318.2万立方米,增长22.2%;卷烟182亿支,增长0.4%;黄金6吨,增长18%;汽车1.8万辆,增长47.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1.8亿元,增长4.2%;利润总额-2.6亿元,亏损面缩小91.4个百分点;利税总额45.7亿元,增长2.2倍;亏损企业亏损额26亿元,亏损额下降40.4%。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8.3亿元,增长0.3%。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5.9亿元,增长7.6%。建筑房屋施工面积869.2万平方米,增长5.9%;竣工面积131.3万平方米,增长4.8倍。

 

四、服务业

地区生产总值中,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0.2亿元,下降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1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5亿元,增长30.3%;金融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6%;房地产业增加值108.6亿元,增长2.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75.7亿元,增长6.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18亿元,增长9.2%;利润总额33.1亿元,增长21%。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1.8亿元,增长8.3%。

2023年末,拥有出租汽车、公交汽车6952辆。其中:出租汽车5724辆,城市公交车辆1228辆。公交营运线路条数6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078公里,线网长度484.3公里;2023年全年新开3条公交线、优化公交线路12条。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9亿元,增长1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贸易额3381.8亿元,下降4.5%。其中:零售业132亿元,增长11.2%。

 

按行业分,石油及制品业实现销售额1415亿元,同比增长12.7%;金属及金属矿销售额560.1亿元,下降22.3%;化工产品类433.1亿元,下降26.2%;煤炭及制品业实现销售额285亿元,下降12.5%;棉、麻类97.8亿元,增长3.1%;机械设备及电子产品类67.5亿元,下降9.4%;纺织、针织品及原料类26.7亿元,下降9%。

零售行业中,汽车新车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8亿元,增长38.9%;家具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5.7亿元,下降16.8%;西药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3亿元,增长33.5%;石油及制品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2亿元,下降18.7%;便利店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亿元,增长38.1%。

六、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6.8%。其中: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7%。

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下降18.4%;民间投资增长7%;民生投资增长6.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2.6%。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商品房销售面积89.9万平方米,增长8%;商品房销售额89.8亿元,增长26%。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80.96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出口额318.69亿元,增长37.8%;进口额62.27亿元,增长16.2%。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37个,投资总额337.7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3个,投资额251.68亿元;非工业项目204个,投资额86.0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1万美元,增长9.95倍。

八、财政与税收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9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亿元,增长48.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9亿元,下降20.8%。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1.7亿元,增长71.7%;非税收入9.3亿元,下降16%。分税种看,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6倍、19.4%、29.4%和增长7.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6.4亿元,增长7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7亿元,增长1.5倍;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1.7亿元,下降1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37.9%;教育支出增长4.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0.6%;卫生健康支出下降41.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区内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学前机构75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初中12所,小学12所,幼儿园4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职教职工4777人,增长9.3%,其中:专任教师3661人,增长10.2%。

各级各类中小学生、幼儿园在校(园)生5.2万人,增长9.9%;其中:普通高中全年招生1111人,在校生3479人,毕业生1235人;初中全年招生3726人,在校生9737人,毕业生2675人;小学全年招生6515人,在校生29204人,毕业生2938人;幼儿园全年招生3519人,在园幼儿9740人,毕业幼儿3357人。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90.5%。

全年投入教育经费5.79亿元,较上年增长4.7%,其中:落实各类城乡义务教育保障资金2887.05万元,免除各类教育费用0.6亿元,惠及近4.2万名学生;发放普惠性、公益性民办幼儿园奖金补资金801.4万元;发放家庭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等各类资助235.5万元,受惠学生4934人(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4.1%;新建1所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引入第13小学合作办学,组建4个教育集团,提供优质学位近2万个,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成功创建自治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实施科研项目76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9亿元。累计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7家;科研机构总数73家,形成全产业科研机构覆盖。拥有各类科技孵化器8家,其中国家级5家。众创空间14家,其中国家级7家。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总数达190家,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增众创空间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纳入孵化创新型企业720家,注册资金达26.5亿元,双创载体产业培育作用有效发挥,“产学研”合作不断扩大。国家风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成功挂牌,金风科技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称号,启迪之星、绿谷创客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全年专利授权总量924件,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发明专利205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拥有非遗展览馆1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全年开展文艺演出325场,惠及群众28万人(次)。开展迷笛音乐节2场,参与群众5万人(次);组织社火非遗“打铁花”等活动,参与群众9.5万人(次)。

文体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建成13个基层街道文化站、88个社区(村)文化室,健身路径100个。

拥有体育场馆1个,体育场地总面积0.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3平方米。三大球类场地2块,其中篮球场地1块、排球场地1块。社区有健身步道2个,总长度23.8公里。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20个社区(村)完成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7项(次),参与人次达0.1万余人。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6个,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个,二级综合医院2个,二级专科医院2个,门诊(所)1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3家,村卫生室5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全年总诊疗119.6万人(次)。卫生机构床位数1028张,其中:医院床位数910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7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30人,注册护士1081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85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90元,增长8.3%。

就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城镇人员就业1.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124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550人,转移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371人(次),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1%,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8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93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465万元。

不断健全城乡救助体系,全年为579户756名城乡低保对象拨付各类救助金831.3万元。统筹做好养老服务,发放高龄津贴578.2万元,投入620万元进行社区阵地建设,我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5家,养老机构床位数566张。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6人(次),安置“三无”人员17人,救助率达100%。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困难群众参保率达100%。加快补齐“一老一小”服务短板,配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家、社区日间照料站10家,每千人口托位数达2.6个,养老托育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全年企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9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2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3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3万人。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建成道路19.68公里,其中:国际陆港区道路8公里,国际纺织品商贸中心道路3.72公里;高铁北区道路0.9公里;两河片区道路2.03公里;白鸟湖新区道路5.03公里。建成地下管廊4.07公里,其中:国际陆港区地下管廊2.57公里,高铁北区地下管廊1.5公里。对1个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打通“丁字路”、“断头路”3条;改造交通堵点1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金阳路下穿铁路主体完工,区域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依托楼庄子水库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为全区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建成八钢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网15.1公里,铺设全域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网26.87公里,再生水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累计建成区绿地面积达53320亩,全年新增绿地面积610亩,其中:公园绿地266亩,庭院绿地120亩,防护绿地188亩,道路绿地36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建成区绿地率40.1%。种植乔木0.62万余株,乔灌木38.95万株,新增小游园、街旁绿地2处,公共绿地养护面积26190亩,全年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12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健全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体系,新增“地变绿”面积610亩,园林绿化水平稳步提升。

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两河污水处理厂、万盛大街蓄水设施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完善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联动监管机制,完成国源新能污染地块恢复及验收工作。序时推进各级环保督察整改,高效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信访案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坚持铁腕治污、系统治理。持续推动“保蓝天”“护碧水”“守净土”行动,PM2.5浓度下降8.7%,优良天数比例提高6.5%,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95天,优良率达80.82%,环境空气质量不断优化。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8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13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人。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统计局,其他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其中:招商引资数据来源于区招商服务局;财政数据来源于区财政局;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区商务局;教育数据来源于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源于区科学技术局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体育数据来源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卫生医疗数据来源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业与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福利数据来源于区民政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城市建设相关数据来源于区建设局;林业数据来源于区林业园林管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源于区应急管理局;公交车、出租车数据来源于相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环境保护数据来源于区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