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临泽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上下齐心抓项目、强招商、拼发展,持之以恒抓产业、强龙头、聚集群,团结奋进、攻坚实干,经济指标持续领跑、项目建设突飞猛进、现代产业提质升级、城乡融合大步向前、改革创新蹄疾步稳、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全县经济运行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量质齐升、效速兼具的发展答卷。

一、综合

初步核算,实现生产总值74.0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一产增加值25.95亿元,增长6.2%;二产增加值12.53亿元,增长9.7%;三产增加值35.55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6.2:16.4:47.4调整为35.1:16.9:48.0,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5583元,增长8.5%。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36.0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8.6%,比重比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

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43%,单位GDP电耗下降13.4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1%。

年末总人口146445人,比上年减少936人,其中常住人口11.21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5.6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50%,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41人,人口出生率4.28‰;死亡人口840人,死亡率5.61‰;人口自然增长率-1.3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90人,558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年内输转劳动力3.2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65亿元,增长1.4%。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21亿元,增长6.41%。

种植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67万亩,增加3.86万亩,增长8.0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94万亩,增加0.45万亩,增长1.23%。其中小麦面积1.4万亩,与上年持平,玉米面积35.12万亩,增加0.48万亩,增长1.4%,玉米面积中制种面积29.48万亩,增加0.029万亩;蔬菜面积8.46万亩,增加1.44万亩。粮食总产量177967.27吨,增长2.57%,其中:夏粮产量7640.9吨,增长2.28%;秋粮产量170326.37吨,增长2.58%。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产量7397.21吨,增长2.08%;玉米产量169331.46吨,增长2.78%。蔬菜总产量282240.3吨,增长11.28%。

林业:全年完成营造林2.4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68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8万亩)。按照“增绿量、建精品、创特色”的城市绿化要求,新增丹霞游客服务中心绿化224亩,完成流沙河花海及丹霞高速出口花海改造提升680亩,全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60.2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6%,绿地面积241.24公顷,绿地率41.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3平方米。积极推进森林小镇、乡村绿化示范村建设,完成乡村绿化美化330亩,创建省级森林小镇1个,乡村绿化示范村1个,全县村庄林木绿化率达40.4%。

畜牧业:落实草原禁牧面积73.6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25.89%,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85%以上。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区)173个,其中:肉牛养殖场区109个,奶牛养殖场4个,生猪养殖场(区)37个。年末大牲畜存栏16.70万头(匹),增长3.9%,出栏11.33万头(匹),增长7.81%,其中:牛存栏15.87万头,增长4.07%,出栏11.13万头,增长7.0%;猪存栏6.45万头,下降0.81%,出栏17.03万头,增长9.01%;羊存栏26.46万只,增长7.12%,出栏32.86万只,增长13.64%;家禽存栏40.01万只,增长8.08%,出栏40.43万只,增长5.01%。全年肉类总产量2.98万吨,增长17.37 %;禽蛋产量0.96万吨,下降43.99 %;牛奶产量3.19万吨,增长5.91%。

农业机械化: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15万千瓦,增长7.18%。拥有联合收获机械253台,增长7.2%,畜牧养殖机械16533万台,增长0.03%。大中型拖拉机3038台,增长9.71%,小型拖拉机11673台,下降0.04%。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1965.45吨、减少240.23吨,下降1.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57.7%,重工业增长10.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1.5%,制造业增长39.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7%,利润总额同比增加0.2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2.63%,与上年持平,资产负债率70.3%。

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98亿元,增长5.6%,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0.94%。年末全县在库资质内建筑业企业36户,其中:二级资质9户,三级资质27户。城区新建商住楼9栋4.3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92套2.69万平方米;城区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房3栋72套1.13万平方米;老旧楼小区改造0.7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6.7%,在库项目达到148项。其中:固定资产项目投资140项,同比增长29.2%,房地产开发项目8项,同比下降43.8%。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6.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2.1%;按投资项目分,工业和能源建设项目增长96.7 %;农业及生态建设项目下降29.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降41.1 %;社会事业及旅游建设项目增长42.4%;按投资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下降13.01%;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123.9%;其他费用增长160.2%。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2%。

五、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55亿元,增长7.2%。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长10%;交通运输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5.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9.6%;金融业增加值5.77亿元,增长10.9%;房地产业增加值1.84亿元,下降4.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1.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1.98亿元,增长1.3%。

交通运输: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34.554公里,其中:县道221.2公里,乡道205.912公里,村道169.732公里,自然村组道路937.71公里。全县年末机动车辆保有量37140辆,年内新增小型汽车980辆,新能源汽车103辆;全县驾驶员人数4.18万人,其中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912人。汽车保有量中运营性车辆1120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3%,其中:4.5吨以上货车853辆,客运车辆267辆(包含新能源纯电动汽车7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 359万人,增长17.7%;旅客周转量13027万人公里,增长22.84%;公路货运量539万吨,增长12.06%;货运周转量20234万吨公里,增长11.43%。

邮电通讯: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127.11万元,增长5.62%。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0.35万件,邮政包裹快递业务15.13万件,包裹快递业务收入295.23万元。全县电话用户总数17.2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1万户。互联网用户6.88万户,增长7.3%。

旅游: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丹霞景区“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丹霞文化旅游公司成功入选首批甘肃省挂牌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高老庄、屯泉乡居、彩虹康养庄园等特色民宿规范运营,《阿兰拉格达》《回道张掖》剧目知名度不断提升,丹霞口无动力乐园、江山夜明珠奇石博物馆、飞天威亚等体验项目广受市场瞩目,七彩镇网红岛吧、丹霞口、梨园新村“彩虹夜市”点亮“夜经济”,全链条、成体系开发的“一品丹霞”系列文创产品成功推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7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57亿元,其中:丹霞景区接待游客279.45万人次,过夜游接待68.67万人次。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7亿元,增长11.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62亿元,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35亿元,增长8.5%。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24.01亿元,增长10.5%;餐饮收入1.96亿元,增长22.9%。

全县共计个体工商户9998户,内资企业4386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83个,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5167户。有社会组织163个,其中社会团体14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5家,基金会1家,会员达2.4万人。

全县有对外贸易备案登记证企业44家;有出口业绩的3家,全年出口额1514万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亿元,增长21.9%,其中:税收收入1.47亿元,增长36.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26亿元,增长9.0%。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15亿元,增长13.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96亿元,增长8.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35亿元,增长19.02%,其中:城乡居民贷款余额33.29亿元,增长6.88%。金融机构存贷比78.34%,上升3.68个百分点。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14962.2万元,增长3.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74.72万元,增长4.30%;人寿险保费收入11987.48万元,增长3.66%。全年赔付金额4077.44万元,增长36.83%,其中:财产险赔付2437.14万元,增长32.38%;人寿险赔付1640.3万元,增长44.02%。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和消费: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42.8元,增加2056.1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85.6元,增加1729.4元,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02.4元,增加3116.3元,增长14.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64.7元,增加1681.4元,增长10.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上升1.5个百分点。

乡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和美乡村”建设总体安排部署,持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以“塞上江南、戈壁水乡”为总基调,聚力打造西湾、汪家墩等10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西街、新民等17个市级示范村,争创省级“和美乡村”1个,市级“和美乡村”2个,打造县级“和美乡村”3个,同步推进平川、倪家营2个集镇改造。积极申报倪家营镇南台村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1个,创建高质量“清洁村庄”63个、美丽宜居村庄14个,评选美丽庭院1500户。省市级示范村完成绿化264.5亩,架设路灯579盏,平整铺设道路18.09公里,改造自来水管网16公里,敷设污水管网35.66公里,安装防护栏3.2公里。新建高质量住房示范点10个,生态地灾搬迁安置342户,完成户厕改造1370户,建成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9个。全县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81个、农村卫生公厕76座,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71个村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示范创建累计投入资金66357.87万元,其中省级示范村投入45535.78万元,市级示范村投入20822.09万元。

社会保障: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30人,支出低保金1183.07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902人,支出低保金2461.99万元,551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7413人次。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962人。全县98.2%的适龄城乡居民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发放养老金4901.13万元。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439人(其中:在职职工6709人,离退休3730人),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1317.1万元;参加失业保险8916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87.6万元;参加工伤保险14566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6596人),发放工伤保险待遇1550.59万元。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6519人,参保率97.80%,其中脱贫人口参保7354人,参保率100%。全年住院报销33328人次11663.42万元,慢特病报销72293人次1080.79万元,门诊“两病”报销3431人次6.12万元,普通门诊报销189625人次672.24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3041人次1025.8万元、意外伤害报销1792人次635.76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2023年,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全面推进省级创新型县试点建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9991.8万元,R&D投入强度达到1.42%;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5.98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到36家,认定省级科技型企业8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1.9%;全年授予专利权90件、累计授权专利2350件;认定省级科普基地1个,建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个;全年引进新品种96个,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8项,建成科技示范点18个。

教育:现有普通高中1所,招生641人,在校学生1978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455人,在校学生1239人;初级中学3所,招生1243人,在校学生3762人;普通小学30所(含教学点18所),招生1312人,在校学生6788人;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3190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9.9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净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56%。高考一本上线率48.29%,二本上线率为90.71%。

十、文化、广电、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全县有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村级文化广场72个。举办各类大型节庆和民俗文化体育活动60余场次,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207场次。

广电: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微波台1座,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基站2座,广播电视覆盖率100%;网络双向化改造达82.6%,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0125户,入户率67.17%;宽带用户5021户,入户率24.96%;全年放映电影1207场次。

卫生健康: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4家,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中心卫生院4所,一般卫生院4所,村卫生室84个,个体诊所28所。医疗机构在职职工90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25人。拥有床位1020张,其中:中医院拥有床位260张、卫生院拥有床位230 张。全年诊疗46.4万人次,出院人数2.56万人。

体育: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543个,其中: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场所61个,镇村体育健身场所32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6㎡。举办2023年“鸿健杯”全国钓鱼公开赛(甘肃临泽站)暨甘肃省第四届美丽乡村垂钓大赛、甘肃省第三届自行车长征赛联赛临泽站、2023临泽生态马拉松赛、甘肃省第五届职工运动5公里健康跑、2023年西北五省区武术邀请赛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第二十三届“我爱祖国海疆”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航海模型教育竞赛、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电子制作锦标赛、“奔跑吧·少年”足球比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引领形成了“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健身风尚。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全年总用水量4.1952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058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009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3.8183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3091亿立方米。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566.69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0.5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6.28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52.11%。全县大中型灌区6个,水库11座,总库容5501万立方米。水电站9座,总装机2.32万千瓦,年上网发电量3487万千瓦时。

全年能源消耗总量56.7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8%。全社会用电量4.48亿千瓦时,下降7%。其中:生产用电3.82亿千瓦时,下降8.69%,工业用电量2.25亿千瓦时,下降20.08%;生活用电0.66亿千瓦时,增长4.12%。

持续提升“两山”转化成效,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5,同比下降6.9%;优良天数比例为85.5%,同比下降1.1%;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6%;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地表水国家考核的六坝桥断面和省级考核四坝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城区和在用7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编制完成《临泽县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临泽县2021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

全县回收废旧地膜2074.8吨(折纯)吨,废旧地膜回收率85.72%,尾菜综合处理利用率80.89%,秸秆综合利用率91%。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1370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87.3%,全县71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清洁村庄。

全年共发生纳入统计的生产安全事故8起(均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人,受伤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5万元。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11.1%;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37.5%;受伤人数减少1人,下降20%;直接经济损失减少3.5万元,下降90.9%。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注释: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临泽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林业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建筑业有关数据来自县住建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县金融投资事务中心,保险数据来自县财产保险公司和县人寿保险公司,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通信数据来自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邮政数据来自县邮政公司,旅游、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数据来自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外贸数据来自县工信商务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环境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临泽分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县水务局,农业机械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