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通州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全区经济高位开局、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一、综合
2023年,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1.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892.4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737.4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2:52.5:43.3。
图1 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
2023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6506户,注册资本236.7亿元;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1544户,注册资金 14.7亿元。
2023年,全区城乡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高技能人才1130人,新增高级技师人数256人。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3.2%,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5.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7.1个百分点。网络销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销售额的比重为4.1%。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3%。
二、农林牧渔业
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28.2亿元,增长3.7%。粮食播种面积113.9万亩,总产50.8万吨,综合亩产445.7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7万亩,总产4.7万吨,综合亩产226.6公斤。棉花播种面积211.6亩,总产16.7吨,亩产78.9公斤。生猪出栏16.2万头,下降3.3%;羊出栏14.8万只,下降7.6%;家禽出栏514.1万只,增长7.8%。水产品产量9657吨,增长0.6%。其中,淡水养殖产量8813吨,增长0.6%;内河捕捞产量844吨,增长1.4%。
表1 202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2023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2.2万千瓦,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3%,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78.3%。农机化总投入7416万元,其中,农业机械购置1464.3万元。
2023年,全区开工新建各类农业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额17.8亿元,其中亿元项目5个。设施农业面积达6.7万亩,累计建成各类农业园区7个,省级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基地2个。全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485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3家,其中新增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其中累计建成省级示范联合体3家。累计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累计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1家,省级“苏韵乡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家,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4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3家,省级农耕实践基地1个。2023年,全区207个涉农村(社区)资产总额30.1亿元,经营性资产12.4亿元。实现集体收入2.7亿元,村均128万元。
2023年,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5万亩,项目总投资11150万元。全力以赴对团结河(通州段二期)进行治理,共疏浚河道12千米,新建护岸12.8千米,拆建桥梁2座,拆除5座。全年整治通启运河工程(通州段)河道5千米,疏浚河道3.57千米,新建护岸5.33千米。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顺利收尾,新建农村生态河道70公里。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得以提升,由38%提高到47%。村居面貌有效改善,2023年共疏浚等级河道45条(段)、沟塘170处,疏浚土方82.4万方,治理农村黑臭河道7条。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10.4%。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25.4%,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4.2%,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7.2%,高端纺织产业产值增长6.7%,船舶海工产业产值增长33.0%。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5%,利润总额增长44.4%。大中型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5.5%、67.1%,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9.9、29.7个百分点。
2023年,全区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工厂)6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4家,累计建成市级示范智能车间44家。
2023年,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69.7亿元,增长12.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增长9.9%,安装工程产值增长67.2%;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4485.1亿元,增长1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0.8%,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7.8%,比全部投资高7.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78.7%。
服务业投资增长5.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48.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2%,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拉动服务业投资增长4.6个百分点。
2023年,全区列统的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70个,增长7.7%;本年完成投资额增长25.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5.1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投资增长9.9个百分点,拉动项目投资增长13.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47.8%,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
五、服务业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9%。全区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4.1亿元,增长3.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7.7亿元,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7.4%;金融业增加值94.6亿元,增长10.4%;房地产业增加值97.1亿元,增长1.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57.4亿元,增长5.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46.0亿元,增长1.0%。
2023年,全区新增房地产项目12个,新增项目房地产完成投资10.5亿元,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80.54万平方米。全区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省级休闲旅游街区1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1家,省级工业旅游区2家,国家旅游四星级饭店2家。
2023年,全区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28.9万人次。其中洲际绿博园47.7万人次,洲际梦幻岛48.9万人次,鲜花小镇20.2万人次,途居开沙岛露营地12.0万人次。
六、国内贸易
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增长7.6%,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增长8.4%,全社会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4.9%,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3.9%。
批发零售行业发展稳定,全年累计销售额增速前三的分别是石油及制品批发业,汽车新车零售业,纺织品、针织品及原料批发业,分别增长268.6%、65.6%、31.3%。新能源车占有率逐步提高,全年新能源汽车类商品累计销售额增长128.0%,高于汽车类商品累计销售额增速72.0个百分点,占汽车类商品累计销售额的23.6%,比上年提高19.6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增势良好,全年限额以上批发业累计销售额前30家企业销售额增长30.1%,增速高于限额以上批发业单位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业累计销售额前30家企业销售额增长28.9%,增速高于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平均水平18.4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2023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08.9亿元,增长1.1%。其中,出口总额271.8亿元,增长1.7%;进口总额37.0亿元,下降3.1%。全年贸易顺差234.8亿元,比上年扩大2.1亿元。
表2 2023年出口贸易方式及出口地分类情况表
2023年,全区实际到账外资1.2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7个。全区境外投资注册新设立及增资企业10家,境外中方协议投资总额94万美元。
2023年,全区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7305万美元,增长5.9%;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7589万美元,下降5.4%;新派劳务人员5548人,增长198.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63人,下降87.8%。
八、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电力业
2023年,全区公路客运周转量4496万人公里,增长45.6%;公路货运周转量205407万吨公里,增长12.4%;水路货运周转量927103万吨公里,增长11.8%。2023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 2512.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39.49公里、一级公路392.57公里、二级公路242.49公里、三级公路 144.75公里、四级公路 1592.78公里,桥梁 1168座、44158.41 延米。
2023年末,全区汽车保有量41.63万辆,增长3.7%,私家车拥有量37.5万辆,增长3.7%。
2023年,全区邮政业务实现收入4.0亿元,增长14.9%;收寄国际、国内函件10万件,下降20.0%;国际、国内包件3323.5万件,增长21.0%;投送特快专递261.2万件,增长23.5%;发送各类报刊杂志2026.57万份,增长2.5%;年末邮政储蓄余额247.2亿元,增长8.9%。
2023年末,全区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9.2万户,其中,4G/5G手机用户120.0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62.3万户。
2023年,全区全社会用电量79.8亿千瓦时,增长10.2%。第一产业用电量0.3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57.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56.2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9.1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4亿千瓦时。
九、财政和金融
2023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0亿元,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61.2亿元,增长33.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3亿元,增长2.0%,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为11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6%。
2023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93.4亿元,增长14.8%。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833.0亿元,增长15.3%。本外币贷款余额1834.8亿元,增长18.7%。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3年,全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9家,1个项目获省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单位1家,省级科技产业园4家,省级众创集聚区1个,省级众创社区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4家。
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和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新增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专利奖取得新突破,斩获第24届中国外观设计银奖1项。5家单位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新增南通市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2项,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2项。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标认证企业51家,新增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标绩效评价合格单位1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8.39件。
2023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76所、小学43所、初中25所、高中6所、职业学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乒乓球运动学校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0937人,小学在校学生56561人,初中在校学生25926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452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78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60人。全区幼儿园入园率99.5%,小学、初中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全区专任教师高一级学历占比分别为:高中研究生率15.2%、初中本科率99.5%、职中本科率100%、小学本科率94.9%和幼儿园大专率99.8%。
2023年,滨江学校新建、金北学校迁建、李港新幼儿园建成并顺利投用;金沙湾学校、川姜小学开工建设;校园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列入区民生实事项目;继续推进中小学校教室空调安装,实现全覆盖。新增5个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新增五年制高职专业2个,现代职教体系3+3项目4个;创建省产教融合型培育试点企业6家。新增“新时代职业学校国家级名校长培养计划”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1人、“苏教名家”名师(校长)培养对象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四有”好教师团队1个、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2个;新增正高级教师9人;7人获省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累计发放政府助学金916.79万元,13721人次受益。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3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2个,共保存档案51.15万卷、61.20万件,其中向社会开放档案18.36万卷、50.35万件,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4769.60G、1526.73万幅。全年利用档案6529人次、10411卷(件)次,出具档案证明6302份。全区拥有广播电视台1个,数字电视用户18.1万户,高清电视用户数8.3万户。
2023年末,全区共有表演团体 2个、剧场 1个、公共图书馆 1个、文化馆 1个、文化站 14个。全年共组织开展“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通州之夜”、通剧巡演等精品文艺演出300余场,举办千场文体活动,培育万名基层文艺爱好者。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石港镇睹史院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被列入2023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计划,先锋街道图书分馆、东社镇东平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被授予南通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全区共有6个省级、4个市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2023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452个,其中,医院、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203个。全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890人,注册护士2980人。全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6371张;全年诊疗病人553.16万人次,出院病人17.99万人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99.93万份。
2023年,金沙湾医学综合体主体封顶,“区二院扩建”“村卫生室能力提升”纳入全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达标单位1家、新建全国名中医工作室1家、新增省社区医院1家;新增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功能中心4个、省五级中医馆1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14个,甲级村卫生室20个。高标准通过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和复审迎查,建成国家卫生镇4个。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家,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单位2家。深化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2家单位获评2023年省优秀单位。新建省示范托育机构1家,省、市普惠托育机构3家。
2023年,全区升级改造1个体育公园、新建15公里健身步道、新建(更新)村(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77套、新增体育场地面积45.9万平方米。先后承办2023南通开沙岛跨江半程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长三角(南通)汽摩场地越野联赛等有影响力的7项次赛事。全年新增9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先后获评江苏省县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体育彩票销售工作先进单位、市人才输送先进单位等荣誉。全区体育彩票销售额突破2.8亿元,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十二、城乡发展、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2023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53.04公顷(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45.8%;日转供水能力45万吨,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100%;燃气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全年新增道路照明灯326盏,新增城市照明总功率32千瓦,线路长度8.6千米。
2023年,全区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及优III率均为100%,PM2.5浓度均值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3.8%,土壤、噪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形势保持稳定,无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128家重点企业完成自查,排查并整改环境安全风险隐患750个。完成了195家企业应急预案的网上备案,有效提升了环境应急防控能力。
2023年,平均气温17.0℃,比上年上升0.1℃,全年发布各类气象预警79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3次。
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排摸涉黑涉恶线索3条,办结3起;破获刑事案件1246起,破案率31.2%;抓获刑事作案成员5356人,下降5.4%。2023年,全区发生交通运输事故4起,死亡1 人,受伤 3人。全区发生火灾859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737.2万元。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6.58万人,增长0.30%。其中,城镇人口84.30万人,增长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60%,比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2.76万人,下降0.82%。全年出生4691人,出生率3.81‰,出生婴儿性别比(以女性为1)为1.03:1;死亡人口15036人,死亡率12.20‰;自然增长率-8.39‰。
图2 2019-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
根据住户抽样调查,2023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92元,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612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76元,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为1)为1.85:1。
2023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652元,增长8.2%。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9428元,增长7.1%;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774元,增长6.4%;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822元,增长7.5%;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066元,增长7.1%;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5558元,增长11.7%;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737元,增长9.4%;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016元,增长2.9%;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251元,增长12.6%。
表3 2023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2023年,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0.8万人、17.3万人、16.1万人;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01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27.73万人,参保缴费率达85.4%。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294元提高到304元。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31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6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2.31万人,全年为32.86万人次病患支付医疗救助金4347万元。
2023年,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20元,比上年提高40元,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一体化,与南通市主城区接轨。农村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040元提高至1070元。城市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025 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集中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由2760元提高到2800元。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到2300元,比上年提高100元。全年发放各类生活救助款28750.98万元(含城乡低保特困供养9573.5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8132.41万元、临时救助140万元、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904.99万元)。区慈善总会全年募筹善款1170.03元,发放善款1009.2万元。全年累计成立登记社会组织14家。
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2家,设有公职律师办公室56家;共有律师354名,其中专职律师249名,公职律师91名,公司律师12名,兼职律师2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07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与上年不具可比性。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18修订)的通知》,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和新能源制造业。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建筑业统计范围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
7.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房地产投资统计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9.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法人单位。
10.交通运输事故指涉及营运货车的事故。
11.司法局含原三余镇不含原张芝山镇;教育体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健委、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不包含原三余镇和张芝山镇。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据来自行政审批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交通运输事故等数据来自公安局;粮食面积和产量、畜牧业和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通州调查队;医疗保险来自医疗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民政局;农业机械、水产品产量等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河道整治等数据来自水利局;货物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商务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公司;电话用户、移动互联网等数据来自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电量来自供电公司;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信贷数据来自人民银行;科技等数据来自科学技术局;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教育体育局;档案数据来自档案馆;广播电视数据来自融媒体中心和广电网络公司;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旅游等数据来自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建城区绿地率、城建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气象数据来自气象局;火灾数据来自消防大队;律师事务所数据来自司法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