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衢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衢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3+10”重大工作和市“10+2”重点工作,深化“五城建设”、打造“青年衢江”,推动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全区经济稳进向好,社会事业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327.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6.23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150.94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4:44.5:48.1调整为6.3:47.7:46.1。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79894元,合11338美元,较上年增长12.8%;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87507元,合12418美元,较上年增长12.7%。

据衢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同比上涨0.6%。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3.5%,教育文化娱乐上涨3.3%,食品烟酒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1.4%,衣着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2%;居住和交通通信分别下降1.2%和1.7%。

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002人,有2056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7亿元,同比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06亿元,增长15.3%,其中:增值税6.53亿元,增长64.1%;企业所得税1.75亿元,增长32%。

登记企业总数9407户,其中全年登记1730户,总注册资本728.4亿元。个体工商户35497户,其中全年登记5430户。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3.1%。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3.2%。其中:农业产值18.53亿元,增长1.0%;林业产值2.3亿元,增长12.6%;牧业产值8.34亿元,增长6.3%;渔业产值2.3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4亿元,增长5.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674.35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855.7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675.01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304.89公顷,果用瓜种植面积1575.34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3.12万吨,上年增长1.2%;油料产量1.26万吨,增长3.3%;蔬菜产量29.79万吨,增长0.1%。园林水果总产量14.07万吨,增长2.9%,其中:柑桔总产量11.28万吨,增长2.6%。

全区林地面积保有量156.85万亩,立木蓄积551.5万立方米,森林面积106073公顷,森林覆盖率60.7%;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74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020公顷,零星植树134.4万株,生态公益林面积95.44万亩。

年末生猪存栏19.77万头,较上年下降11.7%,全年出栏30.83万头,增长0.3%;家禽存栏188.9万只,下降6.3%,出栏255.03万只,增长10%。肉类产量3.29万吨,增长1.9%,其中猪肉产量2.83万吨,增长1.1%;禽肉产量0.39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1.87万吨,增长23.8%。

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634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49万吨,较上年增长3.5%。

2023年完成第九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1个,其中重点村1个;建设实施第十批、第十一批项目共 12个,其中重点村2个、一般村10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特色精品村5个、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村1个。符合“四分四定”标准的分类行政村累计达279个,行政村覆盖率100%,新增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5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23.7%。

全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值608.47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轻工业265.42亿元,增长32.5%;重工业343.05亿元,增长28.1%。两大主导产业特种纸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65.32亿元,同比增长47.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其中:高档特种纸产业产值113.31亿元,增长3.8%;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252.01亿元,增长8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35.07亿元,同比增长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3.06亿元,增长48.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3.7%;装备制造业产业增加值69.34亿元,增长87.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1.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9.05亿元,增长8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50.44亿元,增长11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5.48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利税总额46.11亿元,增长18.1%,其中利润总额32.79亿元,增长11.8%。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54亿元,同比增长14.9%。资质以上的建筑业企业109家,实现省内建筑业产值100.16亿元,增长6.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40.3%,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64.9%,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17.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5.6%,制造业投资增长66.6%,建安工程投资增长34.3%。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3.06亿元,同比增长41.9%;商品房销售面积8.78万平方米,下降4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8亿元,较上年增长15.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0.22亿元,增长2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1%。按类值分:粮油、食品类零售额5.63亿元,增长9.2%;石油及制品类2.27亿元,下降2.2%;汽车类24.06亿元,下降6.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0.72亿元,下降17.9%;中西药品类1.42亿元,下降48.5%。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52.87亿元,增长48.8%。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含一达通,包含智造新城片区)16.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人民币口径117.66亿元,增长14.1%。其中:出口9.52亿美元,增长4.2%,人民币口径66.84亿元,增长10%;进口7.23亿美元,增长12.9%,人民币口径50.82亿元,增长19.9%。

七、交通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1.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9.1%。

年末汽车拥有量10.08万辆,其中:重型货车0.24万辆,重型挂车0.14万辆,面包车0.19万辆,摩托车拥有量3.6万辆。

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812.93公里,等级公路1770.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19公里。

景点资金投入1.21亿元,拥有景区景点12个,星级饭店2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380间。

八、金融业

全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12.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0.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61.06亿元,较上年增长11.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21.57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764.02亿元,增长16.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拥有学校79所,在校学生46038人,专任教师3607人,其中: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2269人,专任教师203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4295人,专任教师419人;普通初中11所,在校学生9785人,专任教师857人;小学23所,在校学生20417人,专任教师1305人;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9272人,专任教师823人。

全区共发放科技创新券76万元,惠及企业23家,兑现2022年度创新券17.77万元,兑现2022年度工业政策补助1808.31万元,其中研发经费补助839万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获得省重点研发项目立项1项,获得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立项17项。全年专利授权数为86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111件。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1.16亿元,增长2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47.49万册。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全年播送时间6570小时,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全年播放时间5840小时。有线电视用户7.8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1%。

年末共有医院、卫生院24个,床位1116张,其中医院3个,床位789张。卫生技术人员23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82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婴儿死亡率2.05‰。

全区体育活动场地938处,场地总面积达109.9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5平方米。全年共举办2023中国帆船城市超级联赛、浙江省国际跳棋棋王棋后赛、浙江省象棋锦标赛、衢江农商银行·2023衢江半程马拉松、2023两头洞中外野攀红点赛、2023青年衢江越野挑战赛等各类赛事78场,参与人数超八万人。在2023年衢州市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中获12金10银18铜,取得团体总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在2023年衢州市青少年(儿童)街舞锦标赛中,男子个人乙组、个人丁组均获第一名;组队参加2023年衢州市青少年田径苗子精英赛,获得7枚金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总户数170360户,总人口数为410199人,平均每户人口数2.41人。总人口数较2022年410190人增加9人。其中:男性208906人,女性为201293人。性别结构:男性为50.93%,女性为49.07%。性别比例为103.78(女:100),比2022年的比例低0.4。总人口中乡村人口为315098人,占总人口数的76.82%;城镇人口95101人,占总人口数的23.18%。全年出生人口2383人,死亡人口323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7‰;计划生育率为100%。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95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消费支出23838元,比上年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92元,增长7%。从四大块组成看:工资性收入28937元,增长8%;经营性净收入15035元,增长5.6%;财产净收入1721元,增长6.7%;转移净收入5599元,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623元,比上年增长7.6%;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01元,比上年增长8.8%,从四大块组成看:工资性收入18006元,增长7.9%;经营性净收入6974元,增长10.3%;财产性净收入908元,增长8.6%;转移净收入4413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827元,比上年增长11.6%;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2.8平方米。

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5.37万人和24.83万人,参保率分别达到99.57%和99.98%;基础养老金由255元/月提高到275元/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5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07万人。

全区提供住宿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9个,拥有床位809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66户,人数82人,低保资金支出93.44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8152户,人数11634人,低保资金支出12662.67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提高到1100元/月。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平均降水量1672毫米,水资源总量17.69亿立方米。

全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94.1%,PM2.5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30微克。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价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13.9%;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7.5%。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起、死亡4人,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6.7%,死亡人数与2022年持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三、城市建设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7.07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34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建、扩建面积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95.96公顷,绿化覆盖率41.9%。城市污水处理率9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范围为500万元以上项目。

4.因人行系统无法单独区分柯城区和衢江区金融数据,因此本公报中金融存贷款数据采用市本级数据(包含柯城区和衢江区)。

5.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等数据来自区财政局;人口等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障等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注册企业、发明专利等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货物进出口、网络零售额等数据来自区经信局;公路里程等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汽车拥有量等数据来自区交警大队;公共图书馆、旅游、体育等数据来自区文广旅体局;教育等数据来自区教育局;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数据来自区科技局;卫生等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广播电视等数据来自衢江传媒集团;低保、社会服务等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水资源等数据来自区水利局;森林资源等数据来自区林业局;生态建设、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建成区面积、绿化覆盖面积、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数据来自区住建局;各类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等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