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是红原县发展历程中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抗震救灾、经济下行等多重超预期因素袭扰冲击和严峻考验,在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聚焦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和县委“五个关键、五个工程、五个示范、五个家园”战略目标,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22年红原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审定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593万元,同比增长0.7%。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3787万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1427万元,同比下降3.8%;第三产业增加值102379万元,同比下降1.8%。

从产业结构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2:5.5:52.3调整为42.4:5.8:51.8。第一产业结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结构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结构比重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优。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774元,较上年的41854元,减少80元,同比下降0.2%。

二、农牧业

农林牧渔总产值132515.86万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5046.3万元,同比增长0.07%;林业产值2019.99万元,同比增长5.54%;牧业产值125449.57万元,同比增长3.54%。蔬菜和食用菌产量11149吨,同比增长3%;牛肉产量14137.46吨,同比下降3.57%;牛奶产量39144.6吨,同比增长21.9%。年末牲畜出栏122043混合头,同比下降3.7%,其中牛出栏114245头,同比下降2.37%,羊出栏7798只,同比下降20.48%,年末存栏牲畜490755混合头,其中牛472384头、羊3166只、马15205匹。

三、工  业

2022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699万元,可比价同比下降4.9%,从行业类别看:采矿业增加值1387万元,同比增长40.9%;制造业增加值8786万元,同比下降7.3%;电力业增加值526万元,同比下降33.3%。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个,企业从业年平均人数653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1227.5万元,同比下降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实营业务收入49196.6万元,缴纳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72万元,企业利润总额达1833.5万元。2022年能耗消费总量31900.57吨标准煤。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强力推进久马高速(红原段)、阿坝州西北片区综合体育馆、县政务服务中心等68个重大项目建设,S217线、集中供暖二期、嘉达路等36个项目建成投用,项目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性、带动性作用充分发挥。“山水工程”谋划在前、统筹有序、争取有力,申报项目46个,总投资14.53亿元,争取中央奖补资金6.88亿元、省级奖补资金3.1亿元,两项资金均位列全州第一。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959亿元、同比增长23.8%。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28万元,同比增长13.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生产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24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43公里,较上年增加39公里。全年客运周转量174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843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60万元,比上年下降16.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345户,比上年增长15.5%。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41395户,比上年下降2.5%,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220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41万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批发销售额483.3万元,同比增长14.6%,实现批发业增加值320万元,同比增长0.6%;商品零售35542万元,同比增长1.5%,实现零售业增加值8573万元,同比增长0.4%。住宿营业收入5038.3万元,同比下降5.8%,实现住宿业增加值4561万元,同比下降15.4%;餐饮营业收入8977.7万元,同比下降7.5%,实现餐饮业增加值2821万元,同比下降9.4%。

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172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86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2.9%。按行业分:批发业483万元,同比增长14.6%;零售业35542万元,同比增长1.5%;住宿业5038万元,同比下降5.8%;餐饮业8978万元,同比下降7.5%。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88万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税收收入5341万元;非税收入7247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1290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教育支出27842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卫生健康支出15442万元,比上年增长40.0%;科学技术支出554万元,比上年增长6.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752万元,比上年下降49.4%;农林水支出65037万元,比上年增长3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8.5%。乡村振兴支出77660万元,同比增长35.4%。

金融市场运行正常。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207961.1万元,同比增长7.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5183.7万元,同比增长13.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0633.3万元,同比下降5.6%,其中农业及支农贷款余额29817.7万元,同比增长180.8%。

八、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实施县中、藏中综合教学楼等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校舍、宿舍2.78万㎡;修订完善《红原县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奖励办法》,完成义务教育新生系统划片区招生工作,增核中小学教师编制210名,全县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比达12%,完成壤口小学、龙日坝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教育事业全面均衡发展。

全县有中小学校共14所(未包括幼儿园),其中小学12所,中学2所,在校学生总数9214人。其中:小学生5957人;中学生3257人。专任教师总人数595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40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93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圆满完成县妇计中心二级乙等复审,新(改)建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房2216㎡,应急医疗救治能力有效提升,“健康红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藏香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入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质量、高分数通过第六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年度复核测评。高水平举办州、县农牧民篮球赛,常态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文体活动,《远方的家》系列节目《牦牛之乡—红原》等节目在央视播出,反响热烈,极大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年末,拥有县级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40.4千册,同比增长9.2%。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体育场馆1个。全县有卫生机构52个,卫生机构床位274个,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79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2人。

十、生态环境和民族团结

草原禁牧476万亩、草畜平衡643.15万亩,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86.2%,新建生态防护带71.2公里3992亩、堤防护岸33.04公里、河岸缓冲带12.7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43.26平方公里、河道24.2公里、地质灾害2处、废弃工矿取料点173处,牲畜超载率降至4.99%以下,6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县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空气质量排名常态化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336起,调解矛盾纠纷210起、调解成功率100%,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信访部门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安曲镇、县城关小学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5个单位、村(社区)被评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十一、人口

全县2022年末户数13357户,人口总数为49583人。其中:男性24807人,女性24776人。总人口中农牧业人口41098人,非农业人口8485人。0-17岁14990人,18-34岁13749人,35-59岁15914人,60岁及以上4930人。全年出生人口893人,死亡人口491人,自然增长人口491人。城镇化率43.65%,较上年上升0.46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26497元,较上年增加1253元,增长5%。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30元。城乡收人比1:2.26 。

全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63元,较上年增加1560元,增长3.8%,其中:实现工资性收入33610.4元,同比增加1284元,增长3.97%,实现经营净收入5034.55元,同比增加169.83元,增长3.49%,实现财产净收入562.21元,同比增加19.29元,增长3.55%,实现转移净收入2956.22元,同比增加87.08,增长3.04%。恩格尔系数32.9%。

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6元,较上年增加1099元,增长6.3%。其中:实现工资性收入671.09元,同比增加39.96元,增长6.33%,实现经营净收入14446.64元,同比增加879.54元,增长6.48%,实现财产净收入627.77元,同比增加36.92元,增长6.25%,实现转移净收入2880.28元,同比增加142.11元,增长5.19%。恩格尔系数42.1%。

全年就业人员2.6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61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0.06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0.95万人。从构成看,第一产业占61.4%,第二产业占2.3%,第三产业占36.3%。

可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个,床位数80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60人,较上年增加34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0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56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10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83人,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人数4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人数18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760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工业标准7488元/人/年。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2022年末户籍人口数为公安统计数,时间节点2022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