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滕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滕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滕州市统计局

(2023年5月8日)

2022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锚定“一强”定位,坚持“四量并举”,做强“五大支撑”,把握“五个重点”,全力推进“七项创新突破”,切实抓好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全市经济运行更稳、发展势头更强、质量效益更优、增长后劲更足,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01.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1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92.48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416.70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为10.2:43.6:46.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3.7%、34.5%、51.8%,分别拉动GDP增长0.6个、1.4个、2.2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652元,增长4.9%。

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6万人,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22亿元,推荐枣庄小微企业贷款贴息1.5亿元,成功入选全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名单。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创设岗位10510个,实现全员上岗。

物价水平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2%。八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一平”,其中,交通通信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食品烟酒类、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分别增长4.0%、1.8%、1.2%、1.1%、0.7%、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持平,衣着类下降0.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5.1%,鲜菜价格下降2.7%。

表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单位:%

指标名称 2022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2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99.9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1.9
1、食品烟酒 101.2
#粮食 105.1
鲜菜 97.3
2、衣着 99.6
3、居住 100.7
4、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0
5、交通和通信 104.0
6、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1
7、医疗保健 101.1
8、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8

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4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0.97万户,个体经营户1.45万户。年末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1.93万户,增加1.37万户,同比增长6.7%。其中,私营企业5.04万户,个体经营户16.42万户。注册资本2351亿元,同比增加209亿元,增长9.8%。民营市场主体培育良好,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46万户,新登记注册资本265亿元,新登记从业人员7.4万人。

二、重点战略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纵深推进。“633”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起势,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330亿元、130亿元,中小数控机床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煤基精细化工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47”企业阵营强势领航,营收过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营收过50亿元企业2家。“四上”企业总数达到88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60家,新认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53家。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制造业、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县域旅游、新型城镇化质量等10个百强县市,获评全省工业十强县,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总投资1894亿元的122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69.68亿元,52个项目竣工投产;36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10亿元,超额完成33.8亿元;18个枣庄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21亿元,超额完成36.0亿元。其中,11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13个项目列入2022年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优选项目名单,3个项目入选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6个项目列入省“补短板”项目。

乡村振兴扎实有力。启动全域粮食高产竞赛活动,西岗镇杈子园村亩产达到857.44公斤,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级索镇龙庄村亩产达到801.72公斤,刷新全国优质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落实种植面积1.81万亩。做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工作,发放耕地地力补贴资金9632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3次3927万元。稳步推进“鲁担惠农贷”,新增放款1252户,累保3703户,金额24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功创建山东省第二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获评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新招引过亿元项目148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31个、过50亿元项目8个、过百亿元项目4个。投资200亿元的鲁化高端醇基新材料产业示范、投资125亿元的联泓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投资50亿元的中材年产5.6亿平方米锂电池专用湿法隔膜生产线、投资26亿元的嘉誉干杂海货精品市场暨保税仓库物流建设、投资10亿元的威达重型高端数控机床制造等项目开工。开展招才引智“云签约”活动,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45人,培育入选国家级人才2人、省重点人才工程4人、齐鲁系列人才13人。大力集聚青年人才,优选第三批青年人才90人,吸引6000余名大学生来滕就业;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枣庄工程技师学院获省政府批复。加大创新平台梯队培育力度,创新启动滕州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新建省级创新平台1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

园区建设蹄疾步稳。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高铁新区并入开发区管理,“三区”融合发展迈出坚实一步。成功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中材锂膜三期、总投资125亿元的联泓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等8个过10亿元项目,整合闲置低效项目13家,盘活土地1032亩,成功创建全省双创示范基地,成功纳入“全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培育名单。

三、农业

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33亿元,增长6.1%。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粮食播种面积 160.47万亩,增长0.4 %,粮食总产量达到 80.25万吨,增长0.2%;实现粮食亩产500.09公斤。蔬菜播种面积88.7万亩,增长2.7%;总产量375.27万吨,增长4.1%。畜牧业发展形势良好,全年生猪出栏30.72万头,增长18.1%;家禽出栏1589.38万只,增长11.3 %。全市肉类总产量5.32万吨,增长13.9%;水产品产量4.2万吨,增长2.7%。

表2: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80.25 0.2
棉花 399.99 -11.2
蔬菜及食用菌 万吨 375.27 4.1
水果 万吨 8.76 -3.7
园林水果 万吨 5.53 -2.1
奶类 2700 159
肉类总产量 万吨 5.32 13.9
水产品产量 万吨 4.20 2.7

林业事业稳步发展。投资19.7亿元,完成“六大片区、五大攻坚战”60个重点项目。全年新造林6248亩,栽植侧柏、黄栌等苗木80余万株,荒山造林2394亩。建设提升生态廊道134公里、城区内绿道(绿廊)30公里,修复湿地面积850亩、裸露山体4处,综合治理河道8处,建成高标准农田11.6万亩、公园游园7处、口袋公园27处、生态街巷25条、绿化节点36处。新增经济林面积2000亩,林下经济1000亩,提升苗木花卉产业基地2000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到70万亩。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固增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4.0%。全市34个在统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5.9%。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78.9%、74.1%、42.3%、21.4%、15.6%、14.1%。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持续彰显,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49.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65.5%、38.5%、14.3%,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8.2、31.2、7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稳定增长。68种产品中有32种产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47.1%。其中,钢结构、白酒、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冷藏肉、无纺布、铸铁件、电力电缆、化学药品原药分别增长488.8%、139.1%、99%、61.8%、57.8%、30%、20%、9.8%。

表3:2022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精甲醇 万吨 133.3 -11.5
原煤 万吨 204.9 -30.4
乙烯 万吨 21.2 -5.6
金属紧固件 万吨 8.2 1.9
金属切削机床 25953 -8.2
白酒 千升 3716.8 139.1
水泥 万吨 416.5 -27.8
纯苯 万吨 18.4 13.0
钢丝 万吨 19.9 -18.6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592.8 -1.0

建筑业实力增强。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09家,比上年增加9家,建筑业总产值171.56亿元,增长7.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48万平方米。建筑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3家,产值过5亿元(含10亿)的企业11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快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98个在库项目本年完成投资超亿元(含43个房地产项目),其中,爱拉森高档非织造布医用品生产、滕州市医养结合健康中心暨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区、三维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东城东新社区一期二期、荆河街道孙楼鲁寨区域改造(中石玺悦城ABCDE区)等项目稳步推进。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6%、1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制造业技改增长8.6%,“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5%,民间投资增长10.8%。

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压前行。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38.93亿元,增长13.2%;其中,住宅投资110.20亿元,增长12.2%。商品房销售面积141.0万平方米,下降29.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3.7万平方米,下降27.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6.98亿元,下降2.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47.55亿元,增长1.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2.74亿元,下降2.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4.25亿元,下降2.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54.44亿元,下降2.4%;餐饮收入62.55亿元,下降3.0%。

电商工作量质齐升。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58亿元,增长12.1%。创新“2612”建设模式,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全市5镇9村被认定为淘宝镇、淘宝村。8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山东电商供应链基地,举办电商+淘宝直播培训班3期,培育孵化新农人等100余名。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7.59亿元,增长77.7%,其中,出口105.42亿元,增长84.1%,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举办“山东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枣庄·滕州站),推动特色产业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协助企业申获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外经贸和商贸流通专项资金155.52万元。推动10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利用外资量稳质升。实现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51.5%。先后组织企业参加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022对话山东—韩国·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等外经贸招商活动,签约外资项目5个,外资项目入选枣庄市书记市长工程项目2个。着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聚焦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突出日韩、欧美区域招商谋划,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外资,全市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外资及日韩资占比分别实现81.2%、45%、12.7%,外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八、交通、邮政和通信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提升。临滕高速公路滕州段建设按计划启动,省道321枣梁线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公路完成路网改造提升123.5公里、路面状况改善217.1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5座。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72.4%、中等路以上比例达85.2%、县乡路三级路以上比率达74.5%,农村交通出行条件明显提升。建成启用农村公路智慧管理平台,设置数据采集点73处、交调视频监控112处、桥梁视频监控98处,实现对全市471公里县乡道路、16座大桥安全健康指标实时监测。

城乡交通服务品质显著增强。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快递进村”,提升农村快递网络覆盖率。全市建成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县级智慧物流产业园2个,建成镇级快递共配中心8个、村级快递服务站1039个。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9.20万辆,增长4.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6.04万辆,增长4.1%。民用汽车中,载客汽车28.96万辆,载货汽车2.66万辆。营运车辆 1.23万辆,其中,载客汽车0.13万辆,载货汽车 1.10万辆。

邮政通信业加速发展。全年发送函件6.37万件、特快专递82.36万件、报刊杂志997.07万份,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68亿元。完成包裹业务440.59万件,快递业务546.1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2115.2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3.9万户,互联网用户53.81万户。

九、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支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59亿元,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8.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4.23亿元,增长31.1%。其中,民生支出83.5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0.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全市各类金融机构59家,其中银行14家,保险机构36家,证券公司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2家。年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784.76亿元,较年初增加97.94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去年多增10.81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1078.33亿元,较年初增加130.12亿元,同比增长13.7%。

企业上市挂牌成效显著。借助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机遇,深入开展企业上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腾达科技已完成证监会公开披露,威智医药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已报省证监局辅导,2家企业成功调入“新三板”创新层。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由35家扩充至60家,其中,15家企业被纳入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四板”挂牌企业新增12家,总数达到71家。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3.62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51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7.11亿元。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中有进。全市共有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信用互助业务,全年累计发放互助金47笔、206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平台4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家,省级平台3家。全年培养引进省级以上科技人才4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3人;引进外国专家15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25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专项,全年争取上级科技资金近6000万元。全年专利授权总量315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0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总量739件,高价值发明专利累计总量277件;全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惠企68家,涉及各类专利295件,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6.37亿元,同比增长215%。3家企业成功入选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8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比去年增加39家。

质量强市战略成效显著。新增“好品山东”品牌5家,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4家,山东优质品牌11个,山东知名品牌5个。商标申请量3720件,商标注册量2962件,商标累计有效注册量21980件;新增马德里国际商标8件,截至目前全市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5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中国驰名商标11件。新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8个;通过验收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个、省级标准化试点1个;新立项2个山东省标准化试点项目。截至年末有336家次企业累计上报 1366项标准,涵盖1616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291个,行业标准124个,地方标准6个,企业标准929个,团体标准 16个。全市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有360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17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248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组织59家。

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提速。投资3.5亿元完成北辛街道北辛路学校初中部、龙泉街道孙堂小学建设,启动北辛街道北刘学校、荆河街道鲁寨小学新建,东郭中学迁建,滕州一中东校扩建二期等项目建设,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33处。投入9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12处,增加学位3000个,市实验幼儿园樱花苑园、北辛街道中心幼儿园善国璟园园等5处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稳步推进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工作,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2处,普惠学位增加5657个。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护实训楼和汽车综合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建成使用,14个门类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

表4: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情况

学校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招生数(人) 教职工数(人)
一、高、中等学校 2 17328 5028 5951 810
二、中等职业教育 6 14106 4365 4317 827
三、基础教育 518 307859 68480 74925 23083
普通高中 10 31440 10151 10599 3017
普通初中 37 65457 17804 23280 5255
普通小学 198 139042 21741 22015 8749
学前教育 273 71920 18784 19031 6062
四、特殊教育学校 1 153 17 27 41

十一、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滕州市野生动物园、龙振庄园乡村研学旅游度假区试运营,全市22个重点文旅康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1.7亿元;新增11个规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全市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22家;成功创建第一批省文旅康养强县,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举办第十九届微山湖湿地红荷节、第六届滕州书展等节会活动,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发放“文旅惠民电子消费券”116万元。

文化服务水平质效齐升。岗上遗址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功举办“文明之光——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9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辛考古遗址公园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懋榛小学入选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鲁班锁制作非遗工坊入选省级第一批非遗工坊。总投资6.68亿元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馆建设进展顺利,100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提升改造顺利完成,完成送戏下乡演出1086场,完成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11场。全市拥有备案庄户剧团60余家,从业人员1100余人。

广播电视事业繁荣活跃。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无线数字电视达到24套电视节目,覆盖境内85%人口;《滕州日报》订阅达到1.1万户,发行量达到2.4万份;审核签发“学习强国”山东平台稿件4000余条,制作转发各类短视频4000余条,自有平台浏览量1.4亿次;全媒体直播184场次,用户浏览量3300万人次。

医疗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218家,其中,医院36家,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家,公共卫生机构3家,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129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9522张,全年各类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服务781.79万人次,提供住院服务24.85万人次。

运动体育事业持续推进。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00余项,成功举办滕州市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向省、市运动队输送运动员22名。组队参加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90名运动员参加10个项目的比赛,取得2枚银牌、8枚铜牌。组织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人次,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6人次,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32人次,新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328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5148人,全民健身站点达到1371个。

十二、城乡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重点实施善国北路、墨子大道、荆河东路东延、柳屯路、染山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2个,完工39个;同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供热管网、供气管网、给排水管网等配套工程建设,新增供气管道长度41.95公里,新增供热管道长度77.49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100%,供热面积达3252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约24.86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8.7%以上。累计建成综合管廊24.25公里。7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受益居民约1.9万户,改造面积约18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6亿元。

水利工程高标准推进。完成各类水利投资6.74亿元,成功创建3条省级、26条枣庄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三库”增容工程完成清淤140万方,“山水林田大会战”项目完成河道生态治理近20公里。完成城区4条主干道25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任务,实施16公里二污干管改造及优化污水分区工程;完成87个村的供水管网提质改造,完成东沙河水厂主体工程及境内15.6公里输水管道建设。修建防洪撤离道路9.52公里,建设涵洞27座、过路涵5座,完成3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治理任务。全面完成水资源远程监控站点269处,相关数据并入省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系统。

十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气象、地震

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城郭河群乐桥、北沙河王晁桥和新薛河洛房桥3条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各指标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滕州荆泉、羊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细颗粒物浓度均值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5%;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8%;二氧化硫浓度均值为1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1.4%;二氧化氮浓度均值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4%;臭氧浓度均值为17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3%;综合指数为4.41,同比改善6.4%;空气优良天数为243天,优良率66.8%。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长期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环境执法监管不断强化。对列入执法检查正面清单的33家企业,减少现场执法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轻微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企业,采取“首次不罚”或“首次轻罚”措施,共做出不予处罚35件。实施“全天候”线上监管、“网格化”线下巡查,坚持日常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相结合的方式,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企业1400余家次,立案 31件,罚款313.53万元,移交公安机关5件。

用电量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用电量87.58亿千瓦时,增长4.7%。其中,工业用电量63.15亿千瓦时,增长2.8%。滕州供电部售电量68.72亿千瓦时,增长72.7%。其中,全行业用电量55.94亿千瓦时,增长91.6%;城乡居民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下降20.6%。

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3起、死亡3人。其中,交通运输业事故2起、死亡2人;火灾事故10起、死亡0人;地面企业事故1起、死亡1人。

灾害防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平均气温15.9℃,比常年偏高1.1℃。极端最高气温为39.2℃,极端最低气温为-8.6℃。年降水量为1174.5mm,较常年偏多420.2mm。年日照时数为2072.1小时,比常年偏少119.6小时。本年度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偏少。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已建成Ⅱ类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处,Ⅲ类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处,占地面积共计约89.7万平方米,有效利用面积47.5万平方米,震时可临时疏散安置19万人。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十四、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均衡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54.77万户,总人口174.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96万人。总人口中,男性91.84万人,女性82.24万人。全市常住人口155.3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51%,比上年提高0.5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835元,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748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95元,增长6.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97,比上年缩小0.03。

社会保障发展更加全面。开展“养老一件事”打包办,实现了社保业务线上线下同时办、业务下沉就近办等众多选择的经办服务模式,共新增养老床位1960张,“滕爱您”品牌获评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荣获“山东省养老体系建设创新示范县”。累计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30.34亿元,发放机关企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32.04亿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6.40亿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最终核实数以《滕州统计年鉴2023》公布的数据为准。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