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依安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生态县、有机粮、建设高端食材供应大厨房”发展目标,县域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1089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8008万元,增长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236万元,下降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1845万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0.9:8.9:40.2,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2.8、1.3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2.7%和139.9%,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05、-0.86、2.8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690元,同比增长2.5%。(见图一)

图1:2018--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图

图2:2018--2022年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年末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65551户,比上年下降0.5%;户籍总人口为452840人,比上年下降0.5%。其中:0-17岁人数为52392人,18-34岁人数为83109人,35-59岁人数为205270人,60周岁人数为11206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1.6%、18.4%、45.3%和24.7%。

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 368768人,城镇人口84072人,分别下降0.2%和1.8%;男性人口230624人,女性人口222216人,均下降0.5%,男女性别比为103.8:10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18.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出生人口1151人,比上年下降8.7%,死亡人口1094人,下降70.5%;人口出生率2.54‰,死亡率2.42‰,自然增长率为1.2‰。

表1:2022年全县户籍总人口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单位 年末人口数 比重%
总人口

其中: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其中: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其中:0-17 岁

18-34 岁

35-59 岁

60 周岁以上

452840

84072

368768

230624

222216

52392

83109

205270

112069

100

18.6

81.4

50.9

49.1

11.6

18.4

45.3

24.7

男女性别比为103.8:100,全县人口密度为123.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946人,增长17.4%;失业人员再就业4486人,同比增长1.2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763人,同比增长1.3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以内。为163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29.8万元,惠及职工3410人。医疗保险居民参保率95.9%,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28亿元,收益38.5万人次。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7.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农业产值42.9亿元,增长0.5%;林业产值1.2亿元,下降4.8%;牧业产值32.4亿元,增长1.3%;渔业产值0.18亿元,下降2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9亿元,增长27.3%。农业机械总动力76.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全县机耕面积28.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9.6%,机播面积28.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7.6%,机收面积28.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7%。拥有整耕地机械736台套,播种机械8122台套,水稻种植机械1825台套,大型收获机械1345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2%,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影响,粮食总产下降。粮食总产量122.7万吨,比上年下降8.5%,连续13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别为14.9万吨、81万吨和23.9万吨,分别增长-10.5%、-16.9%和37.6%。扩种大豆189万亩,被国家评为全国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大豆大垄密植技术提产增效示范县,被列为全省唯一大豆收入险试点县。

表2:2022年度粮食作物产量一览表

作物名称 产量(吨) ±%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谷子

高粱

大豆

杂豆

1227476

148527

117

810282

3

3454

238672

23118

-8.5

-10.5

44.4

-16.9

-84.2

-13.9

37.6

35.0

实施有机黑土地转换6.4万亩,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检测,全部达到有机转换标准并颁发有机转换认证证书。推进绿色种养循环项目1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40.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1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9.5万亩,耕地轮作休耕试点59.5万亩,依安甜菜、紫花油豆角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实现托管服务面积70万亩,建设鲜食玉米和甜菜规模化原料基地30万亩,成功举办全国首届高端鲜食玉米产业峰会,北纬47°成为首个获得国际美食大奖的中国品牌。

畜牧业生产恢复性增长,全县围绕“奶乳”一体化和“肉食”一体化战略,全力构建“稳猪、增鹅、扩牛羊”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以发展“猪牛羊鹅”四大链条的延伸发展,加快推进畜牧生产提档升级。

全年畜禽饲养量930万头(只),规模养殖场19家,被列为全省高端肉牛产业优先发展区和国家白鹅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核心县。连续13年被评为“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依安大鹅”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生猪、牛、羊、大鹅存栏分别实现36.1万头、7.4万头、28.9万只和36.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7%、-4.9%、-17.5%和3.7%;生猪、牛、羊、大鹅出栏分别实现54万头、6.2万头、44.3万只和26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9.7%、-5.0%、-3.7%和5.3%。肉产量实现7.1万吨,增长12.5%。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为1.4万吨和 3.6万吨,分别增长-9.4%和7.3%。绵羊毛产量实现0.14万吨,增长9.2%。

表3:畜牧业生产情况表

名称 单位 存栏 ±% 出栏 ±%
生猪

家禽

其中:鹅

361124

74322

289451

1937422

365120

-2.7

-4.9

-17.5

-8.6

3.7

540394

61751

443120

5280154

2605200

19.7

-5.0

-3.7

-6.1

5.3

全年降水量447.9毫米,年平均气温3.3℃,平均风速2.5米/每小时,日照时间2544.5小时,10℃以上积温2641.9℃。

全县拥有中小型水库10座,库容3.88亿立方米,塘坝8座,水闸31座,机电井20822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3930眼,规模以下机电井16892眼。全部水利工程供水能力3.49亿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水利工程供水能力2.04亿立方米,规模以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1.45亿立方米。全部供水工程总供水量2.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1%。全县灌溉面积7.76万公顷,其中:实际耕地灌溉面积3.36万公顷,同比增长4.3%;旱涝保收面积1.44万公顷。防堤长度370公里,保护人口20.6万人,保护耕地面积10.37万公顷。

三、工业

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7户,同比增长22.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企业生产一路下滑,总产值增幅从年初的91.2%下降到年末的-30.8%。从行业上看,食品工业实现产值26.2亿元,同比下降30%,建材工业实现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3%,石化工业实现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49.1%,装备制造工业实现产值0.08亿元,同比下降90%,能源工业实现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3.5%。

表: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产值表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5亿元,比上年下降37.3%。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下降23.2%;实现利润总额-0.3亿元,增亏0.9亿元;实现税金0.5亿元,下降4.3%。

全社会工业用电量实现35079万千瓦时,增长9.9%。其中,规上工业用电量实现10725万千瓦时,下降30.3%。

原煤消耗39.1万吨,同比下降9.2%,热力消耗130亿百万千焦,同比下降14.5%;生物原料390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8.6%;综合能源消费13.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1%。

年生产瓷质砖7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2.5%;陶质砖3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2%;大米25.3万吨,同比下降60.2%;水泥9.5万吨,同比增长42.4%;成品糖9.9万吨同比下降40.9%;乳制品386吨,同比下降26.9%;鲜、冷藏肉2.4万吨,同比增长17.2%。

四、建筑业

年内新增建筑业企业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3.99倍。其中:建筑安装产值实现2.12亿元,同比增长3.8倍;竣工产值实现2.18亿元,同比增长11.4倍。房屋施工面积46362平方米,同比增长14.5%。资产总计1.01亿元,同比下降5.4%;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81亿元,同比增长3.3倍。

五、固定资产投资

强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126亿元的16个项目全部开工。其中:5亿元以上的项目11个,纳入省百大项目的6个,数量规模均稳居全市前列。北纬47鲜食玉米深加工项目如期投产,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国牛高端肉牛养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三省单体规模最大的高端肉牛养殖加工企业。

全年共有新开工项目54个,同比增长25.6%。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2个,同比增长10.3%。全年共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9.98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5.15亿元,同比下降25.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9.79亿元,同比下降3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5.04亿元,同比增长103%。三次产业分别占总投资完成额的17.2%、32.6%和50.2%。受产业项目投资额逐月大幅回落、设备购置

项目减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全年月度增幅运行态势呈“波浪形”梯次回落。

如图所示: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曲线图

六、国内贸易

受新冠疫情等多因素影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1%,涨幅回落10.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5%,涨幅回落4.3个百分点。

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从地域上看,城镇和农村分别占零售总额的42.7%和57.3%;从行业上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占零售总额的21.3%、67.7%、2.9%和8.1%;从消费结构上看,食品类占37.4%,衣着类占25.2%,日用品类占31.5%,燃料类占5.9%。

七、财政金融

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8583万元,同比下降2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3083万元,同比下降20.4%,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15500万元,同比下降25.3%。地方财政支出实现320469万元,同比增长36.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实现216095万元,同比增长18.3%,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104374万元,同比增长99.3%。

税收总收入实现33190万元,同比下降0.3%。其中:增值税收入实现8806万元,同比下降3.1%;企业所得税收入实现6870万元,同比下降28%;个人所得税收入实现2785万元,同比增长1.14倍;房产税收入1763万元,同比增长11.7%;城镇土地使用税965万元,同比增长58.1%。非税收入合计12665万元,同比增长10.9倍。

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55.5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1.3亿元,同比增长19.5%。各项贷款余额75.2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8.5亿元,同比增长12.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6.7亿元,同比增长1.6倍。

八、交通和邮政

全县公路总里程2401公里。其中:国道38公里,省道159公里,县道337公里,乡道551公里,村道1214公里;晴雨通车里程1798公里,已绿化里程2383公里。载客汽车89辆,其中:大型汽车67辆,中型汽车12辆,小型汽车10辆。现有营运线路69条,同比下降8%,客运线路平均日发班次110次,其中:县内班线98条,同比增长6.5%。开通客运的乡镇15个,其中:开通公共汽车的乡镇2个。开通客运班车的建制村149个,其中:开通公共汽车的建制村19个,开通班车的建制村130个。

邮电业务进一步完善。全县共设有电子化局(所)18处,邮政投递服务网点15处,ATM自动柜员机13台,ITM机11台,邮局信筒信箱18个。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56.1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国内函件3206件,下降14%;国内普通包裹业务1022件,同比增长8.6倍;机要邮件528件,增长11.2%;订阅报纸累计份数89.9万份,订阅杂志累计份数9.9万份,图书销售册数1.6万册,集邮邮票枚数6.7万枚。代理保费笔数693笔,同比下降80%代理保费金额2551万元,同比下降70.5%;邮政其他业务量537.4万元,同比增长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拥有基础教育学校92所,其中:幼儿园50所(包括民办)、小学21所、初中18所、高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拥有专任教师2063人,同比下降12.7%。其中:幼儿专任教师277人、小学专任教师827人、初中专任教师634人、高中专任教师300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5人。同比分别增长14%、16%、-18.7%、-0.3%和-3.8%;在校学生总数25405人,同比下降4.0%。其中:学前教育在校生4615人、小学在校生9114人、初中在校生7078人、高中在校生4453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45人;同比分别增长16.7%、-14.6%、0.2%、-3.4%和-15.7%;拥有各类毕业生8156人,其中:学前教育毕业生1628人、小学毕业生2456人、初中毕业生2479人、高中毕业生1530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61人。同比分别增长-15.2%、6.8%、-14.1%、20.9%和74.3%。

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实验中学“五主”课堂评价被列为省级试点,产业学院入选全省首批职教示范产业学院培育项目,“五色龙瓷文化教育金校园”入选教育部时间创新项目。

2022年,参加高考人数1453人,高考文科最高分570分,理科最高分610分,全县超600分的有2人。进入本科段的有1092人,占考生人数的75.2%。其中:实验中学740人,第一中学352人。考入重点本科407人,占考生总数的28%,考入普通本科685人,占考生总数的47%。

全县事业单位共有207个,同比减少6个,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380人,同比增长4.5%。其中:研究生学历的60人,大学本科学历的2851人,大学专科学历的1168人,中专及以下学历的301人。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的39人,副高级职称的1131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381人,助级职称的1337人,技术员级职称的492人同比分别增长2.6%、-3.9%、4.3%、16.8%和-9.9%。

十、文化旅游和体育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46次,观众人数达1.4万人;举办训练班240次,培训人数1.6万人次;组织公益性讲座29次,参加人数0.08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3次,参观人数0.32万人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项目1个,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项目10个,代表性传承人8人;县级项目7个,代表性传承人7人,开展传承人培训班1次,培训人数25人次。图书馆1个,藏书13.8万册,书刊文献外借册次1.7万册次。文物管理所1个,文物藏品69件。龙江剧艺术中心1个,有专业演员29人,演出场次94场,观众人数3万人次。

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紧紧围绕“一心、两带、六线、三环”发展布局,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研学、度假为一体的龙瓷园、植物园、德泽园、城北采摘园、陶艺街、紫砂培训基地和陶瓷博物馆等“四园两地一馆”陶瓷文化体验游专线。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5%;旅游收入实现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拥有业余体校1所,专职教练员4人,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一期,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名。举办了速滑赛、中小学生轮滑赛和健身操展演等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十一、卫生和计划生育

卫生事业不断完善,全县拥有各类医疗机构210个。其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卫生所157个,各类诊所3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 1636 人,其中,执业医师325人,执业助理医师544人,注册护士467人,药师57人,各类技师57人,其他技术人员73人。实有床位1023张,其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床位794张,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229张。

全县育龄妇女人数117261人,已婚育龄妇女72852人,其中:生育一孩的有50185人,生育二孩的有17676人,生育多孩的有1289人。全年出生人数922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96.2:100。人口出生率1.92‰,死亡人数1808人,死亡率3.77‰,自然增长率下降1.85‰。

十二、城乡建设

城市化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城市道路长度100.4公里,道路面积139.7万平方米,道路照明灯盏数4503盏,同比增长4%。城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1.6平方公里,拥有自来水厂1处,日综合生产能力2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110.63公里,最高日供水量1.2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316万立方米,售水量281万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81万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14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83万立方米,其他用水3万立方米。天然气年供气总量9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2%,售气总量98万立方米,主要用于燃气汽车消费,用气户数360户。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54吨,同比增长24%,售气总量252吨,同比增长26%,主要用于居民消费,用气户数2800户,同比增长12%;用气人口1.87万人,同比增长3.9%。年供热能力440兆瓦,同比增长42.9%,年供热总量280兆瓦,同比增长27.3%。

城市绿化覆盖面积365.8公顷,拥有公园4个,面积70.6公顷。污水排放总量635.8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1%,排水管道长度71.7公里,同比增长13.6%。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46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27851吨,公共厕所50个,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乌双两河水质分别达到Ⅳ类和ш类标准,开展农村清洁取暖试点,淘汰6台燃煤小锅炉,被评为全省能源革命先进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大94.7%。

十三、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67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工资性收入13605元,经营性收入3063元,转移性收入8912元,财产性收入985元,同比分别增长3.8%、2.2%、3.2%和1.3%。人均消费性支出25877元,同比增长3.9%,恩格尔系数为32.5%,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类支出3236元,同比增长34.5%,占消费性支出的12.5%。

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3元,增长3.9%。其中:工资性收入2262元,经营性收入9619元,转移性收入4293元,财产性收入829元,同比分别增长2%、4.4%、3%和8.9%。人均消费性支出10770元,增长3.9%。在消费性支出中:食品类支出3789元,同比下降0.9%。恩格尔系数为33.2%,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类支出1288元,同比增长23%,占消费性支出的12.0%。

十四、民生保障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缴费人数6076人,同比增长0.1%,退休人员5526人,同比增长1%。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136人,同比增长3.5%,离退休人员31014人,同比下降2.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同比下降2.9%,享受待遇人数6.8万人,同比增长3.8%。参加失业保险参保户数314户,同比增长7.5%。缴费人数6970人,同比增长14.6%。参加工伤保险户数493户,同比增长2.5%,缴费人数13662人,同比增长7.5%。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00639人,同比下降3.9%。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428家,参保21512人,同比增长3.5%;城乡居民参保279127人,下降4.4%。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如个别数据与有关资料有出入的,均以2022年度依安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总值、产值、绝对值数据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局户籍人口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