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反复不定的新冠疫情、百年不遇的暴洪灾害,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紧扣经济建设中心,主动作为,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措施,全县经济发展成效明显,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好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9亿元,增长6.2%(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计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3.93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26.73亿元,下降1.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21年的12.6:59.7:27.7调整为11.6:64.9:23.5。
二、农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2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53万亩,下降0.76%。粮食总产量11.44万吨,下降0.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5.86万亩,增长1%,夏粮产量4.72万吨,增长1.93%;秋粮播种面积26.67万亩,下降2.38%,秋粮产量6.72万吨,下降1.61%。油料播种面积9.86万亩,增长0.76%,油料产量1.22万吨,增长5.7%;蔬菜播种面积16.45万亩,增长1.17%,蔬菜产量12.5万吨,增长2.58%;果园面积17.23万亩,增长2.72%;水果总产量14.47万吨,增长11.6%,其中苹果面积16万亩,增长2.96%,苹果产量13.86万吨,增长11.38%。
畜牧业:年末,全县大牲畜存栏4.36万头,增长1.45%。其中,牛存栏4.11万头,增长2.58%;牛出栏1.9万头,增长5.32%。羊存栏28.57万只,增长7.91%;羊出栏10.6万只,增长11%。猪存栏5.36万头,增长2.87%;猪出栏4.61万头,增长1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年末,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家,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8%,增加值同比增长3.3%;根据规模以下工业样本库25户企业调查数据推算,地方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9%。
建筑业:2022年,全县25户资质内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2706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6亿元;实现增加值5.29亿元,同比增长15.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2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5.2%。
按投资构成分组(不含房地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8%;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其他费用投资同比下降16.3%。
按三次产业分组: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5.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6.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8.1%。
按投资规模分组(不含房地产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9.0%;500-499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5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7.3%。
五、交通运输业
截至2022年底,全县铁路总里程62公里;公路总里程2286.751公里,较上年增加387.88公里。其中:3条高速122.439公里;3条国道199.893公里,较上年增加5.445公里;4条省道76.583公里,较上年减少0.246公里;9条县道222.469公里;14条乡道258.033公里;152条村道818.374公里,较上年增加8.092公里;459条自然村道588.96公里,较上年增加374.589公里。
六、商贸消费和招商引资
商贸消费: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5亿元,增长0.4%。分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为13.85亿元,下降1.94%;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为4.8亿元,增长7.7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8.54亿元,增长36.67%,零售业实现6.68亿元,下降28.51%,住宿业实现1000万元,增长18.02%,餐饮业实现3.33亿元,增长14.66%。
招商引资: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2个,到位资金37.4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40个,到位资金30.86亿元;续建项目12个,到位资金6.63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72亿元,增长10.3%;完成小口径财政收入4.76亿元,增长1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62亿元,增长8.5%。
金融:202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8亿元,增长18.1%,其中,住户存款126.2亿元,增长12.5%;非金融企业存款23.8亿元,增长41.7%;广义政府存款12.8亿元,增长46.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9.9亿元,增长3.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2.9亿元,下降3.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7亿元,增长7.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22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191所,其中幼儿园60所(公办28所,民办32所)、小学26所、教学点83所、初中10所、九年制7所、高中3所(完中2所)、特教学校1所、职中1所。在校人数44323人,其中幼儿园8720人、小学21382人、初中9748人、职专1383人、高中3044人、特教学校46人。教职工3214人,其中专任教师3191人,专任教师中幼儿教师81人、小学教师1672人、初中教师990人、普通高中教师301人、职专教师113人、特教学校34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94%、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为99.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54%。全县高考一本进线率27.96%,本科进线率75.62%,均位居全市县区第1名;总录取率92.51%。全年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1580人次(其中国培55人次、美丽园丁项目5人次、省培2981 人次、市培4007人次、县培1316人次,继续教育培训3216 人次)。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年资助1558人次,资助金额155.8万元;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全年2061人次,资助金额205.1万元;落实中职免学费全年2365人次,资助金额241.57万元;落实中职国家奖学金2人次,资助资金1.2万元;落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路费资助73人次,资助金额5万元;落实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书本费资金共计564人次,资金141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961人次,资助金额2309.3424万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693.15625万元,惠及学生17029人次;落实幼儿保教费全年资助17047人次,资金898.983万元;金辉公益金爱心助学全年资助20人次,金额4万元。
科技:全年分别完成R&D经费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金额、财政科技投入1402.73万元、2.695亿元和1760万元。科技创新工作综合考核居全市第二。完成入库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培育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入库纳统科研与技术服务业企业、非企业单位各1家。推荐上报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星创天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庆阳长情实业有限公司荣获“甘肃省科普基地”称号。立项实施县列科技计划项目13个,组织实施东西部协作科技帮扶资金项目2个。聘请选派科技特派员9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5个,科技特派员累计参与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项,引进试验示范各类农业新品种30多个,推广实用技术20多项,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期。在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等节日期间,深入乡镇、村组广泛开展了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甘肃省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第十二届庆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庆城县喜获“学生个人奖”6项,“科技创新作品奖”64项。
九、文体广电和旅游
文化: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总馆1个,分馆17个,群众书画交流培训服务中心一处。挖掘非遗项目达到59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2项,县级44项;传承人达到134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19人,县级114人。全年主办及承办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艺活动11次,受益观众5000人。举办培训班8场次,培训人员600人次。举办展览4场,参观人员1000人次。组织公益性讲座8场,参观人员700人次。2022年年末图书馆藏书量169763册。年接待读者7260人次,年流通10868册,新办借书卡70张。由于疫情原因,年开馆时间305天,周开馆56小时。庆城县博物馆1个,共有3个固定展室,举办3个临时展览,接待观众79723人,学生和儿童共28853人。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800万元,共计注册文化企业133家,无增减。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完成公益性演出90场,大型综合演出2场,无商业性演出,无经济收入。
体育:全年开展羽毛球、太极拳、乒乓球、“全民健身日”等培训宣传活动15期,举办庆城县“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干部职工运动会、庆城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庆城县2022年社区运动会等赛事活动25场次,共指导体育健身站点60多个,指导群众健身26000多人次。
广播电视: 全年播出时间为9355小时。广播播出公共节目时间5030小时,播出自制节目时间554小时;电视播出公共节目时间3120:30小时,播出自制节目时间650:30小时。县融媒体中心编排电视新闻365期,播报新闻稿件2568条。庆城人民广播电台共编排播出广播新闻350期4300条。中央和省级用稿 11条,庆阳电视台用稿635.3条。
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21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5亿元。持续推进庆城县岐黄周祖文化旅游景区申报创建5A级景区,目前创建方案已全部完成,庆州古城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荣获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个,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辅导培育对象1处,中国最美康养小镇/基地1个,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1人,成立旅行社1家。组织宣传推介3次,配合录制宣传视频2期。推出市域4日游、5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开展“庆阳人游庆阳活动”87辆大巴4500多名游客组团游览庆城,“中小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500人次。承办全市导游、讲解员、乡村旅游和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产业融合培训班三期。
十、人民生活保障和卫生事业
居民生活:202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93元,比上年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042元,增长2.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75元,比上年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69元,增长3.03%。
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22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5%,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
城乡低保:2022年,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767人,全年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950780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2620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332.3979万元。全县农村特困救助人数780人,城市特困救助人数15人,其中集中供养174人,全县共有福利机构1个,床位180张。
社会保险:全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基金7747万元,参保缴费4061人,较上年3942人增加119人,发放养老保险金620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10472人,缴费9100人,参保缴费率达86.9%,累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226万元;工伤保险农民工参保率100%,新开工项目参保率100%,累计发放工伤保险待遇70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缴基金16957万元,职业年金2338万元,发放养老金18337万元,参保6006人,参保缴费率100%。
卫生事业: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健康单位29个,其中县直卫生健康单位8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21个;共有正式职工871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91人,专业技术人员717人,工勤人员63人;共设病床1213张,每千人拥有病床5.16张。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8‰,婴儿死亡率6.0‰,新生儿死亡率5.4‰,无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发生率60.02/万,全年共发放《出生医学证明》1072份,辖区内医疗机构出生新生儿1036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1036人次,筛查率达到100%,听力筛查997人次,筛查率达到96.23%。甲状腺功能低下复筛5例,确诊3例。
十一、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生态环境:2022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5天,优良天气率84.1%;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60ug/m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0ug/m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8h)平均浓度分别为10ug/m³、26ug/m³、1.1mg/m³、140ug/m³,均控制在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范围内。
应急管理:2022年,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3起,死亡9人,受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120.16万元。与2021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起,下降31.6%;死亡人数减少6人,下降40%;受伤人数减少10人,下降50%;直接经济损失增加31.91万元,增长36.1%。
十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19年至2022年12月,全县累计纳入“三类户”888户3483人。全年累计落实“一户一策”奖补资金1039.05万元。持续推行防返贫保险,将全县“三类户”作为投保对象,按程序核定发放保险资金35户61.41万元。积极筹集资金62.8万元为18户实施了农村住房抗震改造项目。按照示范乡镇、示范村23项建设标准,投资10358.1万元,扎实实施“2个镇19村”示范创建行动。严格落实小额信贷发放政策规定,累计发放贷款412户1307.15万元,确保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农户应贷尽贷。开展两后生培训2315人,兑付补助资金374.4万元,做到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享受资助政策。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或初步核算数据,最终正式数据以《庆城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县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下降)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各行业数据均由各主管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