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县委、县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把稳增长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落实落细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承压前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运行态势。

一、综合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2.66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3.29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42.65亿元,同比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6:32.4:41.6,与上年26.6:32.3:41.1相比较,第一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376元。

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3.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的52.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0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增加值20.89亿元;林业增加值0.33亿元;牧业增加值5.48亿元;渔业增加值0.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1亿元。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2.28万亩,比上年增长2.1%。其中,夏粮24.33万亩,增长1%;秋粮7.96万亩,增长5.5%。油料种植2.48万亩,增长1.1%。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88万亩,增长12.6%。

全年粮食总产量9.59万吨,比上年增长1%。其中,夏粮产量6.31万吨,增长4.8%;秋粮产量3.28万吨,下降5.7%。油料产量0.37万吨,增长3.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09万吨,增长17.5 %。

全年果园面积29.8万亩,比上年下降1.2%。其中,苹果面积29.12万亩。全年水果产量46.36万吨,比上年增长6 %。其中,苹果产量44.86万吨,增长6%。

全年肉类总产量2.48万吨,比上年增长5%。其中,猪肉产量2.14万吨,增长8%;牛肉产量0.1万吨,与上年持平;

羊肉产量0.19万吨,下降17.1%;禽肉产量0.05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0.33万吨,下降5.1%。年末生猪存栏 20.59万头,比上年增长3.5%;牛存栏1.27万头,增长0.9%;羊存栏 7.02万只,下降7.9%;家禽存栏 35万只,增长0.3%。

当年造林面积5.02万亩,零星植树89558万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70亿元,同比增长23.2%,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82亿元,同比增长1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7.21亿元,同比增长21.5%,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30.66亿元,同比增长88.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4.1%,第二产业16.27亿元,同比下降39.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2.8%,第三产业80.28亿元,同比增长30.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3.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3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7.66亿元,同比增长31.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4.82亿元,同比增长30.1%,餐饮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34.5%,按消费区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3亿元,增长31.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6亿元,增长21.7%;按销售类别分,24个类值中21个保持正增长,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4.5%,日用品类增长47.8%、中西药品类增长47.4%,烟酒类增长40.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9%。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2.4%。

全年公路客运量8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476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390万吨,货运周转量70286万吨公里。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47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7万人次。境内公路里程12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3.5公里。实有出租汽车60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044人。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2822.29万元,同比增长12.6%,订销报刊杂志流转额175.8万元。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4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出口1.4亿元。网上交易额3.2亿元。

全年共引进备案合同项目11个,引进资金51.79亿元,亿元的项目7个,5亿元以上项目1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65万元。其中:税收收入2967万元,非税收入3498万元。财政支出20.38亿元,其中:财政支出中教育、科技、文化支出3.6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18%;财政支出中农、社、卫和住房支出10.3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50.8%。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2.38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69.35亿元。全辖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6.99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住户贷款为17.88亿元。

全年财险公司保险保费收入3704.26万元,同比增长3.5%;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616.97万元,同比增长49.4%。全年财险赔(给)付款2043.2万元,人寿保险赔(给)付款724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有普通中学15所,有专任教师884人,在校学生总数8678人,其中女生4138人。小学30所,有专任教师872人,小学在校学生总数11857人,其中:女生5606人。幼儿园27所,专任教师530人,在园幼儿5136人,其中:女童242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6%。

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家。全年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金额9093.53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04%。秦创原(永寿)创新促进中心挂牌运行,认定省级药用植物基地1家,挂牌市级农业科创平台3家。成功举办2022年度咸阳市科技活动周开幕仪式。

全县全年共授权专利12件,其中发明专利总量1件。

十、文化和卫生

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群艺楼1座,举办义务演出106场。图书馆1个,藏书量5万册,数字电影公司1个,放映电影2100场次。镇办文体中心2个,镇办综合文化站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57个。全县拥有体育场地304块,总面积40.78万平方米,县级公共体育场1个。拆装式游泳池1个、笼式足球场3个,县级全面健身广场4个,全民健身路径15处,体彩销售网点9个,体育总会1个,体育单项协会25个。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57个,其中医院7所、卫生院1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098张,其中医院床位数88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85人,其中执业医师328人、执业助理医师121人,注册护士625人。

十一、水利和环境

全县水资源总量4833万立方米,城区供水量179万立方米,农村集中供水量279.4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新建修复机井3眼。

2022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3.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77,PM2.5平均浓度为31μg/m,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降低3.8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公安户籍总户数58087户,总人口202677人,其中城镇人口66570,乡村人口136107人;女性95463人,男性107214人;0—17岁41370人、18—34岁51086人、35—59岁75703人、60岁以上34518人。常住人口158940人,城镇化率39.52%。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17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96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3元,同比增长6.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01人,登记失业人数2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3%。就业培训600人,创业培训6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2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5万元。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7524人,失业保险9892人,工伤保险1071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66292人。

全县全年农村低保3347户、9116人,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4920元,每户取暖费500元;城市低保288户、462人,人均月保障标准630元,每户取暖费1200元。农村五保对象282人,其中,集中供养23人。养老服务机构1所,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01个。全年发放特困供养金292.79万元,284名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的吃、穿、住、医得到有效保障。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12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89.55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576.09万元,接受社会捐赠资金62.8万元,物资折价8万元。

十三、安全生产

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公路数据来自县交通局;邮政数据来自县邮政公司;外贸进出口数据和专利来自县市场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招商局;金融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和人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县财险和寿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成果数据来自县发改局;图书馆、文化馆数据来自县文旅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水利数据来自县水利局;医疗保险人数来自县医保局;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社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其余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