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区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3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21.8亿元,同比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为9.83:49.68:40.49。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8.9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24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3.6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72%,比上年末提高0.7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61‰;人口死亡率为8.3‰;自然增长率为-0.6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比上年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21%。

 

1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类       别 指  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4
  食品烟酒 100.8
     #粮 食 103.8
      鲜 菜 97.8
      畜 肉 92.4
      水产品 95.4
      蛋 109.4
      鲜 果 105.8
   衣着 99.7
   居住 103.6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5
   交通和通信 102.8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2
   医疗保健 101.0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1

二、农  业

全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8115公顷,同比增长1.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3340公顷,同比增长1.2%;玉米播种面积10799公顷,同比增长0.3%;油料种植面积1919公顷,同比下降6.1%;烟叶种植面积1156公顷,同比增下降4.7%;蔬菜种植面积4872公顷,同比增长2.8%。

全年粮食产量122237吨,同比增长4%。其中:夏粮产量57937吨,同比增长2.2%;秋粮产量64300吨,同比增长5.6%。小麦产量57937吨,同比增长2.2%;玉米产量51111吨,同比增长2.5%;油料产量4475.4吨,同比下降5.8%;烟叶产量2673.8吨,同比下降5.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95562.54吨,同比增长6.4%;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2309吨,同比增长1.4%;禽蛋产量11845吨,同比增长22%;牛奶产量20300吨,同比增长5.1%。

表2: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2237 4.0
  夏粮 57937 2.2
  秋粮 64300 5.6
油料 4475.4 -5.8
  #花生 725.7 0.6
烟叶 2673.8 -5.4
蔬菜类及食用菌 195562.5 6.4
园林水果产量 591309.2 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3%,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轻、重工业比例1.0:99.0,产品销售率92.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14个行业大类中,从增加值占比看居前5位的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比30.2%,同比增长23.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比21.0%,同比增长2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16.06%,同比下降7.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比9.9%,同比增长3.6%;汽车制造业占比8.4%,同比增长10.5%。

表3: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石灰石 13229051 43.14
建筑用天然石料 立方米 423366 17.9
化学试剂 59000 -41.17
水泥◇ 4541110 -1.39
石墨及碳素制品 122792 46.35
氧化铝 2231035 -3.83
黄金 千克 753 -1.05
铝材◇ 6538 1.48
改装汽车 36978 14.1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51872 1.3
  火电 万千瓦时 101859 -18.6
  风电 万千瓦时 137958 11.6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31.1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17.84亿元,同比下降55.7%,税金总额2.2亿元,同比下降10.4%。全年三门峡市陕州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

全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6%。2022年,资质内建筑企业16家,比上年增加0家。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7.43亿元,增长4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同比增长15.3%,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2.2%。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1%。全年全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全年全区先进制造为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9.9%,其中住宅投资同比下降18.0%。房屋施工面积129.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2.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商品房销售面积4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17.44亿元,同比下降-6.8%。

五、市场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7亿元,同比增长1.7%。分销售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1亿元,同比增长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3亿元,同比增长0.2%。分行业看,零售业零售额36.6亿元,同比增长12.8%;住宿业零售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2%;餐饮业零售额19.26亿元,同比增长40.6%。

全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共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18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批发业销售额累计完成86.49亿元,同比增长3.2 %;零售业销售额累计完成27.33亿元,同比增长1.8%,住宿业营业额完成0.85亿元,同比下降11.9%;餐饮业营业额完成3.34亿元,同比下降5.1%。

六、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同比增长9.0%。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204.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514.32万元,比上年增长0.8%;电信业务总量24690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年末全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列入国家、省、市、区四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14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1项。现有国家、省、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36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传承人13名,市级93名,县级239名。现有6所省级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陕州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4亿元,同比增长9.8%。全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2亿元,同比下降6.8%。

年末,陕州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5.97亿元,比年初净增16.87亿元,同比增长8.47%。其中住户存款163.9亿元,比年初净增20.53亿元,同比增长14.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4.59亿元,比年初净增6.12亿元,同比增长4.4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73.23亿元,比年初净增5.14亿元,同比增长7.54%。

八、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区有中小学校42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中专1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20所,另有教学点24个。开学统计全区在校学生总计28395人,其中:普通高中5359人、初中7697人、小学13852人(特校150人)、中专1487人。义务教育阶段合计21549人(中小学特校)。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83个。其中,综合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村卫生室25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1209张。卫生技术人员11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共562人,注册护士59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94人,其中: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607人、陕州区人民医院31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7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1人等。

、人民生活、社会民生事业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79.87元,比上年增长3.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11.5元,同比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78.4元,同比增长5.2%。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6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3.6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0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3万人。

全年全区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23万元,年末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6665人;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197万元,年末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94498人。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常态化开展监测对象精准识别、帮扶措施和风险消除成效评估,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加大分类帮扶力度,新增小额信贷4600户以上、户均额度4万元以上,发展到户产业7000户以上,实现务工就业2.2万人以上;加强产业项目资金投入,确保产业项目资金占衔接资金总规模的65%以上。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22年陕州区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就业和社会保障、对外经济贸易、旅游、财政、金融、教育、保险、文化、卫生、民政等方面的资料由区直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