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瑶族自治县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1+9”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克服了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疫情防控带来的多重冲击,不折不扣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行业经营稳步复苏回暖,全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一、综合
经初步统一核算,2022年连南地区生产总值为72.82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32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72亿元,同比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为18.3:28.5:5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761元,同比增长4.1%。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税收收入有所回落。2022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2.79%,其中税收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93万元,同比下降9.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3亿元,同比增长7.2%。
2022年连南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4%,八大类价格指数呈现“六升两降”态势,总体价格指数涨幅呈逐步放宽的走势。从八大类别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来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5%,衣着类价格上涨5.2%,居住类价格上涨2.1%,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3%,教育文化和娱乐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5.1%,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1.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9%,
当前,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较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受地处粤北山区的影响,缺乏交通、区位优势;实体企业规模较小,新增“四上”企业较少,产业结构较单一;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等问题较为突出,受土地、价格、物流成本等影响我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较为明显;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
二、农业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0亿元,同比增长3.7%。
农业生产总体良好。农业产值12.50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75万亩,比上年增长0.04%。全年粮食总产量3.39万吨,比上年增长0.45%。其中:水稻总产量为2.17万吨,同比增长2.3%。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5.66万吨,同比增长5.7%。
林业产值略有下降。县内全年实现林业产值3.33亿元,同比下降1.4%。年底森林覆盖率为80.95%。
畜牧业产值平稳上升。2022年,全县畜牧业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3.9%。全年生猪出栏3.22万头,同比增长3.1%。全年家禽出栏230.8万只,比上年增长9.3%;肉类产量7418吨,下降5.1%。
渔业发展增长稳定。全年渔业产值0.25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稳中有升,全年产值0.5亿元,比上年增长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同比增长1%,2022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增幅分别为18.6%、17.4%和3.1%。
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力发电量13945.2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3%。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稳中向好。全年完成营业收入8.3亿元,累计增长7.2%;实现税金总额3029万元,累计增长88%,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106万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18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具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6家,比上年增加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总体保持增长势态。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分别下降94.9%、51.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3.2%。民间投资下降41.3%,其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5%。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来看:制造业投资下降4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5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84.6%;房地产业投资下降1.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7%;教育投资增长41.5%;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72.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429.9%。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邮政电讯业有所下滑。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下降8.9%。
道路建设步伐加快。2022年底,全县境内高速公路35.472公里,国道9.311公里;省道117.686公里;县道172.806公里;乡道464.932公里;村道355.539公里。
全县快递业务量80.36万件。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29万部,比上年下降1.68%;年末宽带用户3.4万户,比上年下降2.86%。
六、国内贸易与旅游
消费市场运行放缓。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亿元,同比增长0.8%,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6个、0.1个和0.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为6886.9万元,同比增长54.0%。 旅游业仍处于恢复进程中。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随着各项复工复产政策措施有力推进,在疫情可控下旅游业逐步恢复。全年累计接待游客为109.03万人次,其中一日游63.7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4亿元。
七、对外经济贸易
2022年1-12月份,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8709.2万元,同比增长41.4%,其中:进口总额3.7万元,同比下降98.3%;出口总额8705.5万元,同比增长46.5%。
八、金融
金融总体运行稳健。20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35亿元,比年初增加4.96亿元,同比增长8.9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6.04亿元,比年初增加6.23亿元,同比增长15.6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81亿元,比年初增加2.89亿元,同比增长12.59%。全县金融机构的存贷比约为42.8%,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九、文教与卫生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现有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30所,幼儿园1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2022年9月,全县普通高中招生900人,在校学生2609人,毕业生844人;初中招生2426人,在校学生6460人,毕业生1836人;小学招生2258人,在校学生15549人,毕业生2547人;学前教育招生2093人,在校学生5368人,毕业生2233人;特殊教育招生1人,在校学生18人。年内共有 835名学生被各类本科、大专院校录取,录取率 92.26 %,其中本科138名、专科697名。
卫生事业不断改善。2022年末,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89个,其中:医院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4个(村卫生室71个)。实有病床47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7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113人、218人,注册护士372人,药师37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22年末县公安局户籍总人口177521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男性人口92605人,占总人口的52.17%;女性人口84916人,占总人口的47.83%。少数民族人口103062人,占总人口的58.06%。其中:瑶族人口100656人。全年出生人口1674人,人口出生率为9.19‰;死亡人口1154人,人口死亡率为6.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6‰。年末常住人口13.55万人,比上年增长0.1%。(以上数据为县公安局和县卫生健康局户籍口径统计数据,常住人口为市统计局反馈数据)
2022年连南户籍人口构成表
指 标 | 年末人口(人) | 占年末户籍人口比重(%) |
户籍人口 | 177521 | 100.00 |
其中:男 | 92605 | 52.17 |
女 | 84916 | 47.83 |
其中:少数民族 | 103062 | 58.06 |
瑶 族 | 100656 | 56.70 |
其中:18岁以下 | 43869 | 24.71 |
18-60岁 | 106356 | 59.91 |
60岁以上 | 27296 | 15.38 |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1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4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8元,比上年增长5.7%。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稳步推进。2022年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6409人,职工养老保险12723人;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30187人,职工医疗保险22164人;工伤保险1418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3人。
到2022年底,全县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3848人,其中城镇145人、农村3703人。支出低保救济金2002.2万元,比上年减少93.4万元,下降4.45%。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485人,全县7家敬老院供养老人32人。
十一、安全生产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9起,死亡9人,受伤43人,直接经济损失1.52万元。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1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69.51万元。
十二、能源消耗与环境
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 7.75万吨标准煤,下降5.26%。规模以上工业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59万吨标准煤,下降21.21%。全社会用电量2.4亿度,下降2.99%。其中工业用电量0.69亿度,下降27.25%。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2%。
(说明:1.本公报中除农业数据外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交通、金融、教育、卫生、人口等数据来自相关部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