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战疫情、稳增长、惠民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出承压而上、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4.4%,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65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48亿元,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0.74亿元,同比增长5.7%。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18.4:32.8:48.8。

常住人口略有下降。全市常住人口48.13万人,低于去年0.4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4.8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71%。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年就业技能培训4955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59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0.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00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1.89万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0.028万人。高技能人才新增0.06万人。

民营经济繁荣发展。全市个体、私营、农合4.61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户数1.08万户。个体、私营、农合注册资金690.64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622.09亿元。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全年农林牧渔服业总产值107.77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8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13.4%。

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5.24万亩,粮食总产量70.83万吨。小麦播种面积74.26万亩,小麦产量35.33万吨。玉米播种面积64.19万亩,玉米产量34.38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14万亩,棉花产量1020吨。蔬菜播种面积36.7万亩,蔬菜产量163.22万吨。

林业建设扎实推进。全市耕地面积 62035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2793公顷,森林面积10125公顷,当年造林面积763公顷,实有林木折实面积1.26万公顷植树155万株,林木覆盖率达12.7%。

畜牧业发展稳定。牛年末存栏6.32万头,生猪年末存栏24.73万头,家禽年末存栏578.96万只。牛当年出栏4.10万头,猪当年出栏40.68万头,家禽当年出栏2228.44万只。肉类总产量7.70万吨,禽蛋产量2.05万吨,奶类产量9.39万吨。

水产经济稳步发展。全市渔业面积达59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8205吨。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19.24万千瓦,其中: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 2.83万千瓦,排灌动力机械 2.59万台,拖拉机2.72万台,联合收获机0.45万台,播种机0.72万机收面积11.24万公顷机电井7311眼。有效灌溉面积48.87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0.20千公顷。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4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4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76%。通裕重工、保龄宝跻身全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福航环保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省专精特新企业。迈特力、百龙创园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建筑业稳步拓展。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3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68亿元,签订合同额31.86亿元,其中新签合同额20.6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9.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2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全市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8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3.2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0.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9%,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0.1%,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1.7%。

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97亿元,同比下降10.4%。房屋施工面积20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房屋竣工面积1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6%。商品房销售面积4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商品房销售额25.1亿元,同比增长4.8%。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有所放缓。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38亿元,同比下降1.2%。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9%,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5.4%。德百商业综合体开业,是疫情期间全省唯一新开业的大型购物商场。

对外贸易固稳提质。全市备案外资企业31家,实现进出口总额49.79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出口总额46.82亿,同比增长49.1%;进口总额2.96亿,同比增长40.4%。实际利用外资7031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及邮政业

交通运输平稳运行。全市境内公路里程2216公里其中速公路53.11公里,国道48.75公里,省道30.77公里县道135.81公里,乡道191.95公里,村道1622.76公里公路客运量 304.29万人,客运周转量 4623万人/公里;货运量741.48万吨,货运周转量163287万吨/公里。市区公交线路47条,线路总长度1288公里。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01辆,出租汽车259辆全市汽车保有量58528辆,其中个人拥有汽车55790辆。

邮政业平稳发展。全市邮电局(所)20处,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8.16%。邮政业务总量0.97亿元,同比增长18.5%。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财政运行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16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同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53亿元,口径增长7.35%,其中税收收入同口径完成14.43亿元,非税收入完成11.0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49亿元,同比增长7.97%其中教育支出8.55亿元农林水支出5.72亿元乡社区支出1.54亿元。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4.45亿元,比年初增加41.2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3.46亿元,比年初增加42.8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9亿元,比年初增加43.54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52.48亿元,比年初增加7.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156.53 亿元,比年初增加36.23亿元。

资本市场更趋活跃。全年新增11家场外挂牌企业,上市、挂牌企业达46家,为全省上市公司孵化集聚区试点县市证券交易所1处,股民达1.15万户,年交易额107.09亿元

保险业保持健康发展。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25家,其中,财险机构11家,寿险机构14家。年保费收入6.24亿元。

八、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重点实验室1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级高层次人才工作站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3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2家,省级科技教育基地1家,市级研究生工作站13家,市级技术创新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大院大所分支机构37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德州市科学技术奖15争取省国家、省重点科研项目9个。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新建校2.4万平方米。拥有幼儿园169所,在园幼儿19078人,专任教师1845人。小学53所,在校生33950人,专任老师2241人。普通中学20所(其中初中16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16344普通高中在校生10921专任老师228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17人,专任教师2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4267人,专任教师669人。民办学校79所(民办幼儿园76所,民办学校3所),在校(在园)生11051占全部在校生的比重13.05%。高考重点上线804人,创历史最高点本科上线2353人,同比增长9.7%。中考400分以上805人,创历史最高,优秀生分数线368分,较去年提高44.5分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场所1处,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2家,全年演出544场次文化馆1家,文化站11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250千卷(册)。剧场、影剧院1个。电影院3家,全年放映1.21万场,观众5.82万人次,票房收入233.83万元。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功率1千瓦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功率0.3千瓦。广播播出节目1套,全年播音时间6570小时电视节目2套,全年播出时间12410小时。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拥有卫生机构48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院1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188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30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39人,卫生防疫人员77人,注册护士1235人。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更新全面提速。生活垃圾转运站17个,生活垃圾处理厂1,垃圾日处理能力600城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供热覆盖面积1214万平方米,实际供暖面积7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1264.4公顷,绿地率32.89%,绿化覆盖率40.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2平方米

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减排工程6个,其中,水污染物减排工程4个,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2个。主要污染物可实现减排COD1155吨、氨氮24吨、挥发性有机物115.6吨、氮氧化物229.2吨,分别减排COD70%、氨氮40%、挥发性有机物40%、氮氧化物4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231天,同比增长1.9%。

    安全底线不断筑牢。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起,死亡5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2人。工矿商贸行业领域事故2起,死亡2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017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0.308

十、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17元,同比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34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13元,同比增长6.7%。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683人,对象2573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15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8万人、4.40万人和5.7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13万96.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54万人,参96.65%落实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政策,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503个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2.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3.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4. 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