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东丽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东丽绿色高质量发展,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全区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效益不断向好、民生福祉稳步增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奋力开启了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的新征程。

一、综合

2021年东丽区地区完成生产总值70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两年平均增长4.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2亿元,同比下降8.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7.10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5.38亿元,同比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为0.6∶44.9∶54.5。

12017-2021东丽区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57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41.80亿元,同比增长10.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4%。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12.52亿元,增长5.8%;企业所得税5.85亿元,下降8.4%;个人所得税1.33亿元,增长16.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04亿元,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5.72亿元,教育支出13.6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1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6.16亿元。

民营经济保持活跃。2021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291.18亿元,增长3.4%,占全区比重为41.2%。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增长33.8%,高于整体水平11.2个百分点,占比为46.6%,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民营批零企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7.5%,高于整体水平1.2个百分点,占比为67.9%,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交通运输业收入增长16.8%,高于整体水平3.4个百分点,占比为75.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0亿元。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3804亩,总产量25367吨;蔬菜播种面积14600亩,总产量40093吨;瓜果类播种面积1245亩,总产量3006吨;肉类总产量421吨,牛奶产量4239吨,禽蛋产量285吨,水产品产量4606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企业效益大幅好转2021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83.55亿元,增长4.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3个百分点,是全区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6%、全市排名第三。重点产业不断聚集,新材料、汽车、轻工业三大产业产值均超百亿,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9.0%、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3%。在企业收入增长20.5%的同时,利润总额实现扭亏为盈,同比提高55.8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9.2%,占收入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

建筑业摆脱疫情影响、全国竞争力持续提升。2021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26亿元,增长10.9%。全区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123.48亿元,增长2.4%。其中市外工程完成产值44.25亿元,同比增长18.98亿元,拉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4.6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在全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四、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5.3%,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0.5%,两年平均增长27.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6.8%,远超其他行业,为制造业立区奠定坚实基础;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9倍,所占比重提高5.4个百分点。

五、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

商业市场购销两旺2021年,限上批零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6.3%,全市排名第四。其中金属材料销售受价格上涨影响同比增长32.6%,占限上销售额的64.9%,拉动限上销售额提高20.1个百分点;煤炭及制品销售同比增长70.4%,拉动限上销售额提高5.0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销售同比增长42.2%、化工材料及制品销售同比增长16.4%。

住宿餐饮业恢复增长。2021年,全区实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98亿元,增长7.0%。全年实现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0.85亿元,增长13.7%。其中,限额以下住餐业营业额5.42亿元,增长6.7%,占全区营业额的50.0%;限额以上住餐业营业额5.43亿元,增长21.7%,占全区营业额的50.0%。

六、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逐步恢复、邮政业表现亮眼2021年,全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4.48亿元,增长3.9%。限上交通运输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4%,比2019年增长7.3%,基本恢复到疫情以前水平。其中邮政业收入同比增长23.5%,比2019年增长84.0%,拉动限上交通业收入增长6.4个百分点。

七、金融

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2021年,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35亿元,增长0.8%,占地区生产总值4.3%。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净增21.4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为339.68亿元、下降7.6%,居民储蓄670.10亿元、增长8.2%。全区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38.89亿元,下降2.8%;其中企业贷款697.07亿元、下降7.8%,个人贷款341.82亿元、增长7.9%。

八、开发开放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2021年,全区打造高质量的承接平台载体,华明高新区、东丽湖纳入京津冀和天津市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京津冀产业协作天津创新中心落户东丽经开区,与中关村E谷等园区运营商共建特色产业载体和“微中心”。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重大项目合作落地,中交建、国家电网等一批央企及下属单位在我区投资布局,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中心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189.25亿元,同比增长8.4%;合同外资额1.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09万美元,引进优质项目15个。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全区新增幼儿园学位2340个、中小学学位7564个,成为全市唯一全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应用实验区。现有普通中学21所,招生6307人、在校生18375人、毕业生4961人,职业学校1所,招生1035人、在校生3311人、毕业生911人,小学36所,招生4717人、在校生28791人、毕业生418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22人、在校生180人、毕业生16人,幼儿园96所,招生6681人、在园幼儿17633人、毕业幼儿4268人,托幼点102所,招生1048人、在园幼儿3635人、毕业幼儿1707人。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全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清华高端院“一院一园一基金”成果转化模式不断完善,“清华系”“中科系”等科研院所引领作用持续释放,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位居全市前列。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计投入18.7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入14.50亿元,占全部投入的77.3%,科技创新正在为制造业立区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健康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2021年,全区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东丽博物馆、美术馆、数字文化馆馆藏不断丰富,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民健身设施实现动态全覆盖。全区有区级图书馆1个、街道乡村图书馆11个,文献总藏书39.10万册;有区级文化馆1个、街道文化中心11个,其中区级文化馆全年举办展览22次、举办讲座报告会20次、组织群众演出90场、演出人数超6000人。

疫情防控形势保持稳定。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立足实战开展大规模筛查应急演练。严防疫情输入风险,成立派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对机场疫情防控进行常态化督导检查。有序做好疫苗接种,完成接种超过130万剂次。建成城市检测基地,日常检测能力达1万管次,全员筛查1:10混采人数达10万人份,全负荷检测能力达到3万管次。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防治,对25家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进行监测。

十一、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生态环保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21年,全区稳步提升路网建设水平,跃进路(津塘公路-津滨大道段)等10条(段)道路实现贯通,冰山道(雪山路-程永道)等8条(段)道路主体完工,小东庄轻轨站人行天桥实现通行。保利玫瑰湾等3处公交首末站建成投用,新辟、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0条。完成东丽湖约6.7公里管廊主体建设,全区海绵城市建设达到建成区面积的26%。

公用事业水平持续2021年,东丽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投产运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区打造精品示范街道2个、精品示范社区9个,强化前端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完成二级河道污水管道维修养护项目,实现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做好城市设施安全运行监管,统筹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强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2021年,全区统筹绿色生态屏障“一廊两芯两环六片区”格局,累计实施造林1.8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8676亩。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浓度降至37.0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1.3%,达标天数比例69.3%。完成天钢集团超低排放评估验收、军粮城发电厂11号机组烟气等深度治理工程。发挥河湖长制关键作用,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高质量完成二级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深化土壤污染防治,3家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实施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获批国家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十二、人口、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略有下降。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常住人口84.66万人,比上年下降1.04万人。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5.32万人,比上年增加0.77万人。其中,男性22.43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女性22.89万人,比上年增加0.40万人。

居民收入小幅提高。2021年,实现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02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1%、3.1%和2.7%。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071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服务支出分别增长20.6%、47.1%和21.9%。

社会保障能力增强。2021年,全区积极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实现新增就业1.95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分别达到18.62万、20.46万、17.31万、17.73万。完善社会保障救助,形成保障、救助、优抚三大类81项政策体系。全年预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83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约1.1万人。新建1所养老机构、4个老年日照中心,新增养老床位100张,18家养老机构、17家老年日照中心纳入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新建盘活人才公寓1500套,基本满足现有人才需求。

注: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