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平谷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落实“三区一口岸”功能定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生态民生不断改善,持续建设高大尚平谷,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3.9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261.5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4.0:23.0:73.0调整为2021年的3.9:23.4:72.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616元,比上年的71371元,增长10.2%。
常住人口: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5.7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7.1%。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7.9万人,占比为61.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男性人口23.4万人,女性人口22.3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9。
户籍人口: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0.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10人。其中农业人口17.7万人,非农业人口23.1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7.32‰,死亡率8.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下降1.10‰。户籍人口男女出生比例为109.6:100。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8亿元,比上年下降15.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7亿元,比上年增长4%;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1亿元,下降45.4%。地方财政支出144.2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城乡社区、农林水等与基础民生相关的支出保持较高增速,分别支出12.5亿元、18.6亿元,增长54.2%、25.1%,共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4%,比上年增加5.3个百分点。
税费收入:全年实现各项税费收入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73.5%。其中地方级收入103.8亿元,增长94.5%。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分别实现收入36.4亿元、21.5亿元、13.2亿元,增长13.7%、78.4%、49.8%,共占各项税费收入的49.3%。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19.3亿元,小幅下降0.2%;林业产值3.2亿元,增长32.6%;牧业产值11.3亿元,增长19.1%;渔业产值7246.2万元,下降3.9%。
观光园接待游客235.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7%,实现总收入2.1亿元,增长5.5%;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1.7万人次,下降6.1%,实现总收入1.2亿元,增长1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8%。1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60亿元,增长12.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完成产值39.2亿元,增长37.7%,战略性新兴产业44.8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57.7亿元,增长8.2%,其中出口交货值5.3亿元,增长24%。产销率为9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4.6亿元,增长7.6%;实现利润总额8.4亿元,增长45.8%。
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28.7亿元、19亿元、18.6亿元、17.3亿元、10.1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9%、11.9%、11.6%、10.8%、6.3%。
建筑业: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4.5%。全区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9.1亿元,增长18.6%。其中在本市完成的产值43.3亿元,增长8.3%。从构成情况看,建筑工程产值78亿元,增长16.5%,安装工程产值20.9亿元,增长27.7%。
房屋施工面积63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6%。实现竣工产值50.5亿元,增长9.6%。本年新签合同额100.6亿元,下降14.8%。
四、邮政和电信事业
邮政事业:全区共有邮政局所24处,信筒、信箱306个,已装信报箱妥投的住宅房数达到1002幢,全年报刊累计798.4万份,比上年下降8.6%,发送邮政函件15.2万件,增长74.3%;特快专递49.8万件,增长66.5%;发送包裹6003件,增长24.8%,实现邮政业务总量8885万元,增长27.7%。
电信事业:全区固定电话年末用户10.3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58.2万户。互联网宽带年末接入用户16.4万户。
五、金融
存贷款余额:2021年末,全区实现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本币存款中,个人存款402.7亿元,增长9.8%;单位存款220.5亿元,增长2.4%。全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7.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7%。本币贷款中,个人贷款118.8亿元,增长1.9%;单位贷款148.9亿元,增长34.2%。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8.7%。其中,建安投资下降1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3.3%。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9.4%。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5.6%;办公楼投资下降89.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51%。
商品房销售面积1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2万平方米,下降57.5%;办公楼销售面积为1.4万平方米,增长89.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2023平方米,增长2.7倍。
七、商业
商业: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产业在地)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9.8亿元、117.3亿元、8324.2万元、11.8亿元,比上年下降6.4%、增长2.5%、增长31.8%、增长27.4%。限额以上单位及个体户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68.8亿元,增长15.5%。从限额以上重点领域看:通讯设备批发实现零售额13亿元,增长3.8%;肉、禽、蛋、奶及水产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5亿元,增长1.1%;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实现零售额12.6亿元,增长85.2%。
八、对外经济和文化及相关产业
对外经济: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5个,比上年增加26个;实际利用外资5109万美元,增长2.1%。全区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出口1.3亿美元,增长20%;进口3.3亿美元,增长11.7%。
文化及相关产业:全区50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实现收入合计1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6%,盈利2.9亿元,增长48.4%。吸纳从业人员5549人,下降7%。
九、城乡建设
道路建设:全区公路里程为1667.3公里,比上年增长0.6%。其中,区级及以上公路里程570.5公里,占全区公路里程的34.2%。
公共交通:年末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790辆,运营线路71条,运营线路长度2466公里,客运量1622万人次。出租车运营车辆数4430辆。旅游运营客车291辆,客运量103万人次。
电力设施:全区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1座。配电变压器4043台,比上年末增加164台。全社会用电量为18.4亿千瓦时,增长5.2%。其中,生产用电11.1亿千瓦时,增长6.4%;居民生活用电7.3亿千瓦时,增长3.4%。
市政市容: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厂)1座,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1万吨,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面积1205.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户数12万户,年末燃气家庭用户19.5万户。公共厕所516个。
十、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602元,比上年增长增长8.3%。从四项收入构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394元,增长9.2%;人均经营净收入3213元,增长16%;人均财产净收入3627元,增长6.6%;人均转移净收入4368元,下降1.3%。
全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270元,比上年增长12.2%。
就业:全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7571人,比上年末增加36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11264人,增加4841人。
社会保障: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4.2万人、19.3万人、19.3万人,比上年增长4.9%、4.5%、5.0%。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2320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9.0万人,增长0.5%。
十一、社会事业
教育:全区共有学前教育91所,小学29所,普通中学19所,职业高中1所;相应的教职工人数分别为2892人、2207人、2666人和144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分别为1334人、1863人、1700人和68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6万人、2.1万人、1.2万人和391人。
科学技术:全年专利授权数1441件,比上年增加52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121件,增加67件。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44件,增加110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6亿元,增长44.4%。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9家。
文化:影剧院电影放映场次达2581场,比上年增长2.3倍;票款收入121.5万元,比上年下降12%。演出72场次,观众达2.9万人次,下降26.2%。固定放映厅275个,放映1万场次。图书馆图书藏量为133万册,比上年增加2万册,发放借书证4.6万个,增加544个。文化业余团队345支,业余剧团81支。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3426家次。
卫生: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65个,其中医院7个,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2433张。卫生技术人员51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39人,注册护士1654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2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为78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0‰,比上年减少0.3个千分点。
体育:全区各类专项活动场地1022个。其中,乒乓球567个,篮球285个,羽毛球83个,足球75个。区内注册运动员数823人。其中,游泳运动员105人,田径运动员92人,足球、篮球运动员104人,冰球、滑冰运动员131人。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20枚,其中,金牌7枚。公众健身活动中心15个。健身路径631套。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487个。
十二、能源、资源与环境
能源:全区能源消费总量107.1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59%。其中,第一产业能源消费量3.97万吨标准煤,增长2.69%;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22.90万吨标准煤,增长2.95%;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39.43万吨标准煤,增长5.58%;居民生活用能40.86万吨标准煤,增长4.7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983吨标准煤(现价),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为4.74%(不变价)。
水资源:全区用水量11764.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用水5314.2万立方米,下降2.2%;工业用水370.4万立方米,增长14.4%;居民生活用水2047.6万立方米,增长7.3%。
环境: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量2881.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1%。污水处理厂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1.7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93.3%。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二氧化硫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二氧化氮17微克/立方米,下降15%;可吸入颗粒物(PM10)50微克/立方米,下降3.8%,细颗粒物(PM2.5)33微克/立方米,下降2.9%。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格式参照国家和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
2.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
3.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行业划分标准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行业划分标准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5.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相关数据均为项目建设地口径数据。
6.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北京市公安局平谷分局;财政和税收数据来自北京市平谷区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平谷区税务局;邮政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北京市平谷区分公司;存贷款数据来自辖区内各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北京市平谷区商务局;城乡建设数据分别来自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平谷公路分局、北京市平谷区交通局、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平谷供电公司、北京市平谷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平谷调查队;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北京市平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平谷区医疗保障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部分数据分别来自北京市平谷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平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平谷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北京市平谷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平谷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平谷区体育局;资源与环境部分数据分别来自北京市平谷区水务局、北京市平谷区生态环境局;其他资料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统计局、北京市平谷区经济社会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