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21年,甘井子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平稳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年快报初步统计,现将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经济总量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955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增长9.1%。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9096万元,可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891145万元,可比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4559317万元,可比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51.2:47.7。
财 政
2021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983万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增值税为172239万元,同比增长10.9%;企业所得税为46912万元,同比增长23.9%;个人所得税为13894万元,同比增长30.4%。涉农街道实现财政收入118887万元;城市街道实现财政收入110329万元。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5202万元,同比增长9.8%。其中:教育支出160883万元,同比增长15.8%;城乡社区支出90173万元,同比增长29.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690万元,同比下降26.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9671万元,同比增长11.0%;卫生健康支出46756万元,同比增长28%;住房保障支出35343万元,同比增长33.0%;节能环保支出20363万元,同比增长78.0%。
农 业
202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02550万元,可比增长6.4%。
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90公顷,产量456吨,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3%,产量同比增长8%。其中玉米播种面积79公顷,产量435吨,产量同比增长110%。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499公顷,同比增长9.4%,总产量34348吨,同比下降6.2%。水果播种面积1397公顷,同比下降8.6%,水果产量19955吨,同比增长9.7%。
全年完成水产品总量85078吨,同比增长8%,其中海水养殖产品4961吨,同比下降22%。实现水产品总产值137468万元,同比增长23%。
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8874万元,同比增长0.2%。
工 业
2021年,全区28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018896万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581037万元,同比增长32.1%,产销量达到96.6%,出口交货值实现2724164万元,同比增长0.5%。
企业效益方面,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14574万元,同比增长32.9%;营业成本10188299万元,同比增值25.7%;四项费用合计811008万元,同比下降1.3%,其中研发费用13154万元,同比增长19.7%。实现营业利润-63111万元,同比下降17408%;实现利润总额50080万元,同比下降6155%。
分行业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31个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增长面64.5%,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行业,其中13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幅。正增长行业共实现产值12047122万元,同比增长38.3%。11个下降行业共实现产值971773万元,同比下降9%。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家具制造业,增速分别为58.4%、35.3%、29%。
装备制造业方面,全区132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合计实现产值2995744万元,同比增长10.0%,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1.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比重为23.0%,占比较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
建筑业 房地产开发
2021年,全区具备资质建筑业企业221家,其中:建筑安装企业80家,房屋和土木建筑企业87家,建筑装饰企业54家。签订合同额799470万元。
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6392万元,同比下降21.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51493万元,安装工程产值87874万元,建筑工程产值占总产值的96.9%。
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共67家,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2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2%,其中新开工面积2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全区房屋销售面积19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实现销售额336亿元,同比增长23%。房屋待售面积9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7%。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233219万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份额的21.9%。其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22992万元,同比增长58.7%,房地产完成投资2110227万元,同比下降13.7%。
全年建设项目投资中:计划总投资500万以上建设项目10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个项目,同比增长105.9%;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建设项目6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4个,同比增长113.3%;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建设项目4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7个,同比增长128.6%;计划总投资五亿元以上建设项目13个,与去年同期增加9个,同比增长225%;计划总投资十亿元以上建设项目4个,与去年同期增加2个,同比增长100%。
全年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我区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6947万元,同比增长89.1%,占全区投资比重为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66272万元,同比增长17.7%,占全区投资比重为91.7%。
国 内 贸 易
2021年,全区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5645万元,增长5.0%。其中限额以上在库单位(含产业、个体)实现零售额1795909万元,增长1.3%。
从行业分类看,全区限额以上法人单位,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5783万元,下降40.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45904万元,增长8.0%,住宿业实现零售1037万元,增长18.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761万元,增长45.5%。
从商品类值看,在限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产生零售额的20类商品中,占比最大的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652576万元,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为92%,增长8.9%。其中,限上企业新能源汽车零售额53046万元,增长217.3%。零售额总量居于前四位的商品中,除汽车类外,石油制品类增长21.4%,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分别下降26.9%、12.3%。
从经营地看,涉农街道消费品市场好于城市街道。2021年,全区城市街道消费品零售额1310974万元,增长3.7%,涉农街道消费品零售额480511万元,增长17.1%。
招 商 引 资
2021年,我区实际到位内资229.2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85.2亿元,省内实际到位资金44亿元。实际引进外资10011万美元。
全年我区赴省外开展“走出去”重点招商活动10次,“请进来”会见重点客商67次,推动了五矿东北总部基地项目、联东U谷产业园项目、华为工业互联网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
举办2021年甘井子区三季度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活动,签约了清控科创大连创新基地项目、火石创造医药产业园项目等多个产业项目,积聚项目建设强大动能。并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合作交流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对甘井子进行主题推介,诚邀企业家来甘井子区投资兴业。
全区克服疫情影响主动出击,储备在谈项目,成立项目专班,强化跟踪服务,推动签约项目加速落地。全年新签约项目59个,新落地项目30个,在谈项目141个。
科 技
2021年,全区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84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6家,总数达到354家。入选省雏鹰企业13家、瞪羚企业2家。豪森股份荣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汇达、大特气体获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汽车动力总成柔性装配产学研联盟等6个联盟被认定为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节能减排废物资源化产学研联盟等5个联盟被认定为辽宁省提升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复核,科技型企业规模日益壮大。
全年完成《甘井子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规定》第二次修订工作,兑现2020年区级科技创新支持资金3779万元。
文 化 体 育
2021年,推出“甘文有约”惠民演出70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要。推行公益性文化资源全民共享,图书馆文献总藏量达81.3万册,接待读者324265人次,举办“书香辞岁 圆梦小康”书香春节惠民活动37场、全民阅读活动“品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甘井子区全民读党史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等活动29场、文化品牌活动项目“明珠讲坛”公益讲座34场、“甘图有约”未成年人品牌活动线上线下活动58场、“市民外语广场”学习品牌活动和公益展览48场,2021年在全区建成图书分馆2 个。
全年完成40套城市健身路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笼式足球场的相关建设工作。举办“荧光夜跑+全民健步走”体育活动、“5动全城 狂欢嘉年华”草地音乐会、森乐谷大西郊酷炫游园节活动等19项特色文旅体节庆活动。开展第二届“甘”享健身 “夜”靓精彩夜经济“亮”起来体育赛事93场,参与人数万余人;
编辑制作《四季甘来》系列旅游自媒体短视频,发布视频80余条,拥有粉丝量超过13.1万人,视频点击量突破1900万次。
图书馆现有藏书830187册,订阅报刊723种,新增读者430人(同比2020年持证读者),持证读者97842人,接待读者113万人次,外借图书396131册次。
教 育
2021年,区管辖中小学校共计101所,其中小学74所,初中23所,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各类在校生共计120677人。管辖幼儿园286所,在托、在园幼儿数38068人。
全区中小学教职工总数7090人,其中专任教师总计6810人。幼儿园教职工总数6440人,其中专任教师2852人。
2021年,全区中小学招生数27817人,其中小学14971人,初中11864人,高中982人。毕业生数总计22017人,其中小学11511人,初中9680人,高中826人。
开办小区配套幼儿园13所,新增学位3600余个。完成本年度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共认定依美佳、倍思特2所幼儿园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普惠学位240余个。全年合计发放公办幼儿园补助资金9549万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资金1926万元,免托保费补助资金260万元。
城乡基础建设
2021年196栋楼进行老旧小区改造,面积为45.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217户。对总长度16公里的15处背街小巷进行交通设施、公共设施、绿化小品、环境卫生等改造。鲜花摆放工程摆放花箱3600个,吊篮、挂篮工程安装挂篮6332个,桥下绿化工程悬挂花篮6222个,在华香桥下建设600平方米的花坛。
风华路绿化改造项目,新修建绿道1850米,护树池1200米,街景绿化8处,运动场地6处,并增加运动设施等。
新建中华路北配套小学西侧道路115米、东侧道路151米,完成配套雨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及绿化工程。
完成2021年节日亮化工程,主要包括行道树安装灯串、绿化带铺设网灯、路灯杆挂灯笼,安装高清曲面屏幕等。
完成辛吉街道路维修改造工程,新增道路排水管线373米,新建雨水管680米,翻建机动车道10116平方等。
城市道路照明建设工程,完成6条摸黑路新建智慧化路灯,道路总长约2520米,共计安装智慧化灯杆79套。
光明路延伸工程征地动迁工作,已完成236户居民和6家企业协议签署工作,完成街道动迁总量的85%。
天然气“旅大线”征地动迁工作,完成“旅大线”红旗应急调峰站动迁工作,包括住户8户和果树3960棵。
推进城市温暖工程,完成61台锅炉维修改造,39.2公里供热管网改造。
卫 生 人民生活
2021年,我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90个,其中医院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实有床位5787张。执业(助理)医师3283人,注册护士3396人。
落实奖励扶助政策,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目前我区共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共3585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人数为1980人,独生子女伤残家庭人数1605人,全部建立“一对一”联系人制度。将特殊家庭成员作为“家庭医生签约”重点服务对象,对3525名有签约意愿人员完成签约服务。区政府计划生育工作投入经费中兑现两项扶助制度3585人,3066万元;计划生育特殊家庭2010-2021年度采暖费补贴345户,32万元;失业转退休独生子女父母补助费4271人,866万元。
“保基本民生”得到有效落实。全区现有低保2529户326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142万元;现有特困171人,发放特困人员生活费295万元;全区共救助困难群众47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7万元。圆满完成2021年低保、特困提标工作。低保由750元上调到780元,特困由1500元上调到1560元。成立甘井子区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加强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和指导。全区已纳入孤儿保障范围人员47人,累计发放补贴共104万元。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工作。全区现有养老机构88所,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37所,共有养老床位9158张。
扎实做好养老各项福利补贴资金的发放和审核工作。已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等各项养老补贴共计1231万元,发放2019年、2020年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3262万元
2021年,全区户籍人口868916人,出生人口6096人,死亡人口6294人。
202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247元,同比增长6.7%。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建设项目起点为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区商务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工信局;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旅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城乡基础建设数据来自区住建局;卫生健康等数据来自区卫健局;人民生活等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