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海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统计服务中心
2020年4月19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海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一些列措施促进经济运行全面恢复,人民福祉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一、综合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7.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9.44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23.24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6:71.58:23.9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升0.59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繁荣发展。年末拥有市场主体2732户,同比增长10.38%。其中企业1168户,增长11.67%;个体1455户,增长8.34%;农民专业合作社109户,增长25.84%。注册资本342.28亿元,下降10.48%。其中企业337.74亿元,下降10.83%;个体1.86亿元,增长30.07%;农民专业合作社2.68亿元,增长23.5%。从业人员11812人,同比增长4.65%。其中企业7391人,下降3.8%;个体3807人,增长19.08%;农民专业合作社614人,增长48.93%。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96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农业产值6514万元,增长0.81%;牧业产值19686万元,下降0.58%;渔业产值55604万元,增长8.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156万元,增长7.63%。粮食总产量23187.09吨,比上年增长3.0%;单产384.2公斤/亩,比上年增长2.7%。猪牛羊禽肉产量0.24万吨,比上年下降13.6%;禽蛋产量(不含小品种)0.46万吨,比上年增长34.4%。
全力抓好林业生产。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500余亩,栽植白蜡10万株,各村绿化苗木小龙柏球、金叶槐等5万余株;完成林下经济1500亩;绿色通道4公里;水系绿化4公里,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
渔业生产势头良好。全区水产品总量29264吨,同比增长0.83%。其中:海水养殖25204吨,降低0.4%;海水捕捞4060吨,增长9.17%。扎实开展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和国家级缢蛏种质资源保护区公益性渔业资源修复,投入专项资金691.22万元,共放流中国对虾、半滑舌鳎、缢蛏、梭子蟹等26185.4万单位;滨州市2020年“全国放鱼日”“世界海洋日”暨“经略海洋 向海图强”网络媒体海疆行活动在北海举办,亦举办了全国第二次海马产业发展研讨会和首届中国滨州对虾节暨生态盐田虾文化节。
表1:2016-2020年渔业生产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渔船数量 | 艘 | 224 | 215 | 215 | 202 | 186 |
渔船马力 | KW | 3876 | 3737 | 3737 | 3406 | 3265 |
水产品产量 | 吨 | 37216 | 40932 | 28033 | 29024 | 29264 |
海水产品产量 | 吨 | 37216 | 40932 | 28033 | 29024 | 29264 |
捕捞 | 吨 | 6301 | 5283 | 4038 | 3719 | 4060 |
养殖 | 吨 | 30915 | 35649 | 23995 | 25305 | 25204 |
农村产业振兴实现重大突破。盘活土地资源。在全市整建制率先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共确权土地9.3万亩;引导和带领群众积极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完成比例达70.53%。积极推进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1400余万元的高井为农服务中心和粮食烘干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为农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550万;投资2800万元的傅台子高标准畜禽生态养殖基地,28个大棚已全面完工;全区最大的海鲜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林下经济金银花以及百果采摘葡萄种植、蔬菜大棚等特色种植良好。高井蔬菜基地已实验种植200亩,亩均收入10000元;秋霜梨已在高井村和胡道口村实验种植20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小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6家,比上年增加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8%。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4.9%,制造业增长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产销率达10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基本稳定,氧化铝产量86.7万吨,同比下降0.83%;电解铝产量60.0万吨,同比下降3.69%;铝合金、铝材产量63.3万吨,同比下降1.18%;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56.3万吨,同比增长97.1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00.99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15.89亿元,同比下降35.5%。亏损企业15家,亏损面为57.7%,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放缓。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4家,与上年持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0641万元,比上年下降12.7%,其中全部为建筑工程产值,同比下降12.4%。房屋施工面积46834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四、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占全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23.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5%。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9809万元,同比增长5.01%。
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05.13万人,同比下降32.15%;公路客运周转量9779.7万人公里,同比下降39.23 %。全社会公路货运量380.31万吨,同比增长2.97%;公路货运周转量7314.6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56%。全社会港口吞吐量1318万吨,同比增长10.67%,港口货物周转量17169.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7.2%。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8.2 公里,全区营运客、货车辆共计498辆,其中公交车46辆,出租车20辆,营运货车432辆(含牵引车、挂车及单机),县际及以上营运线路3条。
表2:2020年道路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货 物 | |||
运输量(万吨) | 增长(%) | 周转量(亿吨公里) | 增长(%) |
380.31 | 2.97 | 0.7314 | 2.56 |
旅 客 | |||
运输量(万人次) | 增长(%) | 周转量(亿人公里) | 增长(%) |
105.13 | -32.15 | 0.9779 | -39.23 |
五、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0.4%;工业投资增长5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5.2%;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75.8%;民间投资增长2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3.9%;四新投资增长2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87.1%;十强产业投资增长15.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76.8%。十强产业中,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等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5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5.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亿元,比上年下降37.4%。房屋竣工面积9.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3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58万元,同比增长0.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732万元,同比下降7.4 %,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56926.1万元,同比增长0.3%。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5454万元,增长0.1%;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3204万元,下降0.2%。
全年商品零售额52999万元,同比增长0.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0.35%。餐饮市场受疫情冲击影响,餐饮消费有所下降,全区实现餐饮收入5659万元,同比下降5.7%。
对外贸易保持相对稳定。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321万元,比上年增长70.5%,增幅高于全市64.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940万元,同比增长0.64%,增幅低于全市平均4.08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下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30万元,同比下降1.0%。其中税收收入95236万元,同比下降14.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233万元,比上年增长8.6%。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合计存款余额20.94亿元,比年初增加21076万元,增长11.1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1亿元,比年初增加19002万元,增长18.98%。年末本外币合计贷款余额4.00亿元,比年初增加9370万元,增长30.64%。
八、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下降15.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5.64%,造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有关企业集团内部企业分立,导致原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规模变小。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区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其中2020年度新增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1个,列入市级组建计划1个。拥有市级众创空间2家。拥有市级工程实验室3家,其中2020年度新增1家。全年申请专利18件,其中发明2件;授权专利39件,其中发明0件。
九、民生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93元,比上年增长4.4%,增幅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40元,同比增长3.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6元,同比增长6.1%,增幅高于全市平均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区企业养老参保人数13334人,征缴保费6440.1万元;机关养老参保人数527人,征缴保费1173.27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392人,征缴保费2377.1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744人,征缴保费117.7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956人,征缴保费249.49万元。报销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共计1260.1万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919人、26979人。
十、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借力滨州实验中学办学优势资源,9月滨州北海中学迁入开发区实验中学办学。创新管理体制,与国科魏桥教育集团初步达成托管办学意向,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曾列入解决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建项目20个,截至年底,北海实验学校、马山子镇大梁王小学的11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北海中学9个项目建设工程已经竣工,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
表3:2020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类别 | 学校数(所) | 期末教职工数(人) | 在校学生数(人) | |||
数量 | 增减(%) | 人数 | 增长(%) | 人数 | 增长(%) | |
高中 | 1 | 0 | 19 | 46.15 | 204 | 108.16 |
初中 | 1 | 0 | 70 | -5.41 | 728 | -6.79 |
小学 | 2 | 0 | 120 | -12.41 | 2812 | 6.15 |
幼儿园 | 10 | 0 | 43 | -6.52 | 837 | -8.82 |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兴盛。投入2万余元,打造镇级标准化文化站。镇级文体中心建设完成,并配备相关健身体育设施,现已投入使用。开展群众性文化生活,开展了镇级文化下乡演出21场和大梁王春晚联欢活动,结合9.1岔尖开海节,开展了舞龙、秧歌等民俗汇演活动。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6个,其中卫生院1个,门诊部14个,防疫站1个。医院卫生机构床位数40张;卫生技术人员9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人,注册护士15人。实施卫生系统四级培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签约服务机制,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按照鲁政办字〔2019〕194号文件要求,2020年开展畜牧业统计调查数据归口管理工作,调查制度方法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