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不利因素相互交织、产业转型势在必行的严峻考验,全县上下团结一心,紧紧围绕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这个核心,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如期实现,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升。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620万元(快报反馈数),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1169万元,可比增长1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3817万元,可比增长1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1635万元,可比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7.9:43.0:29.1,优化为26.5:46.8:26.7。

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4568万元,占GDP比重73.3%,实缴税金57620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91.9%。民营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75人,完成市任务105%,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1人,完成市任务113%,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02人,完成市任务1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我县水资源丰富,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引水上山,加快农业发展,逐步扭转农业“靠天吃饭”局面,做足“水文章”任务非常艰巨。

二、农业

2010年风调雨顺,农业丰产丰收。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968万元,同比增长20.1%。其中种植业产值、林业产值、畜牧业产值、渔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86024万元、13494万元、92568万元、682万元、12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1%、16.2%、19.2%、24.8%。全年粮食总产量101415吨,比上年增加58748吨,增长137.7%。油料产量1932吨,增加525吨,增长37.3%。蔬菜产量259400吨,增加38582吨,增长17.5%,水产品产量682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肉类、牛奶、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7242吨、6720吨、4206吨,同比分别增长12.3%、7.6%、11.6%。牛、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490.4百头、1641百头、2890百只、7378百只,同比分别增长12.0%、15.5%、9.8%、7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91506万元,同比增长44.4%,实现增加值192299万元,同比增长38.3%。其中:入统工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45家,比2009年增加9家,实现产值329188万元,同比增长64.6%,实现增加值129904万元,同比增长52.7%,入统工业实现利税总额50554万元,同比增长199.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95家,个体工业516家,非入统工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实现产值162318万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增加值62395万元,同比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7.0%,规模以下工业占总产值为比重为33.0%。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518万元,同比增长2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3919万元,同比增长32.4%。从投资地域分布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076万元,同比增长37.3%;农村非农户、农村农户分别完成19194万元和24649万元。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建设项目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完成276126万元和439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3%和26.1%。

项目建设成效显着。2010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总数达到100个,比上年增加4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1个,比上年增加15个。在建的千万元项目个数为61个,同比增加了19个,当年累计投资额达到267612万元,同比增长40.3%。千万元项目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73.5%。

五、国内贸易物价

消费品市场更加繁荣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010万元,同比增长1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76157万元,增长19.3%,其中城区完成55315万元,同比增长21.2%,乡村完成35853万元,增长12.5%;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3445万元,增长17.6%,零售业完成92185万元,增长16%,住宿业完成1204万元,增长36.7%,餐饮业完成15177万元,增长2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010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累计上涨3.4%,其中,城市上涨3.3%,农村上涨3.4%,涉及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呈五升三降”的态势。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食品、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7.3%、7.1%、3.9%、0.5%和0.2%;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累计下降0.3%、0.7%、2.7%、(市局调查数据)。

六、财政金融

全部财政收入实现62689万元,增长35.7%,总量排在全市20个县区第4位,全部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由2009年的3.79%上升到4.33%。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3.7%。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38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2%,财政支出总计88981万元,增长17.9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6158万元,增长23.2%。

金融运行平稳,保障有力。20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79817万元,比年初增加9802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34175万元,比年初增加52753万元。各项贷余额为233976万元,比年初增加47147万元。2010年内中国银行存贷款利率共上调两次,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每次上调0.25个百分点,年内共上调0.5个百分点,由年初执行的2.25%,提高到2.75%。同样,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每次也上调0.25个百分点,年内共上调0.5个百分点,由年初执行的5.31%,提高到5.81%,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赤城县国民经济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中健康运行。

七、教育卫生

2010年全县普通高中1所,年末在校学生2348人,专任教师176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911人,专任教师58人;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34所,教学点53个,初中在校学生10713人,专任教师861人,小学在校学生16213人,专任教师1197人;特教1所,在校学生30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幼儿园(包括民办)82所,在园学生5697人,专任教师109人。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室、卫生学校、诊所)73个,卫生技术人员413人,床位735张,总诊疗人次25.06万人。

八、交通邮政

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境内通汽车行政村数440个,年末公路总里程1573公里,其中公路晴雨通车里程1467公里。2010年12月末全县开通6条公交线路,共有27辆公交车运营。

邮政通讯业发展迅速,邮政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共完成业务总量10294万元,增长7.6%。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20366户,较上年减少571户,年末有440个行政村通电话。手机用户达144319户,较上年增加8111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385户,较上年增加3429户,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九、人民生活

随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城乡居民逐步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201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93867人,其中城镇人口50521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6元,比上年增加1414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69元,比上年增加519元,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3188元,比上年增加543元,增长20.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030元,比上年增加623元,增长25.9%。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全县企事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0863人,企业事业单位直发养老金5269.5万元,发放人数3235人。全县有9910人参加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91万元,发放失业人次数2960人。全县共有2565户,3741人享受城镇低保,发放低保金761.58万元,农村低保27601户,31842人,全年发放低保金3040.43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636人。年末有14318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24425人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有226014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2%。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13662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0987户,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95%,电视综合覆盖率90.07%。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7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其中人工造林完成5.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36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7.58%。大海沱林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人。亿元GDP死亡人数为0.02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38起,比上年下降11.4%,造成42人死亡,29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20万元,比上年下降38.2%,道路交通万人死亡人数为1.43人,比上年减少0.32人;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2010年是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收官之年,全县单位GDP能耗1.53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6%。2006—2010全县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2%,如期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20%目标。

注:1、本公报2010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