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严峻风险挑战,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走在前列、先行示范”目标定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两个打造”“两大振兴”,更实举措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突出“重点工作攻坚年”“重点项目建设突破年”两个重点,聚焦“六项工作”,实现“四个突破”,全市经济持续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有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95220人,其中男性442845人、女性452375人。全年出生人口5441人,出生率6.07‰;死亡人口7419人,死亡率8.28‰。

经济总量实现突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51亿元,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203.54亿元,同比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355.50亿元,同比增长11.2%。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占比由2020年的9.50:31.91:58.59调整为9.03:33.12:57.85。第三产业比重略微回落,比上年下降0.74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对GDP贡献率分别为39.0%、54.2%。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23.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8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民生支出5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8%。

市场主体持续扩大。年末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3.9万户,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27445户,增长43.6%。年末注册资本(金)1520亿元,增长16.4%;其中新登记注册资本(金)201亿元,减少10.5%。全市家庭农场1123个,其中当年新增家庭农场40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76个,农民专业合作联社37个。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457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76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9%以内。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建立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一体化”模式。全年实施乡村振兴衔接项目7个,其中观光农业大棚、中草药加工车间等项目6个、国有胶河农场项目1个;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233万元。深化涉农资金整合支持乡村振兴,保持小额信贷政策延续性,发放小额扶贫信贷4890万元,带动帮扶脱贫人口1020人次;引入社会资金7180万元,建设新能源社会扶贫光伏项目,与脱贫户签订20年长效帮扶协议,实现730户农户增收71万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据抽样调查,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0.7万亩,同比增长3.0%;粮食总产量88.2万吨,同比增长3.1%。据全面统计,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6万亩,同比减少34.2%;总产量1.7万吨,同比减少35.2%;蔬菜播种面积20.1万亩,同比增长3.4%;总产量75.9万吨,同比增长1.7%。

林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72公顷。其中,防护林232公顷,用材林123  公顷,经济林17公顷。育苗35公顷。改善农田林网1500公顷,四旁植树180万株。全年完成植树造林512万株。三处林场被认定为山东省规模化生态林场和乡村林场。

畜牧业生产持续恢复。全年生猪出栏62.3万头,同比增长5.5%;家禽出栏6563.5万只,同比下降0.7%。猪存栏45.6万头,同比增长23.6%;羊存栏8.6万只,同比增长19.3%;家禽存栏1593.4万只,同比增长44.8%。肉类总产量14.9万吨,同比增长0.5%;禽蛋产量5.3万吨,同比增长3.9%。

水利事业有序推进。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比重77%。建成节水型单位126家,被水利部评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调引城乡居民和工业用水4635万方,安全泄洪4760万方,有效存蓄地表水9300万方。胶河顺利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验收,柏城镇等5个镇街通过潍坊市全域美丽幸福河湖示范镇验收。实施西南部红板岩区域调水工程,有效缓解近10万亩农田水资源短缺现状。实施大栏滞洪区分水工程,有效解决胶河下游排涝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加速提质。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9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完成总产值498.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89.1亿元,利润总额30.4亿元,产品销售率9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全部工业用电量4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集群支撑更加坚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制鞋劳保、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五大产业实现产值44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9.0%。豪迈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豪迈”,进入纳税过10亿元俱乐部;孚日完成“品牌发展、内外双驱”转型跨越;星宇年均增速保持30%以上,其它骨干企业也快速崛起。全市纳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47家,其中过亿元9家。

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新增省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潍坊市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潍坊市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潍坊市“专精特新”企业7家,潍坊市级隐形冠军5家,山东省瞪羚企业3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71家,产值同比增长29.6%,完成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5.5%。全年新增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总量达到80家。

建筑业运行平稳。年末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且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50家,期末从业人员7152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4.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3.5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1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7.3:35.5:5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0%,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9%。重点领域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5.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7.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8%,新兴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1.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4.1%。

房地产投资下降、销售上升。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5.0亿元,同比下降16.9%;其中住宅投资36.0亿元,同比下降22.0%。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1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竣工面积69.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3%;商品房销售面积9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9%;销售额56.4亿元,同比增长19.6%。

表1   202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五、国内外贸易

内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4亿元。分经营地看,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6.7亿元,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31.7亿元;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9.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9亿元。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84.7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59.6亿元,进口总额25.1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事业稳步提升。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7亿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338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公里,省道125.8公里,县道434.8公里,乡道1106公里,村道1690.2公里。公路密度达22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3388.8公里。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10276辆。其中,客车232辆,货车10044辆。全年完成客运量141.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9015.8万人公里。

邮政电信发展平缓。全年完成邮政业务(含邮政速递包裹业务)总量13430.1万元,同比下降14.2%。通信业务总量达到68235.2万元。年末各类电话总计106.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94.6万户,固话11.8万户;年末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33万户。

七、金融

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7.18亿元,比年初增加88.96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572.93亿元,比年初增加59.38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95.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8.5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13.81亿元,比年初增加21.0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81.53亿元,比年初增加97.51亿元。

表2   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八、科技、知识产权和质量监督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新上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省级1项,潍坊市级16项。争取项目无偿资金和科技奖励资金4288万元。获得潍坊市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新审批潍坊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家。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增强。全市专利授权总量165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6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69件,专利密度达8.37件/万人。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复审。

商标注册和质量提升持续推进。全年新增国内商标注册2815件,总量达到13038件;新增山东优质品牌8个,总量达到23个;新增山东知名品牌7个,总量达到13个;新增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培育企业3个,总量达到7个。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41处,在校学生147468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3处,在校学生6270人;高中6处,在校生17284人;初中28处,在校生33228人;小学104处,在校生56500人。全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年。小学段、初中段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100%。教育事业费用支出17.1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7.8亿元。争取中央转移支付校舍改造资金等专项资金2692万元。完成观湖美墅、香港花园等5处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新增学位1350个,进一步满足居民入优质园需求。我市被评为山东省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先进单位。

文体事业攀上新高峰。镇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建成并免费开放。全年举办“戏曲进乡村”演出1147场,公益电影放映5672场。3个非遗项目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公布49名第六批高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姜庄镇被省文旅厅命名为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聂家庄村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高密市艺术剧院获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冢子头遗址发掘项目列入“考古中国”课题。

旅游业恢复发展。全市旅游景区4家,均为AAA级。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旅行社7家。姜庄镇聂家庄等5个村庄被评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4个村庄入选潍坊市A级景区化村庄。红高粱小镇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五龙河文旅康养综合体、龙林雨漂流、古河生态谷等文旅项目建设积极推进。

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51处,病床5423张,卫生技术人员5683人,乡村卫生室488处。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15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病床6.06张。市人民医院建成“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医院启用治未病中心;市妇保院承办潍坊市小儿推拿专业学术交流会议;市立医院成立高密市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级诊疗合作医院。全市建成省级特色专科3个,潍坊市特色专科31个。13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6家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3家卫生院成功创建省级社区医院;1家卫生院通过参照二级综合医院建设和管理现场复审,6家卫生院通过一级甲等卫生院评价。全市现有潍坊市级以上专科31个。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全市2家定点医院、3处发热门诊、12处发热哨点诊室、5家核酸检测机构高效运转。全年累计核酸检测122.3万人次。全年接种新冠疫苗202.5万剂。其中,完成第二针80.5万人,占应接种人数94.2%;完成第三针39.9万人,占应接种人数59.2%。先后派出47名医务人员、1名疾控专家驰援五莲,代表潍坊市在第一时间帮助五莲隔离密接及次密接人员369名。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市村居共建成健身广场1064个,社会足球场地10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平方米,“10分钟健身圈”全面建成。全年培养1800名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年累计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150场次。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获得1金2银5铜;参加省级赛事,个人项目获得43金36银33铜,团体项目获得第一名56人次、第二名53人次、第三名49人次。体育彩票销售终端117个,实现销售1.48亿元,增幅27.4%。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等称号。

十、民生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68元,比上年增加3209元,增长9.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80元,比上年增加3430元,增长8.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5元,比上年增加2342元,增长11.1%。

社会保障扎实稳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单位3519家,参保人数21.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4万人。职工养老保险全年征缴保费16.9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年征缴保费2.0亿元(不含财政补贴)。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共83.5万人,缴纳医疗保险费9.1亿元。全市领取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离退休人员5.3万人,其中企业离退休人员4.3万人;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16.3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连续6年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2元。

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5亿元,帮助困难群众2万余人。年末全市城乡低保对象8736人。其中,城镇低保371人,年人均补助7695元;农村低保8365人,年人均补助5597元。全年低保金及电费补助累计支出4967万元。全市共有特困供养人员3548人。其中,分散供养2872人,集中供养676人。

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办理残疾人证4941人,其中组织上门评定171人。按比例就业审核企业89家,安置残疾人249人。为1025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学生发放助学金131.6万元,为10名残疾大学生发放励志助学金5万元;为全市23808名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支付资金71.4万元。为112名残疾儿童发放康复救助资金155万元,为841名残疾人发放辅具,对95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建成2家残疾人“如康家园”,为1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

十一、城市建设、气象和生态环境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91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改建公厕10处,新建公厕5处,新增绿地面积7.6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21607米,修整路沿石3000多米,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庄覆盖率达到100%。城市集中供暖面积达到1328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审,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气象质量持续改善。全市PM2.5、PM10二氧化硫、臭氧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38微克、68微克、12微克、159微克,与2020年相比,分别改善15%、7%、14%、0.25%。城市(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6天。全年降水量达799.8毫米,年平均气温14.3℃,日照总时数2175小时。全年开展防雹增雨作业3次。

 

注:

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高密统计年鉴(2022)》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