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襄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襄城县统计局

2022年4月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5.0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2.8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01.1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1.1亿元,同比增长5.9%。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8:41.5:49.7。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7.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3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7%。

全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简称CPI)同比上涨0.8%。分行业看,呈现“五升三降”格局。其中,衣着类上涨0.5%,居住类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5.5%,医疗保健类上涨1.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4%,食品烟酒类下降1.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0%。

表1:2021年襄城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项目名称      上年同期=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8

一、食品烟酒      98.9

   粮  食      101.3

   鲜  菜      108.8

   畜  肉      81.1

   水 产 品     112.2

     蛋       115.4

   鲜  果      88.9

二、衣  着      100.5

三、居  住      100.5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99.0

五、交通和通信    102.4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105.5

七、医疗保健      101.1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97.7

二、农业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36.69万亩,比上年增加0.73万亩。其中,夏粮种植面积67.95万亩,比上年增加0.32万亩;秋粮种植面积68.74万亩,比上年增加0.41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71万亩,比上年增加1.99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06万亩,比上年减少0.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9.24万亩,比上年减少0.21万亩。

全年全县粮食产量57.30万吨,比上年减少2.6万吨,同比下降4.4%。其中,夏粮产量34.48万吨,比上年增加0.41万吨,同比增长1.2%;秋粮产量22.81万吨,比上年减少3.02万吨,同比下降11.7%。
油料作物产量1.81万吨,同比增长37.1%;生猪存栏43.08万头,同比增长2.7%;生猪出栏53.47万头,同比增长33.6%;猪肉产量3.95万吨,同比增长29.9%;禽蛋产量3.26万吨,同比下降8.2%。

表2 :2021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增 长(%)

粮 食   57.30    -4.4

夏 粮   34.48    1.2

秋 粮   22.81    -11.7

烟 叶    1.48    -17.3

油 料    1.81    37.1

猪 肉    3.95    29.9

牛 肉    0.47     0

禽 蛋    3.26    -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66.6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企业类型看: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看: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炼焦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8.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7%。

全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2家,实现产值20.8亿元,同比增长2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9.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6.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5.9%;民间投资同比下降9.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0.1%。

五、国内贸易与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7.6亿元,同比增长9.7%。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89.4亿元,增长12.1%;乡村实现零售额28.2亿元,增长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2.3亿元,增长13.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3亿元,增长7.2%。

全年全县实际到位境外资金8580万美元,如期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六、交通运输与邮电

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2.7%。年末,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377.3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87.2公里,四级公路1170.3公里,等外路19.8公里。沥青路面214公里,水泥路面1143.5公里,未铺装路面19.8公里。县道263.9公里,乡道388.3公里,村道725公里。
全年全县完成货运量1217万吨,货运周转量131321万吨/公里;客运量101.7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87.24万人/公里。

全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县电信业务收入3.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3.9万户,年末互联网络宽带用户19.2万户。

七、财政与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2.7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6.3%,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9.5%。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2.8亿元,同比增长3.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3.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4.0亿元,同比增长14.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8.4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消费贷款47.7亿元,同比增长22.3%。

八、教育与科技

全县教职工人数12351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2714人、小学教职工4953人、中学教职工4362人、中职教职工312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10人。全县在校学生157342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283人、普通高中19094人、初中37080人、小学70787人、幼儿园26053人、特殊教育45人。

全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节能减排示范企业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5家,河南省硅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综合性众创空间1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

全年全县共授权专利35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件。截止2021年末,全县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5件。

九、文化、旅游和卫生

年末全县拥有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48个,文化广场448个;在县级文化馆注册的文化志愿者艺术表演团体32支,文化志愿者700余名;全县有效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320户。

全年全县各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8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9亿元。全县3A级景区3处,分别为襄城县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紫云雷洞景区和襄城县仙翁山景区。2A级景区2处,分别为紫云山景区、百宁岗五岳庙景区。全县旅行社4家,其中,独立法人民营旅行社2家。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35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2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71人,实有床位数3879张,乡村医生739人。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76元,同比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47元,同比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8元,同比增长9.1%。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99.8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480.6元,同比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39.2元,同比增长12.0%。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59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39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01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24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居民医疗参保人数712596人,参保率96.4%。截止年末,全县城镇低保373户454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59.8万元;农村低保8314户13096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318.2万元。

全年全县廉租房补贴91户,补贴金额10.02万元。危房改造共132户,投入资金240.1万元。村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141户,投入资金137.4万元。天然气新增铺设管网54公里,新增城区天然气用户3658户,新增农村天然气用户8960户。

十一、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为253天。全年新植树木72万株,全县人工造林达439公顷,林木覆盖率达11.6%。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3公顷,城区绿化面积达72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39.88%。

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21.6%。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3起,死亡14人。消防火灾事故385起,死亡1人。各类抢险救援132起。社会救助32起。

备注: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加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县商务局;客货运周转量、公路通车里程来自县交通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本地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据来自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和电信公司;金融数据来县自中国人民银行襄城县支行;在校中、小学学生和教职工数据来自县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工局;授权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有线电视用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旅游数据数据来县文旅局;农村书屋数据,来自于县宣传部;医疗卫生及医保数据来自县卫健委;城区绿化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数据来自县住建局;城乡低保来自县民政局;环保状况、水质状况、空气状况自市生态环境局襄城分局;新植树木、人工造林、林木覆盖率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各类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火灾是事故、抢险救援、社会救助数据来自县消防大队;各种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粮食产量、生猪调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襄城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