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一、综合

根据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6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87.56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47.48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4%、45.3%和39.3%,分别拉动GDP增长1.3、3.7和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7.3:53.8:28.9调整为15.6:54.7:29.7。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572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04.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5.6%,占GDP比重65.2%,与上年持平。年末,全区本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1.535万家,本地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0.1916万家,占新增市场主体的100%。其中,私营企业新增0.0489万家,占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25.5%。

表1 地区生产总值(GDP)及构成

 

指 标 2021年

(万元)

比上年增长±% 构成

%

地区生产总值(GDP) 1600363 8.3 100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 250028 7.4 15.6
第二产业 875577 7.0 54.7
第三产业 474758 11.2 29.7
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 262406 7.4 16.4
工业 829707 6.8 51.8
建筑业 45870 10.5 2.9
批发和零售业 127797 16.0 8.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9688 11.0 3.1
住宿和餐饮业 27327 31.5 1.7
金融业 30718 4.4 1.9
房地产业 28254 5.2 1.8
其他服务业 198596 8.4 12.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6570 19.3 1.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167 5.1 0.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6006 6.0 0.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85 8.9 0.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4127 3.0 0.9
教育 44556 5.9 2.8
卫生和社会工作 32734 9.8 2.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82 15.7 0.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8469 7.3 4.3

 

202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4.0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5万人;人口出生率5.8‰,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1.7‰。

表2 年末户籍人口

 

指 标 单位 2021年 2020年
年末总户数 万户 8.49 8.54
年末户籍人口 万人 24.03 24.18
其中:18岁以下人口 3.36 3.42
18-59岁年龄组人口数 14.82 14.92
乡村人口 15.79 15.91
城镇人口 8.24 8.26
年末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 12.15 12.24
女性人口 11.88 11.94
年平均人口 24.10 24.27
出生人数 1399 1807
死亡人数 1798 2823
人口出生率 5.8 7.4
人口死亡率 7.5 11.7
人口自然增长率 -1.7 -4.2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0.9万人,与上年持平。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53.11%,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表3 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

 

指 标 人数(万人) 构成%
常住人口 20.9 100
按城乡分:城镇 11.1 53.11
乡村 9.8 46.89

 

2021年末,全区行政区域面积44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2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56万公顷,林地面积0.76万公顷。

表4 行政区域面积

 

名 称 单位 2021年 2020年
行政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447.88 447.88
按特征分
耕地面积 公顷 19169.04 24767.26
其中:基本农田面积 公顷 15598.17 14710.72
园地面积 公顷 5592 1043.92
林地面积 公顷 7600.5 5596.45
草地面积 公顷 97.2 57.43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公顷 1657.22 1304.85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公顷 3973.28 3656.75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 公顷 5056.59 5377.37
其它土地面积 公顷 1873.46 2982.82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5万公顷,增长1.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3万公顷,增长0.9%。经济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1.62万公顷,增长0.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0.46万公顷,增长0.8%;中草药材播种面积0.04万公顷,增长95.2%。

产量方面,全年粮食总产量13.6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5.4%,大春粮食产量增长1.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05万吨,增长4.4%;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6.84万吨,增长2.6%;园林水果产量5.45万吨,增长2.4%。

全年生猪出栏38.6万头,比上年增长9.9%;牛出栏0.3万头,下降2.2%;羊出栏0.8万只,增长0.6%;家禽出栏557.9万只,下降5.5%。猪肉产量2.86万吨,增长19.4%;牛肉产量0.04万吨,下降1.4%,羊肉产量0.01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0.98万吨,增长0.5%。

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7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达147户,比上年净增3户。经开区企业已达453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营业收入46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利润总额12.43亿元,增长43.2%;利税总额19.71亿元,增长27.4%。

表5 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21年产量 比上年±%
聚氯乙烯树脂 万吨 29.3 -0.6
饲料 万吨 78.3 26.7
亿块 1.8 -54.4
纸制品 万吨 0.6 -5.9
塑料制品 万吨 11.9 24.5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70.3 -9.1
家具 万件 78.6 -3.9
大米 万吨 60.4 -19.5
食用植物油 万吨 2.6 8.8
无纺布 万吨 3.5 34.7
玻璃纤维纱 万米 2.8 1.4
玻璃纤维布 万米 11266 48.0
水呢 万吨 90.9 5.1

 

2021年单位GDP能耗为0.80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80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4%。

年末,本地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4户。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9%,技改投资下降3.1%,民间投资增长1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56.9%,商品房施工面积100.69万平方米,增长75.0%;商品房销售面积43.8万平方米,增长20.2%;商品房竣工面积10.51万平方米,增长251.3%;商品房销售额19.7亿元,增长39.8%。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75亿元,增长2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5亿元,增长7.6%。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29.35亿元,增长19.8%;餐饮收入11.9亿元,增长14.0%。

对外贸易。全年进出口总额7.63亿元,比上年增长52.0%。其中,全年出口额7.36亿元,增长51.9%;全年进口总额0.27亿元,增长55.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境内火车站2个,铁路营运里程66公里。铁路旅客运量53.4263万人,铁路货运量15.128万吨。境内公路总里程881.7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02.496公里,占公路里程总数的91.0%。高等级公路(即一级以上公路)35.107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6.289公里;等级外公路里程79.26公里。通公路村数98个。年末营运车辆数654辆,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12辆,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04万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11.2%,年末公交车路数3路,年末出租汽车数42辆,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电(汽)车量1.5辆/万人,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796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0.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7632万辆,增长4.2%。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实现2.3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18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52.53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6.14万户,年末光缆总长度1.96万皮长公里。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15.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2.7%。境内A级景区2个,A级景区旅游人数128.3万人次。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地方财政收入21.73亿元,增长45.1%。其中,基金收入15.29亿元,增长5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3亿元,增长3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13亿元,增长33.3%;非税收入3.3亿元,增长30.9%。地方财政收入中,税务部门收入3.47亿元,增长37.9%;财政部门收入3.73亿元,增长25.1%;国土部门收入14.53亿元,增长53.3%。

全区财政总支出35.0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2亿元,增长6.0%;基金支出17.02亿元,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8亿元,增长45.5%。

全年全区税收收入总额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股份制企业5.23亿元,增长38.1%;私营企业0.24亿元,下降25.6%;个体经营0.07亿元,下降84.7%。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10300万元,比年初增长6.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84449万元,比年初增长13.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57194万元,比年初增长22.5%。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01842万元,较年初增加13420万元,增长4.6%。

八、教育、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62所。其中,幼儿园29所(公办园3所、乡镇小学附属园13所、民办园13所),小学17所(城区3所、乡镇14所),中学8所(城区3所、乡镇5所),特教中心1所(设于新盛小学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罗江职高),高等院校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5449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39%。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特教中心)在校学生15713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313人。“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达到100.16%;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1.7%。义务教育阶段特殊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16%。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特殊教育中心在校学生22人,中小学随班就读69人,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送教上门28人,缓(免)入学4人,未入学1人,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9.16%。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5004人,民办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6427人。高考参考1038人,本科上线率达62.6%。中考参考1664人,成绩为A等级达标学生人数358人,成绩为B等级以上的学生733人。

2021年财政补助各级各类学校公用经费1980.7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1517.42万元,公办普通高中学校323.03万元,公办幼儿园140.25万元。补助民办幼儿园办园经费97.10万元。补助53.60万元,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除作业本费。2021年投入1984万元实施罗江中学宿舍楼建设工程,投入1377万元完成区三幼新建工程、区二幼附属工程、实验小学改扩建等项目,投入336万元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投入26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专项发展。

2021年,罗江区教育局全面完成各项资助目标。其中,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共资助1289人次,发放资助金80.41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共计资助5408人次,共发放328.887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共计资助1933人次,共计发放49.725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共计资助1519人次,共发放助学金151.9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共计资助1519人次,拨付资金57.472万元。中职助学金共计资助793人,发放资金79.3万元;中职学校免学费共计资助5783人次,拨付资金563.8425万元;建档立卡特别资助共计资助59人,发放资金2.95万元。2021年为建档立卡大学专科(含高职)52名学生,发放补助20.8万元。

2021年,组织开展教育科研专项培训活动3次,培训课题研究骨干教师170多人次。全区学校课题研究呈现井喷状态,2021年省级立项5项,市级立项9项,区级立项33项;省级结题1项,市级结题6项,区级结题12项,获得省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8项,区级奖励16项。

2021年,各类教育技术活动成果显著。参加省、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65件作品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5件(项)、二等奖22件(项)、三等奖35件(项),罗江区教育局、略坪小学被评为市级“基层优秀组织单位”;被市科协遴选推荐的4件(项)作品均获得省级奖项,其中二等奖1件(项)、三等奖3件(项),罗江区教育局被评为省级“基层优秀组织单位”。

202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达到2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达到72家;新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10家,达到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3亿元。

2021年,罗江创新创业孵化园新入驻企业5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在孵企业总收入达到1.67亿元,在孵企业申请知识产权总数达到35件,获得授权数12件。2021组织申报国、省、市科技项目23项,立项14项,其中国、省级11项,市级3项。

指导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个。做实工业科技特派团,完成11项技术公关,申报15项专利,成功申报高企1家。指导1名企业人才申报德阳市领军人才,2名人才申报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新增德阳“英才计划”科技卓越人才1人。

2021年,“四上”企业R&D费用投入预计达到1.69亿元。

九、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

2021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书量67.276千册。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博物馆、展览馆2个,剧场、影剧院2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表6 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罗江区
一、文化
(一)艺术馆 0
(二)文化馆 1
(三)文化站 7
文化馆(站)服务人次 万人次 16.2
(四)剧场、影剧院个数 2
(五)艺术表演
1.艺术表演团体 3
2.艺术表演场所 0
3.艺术演出观众人次 人次 63000
(六)公共图书馆 1
1.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04.6
2.公共图书馆职工人数 6
3.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 千册 67.276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 0.27
古籍 千册 0
图书 千册 63.201
报刊 千册 4.075
4.发放借书证数 千人次 1.6
5.书刊外借人次 千人次 3.171
6.书刊外借册次 千册次 9.092
7.书架单层总长度 千米 4
(七) 博物馆、展览馆
1.博物馆、展览馆数 2
2.博物馆、展览馆建筑面积 平方米 3531
3.博物馆参观人次数 万人次 9.9862万(含庞统祠博物馆),其中免费参观约3.9万
(八)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平方米 103504
其中: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平方米 4312.67
(九)国民阅读情况
1.国民综合阅读率 %
2.各媒介综合阅读的人数 万人
(十)农村农家书屋数 万个
(十一)全年出版盲文图书品种数
(十二)儿童主要文化产品
1.儿童图书出版数 万册
2.儿童期刊出版数 万册
3.儿童音像制品数 万盘
4.公共图书馆少儿文献 万册 1
5.少儿阅览室坐席数 千位 0.002
6.少儿广播节目播出时间 时:分 54:00
7.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 时:分 0
8.动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 时:分 0
(十三)博物馆参观人次
1.文化类博物馆未成年人参观人次 千人次 14
2.科技类博物馆未成年人参观人次 千人次
二、广播电视
(一)广播
1.广播电台 1
2.广播覆盖人口 252000
其中:农村广播节目覆盖人数 万人 20
3.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 100
其中:农村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 100
4.节目套数 1
5.平均每日播出时间 时:分 24:00
6.本年制作广播节目时间 小时 1331
其中:新闻节目 小时 760
文艺节目 小时 515
专题节目 小时 8
服务性节目 小时 48
7.广播的乡镇 7
(二)电视
1.电视台 1
2.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 1
3.电视覆盖人口 252000
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 100%
5.节目套数 1
6.平均每周播出时间 时:分 112:00
7.自办节目时间 时:分 76:40
其中:新闻节目 每期8-15分钟 时:分 54:00
文艺节目 时:分 6:00
专题节目 时:分 5:00
服务性节目 时:分 11:40
8.通电视的乡镇 7
9.有线电视入户率 % 100
10.广播电视收视费 万元 421.76
11.广播电视广告费收入 万元 6.5
12.农村广电
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比重 % 4.8
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 7572
农村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 95
农村电视节目覆盖人数 万人 15.8
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 万场
三、体育
(一)体育场馆 1
1.体育场
2.体育馆 1
(二)使用场次 场次
1.体育场 场次
2.体育馆 场次 270
二、全年销售体育彩票 亿元 0.3870
三、全民健身
(一)全民健身路径 159
(二)全民健身工程 14
(三)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率(10省市抽样调查结果) % 35
(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90500
其中: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万人 4.3
四、体育指导
(一)各级体育社会团体 9
(二)社会体育指导站 15
(三)每千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

十、卫生健康

卫生机构。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5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75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70个。

卫生机构床位数。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639张。其中,各类医院927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82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张。

卫生技术人员。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81人。其中,医院638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1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2人。

婚前医学检查。2021年,全区登记结婚1950人,婚前医学检查1874人,男性937人,女性937人,婚检率为96.10%。其中,共检出生殖系统疾病人数48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42人);建议暂缓结婚26人;建议不宜生育0人。检出HIV感染6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4人)。检出梅毒感染15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11人)。检出乙肝病毒携带77人,乙肝患者5人。

孕产妇系统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显著提高,增至96.44%,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发生。辖区活产数1097人,产妇数1091人,住院分娩率99.91%;新法接生率99.91%(家中分娩1例)。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规范开展儿童保健管理。2021年,辖区7岁以下儿童9796人,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为9548人,管理率为94.46%。5岁以下儿童10152人,死亡4人,死亡率3.65‰;辖区3岁以下儿童4642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为4468人,管理率为96.25%。新生儿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1.8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65‰。

2021年,全区享受计划生育“两项制度”人员22751人(其中,奖励扶助21815人、特别扶助908人、再生育关怀项目22人、手术并发症6人),打卡直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扶助金2983.656万元。

表7 卫生健康

 

机构数(个) 编制床位(个) 卫生技术人员(人) 执业(助理)医师(人) 注册护士(人) 门急诊人次数(人) 急诊人次数 门诊人次数(人) 入院人数(人)
医 院 5 775 638 217 326 457380 47633 409747 23819
综合医院 3 545 443 148 235 327318 40166 287152 16900
中医医院 1 180 157 61 70 128243 7467 120776 5508
专科医院 1 50 38 8 21 1819 0 1819 141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57 341 561 268 182 982636 6006 976630 2008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5 30 61 28 25 48154 163 47991 986
卫生院 7 311 293 122 84 352679 5843 346836 19094
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 145 0 207 118 73 581803 0 581803 0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 30 82 39 15 10706 545 10161 1097
妇幼保健院(所、站) 1 30 33 19 9 10706 545 10161 1097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 1 0 44 20 6 0 0 0 0
卫生监督所(局) 1 0 5 0 0 0 0 0 0
合计-机构类别 165 1146 1281 524 523 1450722 54184 1396538 44996

 

十一、城镇建设

2021年,全区生活垃圾清运量33183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表8 城镇建设

 

指 标 名 称 计量单位 2021年 2020年
一、基础设施
1.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 万元
2.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 万平方米 143.06 143.06
3.排水管道长度 公里 119.67 117.73
4.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包括自备水源) 万立方米/日 6 6
5.供水总量 万吨 957.02 936.15
6.售水量 万吨 753.89 709.24
#居民生活用水量 万吨 403.71 383.30
7.用水人口 万人 7.54 6.25
8.用水普及率 % 99 95
二、供气
1.供气总量(人工、天然气) 万立方米 1748 1459
#家庭用量 万立方米 843 461
2.用气人口 6 4.54
3.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 404.07 390.35
#家庭用量 171.52 176.84
4.用液化气人口 1.46 1.42
三、面积
1.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9.47 9.47
2.城市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9.09 9.09
#居住用地 平方公里 2.05 2.0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平方公里 1.09 1.09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平方公里 0.52 0.52
工业用地 平方公里 2.00 2.00
物流仓储用地 平方公里 0.45 0.45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 平方公里 1.09 1.09
公用设施用地 平方公里 1.05 1.05
绿地与广场用地 平方公里 0.84 0.84
3.本年征用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0.32 1.54
#耕地 平方公里 0.22 0.94
4.绿化覆盖面积 公顷 408.43 407.26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公顷 408.43 407.26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3.13 43.01
5.绿地面积 公顷 330.67 330.47
#建成区绿地面积 公顷 330.67 330.47
建成区绿地率 % 34.92 34.9
6.公园面积 公顷
#公园绿地面积 公顷 86.84 86.70
7.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万元
8.城镇绿色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31.69 11.5053
四、保障房建设
1.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新开工套数 万套 0 0
保障性住房本年完成投资 平方米 0 0
#公租房 平方米 0 0
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 平方米 0 0
#公租房 平方米 0 0
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 平方米 0 0
#公租房 平方米 0 0
2.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实物保障户数(在保) 万户 0.1912 0.1808
3.公共住房租赁补贴户数(在保) 万户 0 0
4.实际开工的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套数(含货币安置户数) 万套 0.055 0.055
5.土坯房存量 0 572
6.农村危房改造户数 万户 0.0231 0.0059
五、城市环境
1.污水处理厂数 1 1
污水排放量 万吨 850.73 715.50
污水处理量 万吨 810.75 679.71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 95 95

 

十二、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支。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70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125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3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93元,增长12.0%。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2560人,回流人员再就业15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7%。

社会保险。2021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63万人,参加职工工伤保险人数2.3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10.67万人。

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涉及21454人,人均增加89.32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05元。

2021年,加大对社保卡发行情况的清理、三代卡的发行、社保卡功能应用宣传及服务,推广使用电子社保卡,累计制发卡23.86万张,镇、村(社区)及合作银行服务点54个。

2021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9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4万人。

2021年,医疗救助资助参保5172人、196.82万元。其中,低保3617人、126.21万元;特困1555人、70.61万元。救助5440人次、378.81万元,其中:低保439人次、32.66万元;特困564人次、36.88万元;建档立卡4207人次、135.25万元;一般贫困户230人次、174.02万元。

民政救助。年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0.52万人。其中,城镇0.24万人,农村0.28万人;年末城乡特困供养人员1520人。其中,城镇55人,农村1465人;年末临时救助累计665人次;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5个,床位1769张。其中:敬老院11个,床位1244张。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21年,全区优良天数324天,优良率为88.8%。

2021年,全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资料来源:公报中人口、财政、耕地面积、对外贸易、交通、邮电、旅游、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德阳市罗江区2021年经济运行分析

2021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完成。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根据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分别比全国、全省高0.2和0.1个百分点,比全市低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分别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比全省、全市低0.7和0.3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趋势稳步向好,GDP增速与国、省、市以及其他县(市、区)的差距逐季缩小,到四季度高于全国、全省,与全市差距从一季度的3.5个百分点缩小到0.4个百分点,与全市增速第一的县(市、区)差距从一季度的5.3个百分点缩小到0.7个百分点。

2021年各县(市、区)GDP增速对比(%)

县(市、区) 一季度 上半年 前三季度 全年
罗江区 13.0 10.5 8.9 8.3
旌阳区 16.7 12.4 9.8 8.8
广汉市 15.1 12.6 9.2 8.4
什邡市 18.3 13.1 10.5 9.0
绵竹市 17.0 12.7 9.9 8.8
中江县 16.7 11.4 9.2 8.7

(二)三次产业发展向好。2021年,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5.0亿元,比上年增长7.4%,居全市第1,两年平均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87.56亿元,比上年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4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居全市第2,两年平均增长7.9%。其中,重点服务行业保持较快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9%,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5%,高于全市19.1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59.0%,高于全市16.3个百分点。

2021年国、省、市、区三次产业增速对比(%)

指标

名称

一季度 上半年 前三季度 全年
全国 全省 全市 全区 全国 全省 全市 全区 全国 全省 全市 全区 全国 全省 全市 全区
第一

产业

8.1 10.3 10.4 10.7 7.8 8.0 8.1 8.5 7.4 7.2 6.9 7.3 7.1 7.0 7.3 7.4
第二

产业

24.4 14.1 14.2 8.6 14.8 10.2 10.4 7.6 10.6 9.2 9.7 7.0 8.2 7.4 8.3 7.0
第三

产业

15.6 17.6 19.9 20.9 11.8 14.1 15.3 16.5 9.5 9.8 10.5 13.3 8.2 8.9 9.5 11.2

三次产业占比由2020年的17.3:53.8:28.9调整为15.6:54.7:29.7,一、二、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4%、45.3%和39.3%,分别拉动GDP增长1.3、3.7和3.3个百分点。2021年,我区一、三产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全市“第一梯队”;11月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逐步趋好,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一季度提高了7.4个百分点,贡献和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2021年各县(市、区)三次产业增速对比(%)

县(市、区) 一季度 上半年 前三季度 全年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
罗江区 10.7 8.6 20.9 8.5 7.6 16.5 7.3 7.0 13.3 7.4 7.0 11.2
旌阳区 10.4 14.9 18.9 7.9 11.3 13.9 6.6 11.2 8.8 7.3 9.2 8.6
广汉市 10.7 14.4 16.5 8.3 10.8 15.3 7.0 8.8 10.1 7.3 7.9 9.2
什邡市 10.2 14.4 24.3 7.9 10.3 18.0 6.6 9.1 13.7 6.8 7.4 11.5
绵竹市 11.5 14.3 21.0 8.4 11.2 15.6 7.1 10.9 9.5 7.4 9.1 8.7
中江县 9.9 15.1 20.6 7.8 8.7 15.5 6.9 8.5 11.7 7.3 8.0 10.2

二、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2021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2.7亿元,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21.5亿元,增长5.1%。全区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3.6万吨,增长1.9%;林业产值0.3亿元,增长2.5%;牧业产值15.9亿元,增长12.4%。生猪产能恢复势头持续向好,四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24.8万头,增长3%;能繁母猪存栏2.7万头,增长23.6%,全年生猪出栏38.6万头,增长9.9%;猪肉产量2.86万吨,增长19.4%;渔业产值3.1亿元,增长5.1%。

(二)工业经济逐步回暖。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低1.7、1.9和2.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7%,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低1.4、2.4和1.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21年工业经济呈逐月回落态势,我区回落相对平稳,且随着PPI影响的逐步趋缓,我区工业经济逐步趋好,于11月止回为升,与国、省、市差距逐月缩小。全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14.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8%)、化学制品业(3.8%)、塑胶制品业(-10.4%)和金属制品业(3.3%)“五大主导行业”增加值增速“四增一降”,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的高速增长对全区工业经济形成有力支撑。从重点企业和新入规企业看,全区8家重点企业中有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拉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5.3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新入规企业26户,累计工业总值比上年增长175.8%,拉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5.5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2021年,全区全社会用电量1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工业用电量1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9%,高于全市2.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工业用电量的持续增长,折射出我区工业经济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三)投资保持稳步增长。2021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2%,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高9.3、4.1和2.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两年平均增长11.7%,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高7.8、1.7和1.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贡献突出,全年累计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456.9%,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0.7%,拉动投资增长6.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分别比上年下降3.9%和3.1%,降幅不断收窄,回升态势开始显现。

2021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2%,比全市高0.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4%,比全市高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

(四)消费需求持续释放。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别比全国、全省高5.6和2.2个百分点,比全市低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两年平均增长6.2%,分别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比全省、全市低0.2和0.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3%;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7.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餐饮收入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批零住餐四个行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9.6%、29.3%、42.7%和56.9%,增速均居全市第1。四个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6%,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

(五)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70元,增长8.5%,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4和0.2个百分点,比全市低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3元,增长10.3%,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比全市低0.1个百分点。

(六)外贸进出口增势强劲。1-11月,全区进出口总额8.96亿元,总量超过旌阳和中江,同比增长391.2%,高于全市372.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两年平均增长29.6%。其中,出口8.16亿元,总量超过旌阳、中江和市经开区,同比增长394.5%,高于全市362.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两年平均增长25.2%;进口0.79亿元,总量超过什邡,同比增长359.5%,高于全市37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两年平均增长171.7%。

(七)财税金融稳健运行。2021年,财税收入方面,地方财政收入合计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45.1%;税收收入总额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3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分别比全省、全市高20.1和19.5个百分点,居全市1,两年平均增长23.3%。区级税收收入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非税收入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9%。财政支出方面,财政支出合计35.05亿元,比上年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6.0%。金融方面,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1.03亿元,增长6.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8.44亿元,增长13.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5.72亿元,增长22.5%。

三、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2021年全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符合预期。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疫情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全区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不均衡,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一)工业包袱依然较重。工业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较大,2021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1.8%,由于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上涨、行业增加值率低、新进企业规模小、大中型企业少拉动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全区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有限。从当前工业运行现状分析,短期内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一是同期基数大。退库保留同期数企业,注销或停产企业预计拉低全区工业总产值。二是新增产能不足、结构不优。从近3年企业培育情况来看,新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同时,新建投产入规企业结构不优,建材、机械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占9成,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企业占比极低。三是缺乏大中型企业拉动。从我区现有企业生产规模看,真正能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型企业很少。龙头企业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投资增长仍存隐忧。一是项目投资进度慢,投资增量依托少。2021年,在库项目362个(含房地产项目15个),虽在库项目个数较多,但大部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量较小,贡献不大。二是工业投资隐忧待解。2021年工业投资持续低迷,比上年下降3.9%,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也由2020年的43.6%下降至2021年的38.1%。若虹基光玻设备采购、鸿晟药玻等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不能顺利推进,2022年我区工业投资仍难摆脱困境。三是房地产投资支撑势必减弱。由于2021年新进的6个房地产项目无投资同期数,致使2021年房地产投资畸高增长,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和拉动突出,在2021年高基数影响下,2022年房地产投资支撑势必大幅减弱。从当前情况分析,若2022年无新进项目,我区房地产投资将大幅降低。

(三)消费市场压力犹存。一是限上企业引领作用不强。我区限上商贸业规模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依然较小,仅占8.5%,缺乏引领示范效应。二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从在库企业数量和规模看,我区均位居全市最后,与其他县(市、区)相比不具优势。从退、入库企业规模看,退库企业规模大于入库企业。三是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受国内局部地区散发性疫情影响,线下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电商消费、虹吸效应、城乡富余劳动力区外就业等导致消费外流,制约消费持续回升。

(四)服务业发展短板明显。一是重点服务业行业门类缺失。按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办法,规上服务业中纳入增加值核算的8个行业门类,我区仅有3户2个行业,6个重点行业无规上企业样本,行业门类缺失导致在评估核算相关行业时会采用全市最低增速,不利于我区服务业总体数据评估。二是新入规企业规模小。规上服务业年底退库2户,新入库2户,数量上持平,但入库企业规模小,基本达规,无法提供较大增量。

四、下一步建议

2022年,全区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市、区党代会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助推罗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把依法统计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把握统计形势变化,随着《意见》《规定》《办法》《统计监督意见》等一系列加强统计工作文件的出台,体现了中央对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打击统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坚定决心。各镇、各部门要严格落实“管行业就要管统计,管统计就要管数据质量”的要求,压实统计监督责任,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切实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把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作为常态化工作,确保《统计监督意见》全面贯彻执行。

(二)把培育增量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建议经信、商务、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行政审批、税务分别从注册资本、纳税金额对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分类排序,建立“四上”企业培育库。对培育库内企业实施动态监测、跟踪服务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给予重点扶持。把握月度入库机会,成立工作专班,对有望升规纳统的企业(单位)一对一挂钩帮扶,盯紧抓实临界规模企业、竣工新投产企业,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稳产达产,争取达规一户入库一户。严格落实和兑现企业纳规优惠奖励政策,鼓励“个转企”“四下转四上”。加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沟通联系,争取企业注册在本地,以便纳规入统。

(三)把夯实基础作为固本之举,不断巩固全面发展内力。建议各行业主管部门坚持抓存量和抓增量并举,特别是在存量的提升和扩张上要下大气力,激发在库企业的发展潜力。投资方面,要加大对汉江新材料、虹基光玻、鸿晟药玻等重点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督促和指导企业加快项目推进,争取顺利入库纳统,贡献投资增量。工业方面,建立在库企业走访调研常态化机制,对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减产企业、停产企业分类制定帮扶措施。特别是要全面了解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商贸服务业方面,抓好行业发展梯队建设,尤其是缺项样本企业培育,同时,加大对重点企业(特别是一个企业代表一个行业的情况)的扶持引导,避免企业波动带动行业波动。鼓励农贸分离,支持专合社成立农产品销售公司;推广产销分离,鼓励有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在罗江注册成立独立销售公司进行产品销售,纳入限上商贸统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壮大职业教育机构体量规模,拓展消费群体,探索整合各大院校食堂、小卖部、门面出租,成立后勤服务公司;深化文旅融合,助推消费升级,围绕三国文化、调元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街景、美食等打造推介特色品牌,努力吸纳外地人口游玩在罗江、消费在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