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7月20日
2021年,北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干实事、抓重点、打基础、利长远,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天津市统计局统一初步核算,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GDP)为72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第一产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下降10.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8.4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工业增加值为310.6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58.9亿元,同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为0.7:49.6:49.7。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税收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4%。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收入11.1亿元,契税收入7.1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6.5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9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教育支出17.0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5.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9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9.3%。其中,以精雕数控机床、朝亚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0%。民间投资占比51.8%,位列全市第五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6.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6%。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2%,占全区投资的9.8%,本年新增入库项目85个;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4%,占全区投资的10.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8%,占全区投资的73.1%,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5.3个百分点。
新兴动能加速成长。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5.9%,以弗兰德、天士力医药、爱旭为代表的145家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全年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8%,占比位列全市各区第二位。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1%,占比位列全市第三位。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应用“一网通”平台办结事项7297件,其中一次办7028项,占96.31%;网上办7022件,占96.37%;马上办2918件(总件数3411件),占85.55%;信用承诺892件;应用中介超市206次。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1206项,落实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96项,承诺制清单327项,“网上办”负面清单42项,“一次办”负面清单20项。制定10000平方米以下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精简环节、压缩时限,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完成不动产权登记审批时间由原来不超过14个工作日,缩减至不超过10个工作日。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全年实现新增就业19922人。举办招聘活动306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236人次,发放就业培训补贴11991.1万元。落实稳岗留工政策,发放援企稳岗补贴资金3301.9万元,惠及4218家企业7755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8925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分别达18.5万人、16.7万人、16.9万人。十三五期间,加快“15分钟便民商圈”建设,新建改造24座农贸市场和800余家便民购物网点,圆满完成138个片区、474万平米老旧小区和远年住房改造,创建美丽社区31个、精品美丽社区2个,群众居住品质不断提升。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1.6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5.9亿元,牧业产值4.5亿元,渔业产值9325万元,林业958万元,服务业(农业)1317万元。产量方面,粮食产量4.8万吨,蔬菜产量5.6万吨,肉类产量6298吨,水产品产量3108吨,禽蛋产量8128吨,牛奶产量2.0万吨。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末,全区已实施高标准农田面积10.7万亩,耕地可灌溉面积16.7万亩,其中节水工程可灌溉面积12.14万亩。全区现有种植设施农业面积1.7万亩,其中2021年新建0.5万亩。全区现有设施农业面积9117亩,其中2021年新建5058亩。
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全区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潜心开发乡村文旅项目。其中,韩家墅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墅外桃源和庞咀村入选第三批天津市乡村旅游区(点),赵庄子村、韩家墅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弗里生现代化乳品加工厂建设项目”成功申报为2021年市级奶业集群项目。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310.6亿元,同比增长7.8%,对GDP的贡献率达47.7%,直接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06家,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550.1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利润总额70.6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保持盈利,13个行业利润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5.0%,高于全区20.4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9.0%,比上年末降低2.3个百分点。
表1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情况表 | |||
分行业大类 | 利润总额(万元) | 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元) | 营业收入利润率(%)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742 | 72.7 | 1.3 |
食品制造业 | 2334 | 152.9 | 1.3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903 | 19.0 | 7.0 |
纺织业 | -875 | 110.2 | -13.2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667 | 159.4 | 5.3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31 | 339.5 | 0.8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84 | 91.2 | -0.4 |
家具制造业 | 2765 | 42.6 | 9.0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3617 | 107.5 | 2.9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7550 | 94.5 | 6.9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703 | 128.8 | 9.5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286 | 156.1 | 4.1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55042 | 32.4 | 23.0 |
医药制造业 | 196379 | 40.0 | 25.0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41600 | 133.1 | 5.1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3305 | 72.3 | 2.4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5228 | 102.6 | 2.0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8750 | 633.3 | -0.5 |
金属制品业 | 18670 | 108.3 | 2.1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32689 | 115.6 | 8.1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0313 | 44.5 | 13.1 |
汽车制造业 | 52851 | 138.9 | 5.3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40301 | 192.6 | 3.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52158 | 152.7 | 1.8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756 | 293.0 | 0.4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19251 | 81.6 | 13.5 |
其他制造业 | 32 | 62.5 | 1.0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5669 | 22.9 | -11.8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250 | 31.3 | 24.7 |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8.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区现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34家,比上年增加20家,完成总产值50.4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在外省市完成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22.4%。竣工产值11.2亿元,同比下降8.7%。
四、批零住餐业、服务业
全年批零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0.7%,其中,限上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0.8%。金属材料、石油及制品、煤炭及制品和其他化工产品四大生产资料类限上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4.6%;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日用品和药品等生活类限上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8%。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2%。支撑北辰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汽车类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占限上社零额的82.9%。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4倍,线上活力显著增强。
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0.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1.9%,餐饮配送服务行业营业额增长28.1%。
全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2.8%,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9.4%,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7.6%。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增长较快,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2.2%、29.1%和19.6%。
-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77.0亿元,同比增长6.6%;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11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较去年同期提高28.7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5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3.7%,较去年同期提高121.3个百分点。
表2 202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情况表 | |||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本年完成投资 | 亿元 | - | 23.8 |
其中:住宅 | " | - | 17.0 |
房屋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449.8 | 24.1 |
其中:住宅 | " | 102.4 | 20.2 |
房屋新开工面积 | " | 192.6 | 7.6 |
其中:住宅 | " | 110.6 | -18.5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 | 114.8 | 12.1 |
其中:住宅 | " | 106.5 | 6.6 |
商品房待售面积 | " | 56.6 | 123.7 |
其中:住宅 | " | 35.6 | 83.5 |
- 金融、外贸
2021年末,全区31家银行存款余额为1140.9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为746.2亿元,比年初增加60.9亿元。贷款余额为1155.5亿元,比年初增加51.2亿元,存贷比101.3%,其中,投放区内贷款月末余额951.9亿元,比年初增加81.1亿元。
2021年末,全区实现进出口25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96.4亿元,同比增长25.2%,进口55.3亿元,同比增长17.6%。
七、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首都二环内优质产业转移,对接央企旗下二三级公司26家,全年落地京企央企11家,注册资本4.05亿元。积极调整产业链结构,按照“一链一策”要求细分成9条产业链,确定33个产业链龙头企业,80个重点产业链配套企业和55个重点产业项目,梳理任务清单58项,初步建立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名录。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等产业链专题活动及上下游企业各类对接会20场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成果12个,解决实际问题80个。
全力完善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体系。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82家,天津市雏鹰企业评价入库320家,瞪羚企业入库25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入库22家(数量全市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580家。水泥院、河北工业大学、建科机械、天锻压力机、天士力之骄药业等八家企事业单位的17项科技成果获得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3个。建科机械、吉达尔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七所高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中材粉体、建科机械等6家企业获批国家级和市级单项冠军企业,久日新材获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晨天自动化、爱旭科技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沃德传动、拓甫科技获批国家级和市级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示范,水泥院等3家企业获批市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捷强动力等4家企业获批市级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59个项目获得本年度智能制造扶持资金共计1.14亿元。
加快推进新基建建设。2021年,全力推进电力“1001”工程建设,完成电网建设任务28项,新建输电电缆线路101.8千米,新增变电容量14.6万千伏安,新立杆塔166基,工程项目总投资11.7亿元。完成新建通信基站78座,公共资源站址占比51.3%,直供电比例67.9%;完成现有基站5G升级改造124站。
八、能源与环境
2021年末,全区能源消费总量87.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8.7%,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率为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1.3万吨标煤,同比下降33.1%。
2021年末,全区绿化覆盖面积为3691.3公顷,园林绿化面积为3390.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6.6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8.5平方米。
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4,同比改善5.8%,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3%,达标天数比例68.6%,同比增加5.5%。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Ⅳ类及以上水体比例为100%,劣Ⅴ类水体断面全面消除,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排名全市第6名。
九、交通、文化旅游
全年货运量4651.8万吨,货物周转量868484万吨公里。客运量80.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899.6万人公里。截止2021年底,全区共配发道路运输营运证9370个,共计吨位128039吨。其中,2021年配发道路运输营运证2755个,共计吨位40479.5吨。完成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继续教育6837人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证件初学803人,网约车从业人员考试20312人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20612人。
积极开展公路养护工作,有效保障11条150公里383万平米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维修九园公路约15万平米,改造维修农村公路10公里,创建东赵庄路、平安庄路两条美丽乡村示范路。保障行政区域内232处红绿灯、353处电警、59处监控、191条355公里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正常运行。
2021年末,全区共有文化类经营场所63家,其中:娱乐场所14家,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39家,艺术品经营单位3家,文化表演团体7家。区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1个,区图书馆全年办理图书证5500余张,图书借还高达40余万册,累计进馆人数达到21万余人次。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送书下基层活动88场、“红色革命故事展览”52场。举办和谐文化大舞台等文艺演出27场,艺术“云”课堂98期,组织艺术培训课程83次,举办展览展示活动21场,开展传统文化普及与推广活动5场,全年共放映公益红色电影1512场,惠及群众7万余人次。完成民心工程小淀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和区级重点工作芦新河体育公园建设,完善镇街级体育公园8个、健身园10个、健身步道2条、多功能运动场5个,将全民健身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
十、教育、卫生
全区现有小学50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高中3所,完中校2所,中职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体育中学1所,成人学校16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青少年宫1所,科学技术馆1所,教师发展中心1所、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心1所、教育综合服务中心1所。幼儿园11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61所,民办园57所。在校学生78904人,幼儿园包括民办园及校内园所总计20212人,小学35318人,初中13274人,高中阶段6658人,中职学生3216人,特殊教育226人。公办教职工5284人,其中高中教师601人,初中教师1269人,小学教师2419人,中职教师213人,幼儿园在编教师497人,广播电视大学、青少年宫、教师发展中心、以及成人教育学校等非教学单位共有教师285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进展,推动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建设,医联体专家门诊全年累计提供诊疗服务1万余人次,上转、下转患者约2.3万例。分级诊疗改革成果代表天津市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典型案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继续深化,全区共计签约26万人,为居民提供特需医疗服务993次。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数字健共体“云管理”、“云药房”和“云服务”的上线运行,累计服务患者2.6万人次。启动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2021-2030年),实施25项政府惠民项目,累计完成妊娠期糖尿病、儿童先心病等各项筛查约8万余人次,筛查率均达97%以上。推进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项目,全区儿童孤独症累计筛查5372人,筛查率达99.7%。全力推行普惠制托育服务,打造2所托育机构成为普惠性示范项目,年增加托位120个。老龄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果园里社区和佳荣里社区荣获首届“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15家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养老机构签约覆盖率达100%。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6.4万人,乡村人口8.3万人,城镇化率为91.3%。全区户籍人口4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万人,乡村人口28.2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4.5‰,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比上年下降1.47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消费持续增长。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90元,同比增长7.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83元,同比增长7.6%。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0366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301元,同比增长10.1%。
[注:本文地区生产总值是天津市统计局统一初步核算数。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