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稳中有进、稳步提质。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14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148万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30407万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27591万元,增长7.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370元,同比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6.79∶9.72∶73.49调整为2021年的15.45:9.97:74.58。 年末全县总人口(户籍人口)14.4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6万人,乡村人口10.25万人。常住人口12.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2.77%。全年出生人口0.14万人,出生率11.18‰;死亡人口0.09万人,死亡率7.19‰;人口自然增长率3.99‰。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7 %。通过东西协作,提供就业岗位使2144名劳动力就业;全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注册563名,就业546 名;招聘208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实现就业、“三支一扶”人员 50名、特岗教师23名;举办网络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37个,需求人数258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329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建成扶贫车间64个,吸纳富余劳动力215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55万元。 二、农业 全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1706万元,同比增长0.3%,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558万元,增长2.1%。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3.82万亩,同比下降0.4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58万亩,下降0.74%;油料播种面积2.81万亩,下降1.67%;蔬菜种植面积0.76万亩,增长0.67;药材播种7.37万亩,增长0.63%。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41345.01吨,同比增加1497.26吨,增长3.76%。其中:夏粮产量15044.33吨,减少122.22吨,下降0.81%;秋粮产量26300.68吨,增加1610.46吨,增长6.52%。油料产量4981.94吨,增长0.88%;蔬菜产量9511.73吨,增长1.81%;中药材产量9665.05吨,增长1.8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9万亩(包括舟林局),同比增长138.17%,育苗面积1.07万亩,同比下降25.42%,花椒产量826.73吨,增长7.98%;核桃产量2062.92吨,增长0.42%;水果产量9390.55吨,增长1.0%。 全年牛存栏1.55万头,出售和自宰肉用牛1.18万头,同比增长-36%和0.59%;绵山羊存栏0.73万只,出售和自宰肉用羊1.02万只,同比增长-32%和0.4%;猪存栏5.32万头,出售和自宰肉用猪6.71万头,同比增长6%和1.9%;家禽存栏、出栏均高于上年。完成各类牲畜总增率29.11%、出栏率107.64%、商品率61.11%,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4.05、6.36、11.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3.5%。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5.3%。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发电量)114622万千瓦时,下降14.5%。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37万元,同比增长93.9%。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个,比上年增加2个。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558万元,同比增长2.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5849万元,增长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166万元,增长1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220万元,增长20.3%;金融业增加值20443万元,下降1.4%;房地产业增加值9983万元,增长5.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43371万元,增长7.0%。 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28050辆,其中:营运车辆235辆,非营运车辆27815辆;公交车86辆,出租车13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31.84万吨,同比下降4.1%,货运周转量8934万吨公里,下降3.9%;客运量83.44万人,下降5.6%,客运周转量65156万人公里,下降6.1%。 全年邮政行业完成业务总量120.43万元,同比增长21.65%。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 72525件,增长25%。全县共有邮政普遍服务网点 21个。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180万元,增长8.13%。年末固话用户10352户,增加16户;移动电话用户52505户,增加980户;互联网用户21013户,增加1611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83万元,同比增长5.1%。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604万元,增长5.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479万元,增长5.1%;按销售形态分:餐饮收入7963.5万元,增长80.1%,商品零售39119.5万元,下降3.1%。 全县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9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63个,电商企业18家,小微电商企业及个体网店200余家。全年电商平台农畜特产品交易额1147.2万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下降0.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8%。 全年共组织施工项目105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6个,减少1个。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0108万元,下降2.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941万元,增长6.55%,其中税收收入4488万元,下降2.46%;非税收入7453万元,增长12.8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2204万元,下降21.8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3.13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住户存款46.39亿元,增长6.0%;非金融企业存款5.78亿元,下降64.74%;机关团体存款19.92亿元,增长65.98%;财政性存款1.03亿元,增长56.23%。各项贷款余额47.07亿元,增长2.24%,其中住户贷款20.39亿元,增长6.3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6.67亿元,增长0.06%。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25.00元,同比增长10.80%。从四项收入构成看,全部呈上涨态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6442.85元,增长11.81%;人均经营净收入2230.30元,增长7.88%;人均财产净收入为31.88元,增长7.82%;人均转移净收入1120.47元,增长1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8.23元,同比增长6.3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6448.92元,增长5.96%。人均经营净收入1041.22元,增长8.52%。人均财产净收入896.68元,增长7.90%。人均转移净收入741.41元,增长14.1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呈现增长态势,人均消费支出7498.77元,同比增长5.60%。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八增”态势,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12.13元,同比增长4.6%。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17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5316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286人。 全年为10173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672.22万元;为2958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052.62万元;为659名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供养金445.49万元;为6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助96.72万元;为2507名困难残疾人和2604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811.02万元。全年实施临时救助19706人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6人次。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123对,收养登记0例。年末全县社会养老床位293张,投入运营的养老院4家。 九、教育、卫生健康和文化旅游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101所,其中:幼儿园56所,小学39所,普通中学7所,职中1所,电大1所;在校(园)学生(幼儿)23541名,其中幼儿园4953名,小学10610名,初中4833名,高中2302名,中职843名。双语中小学10所,在校学生3546名;寄宿制学校32所,寄宿学生10330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3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48%。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2个,其中,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21个,村卫生室、诊所242个,采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98张,执业(助理)医师245人,卫生护理员785人。 年末全县共有剧场、影剧院2 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公共图书馆1个。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0.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732万元。全县A级景区7处,建成旅游厕所、观景台、停车场等133座(个),建设文化旅游标杆村2个、全域旅游专业村16个,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401余家。 十、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县政府所在地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区域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良好(≦55分贝);道路交通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一级(≦70分贝);功能区噪声昼间等效声级范围在50—55分贝之间,夜间等效声级范围在40—45分贝之间。 全县气象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年平均降水量416.4毫米,比上年减少171.6毫米;年平均气温14.1℃,比上年上升0.4℃;年日照小时数1601.1小时,比上年增加133.2小时。 全年未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全年共发生1起风雹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346.71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6头;严重损坏房屋1户6间,一般损坏房屋2户8间,直接经济损失556.28万元。
注 :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21年《舟曲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按现行统计口径,不含农户投资,包括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部分。 [5]公报中增长速度均以上年为基年对比。 [6]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县医保局、县民政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电商数据来自县商务局;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县车辆管理所;公交车、出租车、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数据来自县交通运管局;邮政行业业务总量、邮政普遍服务网点数据来自县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总量、固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据来自县工信局;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舟曲县支行;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舟曲分局;气象雷达观测站点、卫星云图接收站点、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年日照小时数数据来自县气象局;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总人口、城镇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