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感 市 统 计 局
2022年4月15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打造副中心,争当排头兵”,“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孝汉同城、多元支撑”区域发展布局成势见效,全市经济实现持续稳定恢复,交出“全年精彩、全面精彩”圆满答卷,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2.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97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8.65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1.39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7:38.3:46.0调整为14.9:39.4:4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055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
价格运行保持平稳。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6%。分类别看,八大类的商品价格指数呈“三升五降”的态势。其中,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类商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6%、3.1%、2.5%;其他用品和服务、食品烟酒、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类商品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3%、0.8%、0.6%、0.2%、0.1%。
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36.40万户,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26万户,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03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15万户。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5.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36.14万吨,比上年增长1.5%,连续9年稳定在2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353.44千公顷,增长1.5%。
全年全市棉花总产量0.80万吨,比上年增长9.1%;油料总产量28.47万吨,增长6.4%;蔬菜总产量460.76万吨,增长5.2%;水果产量51.78万吨,增长3.0%。
全年全市生猪出栏287.34万头,比上年增长52.1%;家禽出笼8383.77万只,下降15.2%;禽蛋产量27.25万吨,增长3.6%。
全市水产品产量43.28万吨,比上年增长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926.42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市120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0%。其中,国有企业增长2.9%;股份制企业增长1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8.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18.8%。轻工业增长17.1%;重工业增长19.1%。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1%,制造业增长1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9%。
全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3.6%,产品销售率为96.8%,出口交货值比上年下降1.8%。全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纸塑包装、建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新材料等十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4.7%。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7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实现利润123.27亿元,增长12.3%。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65家,过20亿元企业14家。
全年全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0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年新签合同额657.60亿元,增长2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4.5%。按产业划分,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0.8%、33.0%和16.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5.6%、33.0%和27.6%。民间投资增长35.5%。补短板强功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9.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4%。
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55.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1%;商品房销售额247.48亿元,增长24.8%。
全年全市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41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0.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7.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1.97亿元,增长2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5.63亿元,增长18.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058.14亿元,增长21.8%;餐饮收入139.46亿元,增长24.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外贸出口115.0亿元,增长25.1%;进口20.0亿元,增长8.0%。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家,合同外资1.64亿美元,下降6.4%。实际利用外资3.59亿美元,增长22.7%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8074公里,比上年增长0.9%。其中高速公路475公里,一级公路385公里,二级公路1428公里,三级公路827公里,四级公路14959公里。全年新(改)建等级公路162公里。
全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快递业务量1.42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2.71亿元。全市电信业营业收入28.52亿元,增长6.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77亿元,增长34.5%。其中,税收收入106.24亿元,增长3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5.30亿元,下降4.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17.01亿元,比年初增加251.8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355.86亿元,比年初增加270.5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1850.50亿元,比年初增加248.62亿元。
全年全市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83.46亿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产险保费收入20.46亿元,增长4.6%;寿险保费收入63.00亿元,下降2.0%;赔款及综合给付金额24.72亿元,增长17.6%;赔付率及综合给付率29.6%,提高4.5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幼儿园696所,在园幼儿12.25万人;普通小学448所,招生4.66万人,在校生28.24万人,毕业生4.67万人;初中招生4.67万人,在校生13.13万人,毕业生3.8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36万人,在校生6.95万人,毕业生
2.1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05万人,在校生2.99万人,毕业生0.65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7.4%。
年末全市共建有10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含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家;3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含国家级企业技术(分)中心4家。
全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77个,省级以上质检中心2个。颁发有效认证证书3144张,获认证证书组织1255家。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44项,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08万台件。
全市地震基本站5个,地震烈度仪(一般站)26套。
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06.38亿元。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23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37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5.29亿元,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17.4%。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33家。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8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群艺馆)、14个博物馆;有120个乡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6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年送戏下乡896场,戏曲进校园459场,公益电影放映3.25万场。新增3A景区2家、农旅养融合示范点8个。
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86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0%,旅游综合收入176.45亿元,增长30.0%。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6个。其中:医院8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8个,乡镇卫生院113个,门诊部2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9个,其他卫生机构46个。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人员3.6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01万人,注册护士1.26万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床位2.87万张,其中医院1.98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2015.00万人次,出院人数74.06万人。
全市共有6个公共体育场、7个公共体育馆。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12793人,其中国家级89人。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各类全国比赛中,获冠军7项次、亚军5项次、季军6项次;在各类全省比赛中获冠军29项次、亚军40项次、季军35项次。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19.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6.5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2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03.6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07万人,出生率6.06‰;死亡人口3.44万人,死亡率6.8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4‰。
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11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6元,增长13.2%。
全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7.1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57.16万人,离退休人员30.0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66.99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1.7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1.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3.3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7.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52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16万人。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85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43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15万人,年末全市养老机构144家(不含军休所),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3.4%和70.7%。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92万亩,比上年增长2.1%。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12万亩,下降5.6%;房地产用地0.36万亩,下降38.6%;基础设施用地1.31万亩,增长41.9%。
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5.3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01万亩,占全部造林面积的45.7%。森林抚育面积22.83万亩。
全年全市孝感市中心城区PM10年均浓度58ug/m3,PM2.5年均浓度33ug/m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7%。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13个地表水断面累计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全年全市平均气温为17.7℃,比上年增长0.6℃。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123起,比上年增长64.0%,其中交通事故109起,工矿商贸企业事故14起。死亡123人,增长86.4%,其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8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15人。受伤44人,增长175.0%。直接经济损失1721.9万元,增长31.6%。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商品房销售额等数据来自市住建局;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体育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行孝感市中心支行;保费数据来自市银保监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机构、床位、人员等数据来自市卫健委;户籍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低保、社会服务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数据来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数据来自市医保局;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数据来自市发改委;市场主体、检验检测机构、省级以上质检中心、有效认证证书、获认证证书组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强制检定计量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建设用地、造林面积等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地震、安全生产等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价格、粮食、畜禽、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孝感调查队;其它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