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阳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保持稳步恢复态势,社会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21年,全市户籍人口1224589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77780人。全市常住人口88129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70054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5%。

根据阳江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阳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66.7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61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12.79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80.37亿元,同比增长5.1%。三次产业比重为20.1:30.8:49.1。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736元,同比增长5.2%。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65亿元,同比增长9.4%。

全年农业产值59.7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78万亩,比上年增加0.06万亩;粮食总产量27.46万吨,增加0.0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40.96万亩,增加1.62万亩;蔬菜产量43.27万吨,增加1.71万吨。花生种植面积17.35万亩,增加0.23万亩;花生产量2.73万吨,增加0.04万吨。水果种植面积32.42万亩,总产量28.25万吨,增加0.93万吨。

全年牧业产值55.86亿元,同比增长28.3%。全年肉类总产量13.43万吨,同比增长32.8%。其中,猪肉产量11.66万吨,同比增长53.5%;禽肉产量1.59万吨,同比下降30%。

全年林业产值6.89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19公顷。

全年渔业产值4.42亿元,同比增长0.6%。全年水产品产量3.47万吨,同比增长0.05%。

全年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72亿元,同比增长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比增长7.7%,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4.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同比下降4.9%,重工业同比增长5.2%。按主要行业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3.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7.9%;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9.8%,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9.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3.7%。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0家,实现总产值22.52亿元,同比下降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下降39.4%,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33.2%;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43.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1.79亿元,同比增长2%。商品房销售面积102.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2%,其中住宅10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7%。商品房销售额60.84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住宅59.3亿元,同比增长26.7%。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3亿元,同比增长5.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54亿元,同比下降6.1%;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3.19亿元,同比增长6.8%。批发业销售额61亿元,同比下降0.9%;零售业销售额81.7亿元,同比增长14.8%;住宿业营业额1.13亿元,同比增长10.6%;餐饮业营业额13.22亿元,同比增长15.5%。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7.81万元,同比增长52.6%。其中:进口总额22.63万元;出口总额15.18万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8万美元,同比增长220.23%。合同利用外资17万美元,同比减少98.3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1年全年公路运输货运总量3360.89万吨,同比增长32%。全年公路旅客客运量31.3573万人,同比减少67.66%。

全年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86486辆,同比增长9.6%。民用轿车保有量109000辆,同比增长14.9%。

全年固定电话用户8.9万户,同比下降0.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9.3万户,同比增长0.1%。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21.87万人次,同比增长23.4%,旅游总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8.6%。

八、金融

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1.03亿元,比年初增长5.71%,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30.63亿元,增长5.72%。在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余额340.81亿元,增长10.09%;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5.72亿元,下降14.28%;广义政府存款52.88亿元,下降3.86%。

全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01.44亿元,比年初增长12.55%。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1.44亿元,增长12.55%。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中,住户贷款225.64亿元,增长13.2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5.3亿元,增长10.6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1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2554人,比上年增长27.6%,在校生5693人,比上年增长12.4%,毕业生1210人,比上年减少14.4%;普通高中招生6126人,比上年减少10.36%,在校生18613人,比上年增加6.25%,毕业生4970人,比上年增加5.3%;普通初中招生15027人,比上年增长11.86%,在校生41767人,比上年增加8.4%,毕业生11903人,比上年增加11.09 %;普通小学招生14106人,比上年减少2.03%,在校生94135人,比上年减少1.11%,毕业生14871人,比上年增长12.09%;特殊教育招生41人,比上年增加32.26%,在校生163人,比上年增加12.41%;幼儿园在园幼儿36860人,比上年增长0.82%。

全年申请专利量492件,同比下降53%。其中,发明专利98件,同比增长24%;专利授权1件,同比下降92.3%。

2021年,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31.76亿元,比去年增长32.72%;营业收入231.45亿元,比去年增长37.39%;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209.1亿元,比去年增长31.89%。此20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投入7.48亿元研发费用,比去年增长18.89%;拥有的科技研发人员1064人,比去年增长19.69%。

至2021年,我市现有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7个,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阳江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现有阳江市新型研发机构1家,阳江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建设有广东省农村创新创业星创天地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1年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个,艺术表演团体机构 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

全年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人口覆盖率98%,广播电视混合人口覆盖率99%。新闻、出版等事业健康发展。

全年全市共有各类医院、卫生院34间,其中,市属医疗卫生机构5间,镇卫生院15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间,民营医院11间;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年末实有床位5808张,其中,市直属各医疗机构床位2296张,镇卫生院1331张。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30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94人,注册护士2433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4元,同比增长7.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2元,同比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9元,同比增长11%。

全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36362人,比上年增长3.93%;社会养老保险606400人,比上年增长0.6% ;工伤保险76035人,比上年增长6.19%;参加生育保险53348人,比上年增长3.07%;基本医疗保险1039163人,比上年下降1.93%。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154299.8万元,比上年增长8.14%。

全年全市有福利院1间,儿童床位200张,养老床位50张;敬老院17间,在院人数350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巩固中提高,低保保障面扩大,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964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根据气象监测资料显示,至2021年全市建成自动气象观测站共29个。2021年全年日照时数1751小时,全年降水量1659毫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53.6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7%。全社会用电量40.0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9%。其中,工业用电量28.6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9%。

全年完成退化林修复(含人工更新)造林1014公顷;封山育林773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939.51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68.33%。

全年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2.2万公顷。

全年全市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6个,日处理能力达8.63万吨。全市建成工业污水处理厂1个,日处理能力达0.5万吨。

全年城区产生生活垃圾量共9.4万吨,处理量9.4万吨,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全年市区大气六项污染物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12微克,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14微克,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为每立方米1.1毫克,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为每立方米119微克,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每立方米38微克,细颗粒物每立方米19微克,都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99.2%,综合指数2.65。

全年全市共发生生产经营类安全事故40宗,死亡19人,受伤28人,直接经济损失358.646万元。道路交通事故发生37宗,死亡16人,受伤27人;工矿商贸事故发生3宗,死亡3人,受伤1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各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本公报第一至第五项中的综合、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资料由统计部门提供,第六至第十二项的资料由其他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