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滕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滕州市统计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干就是担当”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统筹抓好“633”产业体系培育,着力在产业集聚、项目提质、要素保障、创新驱动上攻坚发力,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大幅提高。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8.49亿元,占枣庄比重达到44%;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77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390.28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380.44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为10.2:45.5:44.3,其中第二产业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0.0%、42.3%、47.7%,分别拉动GDP增长0.9个、3.6个、4.0个百分点。
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资金530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1亿元,直接扶持660人次创业,带动3300余人次就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完成各项专项职业能力培训1.4万人。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1%。八大类价格同比“四涨四降”,其中,交通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食品烟酒类、医疗保健类分别增长4.5%、2.4%、1.2%、0.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衣着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3.1%、0.9%、0.1%、0.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4.9%,鲜菜价格上涨9.3%。
表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以上年为100)
单位:%
指标名称 | 2021年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1 |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 100.5 |
消费品价格指数 | 101.5 |
1、食品烟酒 | 101.2 |
2、衣着 | 99.1 |
3、居住 | 99.9 |
4、生活用品及服务 | 99.9 |
5、交通和通信 | 104.5 |
6、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2.4 |
7、医疗保健 | 100.3 |
8、其他用品和服务 | 96.9 |
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当年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51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02万户,个体工商户1.45万户。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0.71万户,增加1.6万户,增长8.4%。其中,私营企业4.47万户,个体工商户15.79万户。注册资本2141.3亿元,增加382.3亿元,增长21.7%。民营市场主体培育良好,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51万户,新登记注册资本312.4亿元,新登记从业人员7.7万人。
二、重点战略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纵深推进。确立“633”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思路,积极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大千亿产业板块,形成了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家居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加快煤电、建材、食品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80亿元、300亿元、110亿元;山能鲁化成为枣庄市首家单体营收过百亿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联泓新科A股上市;蝉联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获评“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中国工业百强县。
重点项目建设加力提速。实施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528亿元,全年完成项目投资320亿元,42个项目竣工投产;22个枣庄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6.5亿元,超额完成56.4亿元;金晶节能玻璃产业链、恒仁玉米精深加工、北理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传化物流小镇、光大康养温泉小镇、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综合提升和聚酰胺6切片等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爱拉森高档非织造布生产、爱朵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7个项目列入2021年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优选项目名单,1个项目入选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4个项目列入省“补短板”项目,5个项目列入省技改项目。
乡村振兴实现全面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3.7万亩,小麦单产达到511.2公斤,位居全省第2位,被列入全省首批6个吨粮县之一,规划建设大白菜、大葱、绿萝卜、毛芋头等6个万亩级特色蔬菜基地。农业产业园区实现新突破,创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滕州马铃薯),总投资4.5亿元、占地600亩,高标准智能设施30万平方米的滕州新格林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工建设。新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家,山东福藤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片区8个、枣庄市级以上美丽乡村44个,美丽庭院2万户,实施农村供水提质工程50个,乡村嬗变由表及里、活力万千。开展“三资”清理专项行动,新增集体收入6323万元,村均实现增收5.51万元,新增“鲁担惠农贷”9.97亿元。
双招双引工作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新招引过亿元项目198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36个、过50亿元项目14个、过百亿元项目2个。投资215亿元的联泓新科一体化、投资103亿元的土发集团洪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投资60亿元的滕南片区一级开发、投资50亿元的智能家居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招才引智激发创新活力。深化“百家平台科创”工程,新建恒瑞磁电院士工作站、恒仁工贸专家服务基地等省级平台9家。开展系列“引智强企”活动,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1人,优选第二批青年人才97人。加大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力度,入选国家级人才2人、省重点扶持区域急需紧缺人才1人、枣庄英才13人。优化提升“滕州英才”工程,评选第四届“滕州英才”9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筹建枣庄工程技师学院,评选“金牌技能人才”11人、“滕州工匠”15人。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高质量运行人才窗口,高标准运行人才公寓,发放人才贷2020万元,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引进爱拉森高档医用护理用品、金精智能数控齿轮箱等过亿元项目15个,总投资额83亿元。3 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12 个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深入实施闲置和低效用地清理行动,整合盘活泰通车业等项目9个,盘活土地719.7亩。滕州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复,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72.01亿元,增长12.7%。其中,种植业107亿元,增长11.1%;林业0.78亿元,增长14.1%;牧业29.25亿元,增长21.7%;渔业8.86亿元,增长21.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26.12亿元,增长7.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9.89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产量80.08万吨,增长1.6%,单产500.85公斤/亩,增长1.4%。全年蔬菜种植面积86.39万亩,增长2.2%;产量360.43万吨,增长6.0%。全年生猪出栏26.02万头,增长61.5%;家禽出栏1428 万只,增长0.5%。全市水产品产量4.09万吨,增长3.3%。
林业事业稳步发展。投资14.83亿元,完成10个片区42个重点项目。全年新造林10560亩,其中荒山造林4583亩,境内荒山全部“清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000亩;修复湿地1380亩,新建界河生态长廊25公里,建设提升环城绿道、绿色生态廊道77公里;新增经济林面积2700亩,林下经济1000亩,建成经济林高产示范园2处,提升苗木花卉产业基地1000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到30.8万亩。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营业收入增长31.9%,利润总额增长247.7%,营业收入利润率10.3%。全市32个在统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5.6%。全市规上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总产值分别增长57.7%、31.2%、29.5%、72.1%,占全市总产值比重分别达38.1%、10.4%、16.9%、0.5%,拉动全市产值分别增长18.3个、3.3个、5个、0.3个百分点,产业调整步伐加快。
工业产品稳定增长。62种产品中有33种产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53.2%。其中,玻璃纤维制品、电力电缆、白酒、金属紧固件、平板玻璃、金属成形机床、钢丝、棉纱分别增长77.2%、77.2%、43.6%、42%、28.3%、26.4%、24%、22.5%。
表2:2021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同比增长(%) |
精甲醇 | 万吨 | 150.6 | -10.7 |
原煤 | 万吨 | 294.4 | -9.8 |
白酒 | 千升 | 2760.0 | 43.6 |
金属紧固件 | 万吨 | 7.9 | 42.0 |
水泥 | 万吨 | 583.1 | 10.8 |
纯苯 | 万吨 | 16.3 | -11.5 |
钢丝 | 万吨 | 24.4 | 24.1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1609.3 | 28.3 |
金属切削机床 | 万台 | 2.7 | 9.5 |
建筑业发展实力增强。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00家,比上年增加9家,建筑业总产值159.70亿元,增长4.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71万平方米。建筑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过5亿元(含10亿)的企业6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45个在库项目本年完成投资超亿元,其中,30万吨/年己内酰胺、京台高速公路(滕州段)、传化物流小镇、滕州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馆、正威华能金属新材料等项目年投资额超3亿元。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增长21.2%,占全市投资比重达38.8%,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1%,制造业技改增长11.5%,山东华电滕州电化学储能项目、金晶节能玻璃产业链等项目建设进展快。“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5%,民间投资增长90.1%。
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2.74亿元,增长16.0%;其中,住宅投资98.22亿元,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面积200.4万平方米,增长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0.1万平方米,增长5.5%。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加速复苏。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7.81亿元,增长15.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39.22亿元,增长18.3%。分消费类型看,批发零售业增长14.6%,住宿餐饮业增长23.5%;分地区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
消费升级加速提升。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业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36.9%和29.1%。在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较快增长的同时,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加快,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1%,通讯器材类增长55.6%,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2%,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8.5%。
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51.9亿元,增长48%。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建设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处、市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处、镇级电商服务站16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00个;打造“滕韵佳物”“滕味善品”两大电商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农特产品企业参加义乌电博会、济南电博会等各类展会节会等,扩大滕州农特产品销售量,大力促进农产品上行,5镇8村被阿里巴巴研究院认定为淘宝镇淘宝村;实施淘宝直播“村播计划”,开展直播电商培训,举办各类直播培训65期、2000余人次;通过商邮交快合作模式,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快递进村”服务全覆盖。
七、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0.6亿元,增长25.6%,其中,出口57.3亿元,增长26.3%;进口3.3亿元,增长14.3%。全市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87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59家,进出口贸易涉及15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互联网+外贸”战略,实现枣庄市首单跨境电商9710新模式出口业务,推动8家企业实现跨境电商出口业绩;积极搭建外贸发展平台,开通滕州市欧亚班列,依托嘉誉商贸城成功申建公用型保税仓库,引进设立枣庄青滕国际商贸助力我市小微企业开展出口业务,实现业绩回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山东出口商品(欧盟)云展会等线上线下展会20余个,大力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利用外资创新高。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1家,增资2家,实际到账外资1.004亿美元,增长48%。先后组织企业参加青岛峰会、上海进博会等各类省市外经贸招商活动20余场,成功签约外资项目7个。按照“储备有效线索、推进落地项目、加快外资到账”要求,当年储备成熟项目线索16个,推动开工落地项目9个,促进外资到账项目18个。
八、交通、邮政和通信
交通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京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车运营,滕州新北出口正式启用,滕龙路、龙岭路、大同北路3条北出口连接线同步投入使用。完成了16条90公里县乡路提升和5座危桥改造,打造了34公里莲青山美丽农村路示范样板区、16公里古薛河北辛文化旅游路示范样板区。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49.5公里,其中,国道94.6公里、省道235.1公里,乡村公路3119.8公里。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7.61万辆,增长1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4.62万辆,增长20%。民用汽车中,载客汽车27.54万辆,载货汽车2.57万辆。营运车辆 1.2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0.13万辆,载货汽车 1.10万辆。
邮政通讯健康发展。全年发送函件7.7万件,特快专递110.56万件,报刊杂志1116.19万份。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86亿元,增长3.9%。完成包裹业务545.9万件,快递业务656.4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2535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3.66万户,互联网用户50.63万户。
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累计开通公交线路75条,实现了行政村(居)2公里以内公交线路全覆盖。打造交邮、交快线路6条,在25条公交线路开通托运服务,形成了2个市级分拨中心、17处镇级配送站、1002处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共同组成的市、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乡镇物流通达率达100%。
九、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运行保障稳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30亿元,增长10.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46亿元,增长16.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9.51亿元,增长31.1%。其中,民生支出62.7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8.9%,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银行存贷款总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59家,其中银行14家,保险机构36家,证券公司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2家。年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686.81亿元,较年初增加87.13亿元,增量突破80亿元大关,比去年多增25.70亿元,同期增量、增幅均创近五年新高。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948.22亿元,存款总量突破9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6%。
企业上市挂牌取得新突破。成功入选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县,深入开展企业上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12家上市后备企业与券商签约进入规范辅导期;15家企业完成股改并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渤瑞环保、腾达紧固接受山东证监局上市辅导;2家企业启动新三板挂牌工作。
保险事业稳中有进。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66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8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7.72亿元。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步推进。全市共有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信用互助业务,累计发放互助金60笔、238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驱动不断发力。新认定省院士工作站1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新认定枣庄市技术创新中心9家、枣庄市重点实验室10家、枣庄市新型研发机构3家、枣庄市众创空间3家。10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重点科技计划,其中2个项目入选省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获批国家火炬计划人才1名,引进外国专家12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全年专利授权总量299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0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总量621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累计190件。全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6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9家,达到123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5.26%,提高6.14个百分点。
质量强市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山东优质品牌22个、山东知名品牌11个、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8家,滕州市创建山东省优质煤化工产品基地上榜,2021年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价值10强,位列第7,品牌价值高达216亿元。新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6个;通过验收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个、省级标准化试点1个;新提交1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申请;新立项3个山东省标准化试点项目。截至年末,马德里国际商标达到4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中国驰名商标11件。326家企业累计上报 1356项标准,涵盖1614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290个,行业标准124个,地方标准5个,企业标准929个,团体标准 8个。全市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有362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16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245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组织277家。
教育事业优质发展。年内投资3亿元,完成实验小学荆河路校区、滕州一中东校扩建一期工程建设,化工技师学院原址局部改建成九年一贯制荆泉学校,新建了北辛街道北辛路学校初中部、辅华高级中学。实验幼儿园樱花苑园、北辛街道中心幼儿园2处公办园新建使用,级索中心园等3处幼儿园完成主体工程,小区配套园及时移交,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施省职教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扎实推进提质培优项目28类、38个,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成立山东省高端装备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谋划筹建“枣庄工程技师学院”,启动1500亩新校区建设。
表3: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情况
学校数(所) | 在校学生数(人) | 毕业生数(人) | 招生数(人) | 教职工数(人) | |
一、高、中等学校 | 2 | 24592 | 5162 | 8037 | 1179 |
二、中等职业教育 | 6 | 14583 | 3365 | 4800 | 815 |
三、基础教育 | 514 | 290623 | 71822 | 74674 | 22869 |
普通高中 | 10 | 31262 | 9803 | 10679 | 3105 |
普通初中 | 38 | 59885 | 17174 | 21979 | 5154 |
普通小学 | 203 | 138698 | 20680 | 23659 | 9019 |
学前教育 | 263 | 60778 | 24165 | 18357 | 5591 |
四、特殊教育学校 | 1 | 124 | 33 | 35 | 44 |
十一、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金蜗牛房车营地、巧林新榫卯积木项目建成运营;23个在建重点文旅康养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2.37亿元;新注册文化创意企业1255家,新增5个规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全市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22家,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举办第十八届微山湖湿地红荷节、第十三届温泉文化旅游节、第五届鲁班文化节、第五届滕州书展等节会活动,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发放“文旅惠民电子消费券”100万元。
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高。持续开展“文物保护利用进村居”及“乡村记忆”工程,完成柴胡店十间楼等10处乡村文物展览馆陈列布展,建成圈里村绳艺馆等40余处乡村记忆馆、村史馆、民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岗上遗址成功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奖”,北辛遗址、庄里西遗址等九个项目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市馆藏文物达到72000件(套),国家一级文物61件。总投资2916万元的龙泉文化广场综合提升项目如期竣工并结项;总投资6.68亿元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馆进展顺利;200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提升改造顺利完成。完成送戏下乡演出1190场,举办“庆国庆”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完成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19场。全市拥有备案注册庄户剧团60余家,从业人员1100余人。
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无线数字电视达到24套电视节目,覆盖境内85%人口。《滕州日报》订阅达到1.1万户,发行量达到2.6万份。
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163家,其中,医院34家,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7家,公共卫生机构5家,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073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9318张,全年各类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服务940.66万人次,提供住院服务29.2万人次。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建成高标准室外健身长廊一处和无人值守室外健身房。全年承办省级以上赛事赛会1项,举办全市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60余次。组队参加枣庄市十运会群体组比赛、枣庄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300余名运动员参加16项比赛,获得21个单项冠军。组队参加枣庄市第十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比赛。约420名运动员参加18个大项比赛,取得金牌、总分双第一。我市8名运动员参加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1银1铜。全市注册登记的体育协会19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到近5000人,健身活动站点达到1369处。
十二、城乡建设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4亿元。重点实施荆河东路建设、大同北路建设、墨子湖隧道及引道建设等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3个,完工44个;同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供热管网、供气管网、给排水管网等配套工程建设,新增供气管道长度211.82公里,新增供热管道长度268.07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100%,供热面积达3132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园游园6处、口袋公园30处,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70.25万平方米,绿道长度达到137.28公里。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约21.5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3.6%以上。累计建成综合管廊22.85公里。54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受益居民约2万户,改造面积约19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亿元。
水利建设高标准推进。完成各类水利投资3.2亿元。城河、十字河高分通过全省美丽幸福河湖达标验收,户主水库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山水林田大会战”项目完成界河全线25公里治理,对3处漫水桥维修改造,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高标准规划设计了界河生态文化廊道建设,指导沿线三镇开展河道披绿。日供水能力4万方的东沙河水厂完成境内输水管线15.6公里铺设;供水管网改造春秋阁小区等区域7.3公里;实施50个村的农村供水提质工程及43个无集中供水设施村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
高铁新区建设成效显著。鑫迪一期(续建)项目完成建设并投产运营,深化与山东土发集团投资50亿元的智能家居建材产业园的合作,培育壮大建材产业集群;三维钢构项目已开始厂房建设;微纳中科已完成场地平整,正准备进场施工;天安数码城项目配合市规划部门完成项目初步选址。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新校区分析系教学楼完成建设;卫生院项目完成建设;天然气管网扩能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建设和大型设备进厂及安装;高铁新区南部区域污水干管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
十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气象、地震
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坚持以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为核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严格防范水环境风险,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北沙河王晁桥、城郭河群乐桥、新薛河洛房桥3条国控河流断面各项指标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细颗粒物浓度均值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为8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9.8%;二氧化硫浓度均值为1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7.6%;二氧化氮浓度均值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1%;臭氧浓度均值为17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综合指数为4.71,同比改善12.3%;空气优良天数为231天,优良率63.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长期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环境执法监管不断强化。对列入执法检查正面清单的31家企业,减少现场执法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轻微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企业,采取“首次不罚”或“首次轻罚”措施。实施“全天候”线上监管、“网格化”线下巡查,坚持日常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相结合的方式,出动执法人员2100余人次,检查企业1500余家次,立案 131件,罚款2965.5万元,移交公安机关32件,治安拘留25人、刑事拘留34人。
用电量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83.66亿千瓦时,增长8.3%。其中,工业用电量61.45亿千瓦时,增长8.0%。据滕州供电部数据显示,2021年,滕州供电部售电量39.79亿千瓦时,增长8.0%。其中,全行业用电量29.19亿千瓦时,增长12.5%;城乡居民用电量10.60亿千瓦时,下降2.7%。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7起、死亡6人。其中,交通运输业事故5起、死亡4人;火灾事故15起、死亡0人;地面企业事故7起、死亡2人。
灾害防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平均气温15.6℃,比常年偏高1.1℃。极端最高气温为37.0℃,出现在6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5.3℃,出现在1月7日。年降水量为995.8mm,较常年偏多300.8mm。年日照时数为2036.8小时,比常年偏少233.8小时。本年度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偏少。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已建成Ⅱ类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4处,占地面积共计约48.1万平方米,震时可临时疏散安置31.9万人。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防震逃生演练,积极创建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十四、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53.11万户,总人口17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13万人。总人口中,男性93.15万人,女性83.3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157.3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9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27万人,出生率7.22‰;死亡人口0.62万人,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3.72‰。
表4:全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 年末数(人) | 比重(%) |
全市总人口 | 1764971 | 100.0 |
其中:城镇 | 891251 | 50.5 |
乡村 | 873720 | 49.5 |
其中:男性 | 931521 | 52.8 |
女性 | 833450 | 47.2 |
其中:0-17岁 | 393851 | 22.3 |
18-34岁 | 385495 | 21.8 |
35-59岁 | 632723 | 35.9 |
60周岁及以上 | 352902 | 20.0 |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30元,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705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01元,增长10.6%,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0,比上年缩小0.06。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开展企业参保、缴费、职工退休、待遇领取“一件事”打包办理,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加强社保网上办、掌上办宣传力度。累计征收各项社保费28.6亿元,发放各项社保待遇33.73亿元。年末全市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31个,拥有床位7508张,入住人数2811人。最低生活保障救济1.4万户、2.49万人,其中城市1450户、2668人,农村1.25万户、2.22万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270.67万元。城乡特困人员6299人, 全年发放救助供养金6317.41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179.5万元。全市福利彩票网点141个,福利彩票销售额1.32亿元。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最终核实数以《滕州统计年鉴2022》公布的数据为准。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来自市公安局,市场主体数据、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行政审批中心,粮食产量、价格、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滕州调查队,“633”产业体系、重点项目建设数据来自市发改局,乡村振兴数据来自市委农办,人才数据来自市委组织部,进出口、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邮政通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市税务局,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滕州市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金融服务中心,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体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局,社会保险、就业数据来自市人社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融媒体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来自市住建局,水利建设数据来自市水务局,交通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公路局,农业农村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发展中心,环境保护数据来自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