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统计局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巩固拓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811.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2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72.37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增加值132.66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456.83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3]结构为10.1∶33.6∶5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0863元(折合14084美元),比上年增加11378元。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GDP)构成
| 
 指 标  | 
 绝对数(亿元)  | 
| 生产总值 | 
 811.41  | 
| 其中:第一产业 | 
 82.21  | 
| 第二产业 | 
 272.37  | 
| 第三产业 | 
 456.83  | 
| 其中:农林牧渔业 | 
 83.89  | 
| 工业 | 
 132.66  | 
| 建筑业 | 
 139.86  | 
| 批发和零售业 | 
 84.57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1.97  | 
| 住宿和餐饮业 | 
 13.87  | 
| 金融业 | 
 30.56  | 
| 房地产业 | 
 83.08  | 
| 营利性服务业 | 
 100.95  |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90.00  |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8.5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是34.1万人,增加1.7万人。常住人口89.3万人,增加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82%,提高3.84个百分点。

2021年末全县人口及构成
| 
 指 标  | 
 年末数 (万人)  | 
 比重 (%)  | 
| 
 年末常住人口  | 
 89.3  | 
 —  | 
| 年末户籍人口 | 
 108.5  | 
 100  | 
| 其中:城镇(户籍) | 
 34.1  | 
 31.4  | 
| 乡村 | 
 74.4  | 
 68.6  | 
| 其中:0-17岁 | 
 19.5  | 
 18  | 
| 18-59岁 | 
 68.4  | 
 63  | 
| 60周岁及以上 | 
 20.6  | 
 19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17人,新增农民工就业1.5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以内。
规模以上工业[6]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9.3亿元,增长34.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0%;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32.6亿元,增长29.2%。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县18户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纳入统计,比上年增加4户,实现商品网上零售额[7]18.5亿元,增长116.3%。全年实现税收收入(全口径)72.5亿元,比上年增加7.1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3.8%。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3679户,比上年增长5.9%。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6.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9%。其中,粮食作物11.12万公顷,与上年同期持平;蔬菜2.37万公顷,增长4.4%;油料2.4万公顷,增长6.2%;瓜果0.13万公顷,增长8.3%;棉花0.12万公顷,下降53.8%。
全年粮食总产量62.48万吨,同比下降0.3%。其中,稻谷产量48.11万吨,下降1.0%;小麦产量10.46万吨,增长3.6%。蔬菜产量60.93万吨,增长4.1%。油料产量7.22万吨,增长6.3%。瓜果产量4.5万吨,增长6.4%。棉花产量0.09万吨,同比下降50.0%。
年末生猪存栏量24.5万头,比上年增长53.3%,出栏量47.44万头,比上年增长21.4%。肉类总产量8.07万吨,增长8.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1万吨,增长19.2%。禽蛋产量5.25万吨,下降2.8%。牛奶产量6.75万吨,增长29.9%。
2021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 
 产品名称  | 
 绝对数(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 粮食 | 
 62.48  | 
 -0.3  | 
| 油料 | 
 7.22  | 
 6.3  | 
| 其中:油菜籽 | 
 4.99  | 
 5.1  | 
| 棉花 | 
 0.09  | 
 -50.0  | 
| 蔬菜 | 
 60.93  | 
 4.1  | 
| 瓜果 | 
 4.5  | 
 6.4  | 
| 肉类 | 
 8.07  | 
 8.1  | 
| 其中:猪牛羊肉 | 
 4.1  | 
 19.2  | 
| 牛奶 | 
 6.75  | 
 29.9  | 
| 蛋类 | 
 5.25  | 
 -2.8  |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0.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1%。农用拖拉机3.62万台,下降4.64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0.29万台,减少0.34%;联合收割机0.25万台,减少2.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3.94万亩。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5户,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从行业增加值比重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6.7%)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同比增长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6.7%)实现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9.5%;金属制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2.0%)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28.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39.9亿元,比上年增长8.3%。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179户,比上年增加29户。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3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31.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房屋竣工面积65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6%。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97亿元,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11.6%;金融业增加值30.56亿元,增长9.3%;房地产业增加值83.08亿元,增长26.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90.95亿元,增长9.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160户,增加25户,实现营业收入142.0亿元,增长25.2%,其中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1.7%。
全年旅客运输量2395万人,下降7.7%;货物运输量[9]2055万吨,下降8.5%。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108万吨,下降17.1%。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8.8亿元,比上年增长8.6%;邮政业务总量1.8亿元,增长19.5%。快递业务量0.25亿件,增长4.2%,实现快递业务收入6764.9万元,增长18.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6.59万户,比上年减少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5.58万户,增长18.31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40.99万户,增加5.33万户。
全年可统计旅游接待人数6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5%,旅游综合收入41.3亿元,增长340%。全县星级以上农家乐点21个,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5处。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7.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6.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9%、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28.8%。
全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292个,比上年增加28个。其中,本年新入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117个,同比减少34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商品房销售面积209.1万平方米,增长78.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9.1万平方米,增长70.5%。房屋销售额236.6亿元,增长78.3%,其中住宅销售额189.1亿元,增长48.0%。
2021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 
 指 标  | 
 单位  | 
 1-12月  | 
 同比增长(%)  | 
|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 | 
 万元  | 
 1272328  | 
 3.1  | 
| 二、本年购置土地面积 | 
 万平方米  | 
 31.3  | 
 -64.1  | 
| 三、商品房面积 | 
 
  | 
 
  | 
 
  | 
| 1、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641.7  | 
 9.4  | 
| 其中:新开工 | 
 万平方米  | 
 200.6  | 
 24.8  | 
| 2、房屋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58.3  | 
 12.4  | 
| 3、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209.1  | 
 78.0  |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89.1  | 
 70.5  | 
| 4、房屋销售额 | 
 万元  | 
 2366389  | 
 78.3  | 
| 其中:住宅 | 
 万元  | 
 1891415  | 
 48.0  |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7.1亿元,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4亿元,增长7.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58.7亿元,增长15.0%;餐饮收入56.8亿元,增长23.7%。

年末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10]225户,与上年增加29户。全年累计零售额超亿元企业(单位)17户,增加3户。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43.3%,粮油、食品类增长32.8%,烟酒类下降21.0%,日用品类增长10.4%,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下降2.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9.1%,家具类下降18.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4.6%,中西药品增长22.5%。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631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出口总额56160万美元,增长26.3%;进口总额7014万美元,下降21.5%。
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1个,协议总投资648.9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7个。新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72个,总投资296.5亿元。全年累计新成立外商投资企业数4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600万美元,增长7.6%。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税收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0亿元,同比下降5.0%,其中与民生相关的重点支出7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7%,民生保障支出基本稳定。从重点支出项目看,教育支出15.7亿元,同比增长9.1%,农林水支出15.5亿元,增长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0亿元,增长8.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5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7.5亿元,增长20.4%。其中,住户存款462.1亿元,增长15.7%;非金融企业存款132.7亿元,增长25.2%;广义政府存款113.2亿元,增长12.9%;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45.0亿元,增长125.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3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8.3亿元,增长16.2%。其中,住户贷款389.5亿元,增长15.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43.7亿元,增长16.7%。
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增减
单位:万元
| 
 指 标  | 
 12月末  | 
 比上月末 增减  | 
 比年初 增减  | 
|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 
 7530711.4  | 
 -31106.7  | 
 1274687.8  | 
| 其中:境内存款 | 
 7529799.7  | 
 -31130.8  | 
 1274750.3  | 
| 1.住户存款 | 
 4621313.4  | 
 42147.9  | 
 628182.4  | 
| 2.非金融企业存款 | 
 1326815.1  | 
 14463.3  | 
 267222.8  | 
| 3.广义政府存款 | 
 1131606.5  | 
 -88054.1  | 
 129281.2  | 
| 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 
 450064.7  | 
 312.2  | 
 250064.0  | 
|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 
 6331815.1  | 
 63688.8  | 
 882593.4  | 
| 其中:境内贷款 | 
 6331658.6  | 
 63689.1  | 
 882596.0  | 
| 1.住户贷款 | 
 3894664.8  | 
 59734.8  | 
 534113.9  | 
| 短期贷款 | 
 830945.4  | 
 -4520.0  | 
 138197.9  | 
| 中长期贷款 | 
 3063719.4  | 
 64254.9  | 
 395916.0  | 
| 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 
 2436993.8  | 
 3954.2  | 
 348482.1  |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37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82元,增长1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8元,增长10.6%。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 7.95万人、8.81万人、6.56万人和8.42万人,全年失业基金累计支出4547.54万元。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32.54万人,领取待遇人数17.2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04万人,参保率99.03%。
年末96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600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6468人。全年医疗救助102399人次,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0888人次。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全县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其中普通中专5所。普通高中14所,普通初中23所,小学47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0848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797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34851人,小学在校生4990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04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18人。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04.8%,小学毛入学率83.2%,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4%。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8.5万人,其中城市5.8万人、农村2.7万人。
2021年全县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 
 指 标  | 
 招生数 (人)  | 
 在校生数 (人)  | 
 毕业生数 (人)  | 
| 中等职业教育 | 
 6880  | 
 20848  | 
 7056  | 
| 
 普通高中  | 
 8928  | 
 27978  | 
 9415  | 
| 普通初中 | 
 10518  | 
 34851  | 
 12303  | 
| 小学 | 
 8360  | 
 49908  | 
 8784  | 
| 学前教育 | 
 8410  | 
 23044  | 
 7689  | 
| 特殊教育 | 
 11  | 
 218  | 
 41  | 
全年专利授权2823件。全县共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2021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7家,其中,首次认定49家,再认定28家。
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分馆 20个),博物馆6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2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有县级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72.4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6463平方米。
十一、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20个,其中医院1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村卫生室243个,门诊部25个,诊所、卫生所及医务室10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9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96人,注册护士177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0.46万张,其中医院床位0.29 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0.17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3292994人次。
年末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9个(县社会福利院1个与18个乡镇敬老院),床位3460张(其中县社会福利院80张),收养各类人员1385人(其中福利院21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中心(站)269个,其中乡镇级社区服务中心20个。
十二、生态环保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县共有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别是省控点肥东计划生育指导站,省控点肥东万众技校。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67.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7天,优良率为84%。
当年人工造林1.05万亩;全县森林面积57.0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25.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31.15%。
全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31.1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0%。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75%。全社会用电量3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其中工业用电1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1.1%,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4]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017-2018年生产总值为根据四经普修订数,2019-2020年生产总值为最终核实数。
[3]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2017-2019年常住人口为根据七人普修订数,2020年常住人口为七人普数,2021年常住人口为人口抽样调查公布数。
[6]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7]网上零售额是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从事实物商品交易的网上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
[8]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9]货物运输量:只纳统总质量4.5吨以上普通货运车辆运输量。
[1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单位)。
红黑统计公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