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眉山市东坡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眉山市东坡区统计局 眉山市东坡区城乡经济监测中心
2022年4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一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狠抓“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有力推动了东坡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30.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69亿元,增长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1%,拉动经济增长0.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0.95亿元,增长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8%,拉动经济增长3.2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9.25亿元,增长1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5%,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6.57亿元,增长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1%,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比例由去年的12.6:38.6:48.8调整为今年的11.8:39.8:48.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4%。
2017年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及增速
注:以上数据为最新修订数。
非公有制经济平稳发展。2021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93.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0.8个百分点,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34.50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51.28亿元,增长8.7%。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2%,拉动经济增长5.0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105.68亿元,增长7.4%。
种植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种植业产值68.66亿元,增长4.3%。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20万亩,增长0.5%,占总播种面积的46.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5.77万亩,较上年增长0.3%,占总播种面积的21.0%;蔬菜及食用菌(含菜用瓜)种植面积24.7万亩,增长1.4%,占总播种面积的20.1%。全年粮食总产量30.12万吨,较上年增长2.0%;油菜籽产量3.86万吨,下降10.8%;园林水果产量20.36万吨,增长5.5%;蔬菜产量69.50万吨,增长0.7%;茶叶产量643吨,增长3.0%。
畜牧业恢复良好,渔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24.88亿元,增长15.6%;渔业产值7.70亿元,增长4.9%。全年生猪出栏50.03万头,增长11.2%;牛出栏2860头,增长6.2%;羊出栏5.06万只,下降0.2%;家禽出栏1346.13万只,下降1.5%;兔出栏58.51万只,下降2.5%;淡水鱼类4.53万吨,增长3.5%。主要畜产品产量略有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5.56万吨,增长5.1%。其中,猪肉产量3.58万吨,增长11.5%,禽肉产量1.93万吨,增长0.2%。禽蛋产量8801吨,增长19.6%;牛奶产量2.46万吨,增长15.9%;蜂蜜产量4092吨,下降0.6%。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林业增加值达到2.03亿元,增长3.1%。年末森林面积达5.63万公顷,成片造林0.12万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2.28%。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91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8.86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59.25亿元,增长1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5%,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区考核口径,下同)增长6.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户。
重点产品增势较好。纳入统计的38种重点产品中,有26种产品增长,增长面68.42%。其中:饲料122万吨,增长28.79%;速冻食品3.71万吨,增长843.94%;酱油29.69万吨,增长16.34%;人造板323.56万立方米,增长13.82%;自来水生产量569万立方米,增长18.95%;集成电路圆片0.03万片,增长1866.67%。
企业效益持续提升。年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30.41亿元,同比增长6.68%;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8.7亿元,同比增长12.59%;应缴增值税6.71亿元,同比下降12.43%(为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成效)。
2017年至2021年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
注:以上数据为最新修订数。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1.87亿元,增长2.1%。2021年全区规上建筑企业11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5.83亿元,同比增长14.1%。房屋施工面积597.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7%;竣工产值86.39亿元,同比增长7.0%。
2017年至2021年建筑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
注:以上数据为最新修订数。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年投资规模500万以上的施工项目入库182个,实现投资总额351.43亿元(区属,下同),增长10.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8.47亿元,增长10.2%;技改投资16.66亿元,下降26.2%。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47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投资80.33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投资257.63亿元,增长9.9%。一、二、三产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8%、22.9%、73.3%。民间投资实现254.89亿元,增长11.9%,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72.5%。
2017年至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速
注:2017年为修订数据。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8.47亿元,增长10.2%。房屋施工面积1024.24 万平方米,增长5.3%。房屋竣工面积80.84 万平方米,下降34.9%,其中住宅48.73 万平方米,下降42.4%。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25.09 万平方米,增长9.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7.21 万平方米,增长3.5%。商品房销售额145.64 亿元,增长1.8%,其中住宅销售额145.64 亿元,增长1.8%。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35亿元,增长16.2%。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64.77亿元,增长16.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7.58亿元,增长16.5%。
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5.58亿元,增长14.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0.04亿元,增长14.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27亿元,增长40.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46亿元,增长32.5%。
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95.68亿元,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80.80亿元,增长17.4%;;餐饮收入26.66亿元,增长32.8%,其中限额以上餐饮收入2.82亿元,增长27.1%。
2017年至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注:以上数据为最新修订数。
出口额增长,贸易总体呈现顺差。全年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20236万元(含转口贸易),增长57.2%。其中,出口110132万元,增长56.7%;进口10104万元,增长62.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事业较快发展。完成太和镇前锋村至金光村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工业环线顺龙桥至万华段路面改造工程等农村公路建设62公里;整治危(病)桥及漫水桥21座,已完工10座、在建11座。
邮电通信行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91亿元,增长21.5%;电信业务总量11.30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7.1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8.40万户,增长8.3%。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1.42亿元,增长11.3%。接待国内旅游者1097.84万人次,增长4.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持续增收。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1亿元,同比增长1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92亿元,增长0.6%。
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金融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11.60亿元,增长6.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22.10亿元,增长14.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06.22亿元,增长6.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21.85亿元,增长14.7%。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保险公司34家,其中财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19家。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各类学校241所,其中幼儿园139所,小学54所,初中29所,高中11所,职业中等学校5所,特校3所。在校中小学学生总数10.09万人,其中小学5.31万人,初中2.31万人,高中1.40万人,职业中学1.02万人。特校在校生人数584人。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7014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354人,初中2068人,高中1157人,职业中学43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6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8.21%。高考一本上线1019人,一本上线率 24.0%;本科上线2634人,上线率61.98%。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21年全区专利授权量1210项,其中发明量116项。2021年向市科技局推荐重大科技事项19项。推荐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市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31项。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高速铁路无缝线路钢轨闪光焊成套技术与装备及应用”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市级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家。2021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90亿元。
九、文化、体育、卫生和广播电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参加“党史我来讲 红色照我心”主题教育演讲比赛,获省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组织54所学校35000师生到建川博物馆、红色西山、汶川、映秀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组队参加眉山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勇夺团体总分第一名,区特校学生白珍与参加残特奥会轮滑比赛斩获2金2银2铜。组织师生参加眉山市第九届苏东坡文学艺术奖评选活动,东坡师生18件作品获奖。成功举办了2021千禾眉山东坡半程马拉松赛暨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东坡站)跑遍四川(东坡站)和“中国体育彩票杯”“踢遍四川”2021四川省大众跆拳道系列赛(眉山站)。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区体育场馆16万人次,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建成东坡区核酸检测基地,全区日检测能力达到46544管,48小时可完成东坡区90.44万人核酸检测。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健康东坡行动的实施意见》《健康东坡专项行动方案(2020--2030年)》,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个方面开展17个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从“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慢病管理,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思蒙中心卫生院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启动大石桥街道新建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增设东坡岛白虎滩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老年友好社会环境,组织全区17家医疗机构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在云樾天境小区打造一家公建民营普惠托育服务示范点。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广播覆盖率达到100%,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21年,全区流域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全区24条主要河流中14条达到优良水体,占比58.33%,同比上升25%;11条市级河流全部消除V类,其中岷江干流东坡段、思蒙河、沙溪河等9条河流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占比81.86%,同比上升27.3%。2021年全区优良天数311天,优良率达85.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3.6u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53.6ug/m3;臭氧(O3)平均浓度为148.6ug/m3;一氧化碳(CO)平均浓度为1.1 mg/m3;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30.8 ug/m3;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9.5 ug/m3,六项指标均达到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两年稳定达标。
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1件,死亡20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持续保持低增长水平。全年出生人口5304人,5.86‰;死亡人口6732人,人口死亡率7.44‰;人口自然增长率-1.58‰。年末全区户籍户数36.47万户,户籍总人口87.40万人,女性43.90万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0.6万人,城镇化率为61.28%。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43698元,增加3368元,增长8.4%。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9846元,增长8.7%;经营净收入5373元,增长9.7%;居民财产净收入2855元,增长8.5%,转移性净收入5625元,增长5.3%。人均消费支出27306元,增长9.3%;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9572元,增加372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6.8%,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75元,增加2288元,增长10.5%。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0291元,增长9.0%;家庭经营收入10070元,增长13.5%;财产净收入1000元,增长5.3%;转移净收入2814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85元,增长10.9%;其中居住消费支出3500元,增长6.1%;衣着消费支出1190元,下降9.9%;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640元,增长6.5%;交通和通讯支出2332元,下降24.7%;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381元,增长6.9%,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37%,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02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62.85亿元,增长10.7%;定期存款余额561.40亿元,增长13.3%。
202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4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
社保工作不断加强。全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12万人,征收养老保险费9.96亿元,发放退休待遇共计0.77亿元。
注:
- 公报中有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东坡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采取四舍五入收舍小数后,总计与分项合计可能存在尾数差异。
2. 生产总值及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公报中粮食、生猪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四川省调查总队反馈数据;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对外贸易、旅游、交通运输、邮政、电信、财政、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其中,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由区卫健局提供。
4. 按照公安部门户籍人口统计口径,从2016年起,将户籍人口划分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之前年份划分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再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