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五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重要一年。一年来,五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围绕“551”工作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构建“一城两带四区”发展新格局,打造业兴人和、长治民乐的“工匠之乡·宜居五华”,全县经济总体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根据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5.8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3.04亿元,增长8.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1.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57亿元,下降6.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2.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4.23亿元,增长8.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0.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5.8:22.1:52.1调整为今年的24.5:21.9:53.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127元,比上年增长5.8%。
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523442人。其中,城镇人口530891人,占总人口的34.8%;乡村人口992551人,占总人口的65.2%。男性799753人,女性723689人,性别比为110.5%。常住人口921912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6.72%,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9.6‰,比上年回落1.4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1‰,比上年回落0.2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4.5‰,比上年回落1.19个千分点。
表1 2021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构成
指 标 | 年末数(人) | 比重(%) |
全县总人口 | 1523442 | 100.0 |
其中:城镇 | 530891 | 34.9 |
乡村 | 992551 | 65.2 |
其中:男性 | 799753 | 52.5 |
女性 | 723689 | 47.5 |
其中:0-17岁 | 424193 | 27.8 |
18-34岁 | 441621 | 29.0 |
35-59岁 | 463012 | 30.4 |
60周岁及以上 | 194616 | 12.8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35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56人。城镇登记失业3014人,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2.29%。
据抽样调查,2021年,梅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下跌1.2%,衣着类价格上涨1.5%,居住类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3.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3%,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跌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2%,其中,轻工业价格上涨2.3%,重工业价格上涨3.6%。
表2 2021年梅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 价格指数
(上年=100) |
比上年涨跌幅度(%) |
居民消费价格 | 100.1 | 0.1 |
食品烟酒 | 98.8 | -1.2 |
其中:食品 | 98.4 | -1.6 |
粮食 | 101.9 | 1.9 |
畜肉类 | 83.2 | -16.8 |
蛋类 | 111.0 | 11.0 |
水产品 | 109.6 | 9.6 |
烟酒 | 101.6 | 1.6 |
在外餐饮 | 98.7 | -1.3 |
衣 着 | 101.5 | 1.5 |
居 住 | 100.0 | 0.0 |
其中:水电燃料 | 105.4 | 5.4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1 | 0.1 |
交通通信 | 103.4 | 3.4 |
教育文化娱乐 | 100.3 | 0.3 |
其中:教育类 | 100.5 | 0.5 |
医疗保健 | 100.9 | 0.9 |
其他用品及服务 | 98.2 | -1.8 |
2021年末,全县有个体工商注册户60530户、注册资金38.14亿元、从业10379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0%、12.9%和10.1%。全年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12321户、注册资金7.12亿元、从业1709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2%、-9.2%和0.5%;新增私营企业1542家、注册资金78.75亿元、从业1735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33%、-15.5%和-21.2%。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4.10万亩,比上年增长0.03%;稻谷种植面积77.56万亩,下降0.32%;甘蔗种植面积1.05万亩,下降0.94%;油料种植面积4.30万亩,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19.08万亩,增长4.3%;园林水果种植面积26.82万亩,增长8.2%;茶叶种植面积6.78万亩,增长6.0%。全县有农业产业园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64个。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12亿元,增长6.7%。
全年粮食产量34.52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稻谷332275吨,增长0.5%。花生8532吨,增长5.4%;大豆1962吨,增长8.6%;甘蔗24048吨,下降0.9%;烟叶1807吨,下降6.2%;鲜木薯3396吨,下降45.8%;茶叶4328吨,增长12.9%;水果91038吨,增长3.4%。
表3 2021年主要农产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
指 标 | 单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减(±%) |
谷 物 | 吨 | 335869 | 0.6 |
其中:稻谷 | 吨 | 332275 | 0.5 |
花 生 | 吨 | 8532 | 5.4 |
大 豆 | 吨 | 1962 | 8.6 |
甘 蔗 | 吨 | 24048 | -0.9 |
烟 叶 | 吨 | 1807 | -6.2 |
木 薯(鲜) | 吨 | 3396 | -45.8 |
茶 叶 | 吨 | 4328 | 12.9 |
水 果 | 吨 | 91038 | 3.4 |
肉 类 产 量 | 吨 | 64742 | 26.5 |
其中:猪肉 | 吨 | 40581 | 35.0 |
生猪年末存栏头数 | 头 | 310992 | 0.0 |
牛年末存栏头数 | 头 | 46854 | -0.9 |
全年肉类总产量64742吨,比上年增长26.5%;其中,猪肉产量40581吨,增长35%。生猪年末存栏310992头,基本与上年持平;牛年末存栏46854头,下降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末,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2%。全年工业用电量3.27亿千瓦时,下降3.6%。全县有资质建筑业企业3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45亿元,下降1.7%。
表4 2021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 单 位 | 产 量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32276 |
塑料制品 | 吨 | 17227 |
中成药 | 吨 | 3425 |
涤纶纤维 | 吨 | 8111 |
水泥 | 吨 | 486015 |
家用电热烘烤器具 | 个 | 5983535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836657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5%,两年平均下降2.9%;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五。分类型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2%,占投资总额的40.7%;工业投资增长13.7%,交通业投资下降34.4%(其中“高速公路+高铁”投资下降18.5%),市政等其他项目投资下降4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9.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2021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完成全社会货物周转量80052万吨公里,增长1.2%;完成旅客周转量7017.46万人公里,下降50.4%。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084.03公里,公路密度为126.13每百平方公里;境内铁路通车里程22.5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2.84公里。有公交线路6条,公共汽车30辆,出租汽车53辆。
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3.15万辆,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12.09万辆,比上年增长10.3%。
全县城乡固定电话装机用户37207户,比上年下降9.6%;移动电话用户103366户,增长16.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9231户,增长3.7%。
全县共接待游客578.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5%;旅游业总收入46.04亿元,增长8.0%。
六、商业、外贸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0亿元,比上年增长4.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95亿元,增长5.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45亿元,增长3.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76.26亿元,增长4.3%;餐饮收入额9.14亿元,增长6.4%。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8%,化妆品类增长8.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7%。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73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6453万美元,进口总额86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0.6%。
七、金融、财政
20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341.5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7.47亿元,增长11.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9.75亿元,增长10.4%。存贷比61.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县税收收入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7.09%。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6亿元,增长15.24%。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09亿元,增长0.54%。
八、教育、科技、文体、卫生
2021年全县教育财政拨款2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县有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4271人、增长10.3%。普通中学56所,在校学生73213人、增长4.3%;其中高中12所,在校学生24245人、增长6.0%。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794人、增长40.3%。小学160所,在校学生103116人、增长 0.36%。幼儿园222所,在校幼儿47717人、下降3.4%。适龄儿童入学率98.52%,比上年回落0.33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入学率均达100%,均与上年持平;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9.6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在2021年高考中,全县入专科线以上7587人,入围率为90.9%;入本科线以上2776人,入围率33.3%。
全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80例,比上年下降11.45%。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21人,下降86%;专业技术人员15480人,下降0.6%。全县共建调频广播电台1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35022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20.5%。
全县有县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图书馆现有藏书31.93万册,进馆读者21.60万人次,图书流通量25.32万册次。有镇级文化站1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48个、村(居)文化广场448个、农村文化俱乐部76个。县城文化广场演出3场次,送戏下乡演出83场次。全县有体育场馆5个,有各类注册登记体育协会23个,注册会员9200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44人。全年组织、协助举办大型赛事共22项,举办校园足球四级联赛697场次。
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638个,其中医院43家;全县拥有床位5090张,比上年增长0.92%;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859人,其中:执业医师796人,执业助理医师1641人,其他3422人。
九、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1年末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6人;完成“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12806.4万元,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356天。共有污水处理厂16座(其中,镇级14座、县城1座、工业园1座),垃圾处理站72个。全县有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23个,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25平方公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18。
全县全年完成新造林11359.60亩,全县森林面积224248.4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9.23%,林木蓄积量累计达854.56万立方米。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978.4公顷;县级森林公园2个,城区绿化覆盖率41.22%。
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人数3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86宗,下降5.6%;交通事故死亡41人,下降11.4%。
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0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90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77元,增长11.0%。
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11.59万人,比上年下降1.5%;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01万人,增长2.5%。全年发放医疗救助资金4277.04万元,救助81463人次。
参加农村养老保险44.94万人,比上年下降0.5%;参加社会养老保险8.94万人,增长0.8%;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73万人,增长0.7%;参加失业保险4.43万人,增长6.9%;参加工伤保险6.29万人,下降0.5%。
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9个,床位906张。年末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群众32535人,其中城镇居民423人,农村居民32112人。有特困供养人员3636人,其中在院集中供养233人,分散供养3403人。
注:
1.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标准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一体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于新老调查方案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城乡划分标准、样本抽选、计算和汇总方式、指标口径等方面变化较大,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和旧口径数据存在不可比的差异。从2015年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4.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相关历史数据已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修订,农业相关历史数据已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修订。
5.数据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县医疗保障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户籍人口、非农人口、民用汽车、道路交通事故等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工商、科技成果、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产业园、“三品一标”农产品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公路、旅客和货物周转量等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邮电业务总量等数据来自县邮政及通信部门(单位);外贸进出口等数据来自县科工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税务数据来自县税务局;金融数据来自县人民银行;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广播电台、有线电视用户数据来自县融媒体中心、广电网络五华分公司;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梅州市生态环境局五华分局;污水处理、农田灌溉等数据来自县水务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局;城区绿化覆盖、垃圾处理站数据来自县市政中心;安全生产事故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县医保局;低保、社会救助、社会组织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市、县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