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黎平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黎平调查队
2022年3月23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2021年全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03.85亿元,总量迈上新台阶,比上年增长5.6%,两年平均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70亿元,同比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3.96亿元,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54.20亿元,同比增长2.6%,两年平均增长4.1%。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三次产业拉动GDP增长分别为1.8、2.3、1.4个百分点。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5267元。
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60亿元,同比增长7.4%。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29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2.06亿元,增长10.2%;林业总产值11.80亿元,增长5.1%;畜牧业总产值7.91亿元,增长10.5%;渔业总产值1.07亿元,增长12.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1.45亿元,增长8.4%。
全年主要林产品木材采伐产量41.1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3.0%。
表1:主要林产品产量如下
全县水产品产量5215吨,比上年增长5.4%。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8.3万千瓦,其中:拖拉机2.63万千瓦/1061台,耕整机10.9万千瓦/25294台,排灌机械5589台,加工机械6.93万千瓦/19811台。完成农机购置补贴50万元,补贴农机具421台套,受益农户391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117241万元,比上年增长5.9%。
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共21户,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685万元,比上年下降12.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完成5061万元,比上年增长5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48%;重工业增加值完成27624万元,比上年下降24.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5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完成640万元,比上年下降4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6%;非公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完成31988万元,比上年下降1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7.87%。在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中,水泥完成99.74万吨,比上年下降4.1%;商品混凝土完成19.9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1%;钢化玻璃完成37.20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2.45%;加工大米完成12059吨,比上年增长11.7%;精制茶产量完成1597.2吨,比上年增长181%;白酒产量完成850千升,比上年增长16.6%。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22475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14户,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家、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7家、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6家,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41679万元,比上年增长1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年末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4个,全年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4.7%;产业项目27个,占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2%,较上年下降24.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项目17个,比上年下降55.6%。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17个,比上年增长106.6%,占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5%。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4311.6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7.87公里,国道155.5公里,省道356.34公里,县道544.94公里,乡道651.19公里,村道1391.84公里。按照公路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107.87公里、一级公路0公里、二级公路183.61公里、三级公路281.33公里、四级公路2561.21公里、等外级公路73.67公里。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10104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14441万吨公里。民航航班起降852架次,比上年增长6.0%;民航旅客吞吐量50456人,比上年增长33.0%;民航货邮吞吐量0吨。
全县机动车拥有量98327辆,比上年增长11.2%。民用汽车拥有量96860辆,增长11.1%。在民用汽车中,轿车拥有量15304辆,增长12%,摩托车拥有量57330辆,增长12.9%。
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996.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光缆线路总长4.79万公里,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6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38.5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7.32万户,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8.5部/百人;互联网宽带(ADSL)用15.9万户。
六、消费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7亿元,同比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8.1%。批发零售业增加值4.73亿元,同比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6.3%。批发业销售额11.66亿元,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10.1%;零售业销售额59.68亿元,同比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10.2%。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27亿元,同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4.8%。住宿业营业额2.62亿元,同比增长20.3%,两年平均增长3.7%;餐饮业营业额6.90亿元,同比增长31.7%,两年平均增长11.4%。
七、招商引资和旅游业
全年引进省内外开工项目40个,到位资金33.02亿元(含往年签约项目)。新引进项目开工40个,开工率100%,投产项目30个,投产率75%。
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904.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7%,实现旅游总收入85.16亿元,比上年增长78.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904.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7%;国内旅游收入85.15亿元,比上年增长78.0%。接待入境旅游者917人次,比上年增长61.15%。其中,外国人481人次,港、澳、台同胞436人次。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07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89亿元,比上年下降5.2%;非税收收入1.30亿元,比上年增长50.9%。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3.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教育支出8.89亿元,比上年增长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医疗卫生支出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节能环保支出0.64亿元,比上年下降12.6%;农林水事务支出6.23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全部税收收入完成48919万元,比上年下降6.4%。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完成1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完成10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完成1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全县保险行业保费收入18885万元,比上年下降3.0%。
九、教育和科技
全县现有小学校点239所,其中完小83所,教学点156个,小学在校学生46745人(其中民办361人),小学教职工2920人(其中民办21人);初级中学2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在校学生20346人(其中民办322人),初中教职工1418人(其中民办20人);普通高中5所(其中民办2所),在校学生10056人(其中民办1373人),普通高中教职工824人(其中民办195人);中职学校1所,在校学生3612人(其中非全日制1539人、全日制2073人),教职工94人;幼儿园217所,64所学校附设幼儿班,在园(班)幼儿21247人(其中民办8263人),教职工1535人(其中民办71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54人,特校教职工27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91.73%,小学辍学率为-0.08%,初中辍学率-0.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2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06%。2021年全县中考700分以上76人;600分以上741人;500分以上1939人。全县中考人均分412分(注,2021年总分为800分,2020年总分为650分)。2021年高考600分以上有28人,一本上线426人,二本及以上上线1415人;吴雄豪、陆晓京、吴高翔、陈永倩、杨昌菠、吴玉立、张志雄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录取。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申报及保护工作。全年专利授权量为94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46件,外观设计专利45件。有效发明专利23件。完成商标申请216件,全县注册商标206件。全年共查办知识产权案件9件,罚没资金10500元,涉及 “南孚”等驰名商标。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站)26个,完成县城8个易地移民安置点10余支文艺队伍组建工作,开展文化活动暨送戏下乡演出97余场次。不可移动文物达413处,其中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51处(88文物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肇兴村、地扪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中国传统村落98个;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村寨5个,有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7处(黎平会议纪念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黎平历史文化展示中心、肇兴侗文化展示中心、腾讯·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黎平烈士陵园陈列馆)。县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3个,其中世界级1个,国家级7个,省级18个,州级13个,县级34个,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人;州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4人。2021年开展县级以上传承人代表业务培训1次,开展非遗技能人才知识产权培训1次。开展群众文化免费开放培训班共15班次,培训人数共计1350人。
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截止2021年底,我县累计建成农体工程项目311个,其中乡镇级农体工程项目25个,村级农体工程286个,实现了农体工程全覆盖。建成综合性体育馆1个、雪碳工程馆1个、生态体育公园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个、社会足球场10个、拼装式游泳池1个、门球场2个、网球场2个,建成绿色步道累计长达50余公里。全县共有体育场地1236块,人均体育场地占有1.7平方米。近年来我县参加全州各类比赛6次,共夺得金牌168枚、银牌152枚、铜牌159枚的优异成绩,综合实力排名全州前三以内。我县传统体育项目侗族摔跤、侗族武术、瑶族武术作为表演项目分别代表贵州省参赛全国第九、十、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综合表演类一、二等奖。
2021年10月,成功举办黔东南州第十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有来自全州16个县市及单位23个代表团6744名运动员,参加44个大项494个小项的比赛,经过为期11天的精彩角逐,共产生金牌 467 枚,银牌424 枚,铜牌417枚。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485个,其中卫生健康行政单位1个(县卫生健康局),县级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县级医疗机构2个[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24个,朝阳麻风病康复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村级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易扶点卫生室)378个,民营医疗机构72个[其中民营医院7所(含精神病医院),个体诊所42所,药店23个]。各级医疗机构共有编制床位2532张,实际开放床位3002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7.34张。卫生技术人员3142人,其中在编在岗1637人,编外聘用1077人,民营机构428人,乡村医师437人,全县执业、执助共954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33人;全县注册护士共1398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3.42人;全县全科医师共88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2.15人。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8.04万人,其中男性30.89万人,女性27.16万人,比上年增加0.62万人。根据区划代码,城乡分类,城镇人口18.95万人,乡村人口39.09万人,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为32.65%。全县常住人口40.91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66‰,常住人口死亡率5.75‰,常住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1‰。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10元,比上年增加1128元,名义增长10.8%(不扣除物价因素);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均消费支出为11081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居住支出增长37.7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36%,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增长26.07%。
每百户农户中有彩色电视机87台、电冰箱104台、洗衣机97台、手机和固定电话374部、摩托车93辆;人均住房面积为61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表2: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1元,比上年增加2798元,名义增长8.2%(不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428元,比上年增长20%。每百户城镇居民中有沐浴热水器96台,家用空调器72台,照相机10部,家用电脑74台,移动电话376部,彩色电视机126台,电冰箱108台,家用汽车52辆。
表3: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十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全县总劳动力29.75万人,已实现就业人数24.57万人(其中县内就业10.88万人、县外省内就业1.46万人、省外就业12.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96%。全县就业大局总体稳中有升。全县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4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8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9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66人。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实现就业4895人;全员培训273期109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7174人,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2543人,培训后实现就业8278人,就业率达75.80%。累计完成短平快培训10055人。公益性岗位在岗4706人,其中城镇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在岗689人,发放岗位补贴1284.24万元;乡村就业援助岗位在岗4017人,发放岗位补贴1851.12万元。2021年新增开发公益岗位246个。全县累计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31家,带动就业5040人(其中吸纳带动脱贫劳动力2040人)。2021年新增认定扶贫车间41个。全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笔2531.2万元。全县就业补助资金累计支出3192.49万元,其中职业培训补贴161.79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936.86万元,社会保险补贴491.93万元,就业扶贫援助岗位补贴1330.04万元,见习生补贴71.85万元,场地租赁补贴79.34万元,求职创业补贴16.80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贴63.98万元。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累计支出667.08万元,其中支付稳岗就业项目380万元;支出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就业帮扶项目资金287.08万元。
全县累计实现社会保险参保305772人(其中养老保险267600人、失业保险7538人、工伤保险参保30634人)。劳动保障监察仲裁方面,处理仲裁案件103起(含立案后调解),涉及金额632万元。案外调解156起,涉及金额总数776万元。处理工伤案件149起,赔偿金额1106万元。
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6663人,参保率为100.45%。全年各级财政匹配和个人筹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总额为40533.04万元。全县共有1998845人次享受医疗保险补偿,受益率为394.51%,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偿35109.44万元(系统数据),占本年度筹资可用基金使用率86.62%。其中参合患者门诊(含慢、大病门诊)补偿1903259人次,门诊总费用14061.58万元,门诊补偿8795.79万元;住院补偿95586人次,住院总费用41238.53万元,住院补偿26313.65万元。
农村低保标准从4308元/年提高至4548元/年,城市低保标准从625元/月提高至635元/月。全县纳入城乡低保13043户36246人,其中: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35户5971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的对象有11008户30275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81210人次,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7790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93420人次。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1800.85万元,其中: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420.18万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380.67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462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1790.51万元;孤儿62人,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78.88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0人,累计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资金97.11万元;重度残疾人4524人,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48.34万元。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黎平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2%,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南田、草坪、平信出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我县布设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101个,昼间平均等效连续A声级为53.6dB(A);布设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20个,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连续A声级为69.2dB(A)。
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起、死亡3人,同比分别下降61.5%和持平,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呈下降态势。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工贸、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行业未接到事故报告,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表示其中项。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其中500万以上投资增速为州统计局反馈数。
5.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户籍城镇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常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全科医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黎平调查队;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税收收入数据来自县税务局;林业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县林业局;水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投资促进局;公路里程、公路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机动车拥有量数据来自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电信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收入数据来自县工信和商务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黎平县支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和科技局;专利知识产权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局;旅游数据、文化馆、图书馆、体育等数据来自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环境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等数据来自州生态环境局黎平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