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多重困难挑战,经济社会实现稳中向好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经济南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212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总量居全市首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39.3亿元,同比下降4.3%;第三产业增加值1684.8亿元,同比增长11.4%。二三产结构比20.7:79.3。

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52亿元,同比增长11.2%,总量居全市首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3.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1.0%,占比居全市首位。区域总税收完成337.95亿元,同比增长11.1%,总量居全市首位。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93元,同比增长8.3%,总量居全市首位。

二、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实现营业收入337.16亿元,同比增长17.7%;利润7.40亿元,同比下降10.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0.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27%。

建筑业增加值负增长。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7%,同比下降6.0%。

三、服务业

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市首位。各行业所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金融业26.02%、非营利性服务业18.99%、营利性服务业14.19%、房地产业13.7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72%、零售业9.35%、批发业4.76%、餐饮业0.91%、住宿业0.27%。

从服务业行业内部结构看,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排名前三位的是:房地产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37.77%)、金融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20.53%)、营利性服务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12.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健提升。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1%。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9.9亿元,同比下降2.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9.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0.8%;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5.6%;建安投资同比下降19.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贸易业运行基本平稳。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41.1亿元,同比增长14.4%,总量居全市首位。其中,限上零售额完成605.5亿元,同比增长7.5%,总量居全市首位。

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117.2亿元,同比增长49.0%。

六、城市建设和管理

征收改造稳步推进。古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1800余户征收计划已冻结,题壁堂等4处文保建筑完成修复。齐鲁医院急诊综合楼、华达华苑等7个项目顺利清零,完成供地2406亩。

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115条主要道路全部达到省级深度保洁示范路标准,10个街道达到无违建一级街道标准,重点区域亮化工程两次登陆央视。泉城广场周边人行道等改造提升启动实施,解放路西段等5条道路提升全面完成,全区路网布局更加优化。

城市环境更加优美。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市第一单元排名第一,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部水环境控制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以上,义和土壤整治全面完成,颖秀路等14条绿化特色道路(街区)全部建成,燕山立交低线公园等14座城市公园对外开放,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民生工作

民生保障更加完善。探索“直播带岗”“招聘夜市”新模式,新增城镇就业4.1万余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孤困儿童等救助金3460余万元,惠及8.4万人次,救助力度、覆盖范围全市领先。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助餐点分别增至16、94和100处。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化、智能化,财富中心配建学校等16所校园建成投用,名列“2021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榜单第九,获评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项目列为首批全国试点区县。区文体档案中心投入使用,新增和更新健身路径150余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首家矛盾调解中心启动运行,各节点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获评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累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87.7万剂次,全年无新增确诊病例。

 

注释:1.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初步核算数。

2.城市建设和管理、民生工作数据来源于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