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面对更趋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全区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紧紧围绕“产业强区、品质西城”发展定位和“一主两副三园”战略重点,一体推进“1641”战略举措,全区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行政区域。全区行政区域面积408.73平方公里。辖7个镇、3个街道,年末全区有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22个居民小组,90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880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人口。在户籍人口统计年度内,全区公安户籍登记总户数103060户,户籍总人口278873人,其中乡村人口183176人,城镇人口95697人。城镇人口占户籍总人口比重34.3%。全年出生人口1341人,出生率4.80‰;死亡1322人,死亡率为4.73‰,人口自然增长率0.07‰。
2021年末常住人口22.2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下降2.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7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39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67.37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2.71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0:42.2:39.8调整为16.9:43.0:40.1;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14.2%、38.8%和47.0%,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3.4和4.2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698元,比上年增长9.3%。
非公经济。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3.6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3.4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46.65亿元,增长8.4%。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 : 45.3 : 50.6调整为3.8 : 46.4: 49.8。民营经济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3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2021年末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7589户,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321户,其中企业法人181户;私营企业370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0 户,其中分支机构1户;个体户13394户。
2021年末全区共有“四上”单位24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个、有经营活动的资质建筑业企业6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13个、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70个、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45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1个。当年新入库“四上”单位32 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2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18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个。当年新入库“四上”单位净增加2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1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16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个。
二、农业
2021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8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99亿元,增长7.8 %,其中:农业产值 23.7亿元,增长6.1%;林业产值0.78亿元,增长14.7%;畜牧业产值13.73亿元,增长10.9%;渔业产值2.99亿元,增长7.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79亿元,增长12.6%。
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23589公顷,比上年增加17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514公顷,增加 46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496公顷,增加510公顷。粮食产量121261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产量26701吨,增长5.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64103吨,增长48.1%。
2021年肉类总产量 24457吨,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2860吨,增长6.3%;生猪出栏17.24万头,增长15.6%;牛出栏851头,下降0.6%;羊出栏6.59万只,增长3.3%;家禽出栏 327.1万只,增长0.3%。
2021年水产品产量16628吨,比上年增长4.9%,人工造林面积4320亩。
三、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工业: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3%。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25.2%,集体企业增长1.9%,股份制企业增长16.3%,私营企业增长14.3%,其他经济类型增长15.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7.6%,食品制造业增长18.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6.7%,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41.5%,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24.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与上年同期持平,医药制造业增长24.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6%,金属制品业增长24.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8%,汽车制造业下降24.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0.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0.7%。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亏损面11.2%,扩大3.0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3.3%,下降0.6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76.16元,增加1.58元。
建筑业:2021年建筑业增加值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年末资质(包含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个,建筑业从业人员1042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6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8.97万平方米。
服务业:202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49亿元,增长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82亿元,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22.6%;金融业增加值5.83亿元,增长3.7%;房地产业增加值12.69亿元,增长8.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5.87亿元,增长12.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从三次产业投资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2亿元,增长1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44亿元,增长4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63亿元,增长7.8%。民间投资55.97亿元,增长44.5%。本年施工项目193个,新开工项目113个,投产项目84个。
2021年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9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2.36万平方米,下降12.3%;竣工面积38.18万平方米,增长300.6%;商品房销售面积33.06万平方米,增长26.8%;销售额16.71亿元,增长25.7%。
五、国内外贸易
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分地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4.96亿元,增长14.3%;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51亿元,增长13.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2.03亿元,增长15.7%;零售业零售额58.16亿元,增长9.1%;住宿业零售额1872万元,增长31.6%;餐饮业零售额15.09亿元,增长35.8%。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80.28亿元,增长10.9%;餐饮收入额15.18亿元,增长35.5%。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72亿元,增长37.3%。
进出口总额23880万元,进口总额2763万元,出口总额21117万元。
六、财政税收
2021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798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28万元,增长17.2%,其中税收收入16113万元,增长19.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224万元,增长1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998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012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23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98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4066万元,教育支出3433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748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3750万元。
2021年实现税收收入69295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私营企业税收7516万元、外商企业税收1822万元、港澳台企业税收36万元、个体税收562万元。
七、教育和科技
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技工校、职业培训机构)30 所,在校学生23018人,教职工1645人,其中专任教师1576人。
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区共有小学15所,招生1635人,在校小学生11796人;普通中学12所,其中初中招生2159人,在校初中生6439人,高中招生930人,在校高中生304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35人,在校生145人。
职业教育。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 所,在校学生1551人。
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10户,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产值达到10.36亿元。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318项。
八、卫 生
2021年末有卫生机构266个。其中:医院7个(综合医院4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卫生院7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244个(诊所85个,医务室3个,中小学卫生保健6个,村卫生室149个,门诊部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各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4567张,卫生技术人员26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70人,注册护士1277人。医疗机构总诊疗诊人次为191.35万人次。
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按发病日期统计)全区报告法定传染病12种1102例,死亡病例19例(均为艾滋病),发病率为486.09/10万,发病率较去年上升61.91%,发病率较全市平均水平低19.14%,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 %。
2021年孕产妇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4.6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24‰。
人口生育。在生育人口统计年度2021年(报告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 12月31日)共出生1288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1.95。育龄妇女51567人,已婚育龄妇女39971人。符合政策生育127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9.22%,其中一孩出生752人,二孩出生477人,三孩出生59人。
九、环境与安全生产
2021年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取得一定成效,臭氧超标天数23天,比2020年减少9天,比上年下降28.1%,2021年优良天数比例为77.1%,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旭水河省控雷公滩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突破性达到地表水III类,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分别同比下降46.9%、34.5%、25%、7.4%;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五宝偏岩洞、莲花河和牛尾河)达标率100%,重滩堰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全年无重、特大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发生。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全域强化执法专项联合检查、涉VOCs企业专项检查等专项行动,全年开展执法检查340余次,发现环境问题70余个,立案环境违法行为30起,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6份,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21份,下达当场处罚决定书3份,罚款金额252.08万元,实施查封扣押3件、实施限产停产1件,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2件,对严重违法排污、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进行核实查处,调查处理率100%。
2021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3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连续12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43元,比上年增加2638元,增长9.2%。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79元,比上年增加1610元,增长9.4%。
城镇居民: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08元,比上年增加3129元,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23882元、经营净收入4682元、财产净收入1654元、转移净收入10990元。人均消费支出21132元,比上年增加1567元,增长8.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7694元、衣着支出1116元、居住支出3612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267元、交通通讯支出2851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283元、医疗保健支出1818元、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491元。
农村居民: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41元,比上年增加1938元,增长10.0%,其中,工资性收入7771元、经营净收入6379元、财产净收入466元、转移净收入6626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17元,增加1600元,增长10.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917元、衣着支出717元、居住支出2676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205元、交通通讯支出1953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578元、医疗保健支出2184元、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87元。
2021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3人,比上年增加5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7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4%。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823人,其中,个体参保人数45983人,单位职工参保人数1584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1069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3916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8228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2965人。
202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27人,比上年下降9.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223人,比上年下降1.5%。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贡井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GDP同期数(2020年)为最终核实数据。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3]根据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和制度规定,对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数据进行修订,2021年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4]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从事实物商品交易的网上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
[5]公报中行政区域、户籍人口、市场主体、渔业、林业、对外贸易、财政、税收、教育、科技、卫生、环境、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