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千方百计克服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继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县级实现生产总值15931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如果包括”水-麻“公路投资,实现生产总值166001万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0875万元,增长8.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6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如果包括”水-麻“公路投资,完成增加值62793万元,增长4.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3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7%、34.0%、34.3%调整为31.9%、35.2%、32.8%。按可比价测算,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3%、49.8%、30.9%,分别带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0207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7.1%,按可比价测算增长11.7%。其中:种植业产值26466万元,比上年增长17.9%;林业产值4776万元,比上年增长45.4%;畜牧业产值37406万元,比上年增长32.3%,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农业、林业、畜牧业产值分别增长7.3%、14.7%、14.6%。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557公顷,基本保持上年的播种面积;油料作物面积2204公顷,比上年增加27公顷;蔬菜面积8039公顷,比上年增加41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06881吨,比上年增产7214吨, 增7.2%;油料产量25396百公斤,增长11.8%;茶叶产量16821百公斤,比上年增长10.8%,甘蔗产量9848百公斤,比上年下降19.5%。
表1: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内生猪出栏294001头,比上年增长30.2%;存栏291828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1%。全县肉类总产量达26238吨,比上年增长25.5%。
表2:2008年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及畜禽存栏量
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733公顷,其中:天保工程造林67公顷,退耕还林造林666公顷。全年完成零星(四旁)植树89万株。年末封山育林面积为5400公顷,其中2008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67公顷。森林管护面积78400公顷。育苗8公顷,新增1公顷。
全县共有沼气池8397口,节能灶700眼,其中2008年建成沼气池1800口。
2008年末有效灌溉面积793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5520公顷,农田水利有效灌溉程度达29.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464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6倍。农村用电量2316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7.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计算)5527吨,比上年增加194吨。自来水受益村达62个,通电话的村7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6637万元,比上年增长37.5%,实现工业增加值3982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92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实现增加值302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产品销售率达99.3%,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增加值计算)134557元/人。
表3: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县共有建筑企业2个,实现总产值10480万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积54464平方米,实现利润84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868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城镇投资86552万元,比上年增长25.7%;房地产开发投资2203万元,比上年下降40.0%;农村投资20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6.1%。全年用于农业水利的投资6759万元,比上年增长7.9倍;交通运输投资2319万元,比上年下降58.6%;能源及原材料工业投资55793万元,比上年增长55.5%,占总投资的51.2%。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三次产业投资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51万元,比上年增长4.7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5793万元,比上年增长52.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8724万元,比上年增长86.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20万元,比上年增加4470万元,增长18.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402万元,比上年增加3307万元,增长18.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918万元,比上年增加663万元,增长20.4%;其他行业零售额36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增长16.1%。按经济成份分:公有经济1274万元,比上年增长28.2%,非公有经济27646万元,比上年增长17.9%。
六、交通、邮电业
全县有营运性客车350辆,座位3472个;出租车60辆,座位289个;营运性货车761辆,吨位3169吨;摩托车1376辆。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131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48万元,比上年增长49.0%;电信业务总量5483万元,比上年增长35.9%。互联网用户达3248户;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8612部,比上年末增加16676部,其中:年末固定电话达10148部,年末移动电话达到88464部;全县电话普及率达26部/百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8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640万元,比上年增长42.9%。其中:上划中央”两税“4880万元,比上年增长40.7%。地方财政收入6998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57518万元,比上年增长35.6%。
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963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4%。各项贷款余额6109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0.2%。
表4:2008年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98万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851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寿险业务保费收入647万元,比上年增长61.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05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给付571万元,寿险业务给付234万元。
八、教 育
2008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小学、幼儿园388所(含小学教学点214个),其中:中学14所(含完中1所)。全县小学招生5496人,比上年减少1333人,减19.5%;在校生49552人,比上年减少2526人;小学毕业生7897人,比上年增加122人。全县初中招生7740人,比上年增加194人,增2.6%;在校学生21537人,比上年增加712人,增3.4%;初中毕业生6518人,比上年增加973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232人,比上年增加293人,在校学生2884人,比上年增加579人,毕业生646人,比上年增加124人。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1%。
九、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文化艺术事业全面发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县图书馆年末藏书49621册(含报刊杂志)。全年举办球类运动会14次,64场次;参加文艺专题演出16场,观众达35000人左右;全县共有广场文化活动点18个。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开展。
年末全县共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4个,其中县级4个,乡镇卫生院10个,病床528张;建成村级卫生室7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3人,注册护士104人。
2008年全县有线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384座,县城有线电视已开通42套节目,《盐津新闻》播出质量提高,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4.0%,广播覆盖率达91.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县年末总人口38050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674人(苗族12210人,回族141人,彝族99人,白族60人,其他族164人)。根据我县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市局推算反馈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县城50户居民和农村100户农户记账调查监测资料显示:2008年我县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84元,比上年增加1946元,增长20.4%;农民人均纯收入206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24.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6.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4%。
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1341人,比上年增加2145人,其中企业 4486人,比上年增1230人;事业单位4122人,增603人;机关单位2733人,增312人。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432元,比上年增加1496元,增长7.1%,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098元,比上年增加1287元。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609人,比上年增加379人,其中在职人员3604人,离退休人员1005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达5666人,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1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6.4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0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965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9530人,比上年增加775人。全县有29.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8%,累计支出医疗基金2130万元,累积受益7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605人,失业率为4.0%。城镇居民共有4461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农村居民有25800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注:①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快报统计数,最终以《2008年盐津县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为准。
②盐津县生产总值和各项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③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数据由部门提供。
④交通、邮电数据由邮政局、电信局、交通局提供。
⑤人口数据由县公安局提供。